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科學九年級下冊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地球的演化 章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學習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地球的年齡約為46億年,劃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2.知道化石的成因。 3.了解25億年前至今地殼的演變和生物的進化現象 過程與方法: 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個階段的特點,對地球的整個地質歷史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各個地質年代的特點,并認識到每個地質年代所形成的礦產、植被和生物演化等對現今人類的影響,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素養 2.利用所學,探究地球的形成過程,思考如何改造其他星球,使其成為另一個地球重點 1.能結合地質年代表,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難點 1.能結合地質年代表,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流傳著“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這雖然是一個神話,但是卻說明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思索地球是怎樣起源和演化的。 引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地球的起源和地球的年齡 視頻:地球的起源 1.地球的起源 很多科學家認為,太陽以及太陽系中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來自宇宙中同一星云,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而逐漸形成的。 星云不停地旋轉,使中心部分聚集收縮,成為原始太陽,星云周圍的氣體塵埃物質逐漸聚集成為太陽系中的大大小小的行星。其中一顆行星,就是原始的地球。 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由于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發生蛻變等,溫度逐漸增高,使較重的物質沉到中心形成地核,較輕的物質形成地幔,更輕一些的物質形成地殼。當時地球上的火山頻繁爆發,噴發出大量的氣體,形成了原始的大氣,其中的水蒸氣冷卻后降落在地面,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就誕生在海洋之中。 說明 由高溫巖漿不斷噴發而釋放出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構成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氣,原始大氣中不含氧氣。 以后隨著地殼的不斷運動,逐漸形成了陸地。多種多樣的生物在海洋中和陸地上繁衍生長。大約在2億多年前,完整的大陸開始分裂“漂移”,世界的海陸分布逐漸形成現在的格局。 小資料 教材30頁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 拓展:關于地球起源的其他學說 (1)彗星碰撞說:1749年,法國生物學家布封認為,很久很久以前,一顆彗星進入太陽內,從太陽上面打下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幾個不同的行星。 (2)雙星說:除太陽以外,曾經有第二顆恒星,行星都由這顆恒星產生。 (3)行星平面說: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個平面上繞太陽轉,因而太陽系由原始的星云盤產生 2.地球的年齡 視頻:地球的年齡 地殼中覆蓋著層層疊疊的巖石,一般說來,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有些地層中還有動植物的化石。這些地層成為研究地球歷史的“教科書”。 要知道地球的歷史,則應該測定巖石的年齡,科學家運用測定巖石中放射性元素的方法,來確定巖石年齡。科學家們認為地球的年齡應大于最古老的巖石年齡。根據地球與太陽系其他天體都來自同一星云的理論,科學家們推測地球年齡至少為46億年。 視窗 科羅拉多大峽谷 教材31頁 小資料 中國的國家地質公園 教材31頁 二、化石中的信息 視頻:化石研究 1.概念 化石一般是指在地層中保留的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 拓展 化石的形成 有些動植物死亡以后,被泥沙掩埋,經過千萬年的壓實,成為化石的一部分。 2.