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分攻略】高考生物二輪學案熱點7 遺傳的基本規律及伴性遺傳(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分攻略】高考生物二輪學案熱點7 遺傳的基本規律及伴性遺傳(含解析)

資源簡介

【高考精粹】2022高考生物二輪學案
熱點7 遺傳的基本規律及伴性遺傳
【考綱要求】
1.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Ⅱ)。2.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Ⅱ)。3.伴性遺傳(Ⅱ)。4.人類遺傳病的類型(Ⅰ)。5.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Ⅰ)。6.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Ⅰ)。
要點一 遺傳規律及其變式應用
1.一對等位基因相關的性狀分離比
(1)若是正常完全顯性,則Aa×Aa→3A_∶1aa。
(2)若是不完全顯性,則Aa×Aa→1AA∶2Aa∶1aa。
(3)若是顯性純合致死,則Aa×Aa→2Aa∶1aa。
(4)若是隱性純合致死,則Aa×Aa→1AA∶2Aa。
(5)若是顯性花粉致死,則Aa×Aa→1Aa∶1aa。
(6)若是隱性花粉致死,則Aa×Aa→1AA∶1Aa;XAXa×XaY→1(XAY)∶1(XaY)。
2.兩對等位基因相關的性狀分離比
(1)自由組合正常
①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AaBb)
②AaXBXb×AaXBY(A、a控制白化病,B、b控制色盲;不考慮性別差異)
(2)基因互作變式
AaBb自交后代比例 AaBb測交后代比例
9∶(3+3)∶1→9∶6∶1 1∶2∶1
9∶(3+3+1)→9∶7 1∶3
(9+3)∶3∶1→12∶3∶1 2∶1∶1
(9+3+3)∶1→15∶1 3∶1
9∶3∶(3+1)→9∶3∶4 1∶1∶2
(9+3+1)∶3→13∶3 3∶1
(3)純合致死變式
(4)完全連鎖(不考慮交叉互換)
3.已知子代的表現型和基因型推雙親的基因型或表現型
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據親代表現型寫出能確定的基因,如顯性性狀可用基因A來表示,那么隱性性狀基因型只有一種,即aa,根據子代中一對基因分別來自兩個親本,可推出親代中未知的基因。
方法二:隱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隱性個體存在時,它往往是逆推過程中的突破口,因為隱性個體是純合子(aa),所以親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個a基因,然后根據親代的表現型做進一步的推斷。
要點二 伴性遺傳與人類遺傳病
1.性染色體不同區段分析
(1)致病基因僅在X染色體上的遺傳特點
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特點 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特點
a.發病率女性① 高于 男性 b.② 世代 遺傳 c.男患者的③ 母親和女兒 一定患病 a.發病率男性④ 高于 女性 b.⑤ 隔代交叉 遺傳 c.女患者的⑥ 父親和兒子 一定患病
  (2)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基因的遺傳
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存在等位基因,這些基因控制的性狀在后代中的表現與⑦ 性別 有關。
2.遺傳系譜圖中的相關判斷
(1)遺傳系譜圖中遺傳病類型的判斷
(2)顯隱性的判斷
3.探究基因位置實驗設計的一般操作模板
考點一 遺傳規律及其變式應用
【典型例題】(2021·浙江·模擬預測)果蠅的翅形有長翅、小翅和殘翅(類似無翅)三種表現型?,F有甲、乙兩組果蠅進行了雜交實驗,其中乙組子一代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得到子二代,結果如下表。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r/>雜交類別 親本(P) 子一代(F1)♀:♂=1:1 子二代(F2)♀:♂=1:1
♀ ♂ ♀ ♂ ♀ ♂
甲組 長翅 殘翅 長翅:殘翅=1:1 長翅:小翅:殘翅=1:1:2
乙組 小翅 殘翅 全為長翅 全為小翅 長翅:小翅:殘翅=3:3:2 長翅:小翅:殘翅=3:3:2
A.長翅是顯性性狀,控制翅形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B.甲組F1的長翅果蠅隨機交配,F2雄果蠅中小翅:殘翅=3:1
C.選擇甲組F1殘翅雄果蠅與乙組F2的長翅雌果蠅雜交,其子代中長翅雌果蠅的比例為1/4
D.欲通過一代雜交實驗鑒定某小翅雌果蠅的基因型,可選擇表現型為小翅的雄果蠅與其雜交,若后代雄果蠅的翅形均表現為小翅,則該雌果蠅為純合子
【分析】
1、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總是與性別相關聯,叫伴性遺傳。
2、題意分析,由乙組實驗可知,子一代雌全是長翅,子二代不論雌雄還是雄性,長翅∶小翅∶殘翅=3∶3∶2,說明長翅是顯性性狀;甲組實驗,長翅雌與殘翅雄雜交,子一代雌性長翅:殘翅=1∶1,雄性長翅:小翅:殘翅=1∶1∶2,說明翅形受2對等位基因控制,且一對位于X染色體上;甲組實驗,親本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一代雌性基因型是AaXBXb、AaXBXB、aaXBXB、aaXBXb,雄性個體的基因型是AaXBY、AaXbY、aaXBY、aaXbY,A、B同時存在為長翅,A存在、B不存在為小翅,A不存在時為殘翅;乙組實驗,親本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一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中雌性個體基因型A_XBXb∶A_XbXb∶aaXBXb∶aaXbXb=3∶3∶1∶1,即長翅:小翅:殘翅=3∶3∶2;雄性個體A_XBY∶aaXBY∶A_XbY∶aaXbY=3∶1∶3∶1,即長翅∶小翅∶殘翅=3∶3∶2。
【詳解】
A、結合分析可知,長翅是顯性性狀,控制翅形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
B、甲組F1的長翅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XB,AaXBY,該群體中卵細胞的比例為AXB∶AXb∶aXB∶aXb=3∶1∶3∶1,與含(1/2A,1/2a)Y的精子結合后,結合棋盤法分析,F2雄果蠅中長翅(A-XBY):小翅(A-XbY):殘翅(aa--)=9:3∶4,B錯誤;
C、甲組F1殘翅雄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Y:aaXbY=1:1,產生的配子及比例為:aXB:aXb:aY=1:1:2,乙組F2的長翅雌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Xb: AaXBXb=1:2,產生的配子及比例為:AXB: AXb: aXB:aXb=2:2:1:1,二者雜交,其子代中長翅雌果蠅基因型為A_XB_,比例為AaXBXb(AXB的雌配子與aXb的雄配子結合1/3×1/4+ AXb的雌配子與AXB的雄配子結合1/3×1/4)+AaXBXB(AXB的雌配子與aXB的雄配子結合1/3×1/4)=1/4,C正確;
D、欲通過一代雜交實驗鑒定某小翅雌果蠅的基因型(其基因型有A_XbXb),則需要進行測交實驗,因此可選擇表現型為殘翅的雄果蠅(aaXY)與其雜交,若后代雄果蠅的翅形均表現為小翅(AaXbY),則該雌果蠅為純合子(其基因型為AAXbXb),若有殘翅雄果蠅(aaXY)出現,則為雜合子(其基因型為AaXbXb),D錯誤。
故選C。
【變式訓練】
(2021·山東濱州·一模)果蠅的眼色有白眼、暗紅眼、棕眼、朱紅眼。A基因控制棕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朱紅色素的合成。果蠅在棕色素和朱紅色素同時存在時表現暗紅眼,兩種色素都不存在時表現白眼。白眼果蠅與純合暗紅眼果蠅雜交,F1全部為暗紅眼,F1與白眼果蠅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關于控制眼色的基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雜交組合 父本 母本 F2表現型及比例
Ⅰ F1 白眼 暗紅眼:白眼1:1
Ⅱ 白眼 F1 暗紅眼:棕眼︰朱紅眼︰白眼=43:7:7:43
A.正反交結果不同,表明A/a和B/b至少有一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B.雜交組合Ⅱ中F2有四種表現型,表明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C.F1雄果蠅產生配子時未發生基因重組,F1雌果蠅產生配子時發生了基因重組
D.若F1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2中暗紅眼:朱紅眼:棕色眼:白眼=5:1:1:1
【分析】
1、品系甲與野生型果蠅進行正反交實驗,所得F1均為暗紅眼,說明控制眼色色素合成的兩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
