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知識點整理第一單元1、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通常要借助顯微鏡才可以看清楚。2、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的制造者是列文虎克,第一個發現微生物,揭開生物秘密的是列文虎克。胡克最早發現細胞。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極廣,空氣中、水中、泥土里、動植物的體內和體表……都有微生物。4、利用顯微鏡觀察“小水塘”里的一滴水,發現水中會有鼓藻、草履蟲、水蚤、輪蟲、釣鐘蟲等微生物。5、牛奶變成酸奶,是因為牛奶中有一種名叫乳酸菌的細菌。在適宜的溫度下,乳酸菌會使牛奶發酵成酸奶。6、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不要吃變質的酸奶,否則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甚至中毒。7、細菌的三種基本形態:桿菌、球菌、螺旋菌。8、細菌的功:利用細菌生產新的食物 如:果酒、泡菜、醬、酸奶。利用細菌生產藥品和生物塑料。細菌的過:有的細菌會致病。9、可以減少致命病菌傳播的方法:捂住口鼻打噴嚏、用熱水沖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等。10、細菌體積微小,幾萬個細菌合在一起才有頭發絲那么粗。細菌繁殖很快,一個細菌可以有數小時內繁殖出幾百萬甚至上億個后代。11、大多數細胞極小,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但個別細胞卻很大,如雞蛋中的蛋黃。12、食物通常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下容易發霉。防止發霉的條件是干燥、低溫。13、青霉分泌出的某種物質能殺死細菌,這種物質叫青霉素。青霉素是由弗萊明首先發現的14、食物的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溫度、濕度等條件。15、怎樣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發霉?真空包裝、放干燥劑、低溫保存(冰霜存食物)、太陽曝曬衣服。16、請舉例說明霉菌的功與過?答:人們利用霉菌制醬、做腐乳以及生產農藥、發酵飼料等。霉菌也會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變質。有的霉菌還會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動植物的病變。17、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積木”,身體由一種叫做細胞的微小結構組成。18、傷口化“膿”就是死亡的白細胞和病菌的尸體。19、生命體基本上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生物體的生長發育過程就是細胞生長發育過程;生物體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細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第二單元1、麥哲倫的航行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的環球航行,他們驗證了地球是球形的。2、2003年10月15~16日,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了14圈,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從太空遙望地球。3、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平原、海洋、高原、山地、盆地、峽谷。4、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 。地殼: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層;地幔:地殼與地核中間的部分。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5、人類鉆孔探測地球的內部結構,最深只能達14千米。6、科學家通過地震和核試驗時產生的地震波來打探到地球內部的一些秘密。7、地球上最可怕的自然災害有:火山、地震。8、地殼的巖層在相互擠壓時會發生褶皺zhězhòu,褶皺突然斷裂時大地劇烈震動,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嚴重破壞,這就是地震。9、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我國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10、1976年7月28日我國河北省唐山發生地震,造成24.2萬人死亡。1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巖漿沿著地殼的薄弱一帶噴發出來形成的。12、世界上第一架自動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是中國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13、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馬拉雅山的主峰.14、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地表巖石破碎的過程叫做風化。15、風化后的巖石被風、水、冰或重力磨蝕shí、搬動的過程叫做侵蝕。第三單元1、物質的變化分為:形態的變化(物理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形態的變化如:蠟燭受熱熔化、水的三態(水、冰、水蒸氣)變化、玻璃破碎、鐵水成鋼錠化學變化的特征:有新物質生成。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常常可以從顏色的改變、產生沉淀或氣泡、發熱發光等現象表現出來,如:樹葉顏色變化、蠟燭燃燒、鹽酸滴在石頭上、面粉變成鏝頭、燒制陶器、鐵生銹。2、鐵生銹和水、氧氣都有直接的關系。3、鐵在絕對無水的空氣中,鐵放幾年都不生銹,只有把鐵放入含有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鐵才會生銹,鐵生銹后體積可脹大8倍。4、像白醋這樣,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紅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像堿水這樣,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綠的物質,叫做堿性物質;像紫甘藍水這樣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5、嘔吐是因為胃里有酸水;劇烈運動感到肌肉酸痛,是因為胃和肌肉產生了酸性物質;吃未熟透的柿子有澀味、肥皂洗手時會有滑膩的感覺,是因為柿子和肥皂含有堿性物質。第四單元1、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眾多的環形山、高地、和“月海”2、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運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方向運行。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27. 3天。3、月球繞地球公轉,每公轉一圈要1月;地球繞太陽公轉,每公轉一圈要1年,地球自轉一圈要24小時即1天。4、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水,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100℃,最低可降至-170℃ 。5、月球的直徑是大約是地球的1/4;月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80;月球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49,月球的引力大約是地球的1/6 。6、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繞著太陽公轉,公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7、在太陽系中,行星圍繞恒星運轉,衛星圍繞行星運轉。8、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9、恒星是熾熱、巨大的發光氣體球,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是太陽。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叫行星,如地球,圍繞地球運行的天體叫做衛星。10、人們把星空分為88個區域,稱為星座。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極星是小熊座的一部分。11、銀河,民間又稱天河,在銀河中有2000多億顆恒星。12、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由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制作。13、當運載火箭的速度達到7.9千米/秒時,它就能掙脫地球引力圍繞地球運轉。逐級加速的多級火箭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而設計的。14、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太空探測器是“先驅者10號”15、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宇宙空間的航天員是蘇聯的加加林,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楊利偉;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航天員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16、2003年10月15日,我國“神舟5號”載人飛船首次發射成功,首位航天員是楊利偉,緊接著,2005年,“神舟6號”再次成功,兩位宇航員是費俊龍、聶海勝。17、火星上,白天有明亮的天空、薄云、朝露和輕微的霜凍,但要比地球上冷得多。18、金星是離我們最近的行星,雖然它與水星相比離太陽更遠,但它的表面溫度卻很高。第五單元1、好奇心總是驅使我們不停地提出問題,找出答案。2、科學史上很多重要的結論都是從提出假設開始的。3、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4、科學家收集證據的過程是一個十分漫長、艱苦的過程,這需要堅強的意志、敏銳的觀察力和足夠的耐心。5、假設的依據往往來自已有的經驗,但經驗并不完全可靠。6、實驗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兩種類型:模擬實驗和對比實驗。 7、有些實驗是對事物的內部結構、運動變化過程進行模擬,這種實驗叫做模擬實驗。8、對比實驗通過有意識地改變某個條件來證明改變的條件和實驗結果的關系。9、對比實驗要注意的問題:(1)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2)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保持一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