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的教學設計一、教學目的:【知識與能力】通過對三次科技革命基礎知識、特點的表格的填寫;引導學生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對世界的影響,提高學生全面、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回憶歸納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礎知識、特點的表格的填寫,指導學生用列表對比、閱讀分析的方法分析問題;讓學生學會聯想、歸納等思維方法;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古今中外知識聯系,拓寬學生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生產的發展需要技術革命。通過對三次科技革命特點的對比,讓學生知道科技對個人的成長,乃至國家的興衰都是至關重要的。二、重點:1、鞏固基礎知識點。2、通過三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進一步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3、三次工業革命特點,需要培養學生交流討論的能力。三、難點:1、 三次工業革命的概述。2、 三次工業革命特點的理解。四、教學方法 :講述法、列表對比法、閱讀分析法、聯想歸納法、知識遷移法。五、教學過程設計引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材料二 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回答:以上兩段材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學生得出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導語)同學們,法國有一位作家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叫做“80天環球旅行”。提到環球航行,首先想和同學們交流一個問題。(問)在世界史中,誰最先進行環球航行? (答)麥哲倫 (問)他花費多長時間環球航行? (答)三年 (問)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答)帆船的確,麥哲倫率領他的船隊足足用了三年時間環繞地球一周,但是如果我們使用火車、飛機或者其他的手段,結果會怎樣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花費了43天的時間。20世紀50年代,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四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超音速飛機問世之后,人們飛的更高更快。1979年,英國人只用了14個小時零6分鐘,還不到一天就環球地球一周。從屏幕的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人類環球航行的時間是越來越短了,今天我們甚至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電話來保持與世界各地的聯系。不得不感慨——世界實在太奇妙。(問)同學們,究竟是什么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神奇呢? (答)工業革命(問)我們已經學習過幾次工業革命呢? (答)三次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行專題復習“三次工業革命”。新授:一、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主要標志和重要成果:學生通過填表格比較三次工業革命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的比較剛才我們簡單復習了三次工業革命的一些知識點。最近我們正處在緊張的復習狀態,下課后,我和同學們的交流中,就有同學說歷史就是死記硬背,感覺離我們特別遙遠,其實不然,歷史知識和生活是很緊密的,比如三次工業革命,實際上就生活在我們身邊。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游戲,看看誰的眼力好?請同學們在教室中找找哪些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呢? (答)電燈、電風扇、電腦、投影儀、擴音器 同學們的眼力還真是不錯,那么我們在把范圍擴大到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工業革命成果呢?(答)家用電器、電腦、汽車…… 同學們列舉了那么多的成果,而這些成果的確就生活在我們周圍,所以工業革命和我們生活確實是息息相關的。 二、三次工業革命的特點:1、第一次工業革命——多種技術發明都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與技術尚未真正結合。首先發生在英國,其他國家的發展進程相對緩慢。 (舉例說明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大部分的發明都是由工人總結出來的。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其他國家才開始)2、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有些資本主義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發明家就是科學和技術相結合的,而且像美國就是兩次工業革命一起進行的)3、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與前兩次相比,最大的不同點;舉例,蒸汽機從發明到應用經歷了84年,電動機為65年,原子能的利用為6年,晶體管為4年);科學技術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三、復習課結束,練習鞏固:練習:講完幻燈的練習后,讓學生做《中考攻略》鞏固。限時做前面的10到選擇題,然后講解,講解后讓學生把剩下的題目做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的整體規劃一、教材分析:三次科技革命歷來是中考的重點,考查題型有選擇題、識圖題、材料題、簡答題等。復習中應重點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以及涉及的領域,認識這些發明創造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所起的作用,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體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二、學情分析:中考復習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學生普遍認為歷史都需要死記硬背的,也提不起興趣。而且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學生對歸納分析能力還是比較欠缺的。三次工業革命的內容是已經學過的,同學們比較熟悉,只是新課教學時,知識點較分散,那么在專題復習課中,注重引導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強歸納和加深理性思考,也剛好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三、總體教學目標:了解瓦特改良蒸汽機,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愛迪生與電燈泡,卡爾本茨“汽車之父”,萊特兄弟與飛機,電子計算機領域、能源領域、生物領域和航天領域的基本史實,認識蒸汽機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說明電作為新能源以及電子計算機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及對世界的影響。通過列表的方式培養概括歸納能力,通過討論工業革命的影響和啟示培養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四、教學重點:1、鞏固基礎知識點。