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綠色植物根莖葉的結構(一)根系根系的定義: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根系的分類(1)直根系:有明顯發達的主根和側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花生。(2)須根系:沒有明顯的主側根之分的根系。如:小麥、玉米、大蒜、水稻。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礦物質)。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長度會越短,根系分布淺。(二)根尖(根吸水的部位在根尖)的結構根冠:細胞排列不整齊。保護后面的組織,使根在向前生長時,不被土壤顆粒擦傷。分生區:細胞質的密度較大,沒有液泡。能不斷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加,使根生長。伸長區:細胞的液泡較小(通過吸收水分而形成),細胞壁較薄。細胞能迅速生長,把根尖推向土層。根毛區:細胞有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細胞壁較厚,內有輸導組織(導管)。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證了植物能吸收足夠的營養。根毛區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三)根毛吸水、失水的原理當土壤溶液的濃度高于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當土壤溶液的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四)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最重要的三種營養元素分別是氮、磷、鉀。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及缺乏時的癥狀:無機鹽 主要肥料 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缺乏時的癥狀含氮的無機鹽 硝酸銨、尿素、碳銨 氮是合成葉綠素的原料,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 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嚴重時葉脈呈淡棕色含磷的無機鹽 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等 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 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現暗綠色或紫色含鉀的無機鹽 氯化鉀、碳酸氫鉀等 使莖稈健壯,抗倒伏,促進淀粉的形成 莖桿軟弱,容易倒伏,葉片的邊緣和尖端呈褐色。(五)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1. 莖的結構2. 物質的運輸(1)水分的運輸:由莖木質部的導管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其途徑為:水→根毛區→根的導管→莖的導管→葉的葉脈→氣孔。(2)無機鹽的運輸:無機鹽溶解在水中,隨水的運輸而運輸,其運輸途徑與水分運輸途徑大致相同,其最終留在植物體內不會從氣孔排出。(3)有機物的運輸: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自上而下運輸。(六)植物的葉和蒸騰作用1. 葉的結構(1)葉片是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等結構組成的。表皮上有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兩個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是氣孔。(2)氣孔與保衛細胞①氣孔不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是散失體內水分的“門戶”。②氣孔的調節:當水分充足時,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反之,氣孔關閉。2. 蒸騰作用(1)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片)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2)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大氣的溫度、濕度和氣流的速度等。(3)蒸騰作用的意義:降低葉片溫度;根部吸水的動力;利于植物對水的吸收和運輸;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4)蒸騰作用的應用:移栽植物時,剪去大部分葉片、選擇在陰天(或傍晚)移栽、對植物進行遮陰處理等都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5)實驗:研究植物的蒸騰作用。例1.下列廣告語中,有明顯科學性錯誤的是(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滌效果佳C.本酸奶含乳酸菌,適量飲用有益人體健康D.本藥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療細菌性感冒例2.(2021 杭州)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構成生物體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氣中游離態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數生物所利用,必須經過變化,并與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銨鹽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圖是自然界氮循環的示意圖。請回答:(1)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A.莖稈細小,易倒伏,葉有褐斑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C.生長緩慢,葉色暗綠帶紅D.只開花不結果(2)有人認為,人類可以通過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農作物、這將有助于人類糧食增產,但也會造成環境污染。你是否認同他的觀點并闡述理由。 。例3.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能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 作用。