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校 授課教師課程名稱 《植物莖的輸導功能》學科(版本) 生物學(蘇教版) 章節(jié) 第五章 第四節(jié)學段、年級 初中、七年級 學時 1學時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生能夠說出枝芽的主要結構以及枝芽與莖的關系。 2. 學生能夠說出莖的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3. 學生能夠說出導管和篩管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標: 1. 通過觀察莖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形成相應的觀察能力。 2. 通過莖的輸導功能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合作精神。 2. 樹立學生保護森林和愛護綠色植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說出枝芽的主要結構以及枝芽與莖的關系。 2. 區(qū)分木本植物莖的基本結構,說出各部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 1. 說出枝芽的主要結構以及枝芽與莖的關系。 2. 說出導管和篩管的位置和功能。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識圖能力,能夠識記枝芽和木本植物莖的基本結構。但是枝芽發(fā)育成莖需要教師從結構發(fā)育的對應位置關系上做詳細講解。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導管和篩管的輸導作用。在學生了解了莖的結構的基礎上,通過“莖的輸導功能”實驗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認識莖的輸導功能,也為后續(xù)學習蒸騰作用、生物圈水循環(huán)等知識奠定基礎。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活動設計思想導入新課 【活動一】學生觀看視頻《杭州天目山》。 【提問】“大樹王國”形容天目山的樹長得高,是在贊美大樹的哪個器官呢? (生:莖) 【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莖的結構和功能。 采用SMART Notebook軟件視頻播放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看視頻,思考“大樹王國”的樹的特點。新課教學 一、枝芽發(fā)育成枝 【活動二】教師展示學習目標,學生進行朗讀。 【活動三】展示具有根莖葉的植物體、枝、芽的圖片。 【講述】莖是多數(shù)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連接著根和葉。著生葉和芽的莖通常稱為枝或枝條。 【提問】什么是芽呢?芽根據(jù)將來的發(fā)育情況分為哪兩類?這兩類芽從外部形態(tài)上如何區(qū)分? 生:芽是未展開的枝或花,將來發(fā)育成枝的芽,稱為枝芽;將來發(fā)育成花的芽,稱為花芽。花芽一般比枝芽粗而圓。 【提問】在農業(yè)生產中,果農每年對果樹進行修剪時,如何處理這兩類芽呢?處理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盡可能保留花芽,適當剪除枝芽。因為花芽發(fā)育成的花能結出果實。 【講述】枝芽是枝的原始體,枝芽的結構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學習枝芽的結構。 生:枝芽是由頂端的分生組織、幼葉、芽軸和芽原基等部分構成。 【活動四】枝芽結構認一認 學生將分生組織、幼葉、芽軸、芽原基四部分名稱放置到枝芽結構的正確位置上。 【講述】在適宜的條件下,枝芽中的幼葉發(fā)育成葉,芽原基發(fā)育成新芽,芽軸逐漸伸長形成莖,枝芽就發(fā)育成新枝。 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讓學生知道我們本節(jié)課具體學什么,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通過植物體圖片進行形象化教學。 學生自學教材,了解芽的定義和分類。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 學生在采用SMART Notebook交互式電子白板軟件上進行操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也即時檢測學生對枝芽結構的掌握程度。新課教學 二、莖的基本結構 【活動五】展示楊樹、面包樹、梧桐、玉米和竹子植物莖的圖片 【講述】因莖的質地、結構等不同,通常將植物分為兩類。像楊樹、面包樹和梧桐這樣的植物為木本植物,像玉米、竹子這樣的植物為草本植物。首先,我們學習木本植物的莖。 【活動六】觀察: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木本植物莖的橫切面,自主識別木本植物莖由外到內的基本結構。并由學生進行莖結構的講解。 【活動七】拼圖游戲:木本植物莖各部分結構。 【講述】在了解了木本植物莖的基本結構后,那么從外到內各部分結構的功能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學教材,找出答案。 生:樹皮位于莖的最外側。樹皮的外側部分主要起保護作用;內側部分是韌皮部,其中包含篩管。形成層的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分裂形成的新細胞向外形成新的韌皮部,向內形成新的木質部。木質部堅硬、占比例大、有很強的支持力,其中包含導管。髓位于莖的中央,具有貯藏營養(yǎng)的功能。 【提問】展示草本植物竹子和木本植物梧桐圖片,木本植物莖能逐年加粗,而草本植物莖不能逐年加粗,說明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上存在怎樣的區(qū)別呢? 生:木本植物莖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中有形成層,草本植物莖內沒有形成層,所以不能加粗。 采用SMART Notebook軟件的圖片拖拽功能展示學生熟悉的植物圖片,突出植物間莖特征上的區(qū)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學生手、腦、眼的并用,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結合多媒體課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木本植物莖的各部分結構的特點及功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新教學理念。 學生匯報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師生交流,結合多媒體上展示的圖片,師生共同討論木本植物的莖逐年加粗的原因。新課教學 三、莖的輸導功能 【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植物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如果植物缺乏了某種無機鹽,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生命活動,葉等器官就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外部癥狀。可見,植物體葉等器官進行生命活動需要的水和無機鹽是根從土壤中吸收的,那么是由莖中木質部中的導管,還是韌皮部中的篩管向上運送到葉的呢?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探究實驗“莖的輸導功能”。 【活動八】實驗:莖的輸導功能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放大鏡觀察已染紅的楊樹莖的橫切面和縱切面。 小組討論:從莖的橫切面和縱切面觀察,枝條的哪一部分被染紅了? 由此能得到什么結論? 生:觀察莖的橫切面可知,只有木質部被染成紅色,觀察莖的縱切面可知,發(fā)現(xiàn)許多紅色線條縱行排列在木質部中,這些紅色線條就是導管。由此得出的結論:木質部中的導管,具有輸導水和無機鹽的功能。 【提問】植物體有根莖葉營養(yǎng)器官,那么莖中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的方向是怎樣的? 生:由植物體下端的根運輸?shù)街参矬w上端的葉,運輸方向是由下向上。 【提問】如圖所示,環(huán)割樹皮一段時間后,會在切口上方形成有機養(yǎng)料堆積而成的瘤狀物,這是什么原因呢? 教師提示:樹皮內的結構。 生:樹皮內有篩管。 教師提示:瘤狀物在切口上方,說明有機養(yǎng)料在篩管內的運輸方向是怎樣的? 生:由上向下。 【講述】有機養(yǎng)料是由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通過篩管向下運輸給根細胞利用。 【小結】導管和篩管的位置、功能。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進行實驗、觀察和探究,得出實驗結論。 關于篩管的功能,教師結合俗語----樹怕剝皮,不怕空心以及結合多媒體說明節(jié)瘤成因,使學生明確篩管向下輸送有機物的功能,同時進行愛護樹木的情感教育。 生進行小結,鞏固新知識。新課教學 四、莖的輸導功能 【展示】馬鈴薯塊莖、生姜圖片 【講述】除了有輸導、支持作用外, 植物的莖還有貯藏、生殖的功能課堂小結 【展示】“我有收獲”,引導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學生講解這節(jié)課學習到的知識,鞏固和加深記憶。 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所學知識,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課堂達標 課堂達標用多媒體呈現(xiàn),當堂完成。 題目設計意圖是進一步鞏固知識,檢測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板書設計 植物莖的輸導功能 枝芽發(fā)育成芽 莖的基本結構 莖的輸導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