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類邁入“電氣時代”》教學反思石岐中學 杜蔚本課的教學理念是“以生活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以育人為根本,以樂學為目標。”讓學生通過圖片體驗來獲得認知發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直接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來,通過看圖片、暢談建議和感想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從他們的實際生活中挖掘有教育意義的內容。(一)導入的環節,通過欣賞中國館的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大家明白是什么力量讓《清明上河圖》動起來,活起來?是科技的力量。此環節的進行比較生動,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講授新課的環節,教師設置問題,學生通過看課件,思考問題,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等形式去解決問題。1.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現在的家庭生活里經常使用的電器有哪些?它們有什么作用?讓學生感受到電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2.學科知識整合:請你結合物理學科的有關知識說一說電是如何發明的?它又是怎樣進入實際生產領域的?同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了解電力成為新的能源。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3.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電力作為一種能源,比蒸汽動力具有哪些優點?”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明確電能傳遞速度快,傳輸損失小,能遠距離傳送,并按用戶需要科學分配能量等。 并引導學生結合物理學科的知識進一步了解發電機: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動機: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從而掌握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能源進入生產領域。電力取代蒸汽,進入“電氣時代”。 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美國、德國走在前面。4.學生討論: 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怎么樣?汽車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樣的破壞性?應該如何發展汽車工業?5. 針對本課的內容較少,容易掌握。我用列表格的方法對兩次工業革命進行比較,即可以復習第一次工業革命又能使本課變的生動起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時間問題,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更詳細的討論,也沒有讓所有小組都能發表本組的建議,讓學生帶有一點遺憾。(三) 總結環節,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累累碩果,說說這些歷史事實給了我們哪些有益的啟迪?引導學生得出啟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科學家的創新精神令人欽佩,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當然,由于教學經驗還是不夠豐富,在次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問題。如由于時間的限制,對學生的回答沒有即使給予詳細的點評,有時侯忽略了一些不夠主動大膽的學生。學生也因為是公開課,變得非常回答問題過于嚴謹,沒有了平時的活躍輕松。面對這個情形,我未能及時給予引導,把他們的活躍性調動起來。我強調了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的影響重復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意義與影響。感覺非常的生硬,好像把這種概念灌到學生頭腦中。經過這次教學,我會吸取經驗教訓,努力在以后的教學做得更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中國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0課《 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教學建議石岐中學一、關于教材地位的認識:本課內容講述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以電力的廣泛應用和內燃機的發明為主要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從考試(期考、中考)的角度來看,本課都是重點章節、重點課文。本課的三條線索:新能源的開發、新通訊手段的運用以及新交通工具的創新,反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技領域的重大飛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進而影響到世界近代的政治、社會生活。通過對比工業革命前后社會生活的前后變化,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所以,教師應該高度重視,認真備課、精心施教。二、關于教學方法的選擇本課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始終圍繞學生這一教學主體.讓學生在學習中質疑,在學習討論探究中釋疑,在釋疑中獲得知識能力和成就感。教師則以更高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拓展學生視野,跳出教材學教材,跳出歷史看歷史。教師除了要認真備好教材外、還要認真研究教參以及相關的歷史資料,課堂上才能有良好的應變能力。教學過程中盡可能讓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群體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只做引導、協調和點評。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性、有針對性,要起到拓展教材知識、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探究精神、開闊學生視野的作用。但如果學生整體的基礎和能力達不到一定的高度,或者平時很少做這方面的訓練,學生提不出相對比較成熟的問題,那么也可以以教師為主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解疑,最終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三、關于媒體的選擇運用教學手段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上,大大豐富了教學資料的呈現形式,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而又.多姿多彩。但物極必反,濫用媒體會沖淡課堂的聚焦點,分散學生精力,讓學生變得無所適從,影響課堂效率。本節課圖片性的資料不宜多用,文字性資料(如導入課文導語資料,教師設置問題情境的資料以及必要的課外資料)要精選,課堂板書必不可少。無論是以學生為主提出的問題還是教師為主提出的問題最好是手寫板書,課堂的精華部分要板書。要恰當而巧妙地運用多媒體來展示歷史,服務教學,真正做到妙心妙用。四、關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通過學習電力的應用,認識到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是人類社會的進步。在學習”發明大王”愛迪生的事跡中,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本課的教學主要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激勵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科學.五、關于教材重點與難點的處理本課的重點有兩大方面:1.電力的發明和應用;2.汽車和飛機的問世.教師采取靈活的教學對策:1.組織學生討論.了解電力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感知電力的應用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2.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了解汽車和飛機的發展歷史;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汽車和飛機的出現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的影響.