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8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教學設計(含課件)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背景、主要內容、實質及歷史意義;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掌握會議的主要內容,理解會議的意義。掌握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并培養學生完整、準確地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歷史意義。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重大作用,把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認識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黨。二、教學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三、教學難點: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內在聯系四、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法、提問法,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五、課型:新授課六、課時:1課時七、設計思路:三步走,第一步,講述本課知識精要;第二步,翻開歷史,深入感悟由文革轉入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第一步,評講《新課程學習輔導》第8課八、導入新課:導入新課:PPt1:通過復習以上內容,導入新課:文化大革命給我國帶來嚴重的危害,而在“文革”結束后,我們國家又站在一個十字路口,面臨極其重要的抉擇,而我們當是怎樣即使糾正錯誤,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偉大的歷史轉折。九、講授新課:PPt2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明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的歷史轉折PPt3:出示本課知識精要PPt4一.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講述背景、目的、結果、意義PPt5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講述召開的時間、地點、會議內容、歷史意義以及為什么被稱為第二次遵義會議,比較兩會的相似之處。PPt6三.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平反冤假錯案——劉少奇案等,社會主義法制的加強,立法工作取得的成就和意義。PPt7—PPt41翻開歷史,感悟轉折。首先PPt7總領PPt8—PPt41,從“文革”到改革開放,分四個主題:1、“文化大革命”制造的冤假錯案2、鄧小平的復出3、十一屆三中全會4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通過34張幻燈片,用大量的文字、圖片、表格、知識線索等等,多角度、多方位、深層次地學習本課知識。PPt42—PPt44為知識鞏固部分,通過問題探究和列舉來深化和內化知識。十、講評:《新課程學習輔導》第8課P26-28十一、布置作業:1、 整理筆記:依據第8課知識精要,進行筆記整理;2、 完善《新課程學習輔導》第8課P26-283、 預習《新課程學習輔導》第9課P28-31十二、第8課知識精要一.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背景:粉碎“四人幫”以后,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2、目的:糾正“文化大革命”以來“左”的錯誤,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3、目的:糾正“左”傾路線。4、結果: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5、意義(影響):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準備。二.十一屆三中全會1、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2、內容:①(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政治上)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3、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4、 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似處:都具有轉折意義;都糾正了黨的左傾錯誤;都確立了黨的正確領導核心。三.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1、1980年,為劉少奇恢復名譽,使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1982年,我國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時期比較完善的憲法。此后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系列法律。3、意義:這些法律的頒布和實施,反映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提高,依法辦事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國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知識精要一.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三.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45張PPT)港口中學 張建榮第8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的歷史轉折知識精要一.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三.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1、背景:粉碎“四人幫”以后,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2、目的:糾正“文化大革命”以來“左”的錯誤,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3、結果: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4、意義(影響):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準備。一.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1、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 2、內容:①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政治上: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3、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 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4、 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似處:①都具有轉折意義; ②都糾正了黨的左傾錯誤;③都確立了黨的正確領導核心。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三.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1、1980年,為劉少奇恢復名譽,使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1982年,我國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時期比較完善的憲法。此后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系列法律。3、意義:這些法律的頒布和實施,反映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提高,依法辦事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國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從“文革”到改革開放“文化大革命”制造的冤假錯案鄧小平的復出十一屆三中全會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吳晗 北京市副市長,歷史學家 1968.10.11 獄中自殺,死前頭發被拔光。熊十力 國學大師 1968.5.24 絕食身亡傅雷,著名翻譯家 1966.9.3 與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殺。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李達,中共一大代表哲學家,武漢大學校長,1966.8.24 自殺。清華大學紅衛兵批斗“反動學術權威”被紅衛兵查封的民宅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的侵犯-*-共和國主席慘死于開封黑龍江省委書記處的書記集體被批斗黨的規章制度被踐踏。大量珍貴書籍被撕毀孔廟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像被挖眼、掏心、身上貼滿標語 。“文革”時期的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 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 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萬歲! 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 誰反對毛主席就砸爛誰的狗頭! 誓死保衛黨中央! 毛主席給我們撐腰,我們要為毛主席爭氣!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階級斗爭無處不有處處有,無時不有時時有,無人不有人人有!文革時期照相館的對話:甲:“‘為人民服務’,同志,我照張相。” 乙:“‘要斗私批修’!照幾寸?” 甲:“‘革命無罪’,三寸的。” 乙:“‘造反有理’,一塊三?!?甲:“‘批判反動權威’!給您錢?!?乙:“‘反對金錢掛帥’!給您票?!?甲:“‘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在哪兒照相?”