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密度1、密度: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2、密度的符號:,密度的單位: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單位換算:3、密度單位的含義表述:水銀密度為含義為:每立方米的水銀質量為。密度計算公式: 公式:、二、密度測量1、實驗原理:2、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讀數3、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的步驟(1)測量固體的密度(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①用天平測出固體的質量m②測固體體積通常有兩種測量方法:A. 排水法測(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再將固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水和固體總體積V2,則固體體積V=V2-V1)B. 溢水法測量(在溢水杯中裝滿水,將固體逐漸浸沒在溢水杯中,同時用小燒杯接住溢出的水,用量筒測出溢出水的體積V溢,則固體體積V=V溢)③根據計算密度或寫出密度表達式(2)測量液體的密度①用天平測出液體和燒杯的質量m1②將燒杯中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出量筒的示數V③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質量m2,量筒中液體的質量為m1-m2④根據計算密度或寫出密度表達式.三、誤差分析(1)天平引起的①天平調平時游碼未歸零:測得固體質量偏大,所測固體密度偏大②砝碼磨損或生銹:砝碼磨損(缺角)導致所測固體質量偏大,密度偏大;砝碼生銹(粘東西)導致所測固體質量偏小,密度偏小(2)量筒讀數視線錯誤:俯視,使體積測量偏大,則密度測量值偏小;仰視,使體積測量值偏小,則密度測量值偏大(3)實驗測量步驟引起的①測固體密度時:先測固體體積,再測固體質量,固體上會沾水,所測固體密度會偏大②測液體密度時:A. 把量筒中的液體全部倒入燒杯時,量筒壁上殘留少許液體,使質量測量值偏小,所測密度會偏小B. 把燒杯中的液體全部倒入量筒時,燒杯上殘留少許液體,使體積測量值偏小,所測密度偏大(4)實驗操作不慎:測固體體積時,有水濺出,則所測固體體積會變小,所測固體密度會偏大(5)固體吸水(火山石、吸水性大理石):由于物質的吸水性使測得的體積偏小,導致密度測量值偏大四、空心問題判斷物體是否為空心,具體方法有三種:①假設該球為實心,計算該球的密度,若,則該球為空心球;反之則為實心。②假設存在一個與題目給出的質量相等的實心球,計算該實心球體積,若,則該球為空心球;若,則該球為實心球;③假設存在一個與題目給出體積相同的實心球,計算該實心球質量,若,則該球為空心球;若,則該球為實心球。例1.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體積為15cm3的乙物質的質量為30g B.甲的質量一定比乙的質量大C.乙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D.甲、乙質量相同時,甲的體積是乙的2倍例2.托盤天平是一種精密測量儀器,某實驗室天平的配套砝碼及橫梁標尺如圖。(1)小科發現砝碼盒中的砝碼已磨損,用這樣的砝碼稱量物體質量,測量結果將 。(2)小科觀察銘牌時,發現該天平的最大測量值為200g,但他認為應為210g。你認為小科產生這種錯誤想法的原因是 。(3)小江認為銘牌上最大測量值沒有標錯,但砝碼盒中10g的砝碼是多余的,而小明認為砝碼盒中所有的砝碼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認為誰的觀點是正確的,并說明理由: 。例3.王華同學在長江邊撿到了一塊漂亮的鵝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鵝卵石的密度。(1)他設計了下列實驗步驟:①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鵝卵石的質量m;②向量筒中倒進適量的水,讀水的體積V1;③根據密度的公式,算出鵝卵石的密度ρ;④將鵝卵石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讀出鵝卵石和水的總體積V2。他應采用正確的實驗步驟順序為 (選填下列選項前的字母).并寫出密度表達式ρ=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2)如圖甲所示,王華在調節天平橫梁平衡過程中的操作錯誤是 。(3)若鵝卵石磨損后,它的密度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與液體凹面的底部 ,若王華在圖丙中讀數正確,在圖丁中讀數時視線仰視,所測得鵝卵石的密度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例4.一容積為5×10﹣4m3的瓶內盛有0.4kg的水,一只口渴的烏鴉每次將一塊質量為0.01kg的小石子投入到瓶中,當烏鴉投入了25塊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內石塊的總體積;(2)石塊的密度。