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八下第三單元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本單元的教學流程比較順暢,學生反應比較積極,課堂有條不紊,按照教學預設完成了教學任務2、本單元容量大,拓展較多,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外,還進行了知識拓展,能在一節課內完成講練結合,得益于多媒體的輔助,否則難以達成教學目標的預設3、本單元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高,關鍵是老師給了充分的學習資料,豐富了歷史教材的內容,例如,在講鄧小平理論的第10課,增加了大量的感性知識、圖片資料、革命年代與建設時期的巨大貢獻,使學生通過了解其人來深刻理解他的貢獻,油然而生崇敬之情,這就是課后很多學生做歷史手抄報時都積極地選擇了鄧小平這一題材的原因。4、關于如何進行卓有成效的教學,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有的老師上課講的風生水起,波瀾壯闊,有的娓娓道來,如涓涓細流;有的善于啟發提問,師生互動;有的善于背默識記,狠抓雙基;有的善于個別提問,有的熱衷集體回答…..所謂萬變不離其中,我認為,要想有好的教學效果,除了在知識、能力上下功夫,還要在藝術和情感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我們的課才能上的生動感人,才能讓學生回味、反思。5、上好課的前提是要在知識的細致、深入上下工夫,將知識落在實處,穩扎穩打才是硬道理。如果一味圖熱鬧好看,只能走過場。所以,任何一間學校,都應該摸索一套適宜本校學生的好的教學方法,以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收獲】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取得了很多收獲1、 課件制作水平大大提高,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例如我每一個課件都是在尋找了大量的資料的基礎上創作的,既有別人的精華,又有自己的風格,在制作內容、制作技術、藝術表現上,水平大增,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及預設來設計課件,這是最大的收獲。2、為了制作課件而查詢、組織材料,查閱資料的水平和去耝取精的水平都提高了很多,教學視野也開闊了很多,例如視頻資料的下載、剪輯,也進步很大;3、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模式也逐漸形成,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就是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結合過程,是講與練的融合過程,是理性知識與感性知識的交融過程,是歷史知識與歷史情感的對接過程,是歷史再現與藝術表現的感悟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教學不斷反思與創新,不斷探索、發現與改造,追求卓越與完美,因而不斷完善了教學【存在問題】1.現成知識太多,生成知識過少;知識細密,有利于基礎知識鞏固,卻由于時間不夠,不允許個別提問和引申,所以不利于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的拓展提高,容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所以還須在以后的教學中,不要將課堂設計的太滿,太滿就沒有發揮創意的時間和余地。2.課堂活力不夠,原因也是設計的太滿,以后在豐富的課堂內容基礎上還要善于取舍,抓主流,扣主題,留有余地和課堂空白,以期實現師生互動,激發課堂活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八下第三單元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建議港口中學 張建榮【教學建議】1、學校必須創建多媒體平臺,并保障平臺能切實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目前我校正在普及多媒體教學,這將對精品課程的建設開發起到促進作用。2、教師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心,扎扎實實上好每一節課,適度進行知識拓展,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概念,這樣有利于知識的縱橫聯系和系統復習。3、教師必須善于整合資料,多研究中考考綱,去粗取精,使學生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切實有效地復習到有用、有益的知識,并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得以提升。4、復習必須趁熱打鐵,及時鞏固。每學完一個單元就應立即進行一個單元的復習,這樣學生才能學得系統、深入。如果將單元復習一股腦兒放在期末進行,學生會感到生疏和吃力,再加上復習資料過于密集,師生都會感覺壓力很大,效果也不理想。5、在復習和教學中,應善于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并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一兩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一個學期,讓學生真正體會探究知識的樂趣。6、教師必須加強計算機的應用,尤其是制作課件的技術的學習和培訓,上網查詢資料,打字速度、動畫制作,這些都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7、教師必須加強專業知識的修養,樹立教無止境、終身學習的觀念。再精美的課件,如果言之無物,只是簡單的知識陳列,還不足以引起學生的共鳴,真正的好課堂應該是知識豐富、情感細膩、表述準確、思想深刻的課堂,而這些僅僅靠教學參考是不能滿足教學要求的,這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這樣才能把課文教材講得活色生香。8、在以后的教學中,不要將課堂設計的太滿,太滿就沒有發揮創意的時間和余地。課堂活力不夠,原因在于設計的太滿,以后在豐富的課堂內容基礎上還要善于取舍,抓主流,扣主題,留有余地和課堂空白,以期實現師生互動,激發課堂活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三單元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礎練習第8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一、十一屆三中全會 糾正“ ”錯誤 → 人心所向背景 “ ”方針 → 阻擋糾錯關于 標準問題的討論:只有 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用:解放了人民的 ,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 )時間: 年底地點:思想上:徹底否定“ ”的方針,重新確立 、 的思想路線。政治上:停止使用“ ”的口號,把黨內容 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 上來;十一屆三中全會 實行 的偉大決策。組織上:形成以 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①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 ;②完成了黨的 路線、 路線和 路線的撥亂反正,意義 是 的開端;③從此,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 。 二、民主法制建設的加強 1、平反冤假錯案:1980年,為 恢復名譽,使黨的歷史上 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2年: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時期 的憲法2、法制建設 1986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此 后:全國人大又通過了《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意 義:基本形成以 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國逐漸向 的道路邁進。 課堂作業 1、四川廣安鄧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聯:“扶大廈之將傾┅┅安邦柱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于既倒┅┅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此聯創作應當部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2、鄧小平說“1977年和1978年,中國處于徘徊狀態。”其主要依據是( )A、“兩個凡是”的方針仍占主導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未得到平反C、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被壓制 D、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沒有恢復領導職務3、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的是( )A、“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B、《論十大關系》的發表C、“四五運動” D、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4、下列哪次會議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A、中共七中全會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二大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開放C、“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D、實事求是6、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事件是( )A、“文虎大革命”的結束 B、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C、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7、哪一年黨的歷史上的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80年8、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是( )A、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B、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C、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分三步走9、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0、非選擇題:一把歷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國共產黨80余年的奮斗歷程。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1997年第9課 改革開放目的:調動農民的 ,促進農村 。