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歷史下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教學示范課(視頻實錄+課件+教案+單元檢測+反思+建議)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歷史下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教學示范課(視頻實錄+課件+教案+單元檢測+反思+建議)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學設計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國建立后,美、蘇對中國的外交態(tài)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求同存異”方針,周恩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利用教材所給圖片說明新中國積極主動的外交態(tài)度,獨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來作為新中國外交家的風范貨物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解圖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建國初期中國面臨的形勢和萬隆會議等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新中國在國際上自主形象的確立,是經過了與國際帝國主義的干涉和破壞進行堅決斗爭的結果,表現了中國共產黨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氣度
通過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形成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新中國走向成熟的過程和新中國對世界和平所作的貢獻
● 本課重點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 本課難點
建國初美蘇對華政策的不同和萬隆會議上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指責、攻擊所揭示的國際關系的本質
● 教學方法
1、師生互動交流法。
2、說、評、議結合法。
3、系統(tǒng)知識歸納法。
●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一學期的相關知識:中國是怎樣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遭受外來侵略,腐朽的滿清政府無力還擊,被動外交,簽定了《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斷地喪權辱國。)
【自主學習】
【新課內容】
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所面臨的“弱國無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尷尬。新中國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確立獨立自主的形象?請大家看書。(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學生根據課前“導入框”,討論回答:
1、當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為什么不許美國代表與中國代表握手?(朝鮮戰(zhàn)爭期間,中美兩國處于交戰(zhàn)狀態(tài),中國人民志愿軍把侵朝的美軍打得焦頭爛額。所以杜勒斯十分敵視中國。)
2、那位史密斯實在抑制不住對周恩來的敬佩,采取什么舉動表示自己的心情?(抓住周恩來的胳膊搖晃,然后笑咪咪地走開。)
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 、這些原則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來的? (分解為以下題目)
A. 新中國剛建立時,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
B. 首先與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蘇聯)
C. 當時美國怎樣在外交上對付中國?(采取敵視態(tài)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師指出:當時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所以對愿意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新中國采取了堅決支持的政策。而美國卻是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處于敵對狀態(tài)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鎖新中國。為了打破這種封鎖,新中國的締造者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終于打開了局面。
2、 周恩來與哪兩國總理發(fā)表聯合聲明,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緬甸、印度)
3、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組織學生進行“接龍”活動 ,當堂鞏固](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4、 這些原則的意義怎么樣?
(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二、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1、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fā)展問題。)
2、遇到了什么困難?(這次會議的參加者是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都反對殖民主義的侵略,但因各國社會制度不同,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國家利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主張。)
3、在上述情況下,周恩來作出什么貢獻?(他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
4、根據74頁“動腦筋”: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萬隆會議的航向?(他堅決執(zhí)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豐富的談判經驗,外交能力出類拔萃,處理重大事情時既能從容不迫、風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靈活應變,及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平息了會議中的許多爭論,扭轉了會議航向。)
5、談談“求同存異”方針的意義。(這個方針不但能在社會制度不同的亞非國家之間架設友好相處的橋梁,也能使得許多本來敵對的國家和平共處,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當然也為新中國國際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練習鞏固】
歸納周恩來在建國初期外交活動的主要貢獻:a.訪問印度、緬甸,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出席日內瓦會議,進行積極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協議的簽定。
● 板書設計
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建國初期的外交(50年代)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蘇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 17個
VS
美國 敵視中國、外交孤立
二、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時間:1953年
倡導者:周恩來
背景:接見印度代表團時
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意義: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基本準則。
2、萬隆會議(第一次亞非會議)
時間:1955年
地點:印尼的萬隆
特點: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
主題: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fā)展問題
結果: 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意義: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 課堂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建國初期的外交(50年代)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奉行的是 外交政策,在建國第一年里,就同___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其中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是________。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tài)度,堅決不與中國建交。(原因:社會制度的差異)
二、50年代的外交成就: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時間:_________
倡導者:__________
背景:接見________代表團時
內容:互相______________;互不_____;互不_________;平等________;和平________。
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被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準則。
3、萬隆會議(亞非會議)
時間:_______
地點:______________
特點: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的國際會議
主題: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fā)展問題
遇到的問題:帝國主義國家挑撥一些國家的代表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使會議的氣氛緊張起來。
結果: 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針,促進了______________,也促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求同存異”
同:①共同的經歷,都曾經受過或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的災難;②共同的愿望,都反對殖民主義,要求擺脫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發(fā)展民族經濟
異:社會制度不同
萬隆精神:萬隆會議所反映的亞非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稱為萬隆精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教學實錄
【導入】
師:展示漫畫《清政府與八國聯軍》,有什么樣的感想?清王朝面臨什么樣的外交局面?
