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的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一、設計理念:依據新課標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因此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為他們創設能彰顯個性和發揮潛能的空間。突出創新精神的培養,提升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并滲透情感價值觀的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二、教學分析:1、教學內容分析:“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一課是蘇教版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五章第五節內容。主要介紹了“開花”、“花的結構”和“果實的結構”,其中穿插了兩個“觀察”實驗,共分兩課時完成。我是這樣處理的:第一課時從理論上介紹這三部分內容,第二課時完成兩個“觀察”的實驗。我所設計的是第一課時內容。綠色開花植物通過生命周期的循環,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開花和結果是綠色開花植物生命周期中的兩個重要階段,只有學習本節知識,才能認同植物體世代延續的意義。花和果實的結構,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常識,但有些概念不夠清晰,尤其是將平時吃的一些農產品中的果實和種子混淆。通過本課學習,可以使學生弄清概念,掌握花和果實的結構,為下節課的觀察打下基礎,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學好本節知識尤為重要。2、教學對象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從認知水平看,他們對花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但還不夠全面和準確,有些概念還不夠清晰。從年齡特點和能力看,他們的個性差異大,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思維能力強,但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不夠強,同時注意力不夠集中;他們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但能力不夠強,教師給予適當地指導和點撥。交互式電子白板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媒體,學生接觸的時間比較短,部分學生對它的操作使用不是很熟練,但大部分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操作。3、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1)花的基本結構和各結構的主要功能。(2)果實的基本結構。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1)受精的過程,(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三、教學目標制定:1、知識與技能:(1)說出花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2)說出果實的結構及花的各部分結構是如何發育成果實的2、過程與方法:(1)通過自主學習花的結構,合作探究花的各部分功能,提高自學能力和探究技能,增強與他人合作意識。(2)通過動畫演示植物的傳粉和受精現象,歸納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3)通過展示常見農產品,讓學生區分果實和種子,學會學以致用。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同開花和結果是綠色開花植物生命周期中兩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對于植物體繁衍 后代、延續種族具有重要的意義。(2)滲透花季少年,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應努力學習的情感教育。四、教學方法與策略:首先我通過PPT課件播放中國十大名花的方法,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再通過視頻讓學生進入花的世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引入花的結構;桃花結構的知識比較簡單,學生平時也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我設計了自主學習策略,學生觀察圖片,結合教材,獨立在白板上填寫桃花結構名稱,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花的各結構功能有一定難度,我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策略。通過合作探究、表達交流、教師點撥,達成共識;本節課的難點內容我要通過兩個動畫來突破,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果實的結構、升華知識,我采取對比的方法,將花生和桃子的果實進行比較,層層設疑,質疑、解惑,拓展知識面;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區分果實和種子,我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運用實物直觀教學,體現學有所用的理念。五、教學資源與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實物展示臺、實物(常見果實和種子)、Plash動畫、視頻、音頻、圖片、文本。六、教學過程:(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教師:播放PPT課件:中國的十大名花,同時伴有鋼琴名曲“獻給愛麗絲”。同時旁白:生活中正是有了色彩斑斕的鮮花,才使自然有了生機,使世界充滿了活力。鮮花點綴了世界,世界因花而更精彩!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中國的十大名花。教師:在欣賞這些花時,你想過沒有:花的開放受什么因素影響呢?花的結構有哪些呢?花凋謝以后又有什么變化呢?今天讓我們共同來探究“植物的開花和結果”。