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和合教育聯盟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20分)1.(2021八上·臺州開學考)對下列描述地理規律、景觀的名詞佳句理解正確的是( ?。?br/>①“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②“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大③“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中的“春風”是指冬季風④“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了我國冬季南北方溫差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正確。②“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大,正確。③“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中的“春風”是指冬季風,錯誤,應該是夏季風。④“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了我國冬季南北方溫差大,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呈階梯狀分布,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聯系.因此有古詩寫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2021八上·臺州期中)關于下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我國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B.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C.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D.我國復雜多樣的地形中,平原面積較小【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復雜多樣,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山區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西部是以山地、高原和盆地為主的,而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總的特征是西部高、東部低,呈三級階梯狀。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內,號稱世界屋脊;第二級階梯存在于青藏高原的北邊和東邊,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區低于500米;第三級階梯以東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其攜帶的泥沙由于水流變緩而沉積下來,形成廣大的沖積平原;第三級階梯以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屬于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3.(2021八上·臺州期中)有人這樣評價近代史列強的侵華:“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是( ?。?br/>A.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B.從中國掠走大量白銀C.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D.割占中國大片領土【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這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由原來的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這極大的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能體現出“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边@一特點。A項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最能體現“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這一特點,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能體現“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边@一特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關鍵詞是“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注意識記《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4.(2021八上·臺州期中)“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在外來軍事的挑戰下開始向近現代社會艱難轉型。"理解正確的是( )A.外來侵略使中華民族空前團結 B.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C.鴉片戰爭促使清政府統治瓦解 D.戰爭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我國,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CD三項理解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2021八上·臺州期中)曾在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服務的美國人馬士說,“當中國人實行一種激烈的禁煙運動而使危機加劇的時候,戰爭果然就來到了:它(鴉片戰爭)不過是……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的斗爭”。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馬士( ?。?br/>A.正確分析了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B.是站在清朝統治者立場上來認識這場戰爭C.從根本上揭示了這場戰爭的根源D.掩蓋了戰爭的侵略性和鴉片貿易的罪惡性【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根本原因是工業革命以后的英國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傾銷商品,掠奪原材料。故馬士真正的目的是掩蓋了戰爭的侵略性和鴉片貿易的罪惡性。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掩蓋了戰爭的侵略性和鴉片貿易的罪惡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結合鴉片戰爭的背景來分析,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背景。6.(2021八上·臺州期中)魯迅曾說,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辈牧戏从车膶嵸|是辛亥革命( ?。?br/>A.反封建不徹底 B.沒有喚醒民眾C.沒有明確的反帝目標 D.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據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A項反封建不徹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7.如表是梁啟超的人生履歷(部分)。由此可知,梁啟超( ?。?br/>時間 活動1890年 開始看到江南制造總局翻譯的書籍,初步接觸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1895年 在北京協助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組織強學會1896年 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1902年 創辦《新民叢報》,鼓吹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A.是洋務運動的地方代表 B.是維新變法的最高領導C.主張通過變法實現君主立憲制 D.主張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由材料“在北京協助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組織強學會”“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創辦《新民叢報》,鼓吹君主立憲”可知,梁啟超主張通過變法實現君主立憲制。他和康有為等人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試圖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但最后失敗了。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要考查學生對題干信息的理解。易錯點是對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錯誤。解題技巧是緊貼題干信息,拿四個備選項和題干信息一一對照找到正確答案。8.(2021八上·臺州期中)1924年1月,孫中山說:“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 ?。?br/>A.《辛丑條約》的簽訂 B.帝制的終結C.《中華民國約法》頒布 D.北洋軍閥的統治【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袁世凱在1915年稱帝,后爆發護國運動,1916年3月取消帝制。此后,中國進入北洋各系軍閥混戰的局面。據“1924年1月”“這是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可知,造成革命后十三年的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北洋軍閥的割據混戰。ABC三項都不是造成“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北洋軍閥的統治是造成“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9.