本課的難點:對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社會進步的理解.教師采用的對策是:由于教材中有關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的事例有限,學生難以深入感知,教學中需要適當補充相關資料,調動學生合理想象,達到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認識到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將兩次工業革命進行對比,讓學生談談感想.這樣做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歸納比較能力。學生的學習變成了一種自主探究的教學創新活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2張PPT)石岐中學 杜蔚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我們的先人采取哪些方法照明?這些方法可能出現什么問題?許多家用電器打不開,夜晚漆黑一片等等,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很不方便。那時人們多使用煤油燈、煤氣燈、蠟燭來照明,照明范圍較小,亮度差,不利于廣泛使用。科技之旅:《第二次工業革命博覽會》展廳一展廳二展廳三法拉第德國西門子制成發電機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領域使用更加方便和廣泛,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環境保護電力與蒸汽動力相比有哪些優點?1870—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生產比重中的變化國家年份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1870年 31.8% 10% 23.3% 13.2%1913年 14% 6% 35.8% 15.7%這個圖表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發明大王”愛迪生(美國)發明數量多:正式注冊的有1300種著名發明有:留聲機 、活動電影機 、電燈、第一架 實用打字機……他最偉大的發明:電燈(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打開電氣時代的領袖”,把“電”的福音傳播到人間的天使。“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愛迪生天才靠是辛勞和勤奮。我們從中感受科學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我們要 開拓創新,創造出自己 的成功和輝煌。1874年,美國人比爾布萊克斯發明了第一臺洗衣機。1882年,美國霍伊拉,最早發明電風扇1901年,英國土木工程師布斯時空暢想:1910 年世界上第一臺壓縮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國問世。1906年 美國人德雷斯特 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科技之旅:《第二次工業革命博覽會》展廳一展廳三新能源---電氣時代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展廳二新通訊技術展廳二 新通訊技術科技之旅:《第二次工業革命博覽會》展廳一展廳二展廳三新交通工具新能源的使用---電氣時代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新通訊技術的發明----電訊時代科技加強世界的聯系展廳三 新交通工具卡爾·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車工業的先驅之一(1844-1929),是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被稱為“汽車鼻祖”。汽車的大量使用是利大還是弊大?中國汽車產量已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未來5-10年還將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10年汽車產量增速在10%左右,有望達到1500萬輛。汽車的大量使用是利大還是弊大?我們應從正反兩方面辯證地看待汽車工業的發展,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在發展汽車工業的同時。盡力減少和消除它帶來的消極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趨利避害。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把飛機送上天空。科技之旅:《第二次工業革命博覽會》新能源的使用---電氣時代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新通訊技術的發明----電訊時代科技加強世界的聯系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汽車時代科技擴大人類活動范圍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動力成果影響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蒸汽機電力 內燃機珍妮機 火車 汽船電燈 汽車 飛機“蒸汽時代”“電氣時代”比較兩次工業革命,想一想它們能夠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迪?兩次工業革命,想一想它們能夠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迪?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2 科學家的創新精神令人欽佩 。3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單項選擇題ABCD1.讀圖判斷,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的是:( )C2.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下列最能體現“新的時代”特征的發明是( )A B C DABCDD3、下列當今社會生活里,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創造發明無關的是A.打電話拜年B. 乘公交車上班C.用電腦辦公D.坐飛機旅游4. 1912年,當“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觸冰山沉沒時,有600多人能很快獲救。這是因為當時運用了 ( ) A.雷達技術 B.聲納技術 C.無線電技術 D.通訊衛星技術C5. 19世紀末,一位生活在美國的公民,如果他遠行歐洲,他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是( )① 輪船 ②火車 ③汽車 ④飛機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A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20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了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包括電力的廣泛應用、發明家愛迪生和他的發明成就,汽車和飛機的發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實。(2)通過比較電的發明前后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培養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3)通過引導思考和探究汽車的發明與使用對人們更有利還是更有害等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課本內容,調動課外學習中得到的相關知識,學會從課本內外多渠道獲取信息,學會綜合運用多種信息思考和探究問題。(2)充分利用插圖、故事及其他資料,并結合自己已有的親身體驗,直觀感受社會歷史的變化,形成形象思維和歷史想象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認識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進而培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點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汽車和飛機的問世。教學難點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社會進步的理解。教學手段多媒體設備相關網站相關網站歷史教學在線 http://www./中 http://www.dshistory.com/教學方法運用啟發式和問題教學法,學科聯系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0月底剛剛結束的世博會,中國館的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大家看過嗎?