1.世界上最輕固態材料,在浙大誕生,實驗室里稱它為“碳海綿”。檢測結果顯示“碳海綿”還有超強的儲電能力;對有機溶劑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報出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放在溫度為﹣196℃的液氮中,彈性活力依然;“碳海綿”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溫材料等物質;它能達到的最小密度為0.16毫克/立方厘米(不包括該物質空隙間的氣體):下列關于“碳海綿”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將來的某一天,手機電池帶電時間能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B.若海上發生漏油事件,則可以把“碳海綿”撒在海面上迅速吸油C.若用此材料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溫D.相同體積“碳海綿”的質量遠小于密度為0.09千克/米3的氫氣的質量2.如圖所示,天平已調平,將4個相同的甲球和5個相同的乙球按圖示擺放至天平左右兩盤時,天平仍平衡,已知甲球和乙球的體積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個甲球與1個乙球的質量之比為1:1B.3個甲球與4個乙球的質量之比為1:1C.甲球與乙球的密度之比為3:4D.甲球與乙球的密度之比為3:23.如圖所示的是A、B兩種物質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象。由圖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A>ρ水>ρB D.ρ水>ρA>ρB4.(2021 東營)關于質量、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種物質隨著溫度降低,密度會增大B.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C.固體的密度一定大于液體、氣體的密度D.物體的質量隨著它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改變而改變5.(2020 蘭州)小亮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時,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則該液體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質量分別是( )液體與量杯的質量m/g 30 50 70液體的體積V/cm3 10 30 50A.3.0×103kg/m3、10g B.1.0×103kg/m3、20gC.1.4×103kg/m3、20g D.1.0×103kg/m3、10g6.小明測食用油的密度時,最初測得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是33.4g,圖(甲)顯示的是他將燒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后,燒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質量;圖(乙)顯示的是從燒杯中倒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l)量筒中食用油的質量為 g,體積為 cm3;(2)食用油的密度為 g/cm3= kg/m3;(3)小莉同學測量食用油密度的實驗順序與小明是不同的:①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②向燒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測出它們的總質量是m2;③再將燒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測出食用油的體積V;④根據公式算出食用油密度。你認為,小莉和小明誰的實驗方法更合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張同學測量牛奶密度的實驗步驟如下:正確的順序是 。①向燒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測出它們的總質量是m1;②再將燒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測出牛奶的體積V;③根據公式算出牛奶的密度。④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牛奶的質量m2。7.某校八年級科技活動小組的同學想測量某品牌陳醋的密度,察看該品牌陳醋的標簽,在標簽上標有“凈含量480ml”的字樣。為了測出該陳醋的密度,先稱出瓶和醋的總質量為604g,并記下該醋液面所在的位置;把醋倒出洗凈瓶子,再裝入等體積的水,稱出瓶和水的總質量為580g.求:(1)瓶中裝水的質量;(2)空瓶的質量;(3)該品牌醋的密度;1.