(2021八上·臺州期中)史論結合是闡釋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對應正確的是( ?。?br/> 史實 結論A 洋務運動 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B 戊戌變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的影響C 新文化運動 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D 五四運動 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沒有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喚起了民族覺醒,在社會上起思想啟蒙的作用;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ACD三項對應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B對應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結論的正確對應,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0.(2021八上·臺州期中)與下列言論相關的歷史事件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①“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強?!?br/>③“國人……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和人權并重?!? ④“建立中華民國,同胞無所差池?!?br/>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變者,天下之公理也?!笔俏煨缱兎〞r期梁啟超的思想主張;“探源之策,在于自強”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主張;“國人……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和人權并重?!笔切挛幕\動時期的主張;“建立中華民國,同胞無所差池。”是辛亥革命時期思想主張。依據時間先后排序,②①④③正確。B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的排序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識記分析能力。注意掌握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題,共30分)11.(2020七下·吳興期末)“五水共治”,湖州在行動,德清在響應。材料一:材料二:2014年國家啟動“擴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德清重點段工程歷經2年基本完成,實現洪水排入杭州灣;德清縣村落采用多元化污水治理模式:平原型堅持集中處理,山區型采用分散式處理,城郊型統一納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1)根據圖5判斷,湖州市的地形特征。(2)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德清縣夏季易發水災的自然原因。(3)結合材料二,德清縣的治水舉措給我們哪些啟示。【答案】(1)湖州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西高東低。(2)為亞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季風具有不穩定性,夏季風不穩定易引發旱澇災害;德清地勢較低,夏季降水都匯聚于此。(3)加強基礎水利工程建設;采取多種措施治理水污染;因地制宜有針對性治理污染等。【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1)、根據圖5判斷,湖州市的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西高東低。(2)、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德清縣夏季易發水災的自然原因是當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季風具有不穩定性,夏季風不穩定易引發旱澇災害;德清地勢較低,夏季降水都匯聚于此。(3)、結合材料二,德清縣的治水舉措是加強基礎水利工程建設;采取多種措施治理水污染;因地制宜有針對性治理污染等。【點評】描述一個地方的地形特征,主要從以什么地形為主,地勢高低起伏怎么樣,地勢特點是什么,主要的地形分布在什么地方,海岸線是否平直等方面進行描述。12.(2021八上·臺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的一壁。從此,中國同周圍國家的傳統關系日漸改變。——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然被東方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馬關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br/>——《吳玉章回憶錄》材料三:德國漫畫《在中國作戰》(注:八名穿不同服裝的軍人肆意毆打一個中國老人)(1)材料一中“這場戰爭”是指哪一歷史事件?簽訂了哪一不平等條約?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場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材料二中的“東方小國”是指哪一國家?與《南京條約》的內容相比《馬關條約》有何重大變化?(3)漫畫反映的是哪一次侵華戰爭?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答案】(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日本。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3)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國......” 并結合所學可知“這場戰爭”是指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資本主義的漩渦;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始。(2)根據材料二中的“被東方小國打敗”“《馬關條約》”等信息,聯系所學,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的內容相比,除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等共同點外,《馬關條約》還規定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3)根據材料三漫畫《在中國作戰》“八名穿不同服裝的軍人肆意毆打一個中國老人”,聯系所學可知,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奧八國組成的聯軍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赌暇l約》。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日本。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3)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解讀材料并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掌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史實。13.(2021八上·臺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材料二: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廠的中國工人首先罷工……緊接著,機器紡紗、印刷、公共交通、碼頭、船塢等行業的工人相繼罷工。材料四: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利用暑假,組織了一次紅色旅游活動“重訪紀念地”,走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發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1)材料一中的“兩位先生"是哪場運動的口號?這場運動最重要的宣傳陣地在哪里?(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這次運動中最能體現運動性質的口號是什么?對中國革命產生的劃時代意義是什么?(3)結合材料三思考,這場運動在6月5日以后發生了什么變化?(4)在革命洪流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何歷史意義?【答案】(1)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學生成為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兩位先生”分別是指民主和科學,當時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先進的知識分子為“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2)材料二中最能體現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性質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結合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廠的中國工人首先罷工……緊接著,機器紡紗、印刷、公共交通、碼頭、船塢等行業的工人相繼罷工”可知,五四運動以6月5日以界,6月5日后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運動的主力由學生轉為工人階級。(4)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學生成為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共一大相關知識的掌握。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 / 1浙江省臺州市和合教育聯盟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20分)1.