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設計依據與構想本節課是一部有關生物學史的教學,重演了光合作用的研究、發現過程。科學史是生物學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科學家的生活時代、背景離學生的距離太遠,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節課設計構想是:利用科學史重演過程,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發揮學生想象力,穿越時空,去領悟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尋找證據和合理推理的。設置問題的情境,讓學生結合所遇到的問題,自己設計實驗,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說出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能力目標體驗前人設計實驗的技能和思維方式,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學會控制實驗條件,設置對照等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1.領悟科學的不斷發展,培養科學的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2.體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說出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2.解釋發現光合作用的實驗的原理3.說明光合作用的意義教學難點:闡明發現光合作用的實驗的原理教學準備課件、紙片、吸鐵、暢言備課資源、學案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流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 出示圖片,問: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片美不美 你覺得它美在哪里? 問:那請你們想象一下,假如地球上沒了陽光,這里的植物會怎么樣? 植物消失了,其它生物還能存活嗎?為什么呢? 所以,有句諺語說得好,“萬物生長靠太陽”。為什么綠色植物必須生長在一定的光照條件下呢? 那什么是光合作用,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第六章第一節內容的學習,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 回答,指出圖片中有各種植物和動物 思考:會死亡 思考,一位同學回答:其它生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 回答: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 從學生身邊的問題入手,提出問題,一環扣一環,將學生帶入新課的學習。光合作用發現的歷程 (一)17世紀,范·海爾蒙特的實驗 (二)18世紀,普利斯特來的實驗 (三)1779年,英格豪斯的實驗 (四)其他科學家的實驗 1845年梅耶的實驗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的實驗 20世紀希爾的實驗 述:我們先來粗略的看下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這都是當時比較有影響力的一些實驗,從時間跨度上可以看出,人們對于光合作用的研究用了較漫長的時間,好幾百年,那現在我們依然在對光合作用進行研究。 述:接下來,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緊隨科學家的腳步,去揭示植物生長的奧秘。 述:首先,讓我們來到17世紀,在此之前,受亞里士多德影響,人們普遍認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都是從土中獲得的。后來比利時的一位科學家范海爾蒙特做了一個經典的實驗:柳樹生長之謎實驗。 問:這個實驗是怎樣進行的? 布置任務:請大家兩人一組,閱讀教材89面的材料一,完成學案上的表格,并思考學案上的兩個問題。2min 問:哪位同學來給同學們描述一下柳樹實驗的過程?海爾蒙特得出了什么結論? 好的,思路很清晰。那他的實驗存在哪些不足?又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呢?(教師給予適當提示) 補充:范·海爾蒙特第一次嘗試用實驗來說明問題,并用定量的方法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 好,這是海爾蒙特對植物生長奧秘的探索,請大家將實驗結論寫在91面表格中。 在黑板上畫出時間抽,粘貼寫有科學家范·海爾蒙特的紙片,簡要寫出實驗結論。 述:緊接著,讓我們穿越到18世紀的英國,在這里有位叫普利斯特萊的科學家,對于植物生長奧秘的探究,他設計了一系列巧妙的實驗。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四人一組,閱讀教材90面的材料二,結合學案去理解普利斯特萊的三個實驗。巡視,三個實驗的過程是怎樣的,對照實驗有哪些,分別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述:好,接下來,我想請幾位同學到白板上以拖動圖片的形式再現普利斯特萊的實驗。有哪位同學勇敢的上來?我可以當你的助手。 幫助學生完成實驗一的再現,同學們看明白了嗎?別忘記陽光了。 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拖動圖片展現實驗二,請兩位同學展現實驗三。同學們演示的都很棒。 問:對照實驗有哪些呢?請兩位同學來回答,同時播放課件來鞏固。 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18世紀的普利斯特萊能夠得出什么結論?(提示當時的科學家還不知道空氣的組成成分)黑板上補充時間軸,寫出植物能夠吸收壞空氣,產生好空氣的結論。那后來的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壞空氣其實是什么?好空氣呢? 述:由于普利斯特萊的實驗太經典了,有很多科學家重復了他的實驗。或成功,或失敗。 在1779年,荷蘭的英格豪斯發現普利斯特萊的實驗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這里,你能否利用普利斯特萊的實驗裝置,設計出一個實驗來驗證呢?好,對照實驗設計的不錯,有做科學家的潛質。 又過了幾年,科學家才明確植物在光下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釋放的是氧氣。 1845年梅耶的實驗表明,植物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起來。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進行了綠葉遮光實驗,得出綠葉在光下產生淀粉的結論 述:簡單看下實驗過程,先將植物放于黑暗處幾小時,對葉片進行部分遮光,至于陽光下一段時間,再經脫色,用碘液進行染色,結果發現未遮光的部位變藍。當時已經證實了淀粉遇碘變藍。于是得出植物在光下產生淀粉的結論。 20世紀希爾的實驗,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植物在光下產生氧氣。 布置任務:好,下面我請三位同學分工合作,到黑板上將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在時間軸上補充完整。其中一位拿著學案,一位負責擺放紙片,一位負責寫結論。2-3min 述:其他同學可以參考學案將91面表格補充完整。巡視,請1-2位同學到展臺展示表格的填寫情況。 聆聽、認同 期待 聆聽 自學,完成學案 一位同學來描述,并說出實驗能夠得出的結論。 思考回答:他忽略了陽光、無機鹽等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填寫表格 閱讀教材上的材料二,理解三個實驗的過程 思考、討論 兩位同學到白板上拖動實驗裝置的圖片,再現普利斯特萊的實驗一 學生操作 學生回答 回答 二氧化碳和氧氣。 思考,2位同學到白板上,利用普利斯特萊的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 聆聽、思考 聆聽、思考實驗過程和結論 理解實驗過程 3位同學分工合作將時間軸補充完整, 其他同學補充表格 提前讓學生對光合作用發現的歷程有個整體把握,認識到光合作用的發現是許多科學家長期堅持不懈的成果。激發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 鍛煉表達能力和培養科學思維 提升設置對照實驗的能力 白板拖動圖片,再現實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鍛煉思維。 自己設計實驗,培養自主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升分工合作的能力三、光合作用的定義 好,以上就是植物生長奧秘的探究過程。 活動:再來看教材91面,這里有一棵樹,你能否用符號和文字將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這顆大樹上表示出來。1min后請學生上黑板寫出來。其他同學修改補充。 述:在1897年,人們首次把綠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動稱為光合作用。那光合作用的定義是怎樣的呢?請一位同學來描述。 如果用簡單的公式來表示,該如何表示呢?請大家根據提示,在學案上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升華:其實這樣一個反應式的得出是許多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和貢獻。原料為二氧化碳是受到哪位科學家的啟發?需要水呢?條件為光照,場所,產物為有機物,釋放氧氣? 2位同學合作,在白板上完成表示。 學生回答: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葉綠體中進行合成,產生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 在學案上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參考時間軸來回答 再次鞏固所學知識,幫助歸納光合作用定義 意識到科學家們的付出和貢獻小結 談感想與收獲 好,這節課已接近尾聲,最后請你們談談這節課都有哪些收獲和感想? 能聽到這樣的感想和收獲,老師感到很欣喜,這節課的目標也就達成了,下課。 學生一回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明白了光合作用的過程,具體的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也使我意識到,我們要保護森林,多植樹,這樣空氣才會更加清新。 學生二回答:通過科學家們的一系列實驗,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比如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板書設計光合作用的發現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 二、光合作用的定義(范海爾蒙特) 光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普利斯特萊) 葉綠體(英格豪斯)(梅耶)(薩克斯)(希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