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是什么力量讓《清明上河圖》動起來,活起來?科技的力量。18世紀60年代人類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并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100多年后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又有一次重大飛躍。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電燈照明,電話都是在這次變革中被發明出來的,我們把這次變革叫做“第二次工業革命”。講授新課:一、“電氣時代”的到來1.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現在的家庭生活里經常使用的電器有哪些?它們有什么作用?讓學生感受到電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2.學科知識整合:請你結合物理學科的有關知識說一說電是如何發明的?它又是怎樣進入實際生產領域的?同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了解電力成為新的能源。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于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后,電燈、電車、電鉆、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制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3.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電力作為一種能源,比蒸汽動力具有哪些優點?”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明確電能傳遞速度快,傳輸損失小,能遠距離傳送,并按用戶需要科學分配能量等。 并引導學生結合物理學科的知識進一步了解發電機: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動機: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從而掌握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能源進入生產領域。電力取代蒸汽,進入“電氣時代”。 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美國、德國走在前面。二.發明大王愛迪生1. 愛迪生為什么被稱作“發明大王”?(他發明了電燈等許多電器產品,其中正式注冊的就有1300種之多)2. 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請你根據這句話和書本、網絡上的有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A. 你怎樣理解這句話?(所謂“天才”,雖然比常人聰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奮。青年學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須具備勤奮的品格。)B. 愛迪生等科學家為什么能夠在科技領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們還為后人留下了哪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愛迪生等科學家志存高遠,年輕時就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他們為了改善人類生活,熱衷于發明創造,自愿獻身于科學研究,專心致志地勤奮試驗,勇于探索,百折不撓,終于獲得成功。他們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3. 根據125頁“動腦筋·想一想”:A. 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怎么樣?(這可以聯想到今天偶然停電的日子,許多家用電器打不開,夜晚漆黑一片等等,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很不方便。)B. 在沒有電燈之前,我們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那時人們多使用煤油燈、煤氣燈、蠟燭來照明,照明范圍較小,亮度差,不利于廣泛使用。)三.汽車和飛機的問世1. 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優越性和破壞性?A. 汽車的動力機器是什么?(使用汽油等液體燃料的“內燃機”)B. 這種動力機器何時發明?發明者是誰?(19世紀80年代,西門子)C. 第一輛汽車在什么時候、由誰試制成功?(1885年,本茨)D. 與人力車、牛車、馬車等舊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車具有哪些優越性?(它的動力是新型的,既穩定又強大,行駛速度快,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E. 汽車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樣的破壞性?(空氣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2. 根據127頁“動腦筋·想一想”:他們誰說得有道理?究竟應該怎么辦才好?A. 老人:汽車的發明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應該積極發展汽車工業。(老人看到了汽車工業的積極作用,忽略了消極影響。)B. 小孩:汽車的大量使用帶來了空氣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許多問題。因此,應該停止發展汽車工業。(小孩看到了汽車工業的消極影響,但過于偏激)C. 答案提示:他們說的話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夠全面。應該在發展汽車工業的同時,盡力減少和消除它帶來的消極后果;同時加強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來趨利避害,滿足人類需要。3. 運用課件再現歷史情景,探索感知飛機的發明過程:A. 最早使用機器發動的空中交通工具是什么?誰發明的?(飛艇,齊柏林)B. 飛機在什么時候、由誰發明制成?(1903年,萊特兄弟)其實中國也有近代飛機設計師,知道他是誰呢?馮如鞏固、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本課內容,作全課小結,投影如下: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累累碩果,說說這些歷史事實給了我們哪些有益的啟迪?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70年代 動力 蒸汽機 電力 內燃機 成果 珍妮機 火車 汽船 電燈 汽車 飛機 影響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啟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科學家的創新精神令人欽佩,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兩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我們下節課的內容。板書設計:1. 新能源領域:電力、石油2. 新通訊領域:無線電報、電話3. 新交通領域:內燃機、汽車、飛機四.工業革命的影響及啟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類邁入“電氣時代”教學實錄石岐中學 杜蔚導入新課:師:10月底剛剛結束的盛會是什么?生:世博會。師:中國館的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大家看過嗎?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師:是什么力量讓《清明上河圖》動起來,活起來?生:科技的力量。師:18世紀60年代人類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并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大家還記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嗎?生:蒸汽機師:100多年后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又有一次重大飛躍。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電燈照明,電話都是在這次變革中被發明出來的,我們把這次變革叫做“第二次工業革命”。 請大家打開課本124頁,根據屏幕上的導讀提綱閱讀全文,作好讀書標記。講授新課:一、“電氣時代”的到來師: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現在的家庭生活里經常使用的電器有哪些?它們有什么作用?。生:電燈,電話,電報師:我們可以感受到電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你結合物理學科的有關知識說一說電是如何發明的?