2、組合Ⅰ與組合Ⅱ的F2表現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組合一中的雄果蠅AaBb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眼色基因之間的染色體片段不發生交叉互換,而組合一中的雌果蠅AaBb可以發生交叉互換。
【詳解】
A、據題意可知,F1的基因型是一致的, 白眼的基因型是雙隱性的,只產生一種類型的配子,正反交結果不同,只能反映出F1作父本或母本時,產生的配子種類是不一致的,而且F2代的個體表現也未分雌雄,說明該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無關聯,即兩對基因都不位于性染色體上,為常染色體遺傳,A錯誤;
B、因為在兩組實驗中的F2中均未涉及果蠅的性別,所以該對性狀的遺傳為常染色體遺傳,則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 F1的基因型為AaBb,雜交組合Ⅰ和II中的白眼個體的基因型均為aabb,只能產生一種類型的配子(ab) ,所以當F1作父本時,與白眼雜交后產生兩種類型的后代(AaBb和aabb),說明F1作父本時只能產生兩種類型的配子,即AB和ab, 即AB連鎖,ab連鎖,也就是說兩對基因位于一對染色體上,B錯誤;
C、F1雄果蠅產生兩種類型的配子,表現為連鎖,沒有發生交叉互換,即未發生基因重組,當F1作母本時,與白眼個體雜交后代有四種表現型,即產生了四種配子,說明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交叉互換,C正確;
D、F1雌雄果蠅隨機交配,雄果蠅產生AB:ab=1:1的配子,雌果蠅產生43/100AB、7/100Ab、7/100aB、43/100ab,則子代基因型為43/200AABB、7/200AaBB、7/200AABb、43/200AaBb、43/200AaBb、7/200Aabb、7/200aaBb、43/200aabb,表現型暗紅眼:棕眼:朱紅眼:白眼=143:7:7:43,D錯誤。
故選C。
考點二 伴性遺傳與人類遺傳病
【典型例題】(2021·浙江寧波·一模)如圖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其中一種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已知甲病正常人群中攜帶者占1/3,且含甲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數致死,雌配子正常;其中I1所生女兒一定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家系中無基因突變發生。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II8體細胞可同時含有2個甲病基因和2個乙病基因
B.III10和人群中正常男性結婚,生育一個男孩患兩種病的概率為1/88
C.若II5和II6生一個特納氏綜合征(X染色體多一條)的乙病小孩,可能II6在MII出現異常
D.II6與II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2/3,且可能都含有來自I2的甲病基因
【分析】
首先分析甲病:根據無中生有有為隱,隱性看女患,女患者的父親或兒子中有正常,即為常染色體的隱性遺傳病。II5和II6的女兒III10患甲病,由此判斷甲病為常隱遺傳病。已知甲病正常人群中攜帶者Aa占1/3,那么AA占2/3。已知甲病正常人群中攜帶者Aa占1/3、AA占2/3。含甲病基因a的雄配子半數致死,a占1/2×1/3=1/6,又由于雄配子a中一半致死,所以致死的a占1/12,存活的a占1/12,那么A占10/12,所以在存活的配子中A:a=10:1。
分析乙?。篒1所生女兒一定攜帶乙病致病基因,且乙病屬于伴性遺傳病,因為患病男性的X染色體肯定會遺傳給他的女兒。因為I1是乙病患者,其女兒II6表現為正常,說明乙病是伴X隱性遺傳病,若是伴X顯性遺傳病的話,男患者的女兒應該必須患病。
【詳解】
A、根據III13(基因型為aaXbXb)可知,II8的基因型為AaXBXb,其體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可同時含有2個甲病基因a和2個乙病基因b,如有絲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A正確;
B、II5和II6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Y和AaXBXb,III10患甲病的女性,其基因型及概率為1/2aaXBXB或1/2aaXBXb,由于人群中正常男性為AaXBY的概率為1 / 3 ,又由于男性產生的配子中含有a的精子死亡50%,a占1/2×1/3=1/6,又由于雄配子a中一半致死,所以致死的a占1/12,存活的a占1/12,那么A占10/12,所以在存活的配子中A:a=10:1。說明男性產生a的精子概率為1/11,所以后代出現aa的概率為1/11;乙病出現XbY的概率為1/2×1/4=1/8,因此生一個兩病兼患男孩的概率為1/11×1/8=1/88,B正確;
C、若II5和II6生一個特納氏綜合征的乙病小孩(XbXbY),因為II5沒有患乙病,所以可能II6在MII(減數第二次分裂)出現異常,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著絲點分裂后形成的兩個Xb都移向了卵細胞,形成了具有兩條Xb的卵細胞,C正確;
D、由分析可知,II7的基因型為AaXbY,II8的基因型為AaXBXb,III12的基因型為A_XBXb,由于含甲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數致死,所以致死的a占1/4,存活的a占1/4,而且雄配子A占2/4,所以在存活的雄配子中A:a=2:1。II8產生A的卵細胞概率為1/2,產生a的卵細胞概率為1/2,則III12的基因型為AaXBXb的概率為1/2×2/3 +1/2×1/3=1/2,AAXBXb 的概率為1/2×2/3=1/3,故III12的基因型AaXBXb和AAXBXb的比例為3:2,II6的基因型為AaXBXb,II6與III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3/5,II6的甲病基因可能來自I2,III12的甲病基因可能來自II7,而II7的甲病致病基因可能來自I2,D錯誤。
故選D。
【變式訓練】
(2021·安徽淮北·一模)下圖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家系圖,其中一種遺傳病為伴性遺傳(不考慮同源區 段)。 人群中乙病的發病率為 1/25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甲病是伴 X 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Ⅱ3和Ⅲ6的基因型不同
C.Ⅲ3乙病的致病基因來自Ⅰ2和Ⅰ3
D.若Ⅲ3和Ⅲ4再生一個孩子,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為 1/34
【分析】
1、根據Ⅱ2和Ⅱ3不患乙病,但Ⅲ3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相關的基因為A/a,根據其中一種遺傳病為伴性遺傳可知,甲病為伴性遺傳病,圖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為伴X遺傳病,又因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確定甲病不屬于伴X隱性遺傳,應為伴X顯性遺傳病,設相關的基因為B/b。
2、根據人群中乙病的發病率為1/256,可知a基因頻率為1/16,A為15/16,則AA=15/16×15/16=225/256,Aa=1/16×15/16×2=30/256。
【詳解】
A、根據分析可知,圖中甲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而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錯誤;
B、Ⅲ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為aaXBXb,Ⅱ3的基因型為AaXbXb,Ⅱ4患乙病,其基因型為aaXbY,則Ⅲ6為AaXbXb,Ⅱ3和Ⅲ6的基因型相同,B錯誤;
C、乙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Ⅲ3患乙病,其基因型是aa,致病基因來自于Ⅱ2和Ⅱ3,Ⅱ2的致病基因可能來自于Ⅰ1和Ⅰ2,而Ⅱ3的致病基因來自于Ⅰ3,所以Ⅲ3的致病基因來自于Ⅰ1或Ⅰ2和Ⅰ3,C錯誤;
D、Ⅲ3的基因型為aaXBXb,Ⅲ4甲病的基因型為XbY,乙病相關的基因型為Aa的概率為,為AA的概率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為1/2,所以二者再生一個孩子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為1/2×1/17=1/34,D正確。
故選D。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選題
1.(2021·天津·高考真題)某患者被初步診斷患有SC單基因遺傳病,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調查其家系發現,患者雙親各有一個SC基因發生單堿基替換突變,且突變位于該基因的不同位點。調查結果見下表。
個體 母親 父親 姐姐 患者
表現型 正常 正常 正常 患病
SC基因測序結果 [605G/A] [731A/G] [605G/G];[731A/A] ?