2、通過三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進一步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3、三次工業革命特點,需要培養學生交流討論的能力。五、教學難點:1、 三次工業革命的概述。2、 三次工業革命特點的理解。六、相關策略:首先讓學生回顧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主要標志”和“重要成果”,分別制作獨立的表格,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梳理每次工業革命的基礎知識,有效地進入復習狀態,配套相應的練習,及時鞏固學生復習成效。其次通過“比比眼力”活動形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讓他們感受到工業革命并不是僅僅出現在我們的書本,它還生活在我們身邊。歷史不一定是死記硬背,善于將所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相聯系,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人文素質的培養。采用比較的學習方法,加強選擇題和材料題的訓練,多層面、多角度地去探究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七、課時安排:一課時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14張PPT)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材料二 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回答:以上兩段材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花費了43天的時間。20世紀50年代,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四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超音速飛機問世之后,人們飛的更高更快。1979年,英國人只用了14個小時零6分鐘,還不到一天就環球地球一周。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的比較比較內容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電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開始時間主要標志標志性發明興起國家進入的時代交通工具動力能源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四五十年代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廣泛應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廣泛應用蒸汽機的改良電力的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英國美、德美國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網絡信息時代汽船(輪船)火車電車、汽車、飛機宇宙飛船蒸汽機(煤炭)內燃機核能看看誰的眼力好?請同學們在教室中找找哪些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呢?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呢?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電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特點1、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2、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1、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術結合,使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直接動力。2、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在幾個先進國家同時發生。3、在一些后起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1、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2、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相互促進。3、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4、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單項選擇題ABCD1、讀圖判斷,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無關的是:( )C它們最早出現是哪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ABCDEFGH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CDABEFGH林肯的士兵從前線回來,請問他坐的交通工具是()A、馬車 B、火車 C、汽車 D、飛機B能源問題是國際社會關的焦點問題之一,下面屬于以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能源是( )A、水力 B、蒸汽C、電力 D、原子能C左圖)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宣布人類基因組序列繪制成功這幅圖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領域的成就( )A、原子能技術 B、生物工程技術C、計算機網絡技術 D、航天技術(右圖)人類登上月球這幅圖反映人類取得哪一項科學技術的成就( )A、原子能技術 B、航天技術C、電子計算機技術 D、生物工程技術BB圖1引領時代 圖2“汽車之父” 圖3網絡長椅(1)“引領時代”的歷史人物是誰?他“引領時代”的發明是什么(2)“汽車之父”贊譽的是哪位歷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動力方面的發明是什么?(3)“網絡長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4)領略科技進步成果,舉一例說明科技改善人類的生活。可從交通工具的改變,電力的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生物工程等領域的成就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如:火車、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問世,使出行更加方便;電力的廣泛使用,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電話、無線電報、網絡的發明,加強了世界的聯系等。2008揚州市中考題17、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誕生的,促進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密切的工具是( )A.輪船 B.飛機 C .火車機車 D電子計算機B2008淮安市中考題15、現代家庭中許多家用電器的功率計算單位是“瓦特”,這是為了紀念英國機械師瓦特。他的成就是( )A、發明“珍妮機” B 、 改良蒸汽機C、制成火車機車 D 、 設計內燃機B貴陽市中考試題:世界博覽會是人類技術創新的“智慧結晶”的展覽會。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它以工業革命成果為主要內容,1.7萬名參展者帶來了大約100萬件展品參展。但下列產品中不可能參展的是( )A.蒸汽機C.汽車D.火車機車B.珍妮機C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教學經驗一、教學反思中考歷史進入專題復習階段,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非常重要。