(2021八上·臺州開學考)對下列描述地理規律、景觀的名詞佳句理解正確的是( ?。?br/>①“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②“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大③“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中的“春風”是指冬季風④“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了我國冬季南北方溫差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1八上·臺州期中)關于下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我國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B.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C.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D.我國復雜多樣的地形中,平原面積較小3.(2021八上·臺州期中)有人這樣評價近代史列強的侵華:“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弊钅荏w現這一特點的是( ?。?br/>A.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B.從中國掠走大量白銀C.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D.割占中國大片領土4.(2021八上·臺州期中)“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在外來軍事的挑戰下開始向近現代社會艱難轉型。"理解正確的是( ?。?br/>A.外來侵略使中華民族空前團結 B.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C.鴉片戰爭促使清政府統治瓦解 D.戰爭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5.(2021八上·臺州期中)曾在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服務的美國人馬士說,“當中國人實行一種激烈的禁煙運動而使危機加劇的時候,戰爭果然就來到了:它(鴉片戰爭)不過是……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的斗爭”。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馬士( ?。?br/>A.正確分析了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B.是站在清朝統治者立場上來認識這場戰爭C.從根本上揭示了這場戰爭的根源D.掩蓋了戰爭的侵略性和鴉片貿易的罪惡性6.(2021八上·臺州期中)魯迅曾說,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材料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 ?。?br/>A.反封建不徹底 B.沒有喚醒民眾C.沒有明確的反帝目標 D.果實被袁世凱竊取7.如表是梁啟超的人生履歷(部分)。由此可知,梁啟超( ?。?br/>時間 活動1890年 開始看到江南制造總局翻譯的書籍,初步接觸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1895年 在北京協助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組織強學會1896年 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1902年 創辦《新民叢報》,鼓吹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A.是洋務運動的地方代表 B.是維新變法的最高領導C.主張通過變法實現君主立憲制 D.主張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8.(2021八上·臺州期中)1924年1月,孫中山說:“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 )A.《辛丑條約》的簽訂 B.帝制的終結C.《中華民國約法》頒布 D.北洋軍閥的統治9.(2021八上·臺州期中)史論結合是闡釋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對應正確的是( ?。?br/> 史實 結論A 洋務運動 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B 戊戌變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的影響C 新文化運動 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D 五四運動 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A.A B.B C.C D.D10.(2021八上·臺州期中)與下列言論相關的歷史事件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br/>①“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強。”③“國人……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和人權并重?!? ④“建立中華民國,同胞無所差池。”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題,共30分)11.(2020七下·吳興期末)“五水共治”,湖州在行動,德清在響應。材料一:材料二:2014年國家啟動“擴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德清重點段工程歷經2年基本完成,實現洪水排入杭州灣;德清縣村落采用多元化污水治理模式:平原型堅持集中處理,山區型采用分散式處理,城郊型統一納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1)根據圖5判斷,湖州市的地形特征。(2)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德清縣夏季易發水災的自然原因。(3)結合材料二,德清縣的治水舉措給我們哪些啟示。12.(2021八上·臺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的一壁。從此,中國同周圍國家的傳統關系日漸改變。——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然被東方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馬關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吳玉章回憶錄》材料三:德國漫畫《在中國作戰》(注:八名穿不同服裝的軍人肆意毆打一個中國老人)(1)材料一中“這場戰爭”是指哪一歷史事件?簽訂了哪一不平等條約?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場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材料二中的“東方小國”是指哪一國家?與《南京條約》的內容相比《馬關條約》有何重大變化?(3)漫畫反映的是哪一次侵華戰爭?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13.(2021八上·臺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材料二: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廠的中國工人首先罷工……緊接著,機器紡紗、印刷、公共交通、碼頭、船塢等行業的工人相繼罷工。材料四: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利用暑假,組織了一次紅色旅游活動“重訪紀念地”,走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發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1)材料一中的“兩位先生"是哪場運動的口號?這場運動最重要的宣傳陣地在哪里?(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這次運動中最能體現運動性質的口號是什么?對中國革命產生的劃時代意義是什么?(3)結合材料三思考,這場運動在6月5日以后發生了什么變化?(4)在革命洪流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何歷史意義?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正確。②“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大,正確。③“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中的“春風”是指冬季風,錯誤,應該是夏季風。④“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了我國冬季南北方溫差大,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呈階梯狀分布,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聯系.因此有古詩寫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答案】C【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復雜多樣,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山區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西部是以山地、高原和盆地為主的,而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總的特征是西部高、東部低,呈三級階梯狀。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內,號稱世界屋脊;第二級階梯存在于青藏高原的北邊和東邊,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區低于500米;第三級階梯以東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其攜帶的泥沙由于水流變緩而沉積下來,形成廣大的沖積平原;第三級階梯以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屬于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3.【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這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由原來的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這極大的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能體現出“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這一特點。