開始:安徽鳳陽 的農民首先實行 。措施:農村逐步實行 責任制。結果:農業生產得到 ,農村開始 。發展: 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村致富和實現對內改革 開辟了一條新路開始: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 的改革。①多種所有制經濟城 市 內容 ②對國有企業實行③實行 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發展: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后,加快了企業的改革步伐目的: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最終發展起步: 年,在廣東的 、 、 和福建的 建對外開放 立四個經濟特區。( 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開放的 )擴大:開放14各沿海城市,增設 經濟特區,設立 開發區格局:形成( )--- ( )--- ( )-----( )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 課堂作業 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農村和城市推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B、解放生產力,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C、糾正分配中的平均主義 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我國對外開放的目的是( )A、學習外國的政治制度 B、盡快掌握外國的先進技術C、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D、讓世界認識中國3、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率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是( )A、沿海 B、內地 C、城市 D、農村4、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在農村推行了( )A、生產隊責任制 B、互助合作社制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鄉鎮責任制5、1980年,我國決定在四個城市設置經濟特區,打開對外開放的窗口。這四個城市不包括( )A、深圳 B、珠海 C、汕頭 D、海南6、城市改革的重點是 的改革( )A、國有企業 B、集體企業 C、私營企業 D、個體企業7、中國共產黨在哪次會議上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十三大” C、“十四大 ” D“十五大”8、20世紀70年代末,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家農民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合同書上莊嚴留下了自己鮮紅的手印,從而揭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始于( )A、建立農村互助組 B、建立人民公社C、建立農村合作社 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9、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的先后順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農業合作化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展開,農民創造了“包產到戶”這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的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喚醒了長處內外,春暉暖透了大江兩岸…… 《春天的故事》(1) (1)材料一中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何時召開的?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1)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誰? (1) (3)材料二中“畫了一個圈”指的是什么? (4)這個“圈”后來是怎樣一步步擴大的?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鄧小平提出要實行 。2、實行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又提出“必須堅持 ”3、1982年,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建設有 的社會主義。4、1987年,十三大上,鄧小平又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即堅持以 為中心,堅持 ,堅持 。(黨據此作出經濟發展分 的戰略部署) 1、 年,鄧小平南方講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 產生了深遠影響。2、鄧小平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逐漸形成了 。3、1992年,在中共 大上,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同時形成以 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4、1997年,在中共 大上,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 。 課堂作業 下列是黨的歷史上的幾次重要會議,請據此回答1---4題: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1、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在( )2、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在( )3、形成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是在( )4、哪次會議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5、下列哪一項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容(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堅持改革開放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6、按照中共十三大關于我國經濟發展”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到21世紀中葉,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 )A、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B、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C、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D、成為最發達的國家7、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 )A、毛澤東 B、鄧小平 C、江澤民 D、胡錦濤8、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點是( )A、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B、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最高綱領C、把反“左”作為革命進程中的首要任務 D、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指導地位的確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50張PPT)單元復習第三單元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港口中學 張建榮1、十一屆三中全會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經濟特區4、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單元重點與主題圖片第8課偉大的歷史轉折知識要點一.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三.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1、背景:粉碎“四人幫”以后,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2、目的:糾正“文化大革命”以來“左”的錯誤,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3、結果: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4、意義(影響):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準備。一.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1、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內容①思想上: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會議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集體。3、意義: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 深遠意義的轉折。②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③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4、 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似處:①都具有轉折意義;②都糾正了黨的左傾錯誤;③都確立了黨的正確領導核心。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三.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1、1980年,為劉少奇恢復名譽,使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1982年,我國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時期比較完善的憲法。此后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系列法律。3、意義:這些法律的頒布和實施,反映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提高,依法辦事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國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第9課 改革開放知識要點一. 