注:測序結果只給出基一條鏈(編碼鏈)的堿基序列[605G/A]示兩條同源染色體上SC基因編碼鏈的第605位堿基分別為G和A,其他類似。
若患者的姐姐兩條同源染色體上SC基因編碼鏈的第605和731位堿基可表示為下圖1,根據調查結果,推斷該患者相應位點的堿基應為( )
A. B.
C. D.
2.(2021·山東·高考真題)果蠅星眼、圓眼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蠅與圓眼果蠅雜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蠅∶圓眼果蠅=1∶1,星眼果蠅與星眼果蠅雜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蠅∶圓眼果蠅=2∶1。缺刻翅、正常翅由 X 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 Y染色體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蠅與正常翅雄果蠅雜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蠅∶正常翅雌果蠅=1∶1,雄果蠅均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翅雌果蠅與星眼正常翅雄果蠅雜交得 F1,下列關于 F1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星眼缺刻翅果蠅與圓眼正常翅果蠅數量相等
B.雌果蠅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 1/6
C.雌果蠅數量是雄果蠅的二倍
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頻率為 1/6
3.(2021·湖南·高考真題)有些人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其外貌與正常女性一樣,但無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體上有一個隱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圖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Ⅱ-1的基因型為XaY
B.Ⅱ-2與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為1/4
C.I-1的致病基因來自其父親或母親
D.人群中基因a的頻率將會越來越低
4.(2021·浙江·高考真題)小家鼠的某1個基因發生突變,正常尾變成彎曲尾。現有一系列雜交試驗,結果如下表。第①組F1雄性個體與第③組親本雌性個體隨機交配獲得F2。F2雌性彎曲尾個體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 ?。?br/>雜交 P F1
組合 雌 雄 雌 雄
① 彎曲尾 正常尾 1/2彎曲尾,1/2正常尾 1/2彎曲尾,1/2正常尾
② 彎曲尾 彎曲尾 全部彎曲尾 1/2彎曲尾,1/2正常尾
③ 彎曲尾 正常尾 4/5彎曲尾,1/5正常尾 4/5彎曲尾,1/5正常尾
注:F1中雌雄個體數相同
A.4/7 B.5/9 C.5/18 D.10/19
5.(2021·浙江溫州·一模)某昆蟲體色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雄性有灰身和黑身,而雌性均為黑身(與基因型無關)?,F有一對親本雜交:灰身♂×黑身♀→F1中灰身♂:黑身♂:黑身♀=3:1:4。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親本均為雜合子 B.該昆蟲體色的表現受體內環境影響
C.F1中黑身雌性昆蟲的基因型有3種 D.F1中黑身個體隨機交配,子代全為黑身
6.(2021·福建省龍巖第一中學模擬預測)果蠅直毛與分叉毛是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對性狀,現將一只直毛雌果蠅與一只分叉毛雄果蠅作為親本雜交,F1雌雄個體數相等,且直毛個體數量與分叉毛個體數量比為1:1。欲選取F1直毛果蠅單獨飼養,統計F2果蠅的表現型(不考慮突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F2雌雄果蠅均為直毛,則B、b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直毛為隱性性狀
B.若分叉毛只在F2雄果蠅中出現,則B、b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且直毛為顯性性狀
C.若F1無子代,則B、b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且直毛為隱性性狀
D.若F2雌雄果蠅中都有直毛和分叉毛出現,則B、b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直毛為顯性性狀
7.(2021·吉林·東北師大附中模擬預測)雜合子(Dd)南瓜自交時,若含隱性配子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則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  )
A.1:2:1 B.4:4:1 C.2:3:l D.5:1
8.(2021·江蘇·沭陽如東中學模擬預測)女婁菜為XY型性別決定的雌雄異株植物,其植株綠色(A)對金黃色(a)是顯性,且A、a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研究發現,含a的花粉粒有60%不能成活?,F用雜合的綠色雌株與金黃色雄株雜交獲得F1,F1隨機傳粉獲得F2,則F2中金黃色植株所占比例為( )
A.7/17 B.9/17 C.7/20 D.9/20
9.(2021·湖北·襄陽四中模擬預測)研究發現基因家族存在一類“自私基因”,可通過“殺死”不含這類基因的配子來改變分離比例。如E基因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生配子時,能“殺死”體內2/3不含該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為Ee的親本植株自交獲得F1,F1隨機傳粉獲得F2。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親本產生的雄配子中,E:e=3:1
B.F1中三種基因型個體的比例為EE:Ee:ee=3:4:1
C.F2中基因型為ee的個體所占比例為5/32
D.從親本→F1→F2,e的基因頻率逐代降低
10.(2021·山西·太原五中二模)某二倍體植物雌雄異株,其性別由染色體上基因M、m決定,M決定雄株,m決定雌株;另一對染色體上的基因D決定高產,但基因型為Dd的雌株產量也較低。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該植物野生型的性別比例約為1:1,原因是不存在含基因M的卵細胞
B.若對雄株進行單倍體育種只能獲得雌株,則說明可能出現了基因型為M的單倍體加倍后即死亡的現象
C.利用相關基因型均為Dd的雌雄植株雜交,子代高產植株中雄株:雌株=3:1
D.基因型均為Dd的雄株與雌株產量不同,這在遺傳學上屬于伴性遺傳
11.(2021·浙江臺州·一模)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大花可育(M)與小花雄性不育(m)、紅果(R)與黃果(r)是兩對相對性狀。兩對基因分別位于2號和5號染色體上。將細菌H基因導入基因型為MmRr的細胞獲得轉基因植株甲(已知H基因在每條染色體上最多插入1個)。植株甲與雄性不育黃果植株雜交,在形成配子時噴施NAM,NAM使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獲得F1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F1中大花:小花=1:1,表明MmRr的細胞中導入3個H基因
B.若F1中全為紅果,表明MmRr的細胞中2號和5號染色體上各插入一個H基因
C.若F1中紅果:黃果=1:1,表明MmRr的細胞中只導入1個H基因且在含m的染色體上
D.若不噴施NAM,F1中小花紅果:小花黃果=1:1,表明MmRr的細胞中可能導入1個H基因且在含有M的染色體上
12.(2021·黑龍江·哈爾濱三中模擬預測)已知某閉花受粉植物高莖對矮莖為顯性,紅花對白花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純合的高莖紅花與矮莖白花雜交,F1自交,播種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開花時,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獲的種子數量相等,且F3的表現型符合遺傳的基本定律。從理論上講F3中表現矮莖植株的比例為( )
A.1/4 B.1/6 C.3/8 D.1/16
13.(2021·全國·模擬預測)家蠶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體細胞中有54條常染色體。正常體(A)對油體(a)為顯性,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腹部彩色(B)對腹部白色(b)為顯性,基因B/b位于Z染色體上。現有正常體腹部彩色蠶和正常體腹部白色蠶交配,得到的F1中既有正常體也有油體,讓F1中的正常體雌雄個體自由交配,F2雌蠶中油體腹部白色的個體占1/18,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測定家蠶基因組序列時需測29條染色體,雌蠶的次級卵母細胞中有56條染色體
B.F2雌蠶中油體腹部白色的個體占1/18,則親本雄蠶的基因型為AaZbZb或AaZBZB
C.若讓F1雌雄個體自由交配,子代正常體:油體=3:1,腹部彩色:腹部白色=1:1
D.F2中正常體腹部白色雄蠶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中含有基因A和基因b各4個
14.(2021·浙江杭州·模擬預測)果蠅的直剛毛和卷剛毛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F有一試管直剛毛雌雄果蠅,讓它們隨機交配,F1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直剛毛雌果蠅:直剛毛雄果蠅:卷剛毛雄果蠅=4:3:1.若讓F1代雌雄果蠅繼續隨機交配,則F2代雄果蠅的性狀分離比為(  )