設計意圖:把PPT課件設計成自動播放:美麗的圖片,伴有悠揚的音樂,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舒緩的情境,使學生懷著愉悅的心情,帶著問題進入了新課的學習狀態。(二)切入主題、學習新知1、開花:(1)開花的概念:教師:設置問題:什么叫開花?學生:參考教材,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開花的概念很簡單,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提高了自學能力。(2)開花的習性:教師:用白板分別拖拽四幅圖片:水仙、荷花、菊花和梅花。引導學生說出它們分別在什么季節開花。<水仙圖> <荷花圖> <菊花圖> <梅花圖>學生:結合圖片,回答問題,從而了解影響開花的主要因素。設計意圖:開花的習性,學生平時雖有一定的常識,但不夠準確。通過代表不同季節開花的四副圖片,讓學生自己分析得出結論。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教師:緩緩拉開白板的幕布呈現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學生:背誦并解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含義。設計意圖:運用白板的幕布功能,形式新穎,激發興趣。引入白居易的詩旨在活學活用,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2、花的結構:教師:播放視頻:“各種各樣的花”。學生:觀看視頻,進入花的世界。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明確自然界的花種類不同,其形態、大小、顏色不同,激發興趣,渲染課堂氣氛。借此導入新知:花的外形差別很大,但有著基本相同的結構,從而導入“花的結構”知識。教師:白板出示“桃花結構模式圖”。學生:結合教材,先自主學習桃花的各部分結構,然后小組合作探究各結構的主要功能,并在白板上完成桃花結構名稱的拖拽和填寫,表達交流探究的結果。<拖拽結構名稱截屏> <桃花結構名稱截屏>教師:指導探究,點撥探究,糾偏、追問并補充知識。設計意圖:花的結構是本課重點,學生先通過自學,初步掌握花的一般結構。再通過填圖,強化記憶,解決重點。有助于提高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進合作意識。教師:設疑:一朵花中主要部分是什么?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問題設計意圖:設置導語。通過設疑、釋疑,引出新知3、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教師:播放動畫“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指導、點撥幫助學生分析。<傳粉動畫截屏> <受精動畫截屏>學生:觀看動畫,描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設計意圖:通過動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將傳粉、受精、果實形成等這一系列微觀的動態的生理變化過程形象化、直觀化,降低了難度,加深了理解,突破了難點。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教師:設置討論題1:是不是植物的花都能結果呢?學生回答之后打開局部遮蓋,出現兩朵黃瓜的花,運用白板的放大鏡功能指導學生觀察兩朵花有什么不同之處。< 黃瓜的雄花> < 黃瓜的雌花>學生:觀察比較,找到兩朵花的不同之處,并得出結論。設計意圖: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體會到學有所用。4、果實的結構:教師:出示謎語,謎底揭開后退出局部遮蓋,展示花生圖片。學生:讀謎面,猜謎語。參看教材,自主學習,在白板上填寫花生結構名稱。設計意圖:謎語引入新知,寓教于樂,學生興趣濃厚,印象深刻教師:退出遮蓋出現桃果實剖面圖,引導學生比較花生和桃子兩種果實的結構。<花生圖> <桃子圖>學生:觀察圖片,分析果實中種子數不同的原因以及兩種果實的著生方式。設計意圖:強調果實概念,糾正錯誤認識(桃的果皮包括三層: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拓展知識面。教師:設置討論題2:花生結在地下面,為什么屬于果實而不是根?退出遮蓋,呈現花生植株圖片和“小知識”。<花生植株圖>學生:觀察圖片,閱讀“小知識”,明確答案,設計意圖:很多同學都認為花生屬于植物的根,因為它長在地下面,通過圖片和閱讀小常識,解決了學生長期以來的疑惑。(三)知識延伸、學以致用教師:出示黃瓜、西紅柿和蘋果等實物,并用實物展臺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農產品。<常見農產品展示圖>學生:辨認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并搶答。設計意圖:很多學生對于農產品中的果實和種子混淆不清,通過具體的實物教學,幫助他們區分辨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產生活中去,有助于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四)反饋檢測、強化新知教師:白板出示檢測題(一、選擇題 二、思維拓展),點撥完善。學生:積極思維、踴躍參與。設計意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所學知識得以及時反饋,便于查找教學內容的不足和知識的遺漏。同時也能讓每個學生有機會表現自己,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五)盤點收獲、共同分享教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暢所欲言,盤點收獲。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梳理,理清思路,形成完整印象,同時也培養了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六)升華知識、情感滲透教師:綠色開花植物通過生命周期的循環,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開花和結果是綠色開花植物生命周期中的兩個重要階段。花凋落以后會結出果實,果實里面含有孕育下一代的種子。有人說:花的開放是一種美麗,而我卻說花的凋落更是一種美麗,因為它可能孕育著新的生命;同學們你們正值花季,我希望你們能像鮮花一樣美麗綻放,為自己孕育一個美好的未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