生:受壓迫、不平等、沒有自主權
師: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改革開放后,我國外交取得突出的成就
展示圖片《胡錦濤在俄羅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上》,胡錦濤主席與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并排前行,可見,新中國的外交地位與清政府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威望不斷提升。
師:這種局面的出現,離不開新中國開創(chuàng)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自主學習】
師: 展示本節(jié)課的預習提綱
1、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是?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背景、內容、意義)
4、萬隆會議(時間、過程、會議性質、主題及精神)
【學習新課】
師:展示課題: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材料一:
毛澤東:“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1)材料中的“本政府”指哪個政府?當時美國承認的是哪個政府?
(2)這段材料說明新中國剛建立時,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
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民黨政府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師:展示《新中國建國初期外交形勢圖》,請思考:圖上反映出建國初,我國外交面臨怎樣的形勢?
生: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師:蘇聯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就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而與之相對比的是哪個國家?
生:美國
師:美國不但不愿意與中國建交,而且對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的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沿海實行封鎖。請思考:能夠從對比中得出,為什么蘇聯對中國友好,并且第一個與中國建交,而美國卻對中國實行外交孤立的政策?
生:社會制度不同。蘇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美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展示圖片《1949年12月,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毛澤東應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壽辰慶祝大會》為了加強中蘇兩國的友誼,雙方與1950年簽署了什么條約?
生:《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師:展示圖片:1950.2.14《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定。
課件展示:蘇聯 第一個承認中國,并與中國建交 17個
美國 敵視態(tài)度 外交孤立 對沿海封鎖
原因:社會制度的不同
討論:假如你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你會怎樣去改變這種狀況呢?
生:(學生討論)
師:積極、主動,走向世界交朋友,所以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點出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展示圖片《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提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時間、背景、內容以及意義。
生:(看課本,思考問題)
1953年底,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師: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會談,正式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請回答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
生: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師: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意義
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基本準則。
師:點出“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基本準則”是關鍵的意義
小結: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是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閱讀課本小字部分材料,找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思想
生: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和自主權利是必須得到尊重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其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
師:舉例簡單解釋基本思想。周恩來在我國的外交成就上除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外,還有什么樣的突出表現?
生:出席萬隆會議
師:展示圖片《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提出問題: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時間、地點、本次會議最大的特點、討論的主題,為解決與會國的矛盾,周恩來提出什么方針?
時間 1953年
地點 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最大特點 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家會議
主題 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fā)展問題
方針 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意義 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鞏固所學:展示材料
亞非的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起都曾受過,并且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的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對立。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會議應該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
回答:
1、亞非會議的特點是什么?
2、“求同存異”中的“同”應如何理解?“存異”又指的是什么?
生:(拿出講學稿)
師:PPT展示 同:①共同的經歷,都曾經受過或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的災難
②共同的愿望,都反對殖民主義,要求擺脫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發(fā)展民族經濟
異:社會制度不同(強調)
思考課本78頁動腦筋:一個美國記者高度評價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中的發(fā)言,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tài)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你認為周恩來發(fā)言為什么能改變會議的航向?
生:(思考)
師:小結:他堅決執(zhí)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豐富的談判經驗,外交能力出類拔萃,處理重大事情時既從容不迫、又能急中生智、靈活應變,及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平息了會議中的許多爭論,扭轉了會議航向。
總結本課: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外交上取得突出的成就,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基本準則,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結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課堂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2張PPT)
預習提綱
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是?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背景,內容,意義)。
萬隆會議(時間,過程,會議性質,主題及精神)。
清政府與八國聯軍(受壓迫,不平等,沒有自主權)
胡錦濤在俄羅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上
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材料一:
毛澤東:”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1)材料中的“本政府”指哪個政府?當時美國承認的是哪個政府?
