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日期 節次 1課時 來源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 課型 新授課 授課對象 八年級(8)班 設計者 目標 確立 依據 課標分析 一、課標摘錄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本課有關的要求: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 二、課標分析 (一)學生學什么: 1.描述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 2.能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3.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二)學到什么程度: 1.能在染色體模型上標出基因;正確繪圖表示基因、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系 2. 學生能指出不同生物體細胞染色體“成對染色體和成對基因”,能在生殖過程圖上標出染色體數目,結合情景小劇場,說出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3.結合科學家研究:在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規律,類比推出基因的傳遞規律,完成教材P32生殖過程中染色體(基因)的變化填圖。 (三)怎么學: 1.閱讀教材29頁,結合30頁染色體和DNA的關系示意圖,用代表DNA分子的繩子,把長繩處理成短棒狀的染色體。感知DNA結構;繪制簡圖表示基因、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系。 2.觀察教材30頁“正常人(女)體細胞內染色體的排序圖”,閱讀教材P31第一段。分析不同生物與人類體細胞染色體之間的異同,學生歸納并推導出“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基因成對存在”。通過科學家對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研究過程,總結染色體在生殖過程中的變化規律。 3.通過情景小劇場,加深學生對染色體和基因在生殖過程中的變化規律的理解。小組合作完成“生殖過程中染色體(基因)的變化圖”, 教材 分析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設計了兩部分內容:基因、DNA和染色體;基因經精子和卵細胞的傳遞。 教材開始安排了一幅大量精子奔向卵細胞的圖片,通過“想一想,議一議”,學生能認識到親代的基因是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傳遞給子代的,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基因在精子和卵細胞中是如何存在的?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如何?教材設計了“觀察與思考”活動。 教材從染色體、DNA和基因在上下代間數量的穩定性為突破口,介紹精子和卵細胞內染色體、DNA和基因應是體細胞的一半,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以及由受精卵生長發育成子代個體的體細胞中,保持穩定的染色體數目。結合科學家的相關研究結果,教材安排學生填圖,加深理解,突破難點。 學情 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生物學習與積累,學生們已經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識與學習生物的方法,對學習生物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各種學習活動。能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知識。通過七年級的學習,知道DNA是生物的遺傳物質。通過上一節課《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狀》的學習,認識到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活中也對基因等相關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本節課《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從實際出發,通過對圖片觀察、模型制作、填圖和情景小劇場等活動,學習理解抽象概念,通過染色體的傳遞規律類推出基因的傳遞規律,體驗科學發現的樂趣。提高這個階段的學生探究實驗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習 目標 學習目標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學習目標2:說出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學習目標3:類推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的傳遞規律 評估 任務 評估任務1:能繪制基因、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系簡圖。(對應目標1) 評估任務2:小組合作完成“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對應目標2) 評估任務3:小組合作完成“生殖過程中基因的變化圖”(對應目標3)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估要點呈現標題 導入新課 學習目標 一、 基因、DNA和染色體 二、染色體在生殖過程中的變化規律 三、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PPT呈現標題。 創設情境:展示明星王祖藍照片 王祖藍和母親照片 問題: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引入新課標題 板書: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說出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3.類推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的傳遞規律 一、基因、DNA和染色體 閱讀教材第29頁,結合PPT染色體和DNA關系示意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基因在哪? 2.用圖或文字表示基因、DNA和染色體的位置關系 3.體細胞中基因、DNA和染色體的數量關系 動手做一做: 通過小組合作制作染色體模型,思考:DNA結構是什么? 二、染色體在生殖過程中的變化規律 學習材料:教材第30頁“經過整理后的正常人(女性)體細胞內染色體的排序圖”和不同動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 問題: 1.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存在形式(成單還是成對)? 2.什么是同源染色體? 3.什么是等位基因? 小小科學家:猜一猜? 設疑問? 猜想? 閱讀教材第31頁:科學家的做法? 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的研究: 1890年-1891年德國鮑維里和德國亨金對多種生物進行觀察研究。 學生小結:在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三、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一)情景小劇場 (兩個男生代表父親體細胞中的一對染色體,都攜帶A基因。兩個女生代表母親體細胞中的一對染色體都攜帶a基因,演繹生殖和受精過程,其中關注點有兩個:同源染色體分離時如果不分離,后果是什么?精子只能個卵細胞結合才能形成受精卵) 1.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原因是什么?嚴重后果是什么? 2.受精過程中,受精卵是_______和__________結合? (二)PPT展示:人染色體數目和形態異常舉例 (三)小組合作填寫教材P32“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 四、課堂小結 五、隨堂練習 引起學生關注 引出話題 學生能說出:性狀、DNA 學生能說出基因的位置;基因、DNA和染色體的位置和數量關系。并用圖表示出來 學生能在染色體排序圖上標出基因位置 目的:科學發現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加深對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規律記憶,類推出基因經精子和卵細胞的傳遞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