改革開放的實質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三.國有企業改革四.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一、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實質: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②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私下立了一份將田地包干到戶的生產契約。3、安徽鳳陽小崗村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4、內容和特點:包產到戶、包干到戶,自負盈虧,自主經營。5、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6、前提:土地公有制7、意義(結果和作用):(1)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2)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3)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4)人民公社體制逐漸被廢除三、國有企業改革1、背景:計劃經濟下,企業缺乏活力2、時間:1985年開始,1992年加快國企改革3、內容:①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②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③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加快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 ①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②對小型企業采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四、對外開放1、含義:對外開放是在某些地區的對外經濟活動中采取特別優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資,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擴大對外貿易,壯大我國社會主義經濟。2、目的:要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吸收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現代化建設。四、對外開放3、過程(1)80年設立深圳等4個經濟特區(珠海、汕頭、廈門)(2)84年開放14個沿海城市,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3)85年起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4)88年劃定海南為經濟特區(5)90年開放浦東(成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四、對外開放4、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5、特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6、作用: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圳——“一夜崛起之城”、對外開放的窗口“25歲,用青春把小漁村變成大都市;25年,用前無古人的速度領跑經濟;這個城市的名稱,不止代表地點,它代表關于時間的觀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2004年CCTV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評選上海浦東金融貿易區第10課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知識要點一.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二.鄧小平理指導地位的確立一、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小結:為什么說鄧小平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1)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鄧小平提出實行改革開放。(2)改革開放后,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4)中共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經濟發展三步走。總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說他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內容(主要精神,四句)①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②特區姓社不姓資;③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④發展經濟是關鍵;發展才是硬道理。2、“南方講話”核心:①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共同富裕②三個“有利于”標準:判斷是否姓社三標準③兩個“不等于”:計劃經濟……市場經濟……二、鄧小平理指導地位的確立3、 “南巡講話”歷史意義:①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②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第二次宣言二、鄧小平理指導地位的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定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二、鄧小平理指導地位的確立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大會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并寫入黨章。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根本任務:解放發展生產力外部條件:和平與發展政治保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戰略步驟:三步走戰略黨的領導:堅持中共的領導核心依靠力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族人民祖國統一:一國兩制發展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小 結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如何獨立并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解決什么是社會主義和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鞏固一下2、列舉十一屆三中會后,我國頒布的一系列 法律文件。1、列舉建國后,我黨提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兩個會議。①中共八大(1956年)②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1979年《刑法》1982年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義務教育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等》3、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我黨經歷了兩次偉大的歷史轉折。指出導致這兩次重大轉折的歷史事件與主要內容?各有何重大意義?(1)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2)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糾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傾錯誤,作出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3)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4、建國以來,(1)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經歷了哪幾個步驟?(2)每一步變革或調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內容及結果如何?答:(1)經歷了四個步驟: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進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嚴懲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核心內容是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結果解放了生產力,為農業生產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實行農業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分散的個體經濟影響生產的發展,難以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核心內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變為公有制,并實行集體經營,結果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實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領導人主觀地認為農業合作化的規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進生產的發展,核心內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擴大規模。結果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原因是黨中央正確總結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教訓,作出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決策,核心內容是在堅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經營管理方式,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等,結果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3)原則:制定經濟政策時,必須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必須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4)說明農業關系國計民生,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村問題;不斷努力提高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生活。