某同學為了測量碎玻璃和沙石的密度,用一只質量為1kg的空桶裝滿水,測得桶和水的質量為11kg,再將1kg的碎玻璃放入盛滿水的水桶中,水溢出后測得剩余質量為11.6kg。另取一只完全相同的空桶,在桶里裝滿沙石,測得桶和沙石的質量為29kg。已知ρ水=1.0×103kg/m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沙石的密度比水的大B.桶的容積是0.01m3C.碎玻璃的密度為2.5×103kg/m3D.沙石的密度小于2.8×103kg/m32.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10g B.乙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C.甲物質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質量相同時,乙的體積是甲的2倍3.某鋼瓶內的氧氣密度為6kg/m3,一次氣焊用去其中的,則瓶中剩余氧氣的密度為( )A.4 kg/m3 B.6 kg/m3 C.2 kg/m3 D.無法確定4.如圖是在探究甲、乙兩種物質質量跟體積關系時做出的圖象。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若V甲=V乙,則m甲<m乙若m甲=m乙,則V甲>V乙不同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甲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比乙物質小5.小彤想利用一架天平(沒有砝碼),一個量筒,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一只滴管,一些水測出一些小玻璃球的密度,請你補充她的實驗步驟并寫出表達式,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1)實驗步驟: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調節橫梁使其平衡;②將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托盤上,其中一個燒杯中放若干玻璃求,另一個燒杯中用滴管緩慢加水,直至天平平衡;③ ;④將玻璃球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沒水中,體積記為V2。(2)待測玻璃球密度的表達式ρ= 。(用題中符號表示)(3)在讀數無誤的情況下,小彤測出的玻璃球的密度值與真實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6.在密度知識應用交流會上,同學們想知道一個質量是14.4kg的課桌的體積。于是找來和課桌相同材質的木料作樣本,測得其質量是14.4g,體積為20cm3,則:(1)樣本的密度為多少g/cm3?(2)課桌的體積為多少m3?參考答案例1.解:A、由乙物質的m﹣V圖象得:ρ乙2g/cm3;則體積為15cm3的乙物質的質量為:m乙=ρ乙V乙′=2g/cm3×15cm3=30g,故A正確;B、根據ρ可得m=ρV,由于甲、乙兩物質的體積關系未知,所以不能比較甲、乙的質量大小,故B錯誤;C、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則乙物質的密度不會隨質量的改變而改變,故C錯誤;D、由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象知,甲、乙質量均為4g時,甲物質的體積是1cm3、乙的體積是2cm3,所以甲、乙質量相同時,乙的體積是甲的2倍,故D錯誤。故選:A。例2.解:(1)砝碼磨損后,自身質量變小;當測量同一物體的質量時,需要增加砝碼或多移動游碼,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則測量結果大于物體實際質量。(2)小科觀察銘牌時,發現該天平的最大測量值為200g,而由圖可知砝碼的總質量是205g,標尺的最大刻度是5g,所以小科以為天平的砝碼質量加上標尺最大刻度就是天平的量程;即:小科產生這種錯誤想法的原因是他認為砝碼的總質量是205g,標尺的最大刻度是5g;(3)當被測物體的質量為162g時,則需要的砝碼有100g、50g、10g,游碼需撥至標尺上的2g處,如果少了10g的砝碼,無法利用其他砝碼及游碼使天平平衡,無法測得其質量;可知小明的觀點正確,因為少了10g砝碼,運用其他砝碼及游碼無法完成某些200g以內的質量值的稱量;小江的觀點也正確,將小明無法完成的質量換用“5g和待測物體一起放入右盤,其他砝碼放入左盤”的方法,同樣可以完成這些質量值的測量。故答案為:(1)偏大;(2)小科以為天平的砝碼質量加上標尺最大刻度就是天平的量程;(3)小明的觀點正確,因為少了10g砝碼,運用其他砝碼及游碼無法完成某些200g以內的質量值的稱量小江的觀點也正確,將小明無法完成的質量換用“5g和待測物體一起放入右盤,其他砝碼放入左盤”的方法,同樣可以完成這些質量值的測量。例3.(1)A;(2)游碼沒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3)不變;(4)相平;變大。例4.(1)∵,∴0.4kg水的體積:,石子總體積:;(2)25塊相同小石子的質量:m石=25×0.01kg=0.25kg,石塊密度:。1.