(2)這段材料說明新中國剛建立時,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
新中國建國初期外交形勢圖
中國
與中國建交國 與美國締結防御條約國
請思考:圖上反映出建國初,我國外交面臨怎樣的形勢?
蘇聯 第一個承認中國,并與中國建交
17個
美國 敵視態(tài)度 外交孤立 對沿海封鎖
原因:社會制度的不同
討論:假如你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你會怎樣去改變這種狀況呢?
積極、主動,走向世界交朋友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會見印度政府
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尼赫魯會談。
互相尊重領土主權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內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處
討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作用有哪些?
促進了我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外交原則。
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
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時間:
1955年
會議主題:
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fā)展問題
面對的困難:
1、對中國的惡意攻擊;
2、與會的亞非國家存在矛盾與分歧。
周恩來的貢獻:
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
閱讀下列材料
亞非的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起都曾受過,并且
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
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的基礎,我們就
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
恐慌,互相排斥和對立。
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會議應該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
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
回答:
1、亞非會議的特點是什么?
2、“求同存異”中的“同”應如何理解?“存異”又指的是什么?
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①共同的經歷,都曾經受過或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的災難
②共同的愿望,都反對殖民主義,要求擺脫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發(fā)展民族經濟
社會制度不同
動腦筋
一個美國記者高度評價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中的發(fā)言,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tài)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你認為周恩來發(fā)言為什么能改變會議的航向?
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萬隆會議的航向?
他堅決執(zhí)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豐富的談判經驗,外交能力出類拔萃,處理重大事情時既從容不迫、又能急中生智、靈活應變,及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平息了會議中的許多爭論,扭轉了會議航向。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萬隆會議周恩來
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基本準則
開創(chuàng)了我國外交新局面
為我國贏得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國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國家獲得獨立;
正確的的外交政策;
卓越的外交家的努力等。
2001年10月21日,江澤民主席在上海科技館迎接美國總統(tǒng)布什。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APEC)在上海召開。
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WTO)
2002年5月,美國總統(tǒng)布什會見時任國家副主席胡錦濤。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
B 、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時
C 、1954年日內瓦會議
D 、1955年萬隆會議
A、周恩來出席了會議
B、中國代表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C、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
D、會議促進了歐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2、關于萬隆會議不正確的說法是
3、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國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是
A 巴黎和會 B 華盛頓會議
C 日內瓦會議 D 萬隆會議
4、亞非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這里的同
包括(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經歷。(2)維護民族獨立,
發(fā)展民族經濟的共同要求(3)相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
(4)加強合作、保衛(wèi)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想一下“求同存異”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適用嗎?實際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求同存異”實際上包含了寬容、謙虛、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內涵。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己卻沒有留下一個子女;他為中國巨大的國民經濟殫精竭慮,不知經手過多少錢財,卻沒有在外國銀行里給自己存入一分錢……”
——聯合國秘書長
瓦爾德海姆
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的周恩來
第一次亮相國際舞臺,周恩來所帶來的絕對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1949年12月,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這是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首次出訪。
毛澤東應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壽辰慶祝大會,受到高規(guī)格接待
1950.2.14《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定