A.直剛毛:卷剛毛=3:1
B.直剛毛:卷剛毛=4:1
C.直剛毛:卷剛毛=7:1
D.直剛毛:卷剛毛=8:1
15.(2021·浙江·模擬預測)某二倍體昆蟲的眼型和翅型分別受兩對等位基因A/a、B/b 控制(兩對基因均不在 Y 染色體上)。讓一只長翅正常眼雌昆蟲與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昆蟲交配,所得 F1 全為長翅。讓 F1 雌雄昆蟲隨機交配得到 F2,F2 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現型 長翅正常眼雌性 短翅正常眼雌性 長翅正常眼雄性 長翅棒眼雄性 短翅正常眼雄性 短翅棒眼雄性
數量 474 158 711 237 237 79
若讓 F2 長翅正常眼雌性與長翅棒眼雄性隨機交配,F3 中長翅棒眼雄性的比例是( )
A.1/72 B.1/2 C.1/8 D.1/9
16.(2021·山東臨沂·二模)果蠅正常翅(Ct)對缺刻翅(ct)顯性,紅眼(W)對白眼(w)顯性,兩對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的A片段上。用“+”表示A片段存在,“-”表示A片段缺失。染色體組成為X+X-的紅眼缺刻翅雌果蠅與染色體組成為X+Y的白眼正常翅雄果蠅雜交,F1中雌雄比為2∶1,且白眼全是雌果蠅,雄果蠅全是紅眼。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Ct/ct、W/w兩對基因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B.A片段缺失的X-Y個體表現為缺失純合致死現象
C.F1中紅眼正常翅雌果蠅與紅眼缺刻翅雄果蠅的比例為1∶1
D.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2中紅眼缺刻翅雌果蠅占
二、多選題
17.(2021·江蘇·模擬預測)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果蠅翅型(卷翅與長翅)的遺傳現象時提出,在卷翅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存在隱性致死基因(d),該基因純合時致死。紫眼(e)卷翅(B)品系和赤眼(E)卷翅(B)品系果蠅的隱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別用d1和d2表示),它們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其中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已知控制眼色與翅型的基因獨立遺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A.d1和d2沒有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它們不屬于等位基因
B.圖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蠅雜交,子代中卷翅∶長翅=3∶1
C.圖示赤眼卷翅品系中的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子代果蠅中卷翅∶長翅=2∶1
D.圖示赤眼(Ee)卷翅品系和紫眼卷翅品系果蠅雜交,子代性狀分離比為2∶2∶1∶1
18.(2021·江蘇南通·模擬預測)突變型果蠅2號和3號染色體上分別帶有隱性基因bw(褐眼)和e(黑檀體),野生型對應的基因用bw+和e+表示。下圖甲果蠅是染色體正常的褐眼黑檀體果蠅,乙果蠅是2、3號染色體發生相互易位的野生型易位純合子果蠅,甲果蠅與乙果蠅進行雜交獲得F1野生型易位雜合子果蠅,在遺傳時染色體片段缺失或重復的配子不能存活。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乙果蠅發生的變異屬于基因重組
B.甲、乙果蠅產生的配子均能存活
C.F1測交后代中野生型和褐眼黑檀體比例為1∶1
D.F1中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子代有4種表現型
19.(2021·河北唐山·模擬預測)甲乙為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分別由一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已知其中一種病為伴性遺傳病,下圖為某家系的遺傳系譜圖,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br/>A.B/b位于X染色體上,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該家系中一定攜帶兩種致病基因的個體是I1和II2
C.IV1可能攜帶甲、乙病的致病基因,通過產前診斷可避免生出患病孩子
D.若IV4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則產生異常生殖細胞的親本最可能是III3
20.(2021·山東歷下·模擬預測)圖是一個涉及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其中II3不攜帶乙病基因。不考慮染色體變異和基因突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II2為純合子的概率為1/3
C.IIIl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是4/5
D.III3的X染色體一定來自于I1
第II卷(非選擇題)
三、解答題
21.(2021·遼寧·模擬預測)半乳糖血癥是由常染色體上基因(A/a)控制的遺傳病,先天性丙種球蛋白低下血癥(Bruton綜合征)是由X染色體上基因(B/b)控制的遺傳病。下圖是兩種遺傳病的某家系圖?;卮鹣铝袉栴}:
(1)半乳糖血癥和Bruton綜合征均屬于單基因遺傳病,單基因遺傳病是指___________。調查人群中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率時,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調查,則會導致所得結果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據圖分析可知,甲病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半乳糖血癥”或“Bruton綜合征”)。自然人群中,男女患乙病的概率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II—1與III—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___________。
(3)III—7的致病基因一定來自I代的___________號個體。調查發現人群中該病的致病基因的頻率為1/60,若III—7成年后與正常女性婚配,則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為___________。
(4)通過___________(至少答兩點)等手段對遺傳病進行監測和預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預防遺傳病的發生和發展。
22.(2021·山東泰安·模擬預測)水稻為自花傳粉植物,且花比較小,進行雜交的難度比較大。某育種專家在誘變野生型水稻時得到了一種短光敏花粉不育性狀,該類型水稻在光照時間小于特定值后,會出現花粉育性降低甚至敗育,育性降低的類型在受到特定時間長光照后可恢復育性,但敗育后則不能恢復(基因A、a表示育性)。回答下列問題:
(1)水稻花粉的育性受光照時間長短的影響,說明___。特定短日照條件下短光敏花粉不育的水稻在育種過程中適合作___(填“父本”或“母本”),解決水稻雜交難度大的難題。
(2)在長日照條件下將短光敏花粉不育水稻與野生型水稻進行雜交,后代培育在特定短日照條件下(若該條件將導致花粉敗育),F1均表現為可育兩性花,從F2開始每代1/2親本仍維持特定短日照,1/2給予長日照。短光敏花粉不育性狀屬于___(填“顯性”或“隱性”),自然條件下F3中短光敏花粉不育個體出現的概率為___。
(3)已知與水稻產量有關的基因B(高產)、基因b(低產)位于6號染色體上,現有純合的高產短光敏花粉不育種子和低產短光敏花粉可育種子,欲探究基因A、a是否也位于6號染色體上,設計最簡單的雜交實驗,寫出實驗思路__________。
23.(2021·河南羅山·一模)某地開發培育出一種水果,其果皮有紫色的,也有綠色的,果肉有甜的,也有酸的。為了鑒別有關性狀的顯隱性,用紫色酸果植株分別和綠色甜果植株a、b進行雜交,讓一綠色酸果品種自交,結果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組合序號 雜交組合類型 雜交組合類型雜交后代的表現型和植株數目
一 紫色酸果×綠色甜果a 紫色酸果210 綠色酸果208
二 紫色酸果×綠色甜果b 紫色酸果0 綠色酸果280
三 綠色酸果×綠色酸果 其他果765 紫色甜果52
(1)果皮中紫色與綠色中顯性性狀是__________,酸果與甜果中顯性性狀是__________,判斷依據最可靠的是第__________組。
(2)如果用C、c和D、d分別代表該水果的果色和果味的基因,則親本中紫色酸果、綠色甜果a和綠色甜果b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組的雜交后代中,“其他果”是指_______。
(4)在第三組雜交實驗中,F1的綠色酸果中能穩定遺傳的比例為_______。
24.(2021·天津市武清區楊村第一中學二模)蜜蜂是一類營社會性生活的昆蟲。嗅覺在它們的生存和繁衍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知蜂王(可育)和工蜂(不育)均為雌蜂(2n=32),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雄蜂(n=16)是由卵細胞直接發育而來的。研究發現,在嗅覺正常的蜂群中出現了部分無嗅覺的蜜蜂,現針對蜜蜂的嗅覺進行一系列遺傳學實驗?;卮鹣铝袉栴}:
(1)用一只無嗅覺蜂王與一只嗅覺正常雄蜂交配,其后代F1中雌蜂均嗅覺正常,雄蜂均無嗅覺。在相對性狀中_____________(填“嗅覺正?!被颉盁o嗅覺")是顯性性狀。
(2)用F1中的蜂王和雄蜂交配,F2中出現了兩種新的表現型,即傳統氣味型(嗅覺系統只能識別傳統的氣味分子,而不能識別非典型氣味分子)和非典型氣味型(嗅覺系統只能識別非典型氣味分子,而不能識別傳統的氣味分子),已知嗅覺正常型蜜蜂均能識別傳統和非典型兩類氣味分子。雜交結果如下:
F1嗅覺正常型♀×無嗅覺型♂

F2嗅覺正常型:傳統氣味型:非典型氣味型:無嗅覺型
①分析可知,蜜蜂嗅覺的相關性狀至少由___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F2雌雄蜜蜂中四種表現型的比例為1:1:1:1,則說明相關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F2中嗅覺正常型個體的基因型有_______種。
(3)研究發現,蜜蜂體內氣味受體分為傳統氣味受體(由R1基因控制合成)和非典型氣味受體(由R2基因控制合成)。已知,雄蜂個體中上述基因所在染色體的相應片段缺失則會致死,雌蜂個體中上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體的相應片段均缺失才會致死。用紫外線照射F1中嗅覺正常的蜂王,其后代只出現傳統氣味型和無嗅覺型,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選題
1.A
【分析】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
根據題意寫出父親和母親生下正常女兒的同源染色體上模板鏈上堿基組合如下圖所示:
由于女兒表現型是正常的,所以第605號正常的堿基是G,731號正常的堿基是A,結合女兒DNA上的基因,可以推測母親同源染色體上模板鏈的堿基如下:
父親同源染色體上模板鏈的堿基如下:
因此他們生下患病的孩子的同源染色體上的堿基是兩條鏈上都發生了突變,即:
故選A。
2.D
【分析】
分析題意可知:果蠅星眼、圓眼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蠅與圓眼果蠅雜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蠅∶圓眼果蠅=1∶1,屬于測交;星眼果蠅與星眼果蠅雜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蠅∶圓眼果蠅=2∶1,則星眼為顯性性狀,且星眼基因純合致死,假設相關基因用A、a表示。缺刻翅、正常翅由 X 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 Y染色體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蠅與正常翅雄果蠅雜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蠅∶正常翅雌果蠅=1∶1,雄果蠅均為正常翅,可知缺刻翅為顯性性狀,正常翅為隱性性狀,且缺刻翅雄果蠅致死,假設相關基因用B、b表示,則雌蠅中沒有基因型為XBXB的個體。
【詳解】
A、親本星眼缺刻翅雌果蠅基因型為AaXBXb,星眼正常翅雄果蠅基因型為AaXbY,則F1中星眼缺刻翅果蠅(只有雌蠅,基因型為AaXBXb,比例為2/3×1/3=2/9)與圓眼正常翅果蠅(1/9aaXbXb、1/9aaXbY)數/量相等,A正確;
B、雌果蠅中純合子基因型為aaXbXb,在雌果蠅中所占比例為1/3×1/2= 1/6,B正確;
C、由于缺刻翅雄果蠅致死,故雌果蠅數量是雄果蠅的2倍,C正確;
D、F1中XBXb∶XbXb∶XbY=1∶1∶1,則缺刻翅基因XB的基因頻率為1/(2×2+1)= 1/5,D錯誤。
故選D。
3.C
【分析】
由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圖譜可知,Ⅰ-1是女性攜帶者,基因型為XAXa,Ⅰ-2的基因型是XAY,生出的子代中,Ⅱ-1的基因型是XaY,Ⅱ-2的基因型是XAXa,Ⅱ-3的基因型是XaY,Ⅱ-4的基因型XAXA,是Ⅱ-5的基因型是XAY。
【詳解】
A、據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XaY,A正確;
B、Ⅱ-2的基因型是XAXa,與正常男性XAY婚配后,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XAXA:XAXa:XAY:XaY=1:1:1:1,則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是1/4,B正確;
C、Ⅰ-1是女性攜帶者,基因型為XAXa,若致病基因來自父親,則父親基因型為XaY,由題干可知XaY為不育的女性化患者,因此,其致病基因只可能來自母親,C錯誤;
D、XaY(女性化患者)無生育能力,會使人群中a的基因頻率越來越低,A的基因頻率逐漸增加,D正確。
故選C。
4.B
【分析】
分析表格,由第②組中彎曲尾與彎曲尾雜交,F1的雌雄個體表現不同,說明該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相關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又由F1中雌性全為彎曲尾,雄性中彎曲尾∶正常尾=1∶1,可推測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彎曲尾對正常尾為顯性,該小家鼠發生的突變類型為顯性突變。設相關基因為A、a,則正常尾個體的基因型為XaY、XaXa,彎曲尾個體的基因型為XAXA、XAXa、XAY,據此分析。
【詳解】
依據以上分析,由第①組中彎曲尾與正常尾雜交,F1中雌雄個體均為彎曲尾∶正常尾=1∶1,可推測第①組親本基因型為XAXa×XaY,則產生的F1中雄性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XAY:XaY=1∶1;第③組中彎曲尾與正常尾(XaY)雜交,F1中雌雄個體均為彎曲尾∶正常尾=4∶1,由于親本雄性正常尾(XaY)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Xa∶Y=1∶1,根據F1比例可推得親本雌性彎曲尾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XA∶Xa=4∶1。
若第①組F1雄性個體與第③組親本雌性個體隨機交配產生F2,已知第①組F1雄性個體中XAY:XaY=1∶1,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XA∶Xa∶Y=1∶1∶2,而第③組親本雌性個體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XA∶Xa=4∶1,則F2中雌性彎曲尾(XAXA、XAXa)個體所占比例為1/4×4/5+1/4×1/5+1/4×4/5=9/20,F2中雌性彎曲尾雜合子(XAXa)所占比例為1/4×1/5+1/4×4/5=5/20,綜上,F2雌性彎曲尾個體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5/20÷9/20=5/9。因此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5.D
【分析】
分析題干,親本灰身和黑身雜交后代雄性灰身和黑身比是3:1,雌性全部是黑身,推測親本基因型是雜合子,灰身是顯性。
【詳解】
A、由分析知,親本知雜合子,A正確;
B、由題知,雌性全部是黑身(與基因型無關),該昆蟲體色的表現受體內環境影響,B正確;
C、雌性全部是黑身(與基因型無關),親本基因型是雜合子,如Aa、Aa,則F1中黑身雌性昆蟲的基因型有3種(分別為AA、Aa和aa),C正確;
D、F1中黑身個體隨機交配,父本是aa、母本可能是AA、Aa、aa,后代雄性中存在灰色和黑色,后代雌性全為黑色,D錯誤。
故選D。
6.C
【分析】
單基因遺傳病遺傳方式有常染色體遺傳、伴X染色體遺傳、伴Y染色體遺傳,其判斷方法為:
(1)確定是顯性遺傳還是隱性遺傳: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
(2)伴Y遺傳:若患者全為男,并且患者后代中的男性都為患者,則為伴Y遺傳;患者有男有女則非伴Y遺傳。
(3)確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性染色體上
①若為顯性遺傳,有男患者,且其母其女均患病,則是伴X顯性遺傳;有男患者,且其母或其女有不患病者,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②若為隱性遺傳,有女患者入,且其父其子均患病,則為伴X隱性遺傳??;有女患者,且其父或其子有不病者,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詳解】
A、若F2雌雄果蠅均為直毛,說明該性狀與性別無關,且后代無分叉毛,因此直毛為隱性性狀,并且位于常染色體上,親本直毛雌果蠅與分叉毛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bb和Bb,F1直毛與分叉毛的基因型分別為bb和Bb,A正確;
B、若分叉毛只在F2雄果蠅中出現,則B、b位于X染色體上且直毛為顯性性狀,F1的直毛基因型為XBXb和XBY,B正確;
C、若F1無子代,則可能F1中直毛全為雄性,B、b位于X染色體且直毛為隱性性狀,親本直毛雌果蠅與分叉毛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XbXb和XBY,C錯誤;
D、若后代雌雄果蠅中都有直毛和分叉毛出現,說明發生了性狀分離,因此直毛為顯性,且與性別無關,B、b位于常染色體上,D正確。
故選C。
7.C
【分析】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
Dd植株自交時,含隱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說明產生的可育雄配子是2/3D、1/3d,雌配子為1/2D、1/2d,則雜合子(Dd)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2/3DD、1/2×1/3+2/3×1/2Dd、1/3×1/2dd,即后代各種基因型所占的比例為1/3DD∶1/2Dd∶1/6dd=2∶3∶1,C正確 。
故選C。
8.B
【分析】
本題中的難點是根據“含Xa的花粉粒有60%會死亡”判斷父本產生的雄配子的種類和比例。根據題干提示“雜合的寬葉雌株與窄葉雄株進行雜交”寫出親本基因型,然后利用分離定律進行計算即可。
