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復習課教學規劃從結構圖知道,本單元上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下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涉及1953——197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53年到1956年,在這個階段,黨提出過度時期的總路線,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成功地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第二階段從1956年到1966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這階段具有“探索”和“曲折前進”兩大特征。第三階段從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的發動是由于“左傾”錯誤發展到以階級斗爭為綱而產生的嚴重后果,它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三復習提綱導學(表格形式)(一 ) 一五計劃(起止時間: )原因目的任務成就(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時間: 年)內容性質(三) 三大改造(起止時間: )改造對象 改造形式 三大改造完成意義三大改造的實質:(四)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間: 年)原因標志結果性質教訓(五) 文化大革命(起止時間: )抗爭危害性質教訓老師講解與學生朗讀相結合,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和深入分析,加強學生記憶。四 課堂例題講解例題 1 某中學初三(10)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舉辦“一五”計劃成果展示會。他們找到的下列歷史資料,哪項不適合采用?( )A武漢長江大橋 B第一輛解放牌汽車C第一架國產噴氣式飛機 D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例題 2 我國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會議是( )A 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B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C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D 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例題3: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認識不正確的是( )A 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B 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束C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主人D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開始建立起來例題4 20世紀50年代,發生在我國的下列歷史事件中,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是( )A 農業合作化 B 對手工業的改造C 土地改革 D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例題5 曾有報刊不切實際地宣傳某人民公社小麥畝產10萬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種宣傳出現于( )A 土地改革時期 B 抗美援朝時期C 三大改造時期 D“大躍進”時期例題6: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口號、標語往往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下列口號、標語出現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是( )A 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B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 D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五 課堂小結六 堂上練習一、選擇題(略)二、材料分析題60年的崢嶸歲月,60年的光輝歷程,新中國承載著歷史的滄桑,沉積著不同時期中國人民的深刻記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人民邁著堅實的步伐前進,中國社會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材料二 到l956年底,由于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材料三 腳踏黃河水倒流,搬來泰山做枕頭;決心苦戰十五年,趕上英國不發愁。材料四 -時間 國內生產總值 工業增加值 糧食產量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 3642億元 1607億元 30477萬噸 343元2007年 246619億元 107367億元 50150萬噸 13786元 (1)據材料一,為貫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和政府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什么計劃 (1分)該計劃的基本任務是什么 (1分)為保證經濟建設及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第一屆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在1954年頒布了一部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綱領性文獻叫什么 (2分)(2)據材料二,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包括哪三項內容 (3分)(3)材料三中的民歌創作于l958年開展的哪一次運動中 同年我國在農村還開展了哪一次運動 (2分)(4)材料四中數據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其變化說明的根本問題有哪些 (2分)七 課堂小測(略)八 課后作業(《五·三中考模擬》上的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12張PPT)一 階段特征中國現代史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二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三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立:開國大典和平解放西藏鞏固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1、“一五”計劃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三大改造4、“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5、“文化大革命”二 考綱內容1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2 1954年頒布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 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1956年底)。4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左”傾錯誤)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5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的主要史實, “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1、“一五”計劃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三大改造4、“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5、“文化大革命”一 一五計劃(起止時間: )原因目的任務成就建國初期我國工業落后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53年——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的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的培養建設人才。鞍鋼、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第一飛機制造廠、三條通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東北工業基地形成提醒:一五計劃的成就考得比較靈活,經常會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和改革開放的成就混淆考例題 某中學初三(10)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舉辦“一五”計劃成果展示會。他們找到的下列歷史資料,哪項不適合采用?