資源簡介 2.揭開原子核的秘密一、學習目標1、 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和結構特點; 2、 了解同位素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 3、 知道物質也可以由離子構成,認識離子微粒大小的數量級;二、重點:同位素的概念難點:離子的概念和形成三、課前自學元素:同位素原子:同位素的應用有:四、拓展交流1、同位素的概念觀察:A原子核中有 個質子,有 個中子;B原子核中有 個質子,有 個中子;C原子核中有 個質子,有 個中子。 啟發:A、B、C三個原子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2、離子 演示實驗:(教材圖1-26鈉在氯氣中的燃燒) 現象: 看圖,說一說:鈉和氯氣這兩種物質是如何經過反應而生成另一種物質的? 3、估計高錳酸鉀離子的大小目的:感受離子的存在,利用簡易可行的實驗估計構成物質的粒子--離子大小的數量級。基本操作技能:固體藥品的取用;毫米刻度尺的使用;液體體積的測量;振蕩。主要科學方法:估計方法、觀察實驗方法、對比方法。實驗設計思路:已知經過多次按1/10稀釋后,最后能看到的紫紅色高錳酸鉀溶液中,每100毫升大約存在1000個高錳酸鉀離子。根據稀釋的次數克推算出高錳酸鉀晶體中含有的高錳酸鉀離子數為N。溶解前,先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并估算出離子的大小,這是一種通過宏觀現象推測微觀世界的思想方法。寫出你們所進行的實驗的步驟和實驗的結果。五、當堂檢測1、寫出氫的三種同位素原子 、 、 。2、氯原子和氯離子屬于( )A.同一種物質B.同一種分子C.同一種原子D.同一種元素3、某粒子核外有18個電子,核內有16個質子和16個中子,該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陽離子 D.陰離子4、考古學家通常利用碳-14來測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已知碳-14含有6個質子和8個中子,而碳-12是我們經常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含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則:( )A.碳-12與碳-14是同一種原子 B.碳-12與碳-14是同一種元素C.碳-12與碳-14不是同一種元素 D.碳-12與碳-14含有的質子數不同5、下列物質中由原子構成的是 ,由分子構成的是 ,由離子構成的是 。 ①水銀 ②水 ③氧氣 ④食鹽一、學習目標 1、了解原子核內各種微粒的電性; 2、了解原子核內各種微粒之間的數量關系; 二、教學重點:組成原子核的幾種微粒 教學難點:組成原子核的各種微粒之間的聯系三、課前自學四、拓展交流1、 讀表,構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質構成原子的粒子 電子 質子 中子電性和電量 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不顯電性質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相對質量① 1/1836(電子與質子質量之比) 1.007 1.008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什么? 2、讀表粒子符號 核電荷數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①氧原子 8 8 ②鋁原子-27 13③鈉原子-23 11 ④銅原子-63 29⑤氫原子-1 1 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什么?3、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條件的粒子填空:(1)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2)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帶正電荷的是 ;(4)帶負電荷的是 ;(5)不顯電性的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數目相等的是 ;(7)普通氫原子中不含有的是五、當堂檢測1、氧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帶8個單位正電荷的 ,核外有8個 作高速運動。科學實驗證明,每個 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不帶電,可見氧原子上所帶的8個單位正電荷數(即核電荷數),就是核內 的數目。2、原子核是由 ( )A.電子和質子構成B.質子和中子構成C.電子和中子構成D.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3、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 ( )A.中子數 B.電子數 C.中子數和電子數之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下第一章第3節第三課時.doc 八年級下第一章第3節第二課時.rar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