它又是怎樣進入實際生產領域的?師:誰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生:法拉弟師:誰研制出發電機?生:西門子師:電力在什么時候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生:19世紀70年代師: 隨后發明了哪些電器和電力交通工具?生:電話、電報、電燈、電車等師:電力作為一種新能源,比蒸汽動力具有哪些優點?生:使用更加方便和廣泛,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環境保護師: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哪些國家走在前面?生:美國、德國師: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二、“發明大王”愛迪生師:你知道世界上的發明大王是誰嗎?生:愛迪生。師:他一生中有哪些成就?生:1879年發明的耐用炭絲燈泡。留聲機、電燈、電影攝影機、堿性電池等。師: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我們的先人采取哪些方法照明?這些方法可能出現什么問題?生:這可以聯想到今天偶然停電的日子,許多家用電器打不開,夜晚漆黑一片等等,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很不方便。那時人們多使用煤油燈、煤氣燈、蠟燭來照明,照明范圍較小,亮度差,不利于廣泛使用。師:誰能講講有關他的故事?生:托馬斯·阿爾沃·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生活》周刊不久前評出的過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中,愛迪生名列第一。 僅從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項發明專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愛迪生獻身科學、淡泊名利。在研制電燈時,記者對他說:“如果你真能造出電燈來取代煤氣燈,那你一定會賺大錢。”愛迪生回答說:“一個人如果僅僅為積攢金錢而工作,他就很難得到一點別的東西——甚至連金錢也得不到!”他一直被稱作現代電影之父,可是在電影界人士為他77歲壽辰舉行的盛大宴會上,他說:“對于電影的發展,我只是在技術上出了點力,其他的都是別人的功勞。”1931年10月18日清晨3時24分,愛迪生帶著寬慰的微笑,閉目辭世,享年84歲。臨終時他坦然地說:“我為人類的幸福,已經盡力了;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舉行葬禮的那天,全美國熄滅電燈一分鐘,以示哀悼。師:人們都說愛迪生是個天才,可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生: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師:你對這句話是怎樣認識的?生:天才不是別的,而是辛勞和勤奮。師:我們可從中感受科學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激勵學生從現在做起,發奮學習,勇攀科學高峰。三、 汽車和飛機的問世1、汽車的問世師:現在世界上有很多種汽車,你能說出一些嗎?生:奔馳、林肯、寶馬等等。師:你知道汽車的動力機器是什么?生:內燃機。師:誰能說說有關內燃機的情況?生:19世紀80年代,卡爾本茨設計出內燃機。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師: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應用技術上的一個重大成就。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 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隨后,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不斷涌現出來。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另一方面,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石油也像電力一樣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開采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猛增至2 000萬噸。師:與人力車、牛車、馬車等舊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車具有哪些優越性?生:它的動力是新型的,既穩定又強大,行駛速度快,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師:討論:汽車的大量使用給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哪些變化?根據127頁“動腦筋·想一想”:他們誰說得有道理?究竟應該怎么辦才好?辯論:正方:汽車的發明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應該積極發展汽車工業。反方:汽車的大量使用帶來了空氣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許多問題。因此,應該停業發展汽車工業。師:我們應從正反兩方面辯證地看待汽車工業的發展,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在發展汽車工業的同時。盡力減少和消除它帶來的消極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趨利避害。2、飛機的發明。師:請同學們觀察插圖“飛艇”、“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其實中國也有近代飛機設計師,知道他是誰呢?生:馮如師:1910年7月,馮如根據寇蒂斯“金箭”和萊特兄弟 ( http: / / baike. / view / 5401.htm" \t "_blank )的“飛行者一號”,制作了第二架飛機,10月至12月,馮如駕駛它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大獲成功。 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辛亥革命后,馮如被廣東革命軍政府委任為飛行隊長。 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犧牲,被追授為陸軍少將,遺體安葬在黃花崗 ( http: / / baike. / view / 908757.htm" \t "_blank ),并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鞏固、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本課內容,作全課小結:師:下面我們用列表格的方法對兩次工業革命進行比較。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70年代 動力 蒸汽機 電力 內燃機 成果 珍妮機 火車 汽船 電燈 汽車 飛機 影響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師: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累累碩果,說說這些歷史事實給了我們哪些有益的啟迪?生: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2 科學家的創新精神令人欽佩 。3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師:兩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我們下節課的內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5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堂上教學檢測第20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1.發明汽車的是德國人( ) A.愛迪生 B.卡爾·本茨 C.法拉第 D.西門子2.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能源是( ) A.煤炭 B.太陽能 C.核能 D.電力 3. 1831年,電磁感應現象被發現,它提供了制造發電機的基本原理。這一現象是由誰發現的( ) A.愛迪生 B.法拉第 C.西門子 D.萊特兄弟 4.第二次工業革命將人類帶入( )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鋼鐵時代 D.棉花時代 5.下列各項發明中由愛迪生完成的是( ) A.電燈 B.留聲機 C.電話 D.電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歷史優質課展示上冊《人類邁入“電氣時代”》_人教版.flv 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課件.ppt 教學反思.doc 教學建議.doc 教學設計.doc 課堂教學實錄.doc 隨堂練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