【詳解】
根據題意可知,親本為雜合的綠色雌株(XAXa)與金黃色雄株(XaY)進行雜交,親本中母本產生的配子有1/2XA、1/2Xa,而由于“含Xa的花粉粒有60%會死亡”,因此父本產生的配子有2/7Xa、5/7Y,因此獲得的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2/14XAXa、2/14XaXa、5/14XAY、5/14Y,F1隨機傳粉獲得F2,即F1的親本中母本為1/2XAXa、1/2XaXa,父本1/2XAY、1/2XaY,母本產生的配子有1/4XA、3/4Xa,父本產生的配子有5/17XA、10/17Y、2/17Xa,則F2中金黃色植株所占的比例為3/4×2/17+3/4×10/17=9/17,B正確。
故選B。
9.C
【分析】
分析題干,E基因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生配子時,能殺死體內2/3不含該基因的雄配子,因此,基因型為Ee的植株產生的雄配子比例為3/4E和1/4e。
【詳解】
A、E基因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生配子時,能殺死體內2/3不含該基因的雄配子,因此,基因型為Ee的植株產生的雄配子比例為3/4E和1/4e,A正確;
B、基因型為Ee的植株產生的雄配子比例為3/4E和1/4e,雌配子比例為1/2E和1/2e,根據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可求出F1中三種基因型個體的比例為EE:Ee:ee=3:4:1,B正確;
C、F1中三種基因型個體的比例為EE:Ee:ee=3:4:1,據此可求出F1產生的雄配子為e=4/8×1/2×1/3+1/8=5/24、E=3/8+4/8×1/2=5/8,即E:e=3:1,雌配子比例為5/8E和3/8e,再根據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可求出F2中三種基因型個體的比例為EE:Ee:ee=15:14:3,因此基因型為ee的個體所占比例為3/32,C錯誤;
D、E基因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生配子時,能殺死體內2/3不含該基因的雄配子,因此從親本→F1→F2,基因e的頻率逐代降低,D正確。
故選C。
10.D
【分析】
根據題意可知,M/m與D/d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故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高產雌株的基因型為DDmm,高產雄株的基因型為D-Mm,低產雌株的基因型為-dmm,低產雄株的基因型為ddMm。
【詳解】
A、M決定雄株,m決定雌株,說明雌株的基因型為mm,雌株不能產生含M的卵細胞,只能產生含m的卵細胞,群體中雄株的基因型只能為Mm,所以野生型的雌雄之比為1:1,,A正確;
B、由上分析可知,雄株的基因型為Mm,可以產生M和m兩種雄配子,若進行單倍體育種只能獲得雌株mm,則可能是由于M的單倍體加倍后即死亡造成的,B正確;
C、基因型均為Dd的雌雄植株即DdMm和Ddmm雜交,Dd與Dd后代DD:Dd=1:2,由于基因型為Dd的雌株產量也較低。故雄株中高產的基因型為DD和Dd,而雌株中高產的基因型為DD,因此子代高產植株中雄株:雌株=(DD+Dd):DD=3:1,C正確;
D、該植株不存在性染色體,不存在伴性遺傳,基因型均為Dd的雄株與雌株產量不同,這在遺傳學上屬于從性遺傳,D錯誤。
故選D。
11.D
【分析】
分析題干信息: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M、m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基因型為mm的植株只產生可育雌配子,表現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型為MM、Mm的植株表現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基因型為RR、Rr、rr的植株表現型分別為:紅果、紅果、黃果,可知基因M、m和R、r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細菌H基因導入基因型為MmRr的細胞獲得轉基因植株甲,植株甲(MmRr)與雄性不育黃果(mmrr)植株雜交,雄性不育黃果只能做母本,則植株甲做父本,植株甲如果雄性配子均可育,理論上后代中大花:小花=1:1,紅果:黃果=1:1;在形成配子時噴施NAM,NAM使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
【詳解】
A、NAM使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若MmRr的細胞中導入3個H基因,雄配子均不可育,不能產生后代,若F1中大花:小花=1:1,則可能導入1個H基因且在含R或r的染色體上,A錯誤;
B、若F1中全為紅果,可能MmRr的細胞中2號和5號染色體上各插入一個H基因,且5號染色體上H插在含r的染色體上,還可能MmRr的細胞中只插入一個H基因,在含r的5號染色體上,B錯誤;
C、若F1中紅果:黃果=1:1,表明MmRr的細胞中只導入1個H基因,可能在含m的染色體上,也可能在含M的染色體上,C錯誤;
D、根據題意,若不噴施NAM,含H的雄配子不死亡,所以根據分析可知,F1中小花紅果:小花黃果=1:1,表明MmRr的細胞中可能導入1個H基因且在含有M的染色體上,D正確。
故選D。
12.C
【分析】
已知某閉花受粉植物高莖對矮莖為顯性(相應的基因用A、a表示),紅花對白花為顯性(相應的基因用B、b表示),兩對性狀獨立遺傳,即它們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
用純合的高莖紅花(AABB)與矮莖白花(aabb)雜交,F1(AaBb)自交,F2的表現型及比例應該為A_B_:A_bb:aaB_:aabb=9:3:3:1.播種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開花時,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A_bb和aabb),在剩余植株中:若只考慮莖高,剩余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_:aa=3:1,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獲的種子數量相等,從理論上講,剩余植株自交產生矮莖的比例為2/4×1/4+1/4=3/8,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3.B
【分析】
家蠶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雌性為ZW,雄性為ZZ,A/a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B/b位于Z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據此答題。
【詳解】
A、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體細胞中有54條常染色體,2條性染色體,其基因組測序時,共需測定29條染色體上的DNA堿基序列;雌蠶在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有28條染色體,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染色體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變為56條,A錯誤;
B、若親本基因型為AaZBZB、AaZbW,雜交得到的F1中正常體和油體基因型分別為1AA、2Aa、1aa,腹色基因型為ZBZb、ZBW,讓正常體自由交配,即1/3AA、2/3Aa自由交配,根據基因頻率A=2/3,a=1/3,則子代為:4/9AA、4/9Aa、1/9aa,ZBZb與ZBW雜交,子代為1/4ZBZB、1/4ZBZb、1/4ZBW、1/4ZbW,F2雌蠶中油體腹部白色個體為1/9aa×1/2ZbW,比例為1/18,與題干相符,同理若親本基因型為AaZbZb、AaZBW,雜交結果也符合題干要求,即F1為(1AA、2Aa、aa)(ZBZb、ZbW),F1中正常體雌雄個體自由交配,F2為(1/4ZBZb、1/4ZbZb、1/4ZBW、1/4ZbW),B正確;
C、若親本為AaZBZB、AaZbW,則F1雜交得到F2為腹部彩色:白色=3:1,C錯誤;
D、由于親本基因型不確定,且正常體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因此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中,A基因的個數可能為2個,也可能為4個,D錯誤。
故選B。
14.C
【分析】
直剛毛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后代出現卷剛毛,說明直剛毛相對于卷剛毛為顯性性狀;后代雌果蠅均為直剛毛,而雄果蠅中有直剛毛,也有卷剛毛,說明控制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屬于伴性遺傳。
【詳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控制剛毛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親本中直剛毛雌蠅的基因型是XAXA、XAXa,設其中XAXa占比例為c,則有c×1/2×1/2=1/(4+3+1),c=1/2,即親本雌性是1/2XAXA,1/2XAXa,所以F1基因型及所占比例為3/8XAXA,1/8XAXa,3/8XAY,1/8XaY,讓F1代雌雄果蠅繼續隨機交配,F1產生雌配子7/8XA,1/8Xa,則F2代雄果蠅的性狀分離比為直剛毛:卷剛毛=7:1,C正確。
故選C。
15.D
【分析】