(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 點。(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內作用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寫出一點)例4.小歡在研究某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取如下方法。方法 1:用顯微鏡觀察該植物同一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并統計氣孔的數目。方法 2:取 3 株大小、來源相同、具有等量葉片的該植物嫩枝,依圖甲所示方法處理。(1)在方法 1 中,若要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則圖乙中關于顯微鏡的部分操作,正確的順序是(填寫圖乙中的序號)。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保衛細胞比葉片表皮細胞多了 (填細胞內結構的名稱),故能進行光合作用。(2)在方法 2 中,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量調至 80 克,其后每隔 4 小時測一次各裝置的質量,直至實驗結束。①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②該實驗結束時,A、B、C 裝置的總質量分別為 mA、mB、 mc。若該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則 mc—mB mB—mA(選填“>”、“<”或“=”)。1.在移栽樹木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存活率,在樹的上方遮蓋一層黑色塑料網,如圖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A.減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C.減弱蒸騰作用 D.預防蟲害侵襲2.兩株長勢相同的同種幼苗,按如圖方法處理后,分別放入等量等濃度的土壤浸出液中,該實驗是為了研究---(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B .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條件C.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D.根毛區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3.我市城市道路建設,需移栽桂花樹。在移栽時,采取如圖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A.減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C.預防蟲害侵襲 D.降低蒸騰作用4.教材上有一個探究植物葉片氣孔數目哪一面多的實驗,如圖。將一片新鮮的樹葉,浸在盛有熱水(60"C左右)的燒杯中。結合相關知識分析可得---( )A.氣泡中的氣體全是葉從外界吸收進來的B.該實驗必須設置一個對照組C.氣體是通過葉表皮細胞間的空隙出來的D.葉片背面產生的氣泡比正面的多說明背面氣孔數目較多5.(2020 衢州)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縱切片,視野如圖所示。視野中的區域位于根尖結構的(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根毛區6.取甲、乙、丙、丁四組大小、發育程度相似,質量相同的新鮮菠菜葉,作如下處理:組別 甲 乙 丙 丁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再將上述四組葉片置于通風處,則出現萎蔫現象的先后順序是( )A.丁→乙→丙→甲 B.丁→丙→乙→甲C.甲→乙→丙→丁 D.甲→丙→乙→丁7. 如圖所示的四個裝置中,設計不合理的是( )A.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 B.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驗證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D.驗證蒸騰作用產生水8.某研究小組設計了“N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礦質元素”的四組實驗,最恰當的一組是 ( )9.將一植物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置于室外進行培養,用CO2濃度測定儀測得了該玻璃罩內CO2濃度的變化情況,繪成下圖曲線。請據此回答:(1)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是 (選填“D點”、“D點前”或“D點后”);(2)FG段CO2濃度下降不明顯,是因為 關 閉,葉片對CO2的吸收減少;(3)若要使該植物體內累積更多的有機物,則應 該 (選填“提高”或“降低”)玻璃罩內的晝夜溫差;(4)在森林中,空氣中CO2濃度的變化情況也類 似于該玻璃罩內的情況,即在早上6點前后CO2濃度最高。此時,森林里的空氣中CO2濃度 (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空氣中氧氣的濃度。10.選擇大小和生長情況相同的A、B兩株豌豆幼苗,分別植在相同的培養液中(即無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長條件下測量各自﹣天內的吸水量(實驗1).然后再將它們分別放置在與實驗1同樣的培養液中,同時在B株的培養液中添加較多NaCl(鹽),A株不變,一天后再測量它們各自吸水量(實驗2).兩個實驗的結果如右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1結果證明:在實驗中,可選擇A植株作為B植株的 .(2)B株植物的根吸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1.雙子葉植物葉表皮上的氣孔結構如圖所示,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當保衛細胞含水量多時氣孔大,含水量少時氣孔小甚至關閉。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保衛細胞的形狀能改變是因為沒有細胞壁B.植物體光合作用強弱與保衛細胞的含水量關系不大C.蒸騰作用能帶走葉片的部分熱量,因為水汽化時要吸熱D.將葉片浸入濃鹽水中,氣孔將如圖甲所示2.樹木在移栽過程中,其根部容易受到損傷,往往導致部分樹木在移栽后不能吸收足夠的水分而死亡。如圖所示,園林工人給移栽后的樹木“掛吊瓶”,補充水和無機鹽,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在夏季移栽樹木的成活率較高B.