( )A武漢長江大橋 B第一輛解放牌汽車C第一架國產噴氣式飛機 D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時間: 年)內容性質規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例題 我國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會議是( )A 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B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C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D 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54三、 三大改造(起止時間: )改造對象 改造形式 三大改造完成意義三大改造的實質: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公私合營(贖買)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化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提醒:三大改造的意義和新中國成立的意義不要混淆例題1: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認識不正確的是( )A 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B 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束C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主人D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開始建立起來1953年——1956年例題2 20世紀50年代,發生在我國的下列歷史事件中,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是( )A 農業合作化 B 對手工業的改造C 土地改革 D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四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間: 年)原因標志結果性質教訓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工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發生嚴重困難。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提醒:注意這個時期的圖片,能準確說出這些圖片反映什么事件例題 曾有報刊不切實際地宣傳某人民公社小麥畝產10萬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種宣傳出現于( )A 土地改革時期 B 抗美援朝時期C 三大改造時期 D“大躍進”時期1958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五 “文化大革命”(起止時間: )最大的冤案結束危害性質教訓劉少奇被誣為“叛徒、內奸、工賊”,開除出黨,被迫害致死。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一場內亂。必須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例題: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口號、標語往往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下列口號、標語出現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是( )A 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B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 D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1966年——1976年三 小結1 中國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有哪些成功的例子和哪些失敗的教訓?2 今天重新復習這段歷史,給你帶來怎樣的啟示?今天我們應如何做?成功的例子:黨的八大召開,1961年對國民經濟的調整失敗的教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啟示(1)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困難和挫折(2)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英明的政黨,它能不斷地糾正自身的錯誤。(3)不能人為地制造所謂“階級斗爭”(4)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5)發展經濟不能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做法:(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2)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的原則,反對個人崇拜。(3)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4)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保持穩定,反對動亂。(5)遵循客觀經濟規律,關心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1)據材料一,為貫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和政府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什么計劃 (1分) 該計劃的基本任務是什么 (1分)為保證經濟建設及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1954年頒布了一部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綱領性文獻叫什么 (2分)(2)據材料二,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包括哪三項內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創作于l958年開展的哪一次運動中 同年我國在農村還開展了哪一次運動 (2分)(4)材料四中數據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其變化說明的根本問題有哪些 (2分)答:①一五計劃;②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相應發展交通運輸業、農業、輕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相應培養建設人才。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答:①“大躍進”運動;②人民公社化。答:①原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成就;②說明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專題復習教學設計沙欄中學 李鈺萍一、專題綜述:從結構圖知道,本單元上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下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涉及1953——197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53年到1956年,在這個階段,黨提出過度時期的總路線,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成功地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第二階段從1956年到1966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這階段具有“探索”和“曲折前進”兩大特征。第三階段從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的發動是由于“左傾”錯誤發展到以階級斗爭為綱而產生的嚴重后果,它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二、中考考綱解讀:1、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2、 1954年頒布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 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1956年底)。4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左”傾錯誤)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5、“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的主要史實, “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三、學情分析:學生經過第一輪的單元學習,對本專題的內容已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對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這個大專題知識網絡的構建、理論的理解及情感上的認識,依然存在欠缺。四、教學目標:1、通過小組合作,了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基本過程、重要歷史事件及影響,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精神,培養歸納總結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和學生一起畫時間軸和探索簡圖,形象直觀地了解本專題的時間段限、階段分期及知識結構等,并體會到探索之路的艱辛和曲折,從而對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3、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知識遷移能力,總結整理的能力。4、結合探索的過程及取得的成就,總結認識及啟示。培養掌握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和方法。五、重點難點:1、探索篇是一個重點,其中,形成知識網絡及認識曲折性、艱難性是一個難點。2、啟示篇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史論結合的原則來突破)六、教法啟發式談話法、問題探究教學法、“論從史出,以史佐證”的方法等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十七大報告胡錦濤在十七大上,做了主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今后,中國人民將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回顧歷史,我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有過風,也有過雨,有成功,也有失誤,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段充滿艱辛和曲折的探索之路吧!(二)講授新課:從課堂內容和結構上分三大版塊探索篇成就篇啟示篇探索篇:第一步:先確定本專題的時間段限,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和老師一起畫時間軸。