乙:“‘為公前進一步死’!往前走!”鄧小平等撥亂反正,糾正“左的”錯誤粉碎“四人幫”以后,人們要求對“文革”中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要求鄧小平盡快出來參加中央領導工作。而當時,中央的一些主要領導人以堅持毛澤東思想為借口,提出“兩個凡是”的方針,把“文革”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都以毛主席的指示加以維護,繼續推行“左”的政策。為了糾正“文革”以來左的錯誤,為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什么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大討論。這次討論影響重大,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準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1977年2月7日,華國鋒公開提出堅持“兩個凡是”的方針。是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以《學好文件抓住綱》為題發表社論,首次在全國公開提出“兩個凡是”。“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要始終不渝地遵循?!?br/>支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1978年)《時代》是美國三大時事性周刊之一,內容廣泛,對國際問題發表主張和對國際重大事件進行跟蹤報道,在美國頗有影響力?!稌r代》周刊.也是世界知名的品牌,這是1976年1月19日的封面,“周的繼任者鄧小平”,右上角寫著:中國,是朋友還是敵人?看來美國已經看出鄧小平將對中國的未來影響巨大,那么鄧小平的中國會是什么樣子呢?是美國的朋友,還是敵人??、毙轮袊跗?br/> 擔任政務院副總理等職務?、蔡剿魃鐣髁x道路時期⑴八大上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⑵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⑶參與制定八字方針,力圖糾正“大躍進”的“左”傾錯誤。一、建國初期與文革歲月的鄧小平主持中央書記處工作時的鄧小平圖為任命鄧小平為國務院副總理的任命通知書⒊文革期間 ⑴被扣上“走資派”的帽子; ⑵被下放江西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勞動改造; ⑶1973年,恢復職務; ⑷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⑸1976年天安門事件后,被撤銷職務。50年代毛澤東對鄧小平的部分贊賞評語: “我看鄧小平這個人比較公道,……比較有才干,比較能辦事?!?“鄧小平政治性很強,思圓行方,既有原則性,又有高度的靈活性,很有發展前途。”毛澤東:“看鄧小平的報告好像吃冰糖葫蘆”第一,目的和主題明確,簡明扼要地寫出上級需要了解的內容。第二,語言精煉樸實、干凈利索。這是鄧小平一貫的講話和行文風格。第三,報告寫得合乎實際、切實可行。鄧小平復出1977年7月17日,黨的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決定恢復鄧小平的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這是鄧小平一生“三落三起”中的第三次復出4.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年):通過了由鄧小平主持制定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評價毛澤東,根本上否定文革)2.支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1978年)3.平反冤假錯案:文革前后1.恢復高考制度(1977年)二、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糾正“左傾”錯誤歷史意義:1、肯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打破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束縛,人們 思想獲得大解放3、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奠定思想基礎。鄧小平支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1984年1月26日,鄧小平視察珠海、深圳特區時的題詞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建國以來一次歷史性轉折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的歷史轉折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改革開放偉 大決 策思想 路線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現代化)建設上來政治路線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組織路線會議內容(三個撥亂反正+一個偉大決策):改革經濟體制:對外開放歷史意義:兩大轉折工作重點:由“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為中心體制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三個標志①標志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的正式開辟②標志著改革開放正式拉開序幕。③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 。歷史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是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起點,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的歷史轉折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現代史)發展線索19491956196619761978過渡時期曲折發展十年(全面建設十年)十年文革兩年徘徊新中國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屆三中全會轉折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十四大“南方談話”1992(改革開放步入新階段)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鄧小平被評為本年度的風云人物。標題寫著: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對外開放政策是中國的希望,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鄧小平·1978-121979年2月5日鄧小平訪美美國《時代》的封面。標題:鄧來了。1979年1月29日,美國總統米·卡特在白宮舉行儀式,歡迎鄧小平訪問美國。1月28日至2月6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后訪問美國,這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美。廈門深圳珠海海南汕頭上海浦東金融貿易區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 法拉奇詢問鄧小平:中國如何避免類似“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悲劇重演?鄧小平回答:只有認真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從制度上解決問題。四、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四、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1、原因:“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2、平反冤假錯案:3、頒布法律文件:4、歷史意義:(1)調動了各階層人士的積極性,使起精神振奮地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2)人民法制觀念不斷提高,我國足見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平反冤假錯案1979年刑法:生活秩序的守護神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全國人大通過法律情況時 間 制訂/修改法律第五屆 1978-1982 18部第六屆 1983-1987 7部第七屆 1988-1992 13部第八屆 1993-1997 10部到1995年底,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共制定了280多部法律,涵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1982年12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12月4日成為普法日)82年憲法是鄧小平同志在撥亂反正的大勢所趨下制定的治國安邦之法,它是鄧小平同志憲法觀的全面體現。1982年憲法是在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憲法修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彭真的主持下制定的。他不顧已80歲的高齡,不僅從總體上把握住憲法的基本原則和方向,而且對每一條文都仔細推敲,字斟句酌,一絲不茍,表現了他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事業的無限忠誠和高度負責的精神。他為1982年憲法的誕生做出了巨大貢獻。1、列舉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①思想上----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會議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集體。3、列舉十一屆三中會后,我國頒布的一系列 法律文件。2、列舉建國后,我黨提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兩個會議。①中共八大(1956年)②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1982年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義務教育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偉大的歷史轉折》_人教版_.flv 偉大的歷史轉折 課件.ppt 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