此類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干中的木質部C.吊瓶補充的水分主要用于樹木的光合作用D.為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移栽樹木時應盡量多地保留樹葉3.下列結構對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A. B.C. D.4.圖甲中A、B、C分別表示綠色植物的某些生理過程,圖乙是綠色植物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請回答:(橫線上填寫文字,方括號內填寫編號)(1)圖甲中表示C生理過程的文字表達式: 。(2)植物吸收的水,絕大部分用于植物的 ,是由圖乙中的③運輸而來的。(3)A、B、C三種生理過程中涉及到的氣體是通過圖乙葉片上的[ ]氣孔進出植物體的。5.課本上研究影響植物蒸騰作用因素的實驗,如右圖所示。(1)為使該實驗現象明顯,可以將該實驗裝置放在 的環境中為佳。A.高溫干燥 B.高溫潮濕 C.低溫干燥 D.低溫潮濕(2)在水槽的水銀面上有一層水,水起的作用是 。(3)有同學認為這個實驗中水銀柱的上升現象,還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動的影響。你認為植物還有什么生理活動也可能導致出現水銀柱 上升? 。如要排除該因素的影響,實驗要在什么條件下進行? (4)如果實驗中玻璃管足夠長,則影響水銀柱最終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騰作用以外,還主要與外界環境中什么因素有關?6.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下的實驗:①設計并連接實驗裝置,如圖所示;②飲料瓶內倒入可使黑藻的生活環境保持較穩定的、適宜的CO2濃度的某溶液,再將黑藻放入飲料瓶中,溶液滿瓶,用吸管吸掉長頸漏斗中的一部分溶液;③將此實驗裝置放在一定的環境中,觀察長頸漏斗中的液面變化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1)黑藻屬單子葉多年生沉水植物,莖直立細長,葉披針形,根據這些特征判斷,在桃、玉米、衣藻、五針松和葫蘆蘚中,黑藻與哪一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最近? 。(2)為了讓長頸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得快些,應把該實驗裝置放在怎樣的環境中? 。(3)同學們取下黑藻葉,放置于碘液中染色,然后制作成黑藻葉的臨時裝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可以觀察到細胞內葉綠體中有被碘液染色的淀粉顆粒,該實驗現象可以說明 ;還可觀察到葉脈周圍細胞的染色效果更好,原因之一是葉脈中有運輸碘液的 。參考答案例1.B【解析】解:A、磷肥能夠促進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結果,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促進幼苗根系生長和改善果實品質,A正確;B、蛋白酶只能分解蛋白質,不能分解油污,B錯誤;C、本酸奶含乳酸菌,適量飲用有益人體健康,C正確;D、抗生素是能殺死或抑制某些病菌的特殊物質,可以治療多種疾病,本藥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療細菌性感冒,D正確。例2.(1)B;(2)同意,工業固氮的發明以及氮肥的廣泛使用為解決全球糧食短缺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會污染水體,危害人體健康。【解析】解:(1)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莖、葉(營養生長)生長茂盛,葉色濃綠。土壤缺氮時,植株矮小,葉片黃化,花芽分化延遲,花芽數減少。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生長矮小,葉色發黃。(2)工業固氮的發明以及氮肥的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使農作物的產量大幅度提高,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有關統計資料,近十多年來化肥對農作物總產量增長的貢獻率在30%以上,為解決全球糧食短缺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也破壞了全球氮循環平衡,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如污染水體:氮肥的過量施用,導致大部分氮肥流失而進入水體,造成水體污染。在我國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僅為30%~50%。危害人體健康:隨著水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例3.(1)蒸騰(2)d(3)多于(4)增加光照時間、晚上降溫【解析】解:(1)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蒸騰作用,還有部分來自土壤水分的蒸發。(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必須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因此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d點。(3)從圖乙中看出,當光照強度為f時,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強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強度。因此“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內作用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時間、晚上降溫。(寫出一點)例4.(1)②①③。葉綠體。(2)①防止水分蒸發。②<。1.C【解答】解: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的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來提高成活率:由于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時去掉部分枝和葉;盡量在傍晚或是陰天移栽;移栽的幼苗還需進行遮蔭;帶土移栽等。2.A解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 ,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實驗中控制了其他條件都相同,但是一組幼苗的根沒有經過處理,而另一組幼苗的根經過“勝哥”修剪,變量是根尖,兩組作對照,因此該實驗是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A符合題意。