4、(3)據此,你認為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什么原則?(4)我國不斷調整對農村的政策說明了什么 第三單元練習1.20世紀以來的中國發生了三次歷史巨變,促進“第三次巨變”的領導人是( )A.孫中山 B.毛澤東C.鄧小平 D.胡錦濤2.十一屆三中全會奠定了中國社會最近三十年“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基調。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指導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C“一國兩制”的構想D.三個代表思想CB3.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是(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4.假如你是一位記者,采訪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你的采訪報道中不應出現以下哪個觀點?( )A.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B.階級斗爭為綱C.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D.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AB5.右圖是1998年為了紀念一次轉折性會議召開20周年而發行的紀念章。這次會議是(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B.中共八大C.十一屆三中全會D.中共十二大C6.1978年被稱為“中國命運大轉折”的一年,這一“大轉折”指的是( )A.中共八大 B.十一屆三中全會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7.既是鴉片戰爭后第一批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時期最早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的是( )A.廣州 B.深圳 C.廈門 D.上海BC8.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在這一格局中,第二步開放的是( )A.沿海經濟開放區 B.沿海開放城市 C.經濟特區 D.內地9.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打開封閉的國門走向世界。下列屬于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擴大開放的窗口是( )A.深圳、上海浦東 B.珠海、香港 C.汕頭、澳門 D.深圳、廈門BA10.1982年,中共中央發出的第一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或大包干都是社會主義生產責任制。該“一號文件”著眼于( )A.改革農村生產關系B.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C.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D.建立社會主義生產經濟體制11.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語。下列流行語與時間對應不正確的是( )A.大躍進——20世紀50年代后期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0世紀60年代C.經濟特區——20世紀80年代D.北京奧運——21世紀初AB12.右圖反映了1978年以來我國農民家庭人均收入的變化情況。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開展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掀起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D13.江西省永豐縣潭城鄉龍洲村某農戶墻上刷有一條“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標語。從內容上分析,這條標語是下列哪一時期刷寫的?( )A.土地改革時期 B.三大改造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1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初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這一框架的核心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AD15.中國共產黨哪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章中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A.十三大 B.十四大C.十五大 D.十六大16.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是( )A.堅持改革開放 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C.堅持自力更生 D.堅持科教興國BC1、材料分析題:材料一 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并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是中國社會在20世紀實現的第二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中國共產黨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產黨簡史》材料二 20世紀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出蓬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 ——電視片《復興之路》解說詞請同答:(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標志分別是什么?新中國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是以我黨哪次重大會議為開端?這次會議作出了怎樣的重大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或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3)材料二中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的領導人是誰?他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的貢獻是什么?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成功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1.上面的圖片記載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道路上堅持不懈的探索歷程,圖一 :中共一大會址 圖二: 遵義會議會址圖三 :中共七大毛澤東《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圖四: 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請回答: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1)圖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圖二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圖一、圖二反映的史實對中國革命的主要貢獻是什么?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2)分析圖三反映的會議召開的國際背景?它的召開對中華民族的前途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影響: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圖四(3)圖四反映的會議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具有什么深遠的影響?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們黨在思想路線上撥亂反正的兩次重要轉折,其中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什么正確的思想路線?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單元復習第三單元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學設計中山市港口中學 張建榮教學目標:明確單元重點,突破難點,連接考點,落實知識點,并對整個單元知識進行整合與提升。設計思路:充分運用多媒體,在單元各課的基礎上,對各課要點知識進行分課整合,并配合一定的練習,進一步深化理解,系統學習,全面提升過程:PPt1: 張也 ( file: / / / E:\\zjr\\課件\\八年級\\八下\\精品課\\張也%20-%20走進新時代.mp3" \t "_parent ) - ( file: / / / E:\\zjr\\課件\\八年級\\八下\\精品課\\張也%20-%20走進新時代.mp3" \t "_parent )走進新時代 ( file: / / / E:\\zjr\\課件\\八年級\\八下\\精品課\\張也%20-%20走進新時代.mp3" \t "_parent ).mp3 ( file: / / / E:\\zjr\\課件\\八年級\\八下\\精品課\\張也%20-%20走進新時代.mp3" \t "_parent )導入新課PPt2:出示單元課題和背景圖片:第三單元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PPt3:明示單元4個重點與4幅主題圖片PPt4—PPt8:第8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PPt9—PPt18:第9課 改革開放PPt19—PPt26:第10課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PPt27—PPt48:鞏固知識和課堂練習布置作業:1.閱讀白色試卷第三單元單元知識要點,瀏覽灰色試卷8-10課的簡述與探究題2.完成白色試卷形成性測試(一)17-25小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反思.doc 教學建議.doc 教學設計.doc 第三單元復習.ppt 第三單元復習課.flv 練習.doc 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 - 網易新聞視頻.flv 中共一大.flv 中共八大.flv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flv 中共十三大.flv 中共十二大.flv 中共十五大.flv 中共十四大.flv 包產到戶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flv 國有企業改革.flv 國有企業改革和私營企業發展之路.flv 改革開放深圳特區的迅速崛起.flv 設立經濟特區.flv 遵義會議.flv 鄧小平與上海浦東開發.flv 鄧小平南方談話.fl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