重新把已經講過的再來一遍,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相當枯燥乏味的。一般復習課都注重講練結合,而課上一味地看書講練習看起來很符合考試標準,但也容易引起學生反感。我認為復習課要是能像上新課那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復習效果會更好、更有效。站在歷史學科復習角度上,我認為這是完全能做到的。在這堂課中,提高復習有效性是重點,為此,我根據課題內容,在題型和出題方向上精心挑選了很多歷年中考題目。在講解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鍛煉解題思維和方法,避免解題容易出現的“陷阱”,精講精練。提醒讓學生在做一道題時就要盡量道注意同一類型的題目,能舉一反三。在整篇教學設計中,思路清晰,環節緊湊,內容詳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能力,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大膽發言,通過一系列活動和討論,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練習題的精心設計和把關。如針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選擇題,火車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事物,給他們設置一個懸疑,“林肯的士兵從前線回來用什么交通工具?”激發學生答題興趣。再比如看看誰的眼力好?請同學們在教室中找找哪些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呢?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呢? 讓學生感到歷史就在他們的身邊。二、問題和不足1. 課件 ( http: / / www. / kejian" \t "_blank )制作的精美性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2. 整體思路的構思,尤其是設計的創意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深化。3. 問題的設計引導,也應具有更鮮明的針對性,以利于調動學生思維。教學建議一、引入:首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上歷史復習課的興趣。用古今環球航行所需的時間進行比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二、新授課:首先讓學生回顧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的“時間”、“主要標志”和“重要成果”,分別制作獨立的表格,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梳理每次工業革命的基礎知識,有效地進入復習狀態。其次通過“比比眼力”和“暢所欲言”兩種活動形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讓他們感受到三次工業(科技)革命并不是僅僅出現在我們的書本,它還生活在我們身邊。歷史不一定是死記硬背,善于將所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相聯系,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人文素質的培養;采用比較的學習方法,加強材料分析題和活動探究題的訓練,因為學生平時就是對材料分析題比較薄弱。三、練習設計:在練習的挑選上,一定要精心,嚴格把關。我一般是先挑選當地這一兩年的中考題目進行訓練,然后再找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練。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中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一、課堂練習見課件二、其他練習:選擇題:1、如果要籌備第三次科技革命展覽,你認為最能反映其特征的主題應該是( )A、蒸汽時代的到來 B、電氣時代改變人類生活C、信息時代任我暢游 D、汽車時代的到來2、許多職業的出現與科技發明密切相關,因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現的職業是( )A、火車司機 飛行員 B、網絡管理員 航天工程師C、汽車司機 空姐 D、鐵路工程師 電工3、19世紀下半期,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又開始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這次革命( )A、以蒸汽為核心的革命 B、以電力為核心的革命C、以核能為核心的革命 D、以太陽能為核心的革命4、人類歷史上發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響不包括 ( )A、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C、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D、把人類帶入“電氣時代”5、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到多個領域,其中生物工程的核心是A.細胞學 B.微生物學 C.遺傳學 D.基因工程6、1851年,在英國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下列發明中可能參展的是A B C D7、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石油相關的工業迅速發展,其中不包括A.內燃機的發明 B.汽車的發明 C.輪船的發明 D.飛機的發明8、.下列四幅圖中,哪項不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成果A.珍妮機的發明 B.蒸汽輪船的發明 C.蒸汽機的改良 D.火車機車的成功試車9、近年來,伊朗核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打開原子時代大門,為核武器的研制提供理論基礎的偉大科學家是A B C D10、一位學者在論述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寫道:“無論就其深度還是廣度而言,第二次工業革命都遠遠超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時時刻刻感受著他所帶來的恩惠。”下列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恩惠”的是( )A.汽船 火車 B.電腦 手機 C.汽車 飛機 D.蒸汽機 內燃機材料題:材料一:分工,水利特別是蒸汽機的利用,機器的應用,就是從18世紀中葉起,工業用來震撼舊世界基礎的三個偉大杠桿。材料二: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的總和還要多,還要大。材料三:1818-1836年,英國輸往印度的棉紗增加了5200倍,在英國棉紡織品的沖擊下,馳名世紀的印度棉紡織工業急劇衰敗,著名紡織業中心達卡,人口從15萬減少到三四萬人。殖民者還強迫印度農民種植棉花、黃麻、茶葉等作物,使印度淪為英國的農業附庸。請回答:(1)上述材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該事件開始的標志是什么?(2)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英國加緊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引發了印度歷史上的什么事件?涌現出的民族英雄是誰?(3)該事件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4.敘述以下幾幅圖片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少于150字)圖1 汽車的發明 圖2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圖3 炮轟后的凡爾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的復習》_人教版.flv 教學反思.doc 教學練習.doc 教學設計.doc 整體規劃.doc 課件 .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