依題意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讓長翅正常眼雌果蠅與短翅正常眼雄果蠅群體隨機交配,所得F1全為長翅,F2中出現了棒眼雄果蠅,說明長翅對短翅為顯性,正常眼對棒眼為顯性。在F2中,就翅型而言,無論是雌果蠅還是雄果蠅,長翅:斷翅都約為3:1,說明翅型的遺傳與性別無關聯,因此控制果蠅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F1的基因型均為Bb;就眼型而言,雌性均為正常眼,而雄性中正常眼:棒狀眼=(711+237):(237+79)=3:1,說明眼型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因此基因A位于X染色體上,親本正常眼雌果蠅與正常眼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XAXa和XAY。
【詳解】
由分析可知體色B/b位于常染色體上,且長翅為顯性基因,正常眼為顯性基因,眼型A/a位于X染色體上,故親本雌性果蠅基因型為BBXAXa,雄性基因型為bbXAY;由此可推F1中雄果蠅的基因型為BbXAY和BbXaY,雌果蠅的基因型為BbXAXA和BbXAXa;表格中F2中正常眼雌性:正常眼雄性:棒眼雄性=8:12:4,而按照上述親代基因型推算,棒眼雌性存在,可知含Xa的雄配子致死。結合分析可推知:F2長翅雌性與長翅雄性的基因型均為1/3BB、2/3Bb,產生的配子均為2/3B、1/3b,二者相互雜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為BB:Bb:bb=(2/3B×2/3B):(2×2/3B×1/3b):(1/3b×1/3b)=4:4:1,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長翅:斷翅=8:1。F2正常眼雌性的基因型為3/4XAXA、1/4XAXa,產生的配子為7/8XA、1/8Xa;F2棒眼雄性的基因型為XaY,因含Xa的雄配子致死,所以產生的可育配子為Y;F2正常眼雌性與棒眼雄性雜交,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正常眼雄性:棒眼雄性=(7/8XA×1Y):(1/8Xa×1Y)=7:1??梢?,若讓F2長翅正常眼雌性與長翅棒眼雄性相互雜交,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長翅正常眼雄性:長翅棒眼雄性:斷翅正常眼雄性:斷翅棒眼雄性=56:8:7:1。所以F3中長翅棒眼雄性的比例是1/9,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6.D
【分析】
據題意分析∶ F1中雌雄比為2∶1,且白眼全是雌果蠅,雄果蠅全是紅眼,說明F1中染色體組成為X-Y的合子不能發育。
【詳解】
A、Ct/ct、W/w兩對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的A片段上,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
B、題中親本雜交,F1中雌雄比為2∶1,且白眼全是雌果蠅,雄果蠅全是紅眼,說明F1中染色體組成為X-Y的合子不能發育,B正確;
C、據上述分析可知,F1中正常翅果蠅與缺刻翅果蠅比為2∶ 1,C正確;
D、據上述分析可知,F1雌蠅為X+WctX+wCt∶X-X+wCt=1∶1,雄蠅為X+WctY∶ X-Y
=1∶1,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2基因型及表現下表∶
其中白眼正常翅雄果蠅占2/7,D錯誤。
故選D。
2、多選題
17.ABC
【分析】
根據圖解僅考慮翅形的話,由于d1、d2不是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所以d1和d2不屬于等位基因。
【詳解】
A、等位基因是存在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據圖可知,d1和d2沒有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所以它們不屬于等位基因,A正確;
B、根據圖解僅考慮翅型的話,(紫眼)卷翅品系(Bbd1)和(赤眼)卷翅品系(Bbd2)雜交,由于B和d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所以(紫眼)卷翅品系(Bbd1)產生的配子是Bd1:b=1:1,(赤眼)卷翅品系(Bbd2)產生的配子是Bd2:b=1:1,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則后代基因型為BBd1d2、Bbd1、Bbd2、bb,由于d1d2不致死,卷翅(BBd1d2、Bbd1、Bbd2)與長翅(bb)的比例為3:1,B正確;
C、圖示赤眼卷翅品系中的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即Bb d1與Bb d1相互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BBd1d1:Bbd1:Bbd1:bb=1:1:1:1,由于d1d1致死,所以子代果蠅中卷翅:長翅=2:1,C正確;
D、圖示赤眼(Ee)卷翅品系(Bbd2)和紫眼(ee)卷翅品系(Bbd1)果蠅雜交,子代性狀分離比為(1:1)(3:1)=3:3:1:1,D錯誤。
故選ABC。
18.BC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果蠅2號染色體上有褐眼基因bw,3號染色體上有黑檀體基因e,由于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其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叉互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詳解】
A、乙果蠅發生的變異是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叉互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A錯誤;
B、由題意可知,在遺傳時染色體片段缺失或重復的配子不能存活,甲、乙果蠅均沒有缺失或重復,所以產生的配子均能存活,B正確;
C、按照自由組合定律,F1應產生4種配子,且bw+e+:bw+e:bwe+:bwe=1:1:1:1;隱性純合果蠅產生bwe一種配子,由于在遺傳時染色體片段缺失或重復的配子不能存活,bw+e、bwe+重復造成不能存活,成活的測交后代個體只有野生型與褐眼黑檀體兩個親本表型,分離比為1:1,C正確;
D、F1產生2種配子,且bw+e+:bwe=1: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子代有2種表現型,D錯誤。
故選BC。
19.ABC
【分析】
分析遺傳系譜圖: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Ⅲ2:患甲病,說明甲病是隱性遺傳??;Ⅰ1患病,但是兒子正常,說明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們有患乙病的孩子,說明乙病也是隱性遺傳病,由題干信息“其中一種病為伴性遺傳病”,且Ⅲ4不患病可知,乙病只能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詳解】
A、由分析可知:基因B/b位于X染色體上,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
B、根據家系圖可知,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_XBY,Ⅱ1、Ⅱ2、Ⅱ3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Y,AaXBXb,AaXBY;Ⅲ1、Ⅲ2、Ⅲ3、Ⅲ4的基因型分別為A_XBY,aaXBY,A_XBXb,A_XBY;Ⅳ代個體可能存在甲病致病基因,也可能不存在,因此一定攜帶兩種致病基因的是Ⅰ1和Ⅱ2,B正確;
C、由家系圖可知,Ⅲ3、Ⅲ4的基因型分別為A_XBXb、A_XBY,故Ⅳ1的基因型可能為AaXBXb,可能攜帶甲、乙致病基因,但若其攜帶致病基因,也可通過基因診斷來判斷孩子是否患病,避免生出患兒,C正確;
D、Ⅳ4不患乙病,若其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因為Ⅲ3、Ⅲ4的基因型分別為A_XBXb、A_XBY,均攜帶XB基因,故產生異常生殖細胞的可能是Ⅲ3,也可能是Ⅲ4,D錯誤。
故選ABC。
20.ACD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Ⅰ1和Ⅰ2正常,而Ⅱ1患甲病,說明甲病為隱性遺傳病;又Ⅰ4患甲病而Ⅱ3正常,說明甲病不可能是伴X隱性遺傳病,因此,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Ⅱ2和Ⅱ3正常,而Ⅲ2患乙病,且Ⅱ3不攜帶乙病基因,所以可判斷乙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
【詳解】
A、根據分析,Ⅱ2和Ⅱ3正常,而Ⅲ2患乙病,且Ⅱ3不攜帶乙病基因,故乙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A正確;
B、由于Ⅲ2患乙病,而Ⅱ2正常,且Ⅱ3不攜帶乙病基因,所以Ⅱ2肯定攜帶乙丙致病基因,為雜合子,II2為純合子的概率為0,B錯誤;
C、對于甲病,Ⅱ1患病,其父母正常,則都是Aa,所以Ⅱ2為1/3 AA、2/3 Aa;Ⅰ4患甲病為aa,故Ⅱ3為Aa,因此,Ⅲ1個體為AA的概率為1/3 ×1/2 +2/3 ×1/4 =1/3 ,為Aa的概率為1/3 ×1/2 +2/3 ×1/2 =1/2 ,不攜帶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1/3 +1/2 )=2/5 ;對于乙病,Ⅱ2為XBXb,Ⅱ3為XBY,故Ⅲ1個體為XBXB的概率為1/2 ,為XBXb的概率為1/2 ,因此,Ⅲ1不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5 ×1/2 =1/5 ,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1/5 =4/5,C正確;
D、Ⅲ3正常,其X染色體來自Ⅱ2,而Ⅱ2的這條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的X染色體一定來自于Ⅰ1,因為Ⅱ2為雜合子,其攜帶乙病致病基因的X染色體一定來自于Ⅰ2,D正確。
故選ACD。
第II卷(非選擇題)
三、解答題