這是新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
有人形容中蘇關系是“同志+堂兄”的關系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教學建議與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
本模塊在八年級歷史下冊的整本教材中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出色外交官的努力,新中國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建設為國家政權的鞏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筑起了堅固的鋼鐵長城。我國經濟的騰飛為人民解放軍的發(fā)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國家國防力量的增強也為新中國的外交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如果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由老師講授知識的話,對于初中生來說比較枯燥、難懂,理解得也不夠深入。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如何讓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使課堂不會陷入沉悶的境地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在貫穿“先學后教”理念下,我先讓學生進行自學,在這個基礎上加以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設計簡單通俗的問題來調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讓課堂活躍起來;選材方面,在讓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前提下,我穿插了大量的圖片、故事、視頻等,通過設計的一些情境來鞏固知識點,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在講每個時期的外交成就時,突出這一時期的特點。
本模塊的課文有三課,但基于其重要地位,在講完三個階段的外交成就后,從整體上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有利于學生加強對本模塊的整體把握,而從檢測中反應的情況看,確實有必要來一個整體的歸納總結。
不足之處:雖然能做到“先學后教”,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能留下充分的時間給學生思考,沒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某些知識的講解還不夠通俗易懂;受學校硬件設施的限制,并非每一課都能充分地利用現代化教學的先進手段。部分內容補充的材料較多,因而忽視了傳統(tǒng)的知識點落實,某些問題或者重點內容講解不夠深入、到位;對于“問題教學”理念的運用還有待加強,須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意識。
二、教學建議
本模塊適用于所有八年級第五單元的歷史教學,主要的授課形式還是利用傳統(tǒng)的設備為主,建議使用者可發(fā)揮現代化的多媒體作用,讓學生形象、生動地掌握知識。同時,教學的方式還是以老師引導學習為主,建議課堂教學中可采用競賽、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予學生展示的空間。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應從整體上進行設計,培養(yǎng)學生發(fā)掘三個不同階段外交成就之間的聯系,并且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提高認識,加強國防觀念,樹立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自豪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八年級第五單元檢測題——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75分)
1、2009年是我國海軍建軍60周年。新中國成立后,相繼建立的海軍艦隊有 ( )
① 華東軍區(qū)海軍 ② 北海艦隊 ③ 東海艦隊 ④ 南海艦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空軍部隊剛剛誕生,其面臨的嚴峻考驗是 ( )
A 解放戰(zhàn)爭 B 解放臺灣 C 抗美援朝 D 統(tǒng)一祖國大陸
3、1956年國慶節(jié),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指著飛過去的飛機,高興地對外賓說:“我們自己制造在飛機飛過去了。”這種飛機是(   )
A.殲5型運輸機 B.殲5型強擊機 C.殲5型殲擊機 D.殲5型轟炸機
4、最早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是( )
A、朝鮮 B、蘇聯 C、越南 D、印度
5、中國不打美國牌,也不打蘇聯牌,中國也不允許別人打中國牌。“這反映了我國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
A 獨立自主 B 團結一致 C 共存共亡 D 求同存異
6、中國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哪次雙邊談判中 ( )
A.中印談判 B.中緬談判 C.中蘇談判 D.中美談判
7、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 )
①互相尊重主權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內政 ④平等互惠 ⑤和平共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下列有關它的表述,正確的是 ( )
A 是印度代表團首次提倡的 B 僅限于處理兩國關系
C 只適用于亞非發(fā)展中國家 D 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9、周恩來在1955年萬隆會議上代表中國政府提出處理國家之間關系的“求同存異”原則。其背景主要是(  )
A.一些國家的代表在會議中提出“反對共產主義問題”,懷疑中國搞“顛覆”
B.亞非國家間社會制度不同
C.一些亞非國家存在著嚴重的民族矛盾和邊界沖突
D.亞非國家過去經歷的遭遇不同
10、對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最早由中印雙方就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談判時提出
B.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正式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該政策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D.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11、中國政府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是在( )
A、1953年,中印兩國談判時 B、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
C、1954年,國際日內瓦會議上 D、1955年,亞非萬隆會議上
12、我們的朋友遍天下。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參加了有亞非29個國家參加的一次盛會,這次會議是 ( )
A 第26屆聯合國大會 B萬隆會議
C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D亞太經合組織部長級會議
13、新中國外交能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
A.國民經濟的發(fā)展 B.綜合國力的增強 C.外交政策的成熟 D.國際形勢的變化