第二步:請同學們前后桌組成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并解決以下問題:1、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是如何確立起來的?2、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中,在不同的時期進行了哪些探索?3、這些探索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具有怎樣的影響?第三步: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1、一五計劃的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基礎;三大改造的完成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2、3:(1)中共八大召開(1956年)內容:(1)正確分析了社會主要矛盾 (2)制定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影響: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2)“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大躍進”運動的內容:大辦農業、大辦工業,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等影響:①工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②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③人民生活發生嚴重困難。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內容:是將原有的農業合作社小社并大社,“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特點是“一大二公”。主要標志是“共產風”。影響: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給農業生產帶來災難性的后果。(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內容:打倒一切,全面內戰。對所謂的劉少奇、鄧小平資產階級司令部進行斗爭。全國出現了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的動亂局面。影響:“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第四步:從剛才我們對不同時期進行的探索可以看出,有成功的,也有失誤的,我們如何用圖示表現這個過程?教師可以先引導一下,然后后面的由學生自己畫出。通過圖示得出社會主義建設之路的探索具有艱難性、曲折性。 成就篇: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雖然出現過“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急躁冒進的錯誤,甚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但是,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步:下面請同學們看圖片,說成就如: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東方紅一號上空;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等。 第二步:然后提示同學們找出不同時期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的代表性成就。這些成就分布在好多單元中,要善于歸納。另外要提示,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英雄及模范,它們艱苦創業、勇于奉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啟示篇:通過回顧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之路探索的過程及成就,你得到哪些啟示?第一步:教師先舉例引導(結論的得出,要有一定的史實做支撐,不能空談道理,也就是要注意史論結合)如:從中國建設之路探索的曲折過程,再結合東歐各國及蘇聯走過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認識到,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是艱巨的、復雜的、曲折的。各國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實事求是,堅持不懈地探索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第二步:然后由學生結合不同時期的探索,說出自己的認識和啟示。教師適時地引導。1、認識到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2、馬列主義理論要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要學習外國長處,但不能照搬外國經驗。要依據中國國情,實事求是,積極進取,銳意創新。3、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艱辛,我們要繼承全國人民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4、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5、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構建和諧社會。6、通過對建設之路探索的學習,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黨,又是一個敢于承認錯誤、敢于改正錯誤的黨。(三)小結:利用表格歸納知識點(四)課堂小測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8 頁 (共 8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9張PPT)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大型軋鋼廠鷹廈鐵路寶成鐵路武漢長江大橋1、一批基礎工業及新的工業部門建立起來:2.交通運輸業的巨大成就3.大批工業基地的出現沈陽第一機床廠1955年生產的我國第一臺620-1普通車床“一五”期間,全國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沈陽第一機床廠生產車間一角一一二廠(現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1956年7月19日試制成功的我國第一架噴氣式戰斗機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第一輛“解放牌”載重汽車披紅掛彩地開出一汽總裝配線,歡快的喇叭聲飽含著民族的驕傲,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從此結束。蘇聯專家與中國技術人員一起研究工作武漢長江大橋1957年10月25日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毛澤東在審閱和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農業:虛報產量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1月9日報道畝產2000斤。6月30日報道畝產5103斤。7月25日報道畝產9195斤。9月25日報道畝產13043斤。一顆白菜500斤,畝產小麥12萬斤,畝產土豆120萬斤.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鼓足干勁加油干放開肚皮吃飽飯三年經濟困難(59-61) 由于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廣大人民生活狀況不斷下降,饑荒嚴重,食品緊缺。鄧稼先毛澤東1963年3月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1991年2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焦裕祿紀念館題詞為人民服務。”王進喜1963年跳入泥漿池攪拌水泥、制服井噴的經典照片文化大革命——動蕩的十年“文革” 時期的流行飾品形式多樣的毛主席像章在當時應算是最普及的了“文革” 時期的暢銷書毛主席語錄和毛澤東選集(紅寶書)成為人手必備的書籍-*-德高望重的元帥被批斗-*-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李達, 哲學家,武漢大學校長,中共一大代表1966.8.24 自殺。-*-吳晗 北京市副市長,歷史學家 1968.10.11 獄中自殺,死前頭發被拔光。熊十力 國學大師1968.5.24 絕食身亡李廣田 云南大學校長,著名作家。 1968 跳河身亡。-*-新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共和國主席慘死于開封受到接見的紅衛兵與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在個人崇拜到了登峰造極的年代,能與偉大領袖合影,是無上的光榮和值得銘記終生的事情。“文革” 時期最幸福的事林彪毛澤東最光輝的助手,最親密戰友,最可靠接班人。最最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我們心中最紅最紅,最紅的紅太陽語錄不離手,萬歲不離口.當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江青反革命集團的主要成員“正義的審判”--“文化大革命”的結束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學反思沙欄中學 李鈺萍復習了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反思這一節課,覺得有以下幾點需要寫下來并進一步思考一下:首先,這一單元內容較多,并且已經上完好久了,中間也沒進行過復習,所以對于學生來說,一節課的復習還是有些困難的。而本節課的設計比較成功的一點就是對整個單元知識框架的構建,如社會主義探索中成功的方面及失誤的表現等。以前復習有些時候我是直接安排學生背誦記憶的,對于較簡單的知識點覺得沒必要強調,實際不然,學生的掌握程度其實并沒有老師預計的那么好。所以從這次復習開始,我首先做的就是給學生展示大的知識框架,這樣有利于在學生整體上把握這一單元的知識,之后再記憶的時候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反映的也還可以,覺得應該堅持下去。但是,這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通過這次復習,我也真正體會到了備課中備學生的重要性。我教的班級比較多,而每個班的情況又是不一樣的,所以在上課的時候難免出現偏差。比如這兩節課,有一個班級上課的時候就能跟著我的思路回憶相關的知識點,基本都能掌握好。