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3.1 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課標與教材分析〗本節課是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中的第一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10個一級主題之一“生物的多樣性”中內容。本節課是在第一章第二節《學會觀察》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觀察多種植物的形態特點,本節的主要內容為植物形態方面的基礎知識,為后面學習植物的類群奠定基礎。〖本節內容在中考中的體現形式〗選擇題〖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對于植物的六大器官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本節課將進一步的學習植物的各個器官的形態特點和作用。通過圖片觀察,讓學生能識別一般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教學整體構想〗本節課通過復習之前所學的知識導入課堂,既回顧了之前所學知識,又把同學們的引入了如何去觀察植物的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先通過觀察不同植物的根系來了解植物根系的種類;通過觀察和學習植物的整個枝條的結構,引出莖的基本特征;通過觀察樹葉標本和課本上的圖片,對葉的結構進行學習,對葉脈的類型進行分類,再通過仙人掌的葉刺等特殊例子來了解植物的變態葉,認識植物器官的變態是適應環境的結果;通過觀察油菜花和玉米花,以及結合課本的材料,讓學生嘗試總結出風媒花和蟲媒花的基本特征。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按板書設計的結構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通過練習鞏固知識。〖教學目標〗1.說出實驗室觀察植物的一般方法2.識別一般植物的根、莖、葉、花等器官。3.舉例說出常見的植物的變態莖、變態葉。4.分析植物的器官與環境的關系。5.運用觀察的基本方法,識別植物各器官的形態。6.關注身邊的植物,養成愛護花草的好習慣,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1.識別一般植物的根、莖、葉、花等器官;2.變態跟、莖、葉的區分。難點:1.變態根、莖和葉的區分2.理解植物根、莖、葉、花的生長與環境的關系。〖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教學(實驗)用品〗教學課件、植物的根、莖、葉、花等器官〖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可能出現的情況 設計意圖 課上及時反饋與記錄課堂導入 〖復習導入〗 復習觀察的順序和方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觀察植物?引出觀察植物時要學會區別根、莖、葉、花等植物器官,知道這些植物器官的有哪些形態特點。 學生思考,回答:觀察時先整體→局部,宏觀→微觀,外→內,左→右,前→后,上→下。 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一、觀察植物的根 二、觀察植物的莖 三、觀察植物的葉 四、觀察植物的花 〖PPT展示〗不同植物的根圖片,引出根系的概念。 展示觀察小麥、白菜的根,比較認識這兩種植物根系。 〖歸納總結〗 根系主根和側根區別明顯的是直根系,根系主根不明顯的,主要由不定根構成的,是須根系。 〖PPT展示〗枝條模式圖 結合植物的枝條和PPT上的模式圖,提問式帶領學生認識植物枝條的結構。提問:莖的基本特征是? 〖PPT展示〗幾種植物的器官圖,提問:你能判斷哪些是植物的莖,哪些是植物的根嗎?請你說出判斷依據。 〖PPT展示〗植物的完全葉,提問:完全葉由幾部分組成? 每張葉片都分布著許多葉脈,葉脈有幾種類型呢? 列舉身邊常見的葉脈類型。常見的網狀脈:樟樹葉、白菜葉等;常見的平行脈:玉米、水稻、甘蔗、狗尾草等。 〖PPT展示〗幾種植物的變態葉,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器官的變態是植物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 〖PPT展示〗油菜花和玉米花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和閱讀P44頁最后一段,完成探究竟.觀察的表格。 學生閱讀課本,得出根系的概念,并朗讀。 學生觀察,回答:白菜根為直根系,小麥根為須根系。認識直根系和須根系的區別。 花30秒閱讀課本圖3-3,了解枝條結構。 閱讀回答:具有節和節間。 學生:甘薯和蘿卜屬于變態根,馬鈴薯和藕屬于變態莖。 學生:葉片、葉柄和托葉。 觀察圖3-5,認識葉脈分為網狀脈和平行脈,并做好筆記。 理解并做好筆記。 觀察、閱讀,知道的花分為蟲媒花和風媒花,并把兩種花的特點填在P44頁表格上。 利用圖片和實物讓學生了解植物根系的區別 通過自主閱讀了解并掌握知識 用現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和閱讀提取信息的能力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結構進行課堂小結。 學生回憶,回答。 通過小結鞏固本節課知識點課堂練習 課本當堂練P45頁第1、2題。 完成練習 檢測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板書設計〗1.3.1 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一、根→根系莖→基本特征:具有節和節間葉完全葉組成:葉片、葉柄和托葉葉脈:網狀脈和平行脈變態葉四、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