3.D【解析】解: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的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來提高成活率:由于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時去掉部分枝和葉;盡量在傍晚或是陰天移栽;移栽的幼苗還需進行遮蔭(如題中搭棚措施);帶土移栽等。4.D解析:氣孔是由一 -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處就是能夠自動開閉,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受保衛細胞的控制,保衛細胞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 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探究植物葉片氣孔數目哪-面多的實驗,由葉片背面產生的氣泡比正面的多說明背面氣孔數目較多, D符合題意。5.B【解析】解:A、根冠位于根的頂端,屬于保護組織,細胞比較大,排列不夠整齊,像一頂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護作用,A不符合題意;B、細胞核內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染色體,分生區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很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向下補充根冠,向上轉化為伸長區,B符合題意;C、伸長區在分生區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C不符合題意;D、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D不符合題意。6.C7. D8.C9.(1)D點前 (2)氣孔 (3)提高 (4)低于10.(1)對照實驗;(2)外界溶液濃度與細胞液的濃度差變小.【解析】解;(1)在B株的培養液中添加較多NaCl(鹽),A株不變,一天后再測量它們各自吸水量(實驗2),發現:B植株吸水量大大減少,A不變.A和B形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2)根據植物細胞的滲透作用原理,植物細胞是否失水或吸水,與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和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有關,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則吸水.根毛細胞也是如此.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吸水.B株植物由于外界溶液濃度與根毛細胞液的濃度差變小導致吸水能力變差。1.C【解析】解:A、由分析知道:保衛細胞形狀能改變與細胞的含水量有關,A錯誤。B、植物的三大作用有關的二氧化碳、水蒸氣、氧氣進出植物體的門戶是氣孔,B錯誤。C、在汽化過程中要吸熱,所以植物進行蒸騰作用能帶走葉片的部分熱量,C正確。D、鹽水的濃度比較大,將葉片浸入濃鹽水,細胞會失水,氣孔將會變小甚至關閉,D錯誤。2.B【解析】解:A、在夏季溫度較高,植物的蒸騰作用旺盛,移栽樹木的成活率較低,在春、秋季移栽樹木的成活率較高,A錯誤;B、木質部內有木纖維和導管。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木纖維起支持作用,因此“掛吊瓶”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針頭應插到莖的木質部中,B正確;C、吊瓶補充的水分主要用于樹木的蒸騰作用,C錯誤;D、移栽樹木時應去掉部分樹葉,降低其蒸騰作用,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D錯誤。3.A【解析】解:A、根毛的數量很多,集中于根尖的一定區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區,形成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錯誤;B、氣孔在碳同化、呼吸、蒸騰作用等氣體代謝中,成為空氣和水蒸氣的通路,其通過量是由保衛細胞的開閉作用來調節,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正確;C、小腸內表面具有的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面積、小腸絨毛中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正確;D、神經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并能夠將興奮傳導到其他的神經元,這種可傳導的興奮叫神經沖動。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中的傳導方向是:樹突→細胞體→軸突。正確;4.(1)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2)蒸騰作用(3)⑤【解析】解:(1)圖甲中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2)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的數量是驚人的,只有1%~5%的水參與組成植物體和用于維持生理過程,其余的絕大部分的水分都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掉了。③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導管的功能是運輸水分分無機鹽,篩管的功能是運輸有機物;因此植株葉片所需要的水分,是通過葉脈中的導管運輸的。(3)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A、B、C三種生理過程中涉及到的氣體是通過圖乙葉片上的⑤氣孔進出植物體的。5.(1)A(2)防止水銀蒸發,造成污染(3)光合作用 黑暗 (4)大氣壓6.(1)玉米(2)光照充足、溫度適宜(3)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導管【備考2022】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一輪復習--第6講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A黑藻溶液乳膠管長頸漏斗鐵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