而另一個班就不一樣了,學生也表現挺好,但就是很少出聲,好像對這一單元的知識很陌生,這樣我就覺得很費勁,所以講完之后就另外給出了較長時間的背誦時間。但之前我所備課的內容是一樣的,這樣兩個班的任務就完成的不一樣。這是這節課失誤的一個地方,以后需要注意了,應該按照學生的不同進行合理的調整,真正使課堂達到最佳效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練習姓名_________班別_________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7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答案的選項代號填入右邊的括號中)1.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是在(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7年2.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 ) A.農業B.重工業C.輕工業D.商業3.下列成就屬于“一五”計劃期間取得的是( )①武漢長江大橋建成②大慶油田建成③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④京廣鐵路建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世界屋脊”西藏從此有了公路與祖國內地聯系,始于( )A.西藏和平解放時 B.“一五”計劃完成時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5.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我國形成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工業基地是( )A.東北工業基地B.沿海工業基地C.華北工業基地D.西北工業基地6.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始于(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行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躍進時期7.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雙十協定》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8.右圖文件的制定機構是( )A.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B.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9.下列哪一項內容不是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A.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B.堅持社會主義道路C.一切權力屬于人民D.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0.三大改造指的是( )A.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B.國家對農業、交通運輸業、資本主義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C.國家對農業、重工業、輕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D.國家對東北、華北和沿海工業基地進行改造11.生產合作社是下列哪些領域采取的改造形式( )①農業②手工業③資本主義工商業A.①②③B.②③C.①② D.①③12.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具有創造性,主要指采取的方式是( )A.沒收B.調整C.贖買D.建立合作社13.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標志是( )A.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頒布B.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C.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D.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4.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時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頒布C.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D.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15.中國共產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是(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B.中共“七大”的召開C.中共“八大”的召開 D.中共“十三大”的召開16.“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這首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的打油詩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農業合作社的優越性C.“一五”計劃的建設成就 D.“大躍進”時的浮夸風17.下列哪一項不屬于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重大失誤( )A.大躍進運動 B.人民公社化運動C.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總路線D.農業掀起合作化高潮18.下列關于黨中央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原因說法不正確的是( )A.為了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現狀B.為了執行中共“八大”所定的任務C.為了貫徹1958年總路線D.建設社會主義時急于求成19.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留給我們的教訓是( )①要遵循經濟規律②要認清國情③要實事求是④要有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0.如果要實地拍攝紀錄片《焦裕祿》,選擇的外景地應該是( )A.西藏阿里B.遼寧撫順C.大慶油田D.河南蘭考21.解放前,我國石油全部依靠進口,稱為“洋油”。解放后我國終于實現了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給始于( )A.大慶油田建成后B.勝利油田建成后 C.中原油田建成后 D.塔里木油田建成后22.社會主義探索時期,我國有些工業從無到有的發展起來,下列哪一項不是這一時期創立的( )A.電子工業 B.原子能工業 C.航天工業 D.鋼鐵工業23.某同學到一邊遠山區旅游,發現一座老房子的墻上殘留著“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標語,由此,他判斷這座老房子建造的時間至少是( )A.1958年前B.1961年前C.1966年前D.1976年前24.右圖老照片內容是“文革十年”中的常見場景,“文化大革命”十年指的是( )A.1954~1964年B.1956~1966年C.1966~1976年D.1961~1971年25.“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是( )A.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 B.四五運動C.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 D.毛澤東批評江青為首的“四人幫”二、非選擇題(25分)26.建國初期,毛澤東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主席1954年6月14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的一段講話。請回答: (1)毛澤東的話反映了什么現狀?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2)新中國為改變這一現狀,采取了什么措施? (3)該措施的落實對以后的經濟建設產生怎樣的影響? 27.讀下段材料消滅剝削,廢除資本主義制度……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它比起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投資總額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對民族資產階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針,替我們安排了出路,經過一個公私合營的過程,培養和鍛煉我們的技術和業務能力,支持我們有利于國家的社會政治活動,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顧。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為光榮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徐中尼:《訪上海資本家榮毅仁》,《新華半月刊》1956年第4號請回答:(1)根據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資本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持什么態度? (2)這與黨和政府對民族資產階級采取的什么政策有關? (3)這次改造給我國社會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28.2006年,全國各級學校掀起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熱潮,某校八年級1班李明同學為此收集了一些相關歷史素材,請你幫助他做好以下整理工作:(1)請將下列圖片的代號填寫在相應的序號下: A B C D“最可愛的人”──( );“鐵人”──( );“兩彈元勛”──( );“黨的好干部”──( )(2)介紹其中一位人物艱苦創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 (3)這些人物既偉大又平凡,他們的貢獻和精神,會對你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8 頁 (共 8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視頻.flv 教學反思.doc 教學素材 .ppt 教學規劃.doc 教學設計.doc 練習.doc 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