14、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是(  )
A.1949年《共同綱領》中宣布的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C.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D.以五大國身份之一參加日內瓦會議
15、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華政策經歷了由封鎖、威脅、孤立到關系正常化的轉變,導致這種轉變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C.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在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
16、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在( )
A、1971年 B、1972年 C、1976年 D、1979年
17、一位十分喜歡歷史學科的同學在查閱中美關系資料時發(fā)現了“小球轉動大球”這一說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國乒乓球隊應邀訪華,卻不知道“大球”指什么。請你為他指出( )
A、周恩來與尼克松實現歷史性的握手 B、毛澤東接見美國乒乓球隊
C、中美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D、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18、以下有關70年代初中美關系正常化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B、是中美兩國共同努力的結果
C、與美、蘇爭霸態(tài)勢有關 D、消除了兩國關系發(fā)展的障礙
19、左圖是周恩來會見田中角榮,中日兩國實現了邦交正
常化,其重要背景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
B、中蘇關系正在得到改善
C、中美已建交
D、“文化大革命”結束
20、20世紀70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系③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我國什么地方召開( )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杭州、
22、周恩來總理是新中國外交的創(chuàng)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動與周恩來有關的是( )
①出席APEC會議 ②出席萬隆會議 ③與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會談 ④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下列三幅圖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
毛澤東會見非洲朋友 鄧小平會見非洲客人 胡錦濤在中非峰會講話
A.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B.非洲是最早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洲
C.中國政府和領導人十分重視發(fā)展中非友好合作關系
D.中非人民聯合開展反帝、反殖、反霸斗爭
24、2002年,中華大地掀起了“唐裝”熱,色彩靚麗的唐裝成為街頭巷尾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你知道這一景象與下面哪次會議有關(  )
A.云南世博會 B.上海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C.海南博鰲亞洲論壇 D.“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會議
25、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題除了“新世紀、新挑戰(zhàn):參與、合作”外,還有(  )
A.共同發(fā)展 B.和平與發(fā)展 C.促進共同繁榮 D.穩(wěn)定與團結
二、主題式問答題(25分)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尼克松訪華,按照外交禮節(jié)的慣例應由迎接方先伸出手來表示歡迎,首次訪華的尼克松總統(tǒng)反而主動先伸出手來與前來迎接的周恩來總理握手
材料2: 因此我走下首次抵達北京的飛機舷梯的最后一級向他(周恩來)走去時,就主動伸出了我的手,當我們的手握在一起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尼克松《領導者》
材料3:200多年來,浩瀚的太平洋并未阻斷中美兩國人民的交流合作,中美兩國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譜寫了世界不同文明相互借鑒的美好篇章。1979年中美建交27年來,兩國關系曾歷經曲折,但總體上保持了穩(wěn)定發(fā)展的大方向,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利益。 ——2006年4月21日新華網《國家主席胡錦濤21日在美國耶魯大學發(fā)表重要演講》
請回答:
1、尼克松是何時首次訪華的?中美雙方當時簽署了一個什么重要文件?(2分)
2、中美雙方最關心的是什么問題?美國對此表明了怎么樣的態(tài)度?(4分)
3、“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說明中美關系出現了怎么樣的變化?當時兩國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2分)
4、作為一名中學生,請就中美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前景,談談你的愿望。(2分)

2、建國以來,我國外交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請你列出建國以來我國的外交大事。(5分)
五十年代:(至少兩項)
七十年代:(至少兩項)
2001年: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由于日本個別領導人堅持參拜供奉有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中日關系曾有過一段不正常的時期。然而,冰雪抵擋不住春天的暖意。最近一年多來,從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破冰之旅” ,到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融冰之旅”,再到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直至這次胡錦濤主席的“暖春之旅”,中日關系不斷改善,展現出回春后的茁壯生機。
(1)中日兩國關系發(fā)展源遠流長,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日之間友好往來?(2分)
(2)近代日本不斷擴軍備戰(zhàn),兩次侵略中華民族,請說出這兩次戰(zhàn)爭的名稱以及結果?(4分)
(3)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日之間建立外交關系,請說出中日建立外交關系的時間以及當時訪問的日本首相?(2分)
(4)你如何看待中日兩國關系的發(fā)展?(2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黑龙江省| 石首市| 青河县| 丘北县| 铅山县| 佛学| 阜城县| 和林格尔县| 丰都县| 改则县| 辰溪县| 通山县| 汉川市| 南漳县| 吉林市| 曲阳县| 榆社县| 铁岭市| 开封县| 台北县| 万安县| 双城市| 息烽县| 林州市| 丹寨县| 盐山县| 平泉县| 姜堰市| 洛浦县| 桐庐县| 治县。| 永济市| 隆化县| 西藏| 高雄市| 分宜县| 岫岩| 浏阳市| 措美县|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