解:A、因為“碳海綿”有超強的儲電能力,所以我們相信將來的某一天,手機電池帶電時間能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故A正確;B、因為“碳海綿”具有很強的吸附性,所以若海上發生漏油事件,可以把“碳海綿”撒在海面上迅速吸油,故B正確;C、由題意知,“碳海綿”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溫材料等物質;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溫,故C正確;D、“碳海綿”的最小密度為0.16mg/cm3,氫氣密度為0.09kg/m3=0.09mg/cm3,所以碳海綿的密度大于氫氣密度,根據m=ρV可知:相同體積“碳海綿”的質量大于密度為0.09千克/米3的氫氣的質量,故D錯誤。故選:D。2.解:由題意和圖示可得:3m甲+m乙=m甲+4m乙,化簡可得:m甲:m乙=3:2,即1個甲球與1個乙球的質量之比為3:2,故A錯誤;則3個甲球與4個乙球的質量之比為:3m甲:4m乙=3×3:2×4=9:8,故B錯誤;已知V甲=V乙,由ρ可得,甲、乙兩球的密度之比:,故C錯誤,D正確。故選:D。3.解:由圖象可知,當VA=VB時,mA>mB,所以ρA>ρB;ρA1.6g/cm3>ρ水;ρB0.26g/cm3<ρ水。故選:C。4.解:A.密度是物質的特性,跟物質的種類、狀態、溫度有關,例如水凝固成冰后,溫度降低,體積變大,密度變小,故A錯誤;B.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故B正確;C.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固體的密度不一定比液體、氣體的密度大,故C錯誤;D.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與物體的狀態、形狀、所處的空間位置無關,故D錯誤。故選:B。5.解:由表格數據可知,當液體體積V1=10cm3時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總1=30g,當液體體積V2=30cm3時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總2=50g;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則m總=m液+m杯,由ρ可得:30g=ρ×10cm3+m杯﹣﹣﹣①50g=ρ×30cm3+m杯﹣﹣﹣②由①②可得:ρ=1.0g/cm3=1.0×103kg/m3,m杯=20g。故選:B。6.(1)18.4;20;(2)0.92;0.92×103;(3)小明;小莉的實驗中燒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后,燒杯還會沾有部分食用油;(4)①②④③。7.(1)由題知,在標簽上標有“凈含量480ml”的字樣,則醋的體積:V醋=480ml=480cm3=4.8×10﹣4m3,裝入等體積的水,則水的體積:V水=V醋=4.8×10﹣4m3,由可得,所裝水的質量:;(2)空瓶的質量:;(3)醋的質量:g;瓶內醋的體積:V醋=4.8×10﹣4m3,所以醋的密度:。1.解:空桶裝滿水后水的質量為:m水=m1﹣m桶=11kg﹣1kg=10kg,由ρ可知,桶的容積為:V=V水10﹣2m3=0.01m3,故B正確;溢出部分水的質量為:m溢=m1+m碎玻璃﹣m2=11kg+1kg﹣11.6kg=0.4kg,則碎玻璃的體積為:V碎玻璃=V溢4×10﹣4m3,所以碎玻璃的密度為:ρ碎玻璃2.5×103kg/m3,故C正確;因為沙石的質量為:m沙石=m3﹣m桶=29kg﹣1kg=28kg,所以沙石的密度為:ρ沙石2.8×103kg/m3,比水的密度大,故A正確、D錯誤。故選:D。2.解:A、由圖象可知,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20g,故A錯誤;B、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狀態相同的同種物質的密度是相同的,與質量和體積無關,故B錯誤。C、由圖象可知,當甲、乙的體積都為V=20cm3時,m甲>m乙,由ρ可知,甲物質的密度大于乙物質的密度,故C錯誤;D、由圖象可知,當甲、乙質量都為10g時,乙的體積為20cm3,甲的體積為10cm3,則乙的體積是甲的2倍,故D正確。故選:D。A4. C【解析】 橫軸表示體積,縱軸表示質量,所以該圖象反映的是質量隨體積變化圖象,因為密度是單位體積的質量,所以該圖象也是密度圖象。A、若V甲=V乙則m甲>m乙,選項A錯誤;B、若m甲=m乙,則V甲<V乙,選項B錯誤。C、在體積相同時,甲和乙的質量不同,則甲和乙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不同,選項C正確;D、甲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即為甲的密度,在體積相同時,甲的質量比乙的大,則甲的密度比乙的大,選項D錯誤;5.③將燒杯里水全部倒入量筒,測得水的體積為V1;(2);(3)偏小。6.(1)樣本的密度:;(2)樣本與課桌材質相同,所以密度相同,由可知,課桌的體積為:。【備考2022】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一輪復習--第12講物質的密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