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學科 生物 年級 六年級 課時 2課時
內容 第二章第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第一課時) 主備人 集備人
課標 解讀 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環境中的生態因素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產生影響。
教材 分析 本章的重要概念是“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本節是初中生物六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環境中的生態因素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產生影響”,從而為理解“生物與畫家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打下基礎,也為學習“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奠定基礎。
學情 分析 學生在上一章已經學會了辨別生物,并且理解了生物的特征。本章在此基礎上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按照學生認知規律進行教學,并且有實驗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并積極參與課堂。
教學 目標 1、舉例說出水、溫度、光、空氣等生物生存所需的環境條件; 2、舉例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難點: 舉例說明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突破方法: 讓學生聯系生活舉出實例,歸納生物的特征,采用討論法組織教學。
評價任務設計 1、通過實例辨析是否是生物來檢測學生對目標1的達成情況。 2、通過學生舉出生物特征實例來檢測學生對目標2的達成情況。
教 具 學 具 PPT課件 教 法 學 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 學 過 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五分鐘特色 選一名同學上臺展示并解讀自己構建的上一章概念圖。 其他同學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評價這位同學的概念圖,并完善自己的概念圖。 通過構建概念圖,形成知識體系,掌握上節課的知識。
二、 情境 導入 展示月球照片。 師:月球適合生物生活嗎?為什么? 師:根據大家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環境變化會對生物產生影響。 學生回答,并根據自己的知識說出理由。 聯系生活實際,檢測學生的前認知。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三、 新課 教學 【環節一】環境中的生態因素 師: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環境中有哪些影響生物生存和生活的因素? 1、組織學生閱讀課本P14內容,理解生態因素概念,討論交流P14觀察與思考,思考問題,歸納生態因素; 2、引導學生對生態因素歸類; 3、引導學生從生物與非生物角度具體分析對某一種生物的影響。 評價設計: 1、課本P14觀察與思考中的問題; 2、舉例說明各非生物因素是怎樣影響生物的生活的。 3、分析下列詩句是體現了哪種非生物因素的影響: ①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②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③雨露滋潤禾苗壯。 ④春江水暖鴨先知。 ⑤向陽花木早逢春。 ⑥葵花朵朵向太陽。 ⑦一枝紅杏出墻來。 ⑧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理解生態因素的概念,討論交流P14問題;對生態因素分類;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具體分析影響生物的生態因素。 找出影響生物生活與分布的具體因素有哪些,形成生態因素的核心概念,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環節二】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師:自然界中的每種生物都會受到很多其他生物的影響。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有哪些呢?大家都看過《動物世界》,在動物世界中通常可以看到獅子捕獵角馬、斑馬、長頸鹿等,我們把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稱為捕食關系。在平時生活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螞蟻一起搬運蚱蜢或是蟑螂等食物,像他們這種關系稱為合作關系。此外生物間的關系還有,競爭如種植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不同植物甚至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個體間會爭奪水分,空間,陽光等。 評價設計: 1、舉出捕食、合作、競爭等關系的例子。 2、分析下列詩句體現了哪種生物關系: ①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②草盛豆苗稀。 ③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④一山不容二虎。 ⑤螞蟻搬家、蜜蜂采蜜。 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有捕食、合作、競爭關系等。每種關系舉出相應的例子。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和歸納生物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環節三】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 引導學生根據上述環節的示例和已有經驗歸納總結出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 評價設計: 如何讓教室里的花養得更好?(從生態因素角度入手) 歸納總結 培養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方法。
四、課堂小結 學生討論、看書、交流后進行總結,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評價并總結提升本學課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五、作業 設計 完成練習冊相關習題。
六、 板書 設計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生態因素 生物因素: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七、 教學 反思 本節分為兩課時,本課時主要任務是生態因素及生物因素,主要通過與學生共同討論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例舉例理解本節內容。思路:月球不適合生物生存,為什么?→沒有合適條件→合適的條件有哪些?→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別探究。《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學科 生物 年級 六年級 課時 2課時