A項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最能體現“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這一特點,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能體現“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边@一特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關鍵詞是“一半是客觀的建設和推動”。注意識記《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4.【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我國,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CD三項理解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根本原因是工業革命以后的英國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傾銷商品,掠奪原材料。故馬士真正的目的是掩蓋了戰爭的侵略性和鴉片貿易的罪惡性。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掩蓋了戰爭的侵略性和鴉片貿易的罪惡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結合鴉片戰爭的背景來分析,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背景。6.【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據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滿眼都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骨子里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紳所組織的軍政府。”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實質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徹底。A項反封建不徹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7.【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由材料“在北京協助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組織強學會”“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創辦《新民叢報》,鼓吹君主立憲”可知,梁啟超主張通過變法實現君主立憲制。他和康有為等人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試圖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但最后失敗了。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要考查學生對題干信息的理解。易錯點是對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錯誤。解題技巧是緊貼題干信息,拿四個備選項和題干信息一一對照找到正確答案。8.【答案】D【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袁世凱在1915年稱帝,后爆發護國運動,1916年3月取消帝制。此后,中國進入北洋各系軍閥混戰的局面。據“1924年1月”“這是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可知,造成革命后十三年的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北洋軍閥的割據混戰。ABC三項都不是造成“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北洋軍閥的統治是造成“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9.【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沒有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喚起了民族覺醒,在社會上起思想啟蒙的作用;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ACD三項對應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B對應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結論的正確對應,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0.【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變者,天下之公理也?!笔俏煨缱兎〞r期梁啟超的思想主張;“探源之策,在于自強”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主張;“國人……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和人權并重?!笔切挛幕\動時期的主張;“建立中華民國,同胞無所差池?!笔切梁ジ锩鼤r期思想主張。依據時間先后排序,②①④③正確。B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的排序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識記分析能力。注意掌握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11.【答案】(1)湖州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西高東低。(2)為亞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季風具有不穩定性,夏季風不穩定易引發旱澇災害;德清地勢較低,夏季降水都匯聚于此。(3)加強基礎水利工程建設;采取多種措施治理水污染;因地制宜有針對性治理污染等。【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1)、根據圖5判斷,湖州市的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西高東低。(2)、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德清縣夏季易發水災的自然原因是當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季風具有不穩定性,夏季風不穩定易引發旱澇災害;德清地勢較低,夏季降水都匯聚于此。(3)、結合材料二,德清縣的治水舉措是加強基礎水利工程建設;采取多種措施治理水污染;因地制宜有針對性治理污染等。【點評】描述一個地方的地形特征,主要從以什么地形為主,地勢高低起伏怎么樣,地勢特點是什么,主要的地形分布在什么地方,海岸線是否平直等方面進行描述。12.【答案】(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日本。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3)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國......” 并結合所學可知“這場戰爭”是指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資本主義的漩渦;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始。(2)根據材料二中的“被東方小國打敗”“《馬關條約》”等信息,聯系所學,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的內容相比,除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等共同點外,《馬關條約》還規定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3)根據材料三漫畫《在中國作戰》“八名穿不同服裝的軍人肆意毆打一個中國老人”,聯系所學可知,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奧八國組成的聯軍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日本。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3)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解讀材料并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掌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史實。13.【答案】(1)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學生成為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兩位先生”分別是指民主和科學,當時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先進的知識分子為“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2)材料二中最能體現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性質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結合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廠的中國工人首先罷工……緊接著,機器紡紗、印刷、公共交通、碼頭、船塢等行業的工人相繼罷工”可知,五四運動以6月5日以界,6月5日后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運動的主力由學生轉為工人階級。(4)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學生成為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共一大相關知識的掌握。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和合教育聯盟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和合教育聯盟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