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政治主觀題答題模板專題24社會歷史觀(學生版)答題要領——探究命題點1社會意識的作用設問方式用社會意識作用的原理,說明為什么這樣做答題要點社會意識反作用的原理+方法論+材料分析[答題術語](1)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材料(2)要堅持先進社會意識的指導作用。十材料命題點2社會發展的規律設問方式結合材料,運用“社會發展的規律”的知識說明……的依據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答題要點材料分析[答題術語](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材料分析(2)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十材料分析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其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十材料分析命題點3社會歷史的主體設問方式結合材料,分析……是怎樣堅持社會歷史主體觀的答題要點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的基本觀點+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材料分析[答題術語](1)人民群眾社會歷史主體地位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十材料分析2)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對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材料分析命題點4綜合考查歷史唯物主義設問方式結合材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分析……的依據答題要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材料分析答題術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要求十材料分析(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原理及方法論要求。十材料分析(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及方法論要求。+材料分析(4)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論要求。十材料分析(5)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及特點。+材料分析(6)人生價值的原理及其要求。+材料分析解題示范一一應用典例]1.(2020·北京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并在新中國成立后,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制度進行了不懈努力,逐步確立并鞏固了我們國家的國體、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當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尤其需要激發制度優勢、釋放制度活力。運用唯物史觀知識,說明如何更好地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6分)應用流程·穩準答題]第一步:分點審設問,確保答題方向不跑偏知識限定唯物史觀設問方式說明類內容限定運用唯物史觀知識,說明如何更好地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分值定點6分,估計2~3個答題要點第二步:分層析材料,確保答題要點對且全從唯物史觀角度切入,考查我國的制度優勢,知識指向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做題時需要考生調動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形成答案第三步:依據上述邏輯推理,組織答案[參考答案①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處理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②在黨的領導下,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每點3分,共6分)[典例]2.(2019·天津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