內容 第二章第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第二課時) 主備人 集備人
課標 解讀 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環境中的生態因素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產生影響。
教材 分析 本章的重要概念是“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本節是初中生物六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環境中的生態因素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產生影響”,從而為理解“生物與畫家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打下基礎,也為學習“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奠定基礎。
學情 分析 學生在上一章已經學會了辨別生物,并且理解了生物的特征。本章在此基礎上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按照學生認知規律進行教學,并且有實驗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并積極參與課堂。
教學 目標 1、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2、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養成認真觀察和記錄的習慣,并學會與小組同學合作和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難點: 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突破方法: 通過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一實驗,來學習什么是對照實驗,如何控制實驗變量,如何區分對照組和實驗組。
評價任務設計 通過讓學生設計對照實驗檢測學生對目標的達成情況。
教 具 學 具 PPT課件,各小組準備鼠婦10~16只,濕土,紙盒,紙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夾),表,筆,一份實驗報告用表。 教 法 學 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 學 過 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五分鐘特色 選一名同學上臺展示并解讀自己構建的上一節概念圖。 其他同學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評價這位同學的概念圖,并完善自己的概念圖。 通過構建概念圖,形成知識體系,掌握上節課的知識。
二、 情境 導入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生態因素概念及分類,非生物因素與生物因素各包括哪些,具體對生物有何影響。通過提問互動的方式復習。 學生回答。 檢測上節課的掌握情況,引入本節課。
三、 新課 教學 【環節一】初識探究過程 師:非生物因素怎樣影響生物的生活呢?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探究吧。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5“科學方法”內容,找出探究的六個步驟并在學生回答后進行完善。 通過閱讀課本找出步驟,并能脫離課本復述。 科學正確地理解探究的步驟。
【環節二】理解探究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是在哪里捉到的鼠婦? 師:捕捉鼠婦時,鼠婦有什么反應? 師:這是為什么呢?在這個過程中,你還發現什么問題? 師:剛剛同學們就是在進行探究的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我們探究“光對鼠婦產生的影響”。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光照不同引起的,同學們能利用現有的裝置,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嗎? 師:我們設置一個對照實驗,保持兩種環境中光照不同,其他條件如溫度、濕度等相同且適宜鼠婦生存,光照就是這個實驗中的變量。 師:那同學們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吧 師:同學們,根據實驗結果,能得出什么結論? 師:同學們根據實驗思考幾個問題:1、這個實驗中有哪些因素對鼠婦有影響 你如何保證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確定的變量引起的 2、為什么要用多只鼠婦做實驗 只用1條鼠婦做 實驗行嗎? 3、為什么要計算全班各組的平均值? 師:我們做完實驗了,這些鼠婦怎么辦? 評價設計: 如果探究水對鼠婦的影響,應該怎樣設計探究實驗? 生:水溝、磚頭下、石塊下…… 生:一掀開石塊磚頭,鼠婦就四處逃散…… 生:鼠婦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并展示實驗方案。 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將等量鼠婦分別放在明亮和黑暗的環境中,看鼠婦向哪個方向走 學生實施計劃,匯報實驗結果,并計算出全班平均值 生:光對鼠婦的生活產生影響,鼠婦喜歡陰暗的環境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 生:做完實驗將鼠婦放生 引導學生按照探究的一般步驟進行探究。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記錄,以及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交流的實驗習慣。 引導學生養成愛護生物的情感。
四、課堂小結 學生討論、看書、交流后進行總結,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評價并總結提升本學課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五、作業 設計 完成練習冊相關習題。
六、 板書 設計 探究: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變量—光) 2、作出假設:根據已有的知識或者生活經驗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設計對照實驗 4、實施計劃:(注意設置重復組,實驗結果取平均值,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5、得出結論:(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6、表達與交流
七、 教學 反思 本節是初一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探究實驗(對照實驗),學生對于變量、對照組、實驗組這些名詞以及其含義都一無所知,所以老師要通過實例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變量,如何分析一個實驗的變量,以及應該如何設計對照實驗,對照實驗中如何確定對照組和實驗組。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