21.(1)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偏高
(2)Bruton綜合征 相等 1/2
(3)1 1/61
(4)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
【分析】
據圖分析,II-1和II-2沒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女兒III-1,可判斷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即為半乳糖血癥,則甲病是Bruton綜合征,結合圖示II-2患甲病但其雙親正常和題干判斷,甲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據此答題。
(1)單基因遺傳病是指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調查遺傳病的發病率應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在患者家系中調查會導致結果偏高。
(2)據上分析可z,甲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即Bruton綜合征,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即為半乳糖血癥,故自然人群中男女患乙病的概率相等。III-1患了乙病,基因型為aa,III-3患了甲病,基因型為XbXb,則II-1的基因型為AaXBXb,同理II-3的基因型也為AaXBXb,II-4的基因型也為aaXBY,III-5表現正常,則其基因型可能為1/2AaXBXB,1/2AaXBXb,因此II-1與III-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
(3)III-7為患病男性,因此其致病基因來源于III-3,而III-3父親不患甲病,因此其攜帶的致病基因來自于I-1號個體。Xb的在人群中的頻率為1/60,XB基因頻率為59/60,XbXb=1/3600,則在正常女性中XBXb占比=2×(59/60)×(1/60)/[1-(1/3600)]=2/61,III-7基因型為XbY,因此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2/61×1/2=1/61。
(4)人類優生的措施包括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可以預防遺傳病的發生。
【點睛】
本題考查伴性遺傳等相關知識點,結合遺傳系譜圖分析遺傳病的類型,并計算患病概率,有一定難度。
22.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母本 隱性 1/12 分別將純合的高產短光敏花粉不育種子和低產短光敏花粉可育種子種植,帶長成植株,讓純合的高產短光敏花粉不育水稻做母本,低產短光敏花粉可育水稻作母本雜交,收貨種子,種植后自交,觀察子二代表現型及比例
【分析】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
(1)水稻花粉的育性受光照時間長短的影響,說明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特定短日照條件下短光敏花粉不育的水稻,由于花粉不育,不能作父本,故在育種過程中適合作母本,解決水稻雜交難度大的難題。
(2)在長日照條件下將短光敏花粉不育水稻與野生型水稻進行雜交,后代培育在特定短日照條件下(若該條件將導致花粉敗育),F1均表現為可育兩性花,說明短光敏花粉不育性狀屬于隱性性狀,則F1基因型為Aa,在特定短日照條件下,水稻自花傳粉,F2基因型為AA:Aa:aa=1:2:1,其中aa花粉敗育,故可育兩性花為1/3AA,2/3Aa,F2開始每代1/2親本仍維持特定短日照,F3為3/12AA,2/12Aa,1/12aa,其中aa敗育;1/2給予長日照,F3為3/12AA,2/12Aa,1/12aa(可育),故自然條件下F3中短光敏花粉不育個體出現的概率為1/12。
(3)已知與水稻產量有關的基因B(高產)、基因b(低產)位于6號染色體上,現有純合的高產短光敏花粉不育種子和低產短光敏花粉可育種子,欲探究基因A、a是否也位于6號染色體上,設計最簡單的雜交實驗,寫出實驗思路為:分別將純合的高產短光敏花粉不育種子和低產短光敏花粉可育種子種植,帶長成植株,讓純合的高產短光敏花粉不育水稻做母本,低產短光敏花粉可育水稻作母本雜交,收貨種子,種植后自交,觀察子二代表現型及比例。
【點睛】
本題考查雜交育種和基因位置關系的判斷的相關知識點,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和探究能力,意在考查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內在聯系綜合運用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23.(1)綠色 酸果 三
(2)ccDD Ccdd CCdd
(3)綠色酸果、綠色甜果、紫色酸果
(4)1/9
【分析】
分析表格:第一組中,紫×綠→紫∶綠≈1∶1,屬于測交類型,親本的基因型為cc×Cc;酸×甜a→酸,說明酸為顯性性狀,親本的基因型為DD×dd;第二組中,紫×綠→綠,說明綠色為顯性性狀,親本的基因型為cc×CC;酸×甜b→酸,說明酸為顯性性狀,親本的基因型為DD×dd;第三組中,親本均為綠酸,子代出現了紫色甜果,說明親本的基因型均為CcDd。
(1)根據第三組實驗可以判斷:綠色雜交,后代出現了紫色,說明綠色為顯性;酸果雜交,后代出現了甜果,說明酸果為顯性,所以由第三組實驗判斷比較可靠;
(2)根據實驗一判斷,紫酸為ccD-,綠甜a為C-dd,而后代紫色∶綠色為1∶1,均為酸果,則親本中紫酸為ccDD,綠甜a為Ccdd。根據實驗二判斷,紫×綠→綠,親本的基因型為cc×CC;酸×甜b→酸,親本的基因型為DD×dd,所以綠色甜果b為CCdd;
(3)根據第三組雜交實驗可知,雜交后代紫色甜果ccdd占1/16,說明親本的基因型都為CcDd,則后代中其他果指的是9/16綠色酸果、3/16綠色甜果、3/16紫色酸果;
(4)在第三組雜交實驗中,F1的綠色酸果為1/16CCDD,2/16CcDD,2/16CCDd,4/16CcDd,能夠穩定遺傳的是1/16CCDD,所以F1的綠色酸果中能穩定遺傳的比例為1/9。
【點睛】
本題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解答此題的突破口是研究自由組合定律問題時,應將其拆分為若干分離定律的問題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4.嗅覺正常 兩 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兩 F1蜂王的卵原細胞中含有R2基因的染色體片段缺失 F1蜂王的卵原細胞中基因R2發生了隱性突變(或基因R2突變為隱性基因)
【分析】
自由組合規律是現代生物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之一。當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子一代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其實質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與另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彼此間互不干擾的,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稱為獨立分配定律。
【詳解】
(1)雄蜂是由親本蜂王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蜂王為無嗅覺型,而F1中雄蜂均無嗅覺,說明親本蜂王為純合子;雌蜂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由于親本蜂王為純合無嗅覺型,雄蜂為嗅覺正常型,而F1雌蜂嗅覺均正常,故嗅覺正常對無嗅覺為顯性。
(2)①若嗅覺相關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則F1雌蜂應為一對等位基因的雜合子,其與F1中雄蜂交配產生的F2雌雄蜜蜂應只有兩種表現型,而由題可知:F2雌雄蜜蜂有四種表現型,故嗅覺相關性狀至少是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若F2雌雄蜜蜂中四種表現型的比例為1:1:1:1,則說明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2中嗅覺正常的后代既有雄性又有雌性,且雌雄染色體組成不同,其基因型不同,故有兩種。
(3)根據題意可知,正常情況下F1中嗅覺正常的蜂王基因型為R1r1R2r2,經紫外線照射后F2只出現傳統氣味型和無嗅覺型,可用顯微鏡觀察F1蜂王的卵原細胞內是否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由于雄蜂含R2基因的染色體片段缺失會死亡,故統計經紫外線照射的蜂王的雄性后代數量,若明顯少于其他蜂王的雄性后代,則說明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若雄性后代數量相差不大,則說明發生了基因突變。
【點睛】
本題考查了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應用和變異的有關知識,要求能夠題干信息確定性狀的顯隱性,同時利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確定兩個雜交組合中親子代的基因型和后代出現異常現象得到原因,具有一定的難度。
考綱解讀
知識網絡圖
重點拓展
典例精講
精準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七台河市| 容城县| 蓬安县| 合肥市| 迁安市| 阿勒泰市| 建水县| 屏山县| 崇阳县| 河北省| 齐河县| 平利县| 虎林市| 阆中市| 西吉县| 根河市| 临猗县| 砚山县| 康乐县| 买车| 两当县| 平乐县| 南乐县| 柳林县| 凤台县| 叶城县| 宁都县| 新营市| 赣榆县| 雅江县| 沁水县| 东莞市| 凤山市| 北安市| 长丰县| 报价| 长武县| 石屏县| 乐陵市|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