分類 根據化石的保存特點,可分為以下幾種: (1)實體化石——由動植物遺體的全部或絕大部分保存下來的化石。古生物在特別的環境條件下,避開了空氣的氧化和細菌的分解,其硬體和軟體都可能較完整地保留下來。例如恐龍化石。 (2)鑄模化石——指動植物遺體在地層中留下的印模、鑄型等。譬如有些植物的葉、有些軟體的蠕蟲和水母等在埋藏過程中腐爛分解了,只有印痕留下。還有一些硬殼類動物在周圍巖石上留下印模。有些貝類的肉質腐爛,但殼內充填了其他礦物質變成了“淺鑄”的化石。 (3)遺跡化石——主要表現為動物活動過的遺跡和遺物,如動物爬行留下的印痕、鉆孔、潛穴等。動物的遺物如蛋化石、糞化石也屬于遺跡化石。 三、地球的歷史 科學家們把地球的歷史劃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1.太古代 38億年前~大約20億年前。地殼剛剛形成,火山地震活動非常劇烈,原始海洋、原始大氣形成。海洋中逐漸演化出藍藻,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2.元古代 大約20億年前~5.7億年前。大氣中形成了氧氣,陸地面積擴大,海洋中出現了真核藻類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 3.古生代 5.7億年前~2.5億年前。早期的海洋中出現大量的三葉蟲,以后又出現了魚類和兩棲類動物,古老的蕨類植物也大量生長。這時地球上是一整塊的大陸。 4.中生代 2.5億年前~6500萬年前。中生代開始的時候,地殼運動變化劇烈,大陸開始分裂“漂移”。陸地上出現了爬行動物和鳥類,恐龍歷經了興、盛、衰的過程。裸子植物也非常茂盛。 5.新生代 從6500萬年前到現在。中生代結束時,地殼運動又非常劇烈,大部分恐龍遭到滅絕,一小部分小型恐龍演變成鳥類的祖先。新生代是哺乳動物的時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現,新生代又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最新資料表明,大約在六七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人類。 小資料 地質年代表 教材34頁 視頻:地質年代表 下面是科學家根據化石總結的地質年代和生物進化史對照表 地質年代距今年數生物進化植物動物太古代38億年生命開始,海洋中逐漸演化出藍藻元古代20億年真核藻類植物出現海生無脊椎動物出現古生代5.7億年藻類植物繁盛,原始陸地植物出現,蕨類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出現三葉蟲繁盛,軟體動物繁盛,棘皮動物、低等魚類出現,魚類繁盛,昆蟲類繁盛,兩棲類繁盛中生代2.5億年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出現硬骨魚類出現,爬行類出現并繁盛,鳥類出現新生代6500萬年被子植物繁盛類人猿出現,哺乳類出現并繁盛,人類出現視窗 人類誕生在新生代第四紀 教材35頁 了解地球的起源 自讀學習 了解關于地球起源的其他學說 知道地球年齡的測定方法 自主閱讀 知道什么是化石 了解化石的分類 明確地球的歷史 知道太古代 知道元古代 知道古生代 知道中生代 知道新生代 自主學習 了解地質年代表 自主學習 圖文介紹地球的起源 拓展圖文介紹關于地球起源的其他學說 圖文介紹地球年齡的測定方法 視頻介紹什么是化石 圖文介紹化石的分類 圖文介紹地球的歷史課堂練習 1.地球上原始大氣成分與現在大氣成分的明顯區別是原始大氣中沒有( D ) A.水蒸氣 B.氨 C.二氧化碳 D.氧氣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化石一定是保存在地質巖層或沉積物內的生物遺體 B.太古代時,地球上有了原始大氣,其中包括氧氣 C.人類一直到新生代才開始出現 D.古生代時,地球上恐龍大量繁殖,到中生代全部滅絕 3.據科學家推測,最原始的生命誕生的環境是( B ) A.巖漿 B.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氣 D.巖石 4.下列關于地球各部分結構形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先形成地殼,地殼下沉形成地核 B.火山爆發噴出大量水形成原始海洋 C.較重的物質沉到中心形成地核 D.星云周圍的氣體和塵埃受地球的引力而形成原始大氣層 5.地質學研究表明,原始地球環境不適合任何生物的生存。請推測,原始大氣中沒有下列哪種氣體( C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氣 C.氧氣 D.氫氣 6.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了距今約44億年的巖石,由此可以推測( C ) A.太陽的壽命已有44億年 B.地球的形成還不到44億年 C.地球的形成至少已有44億年 D.地球上的生命起始于44億年前 習題訓練 知識應用與理解課堂小結 1.地球的年齡在46億年左右。 2.地球歷經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3.人類出現在新生代的第四紀,距今約二三百萬年前。 4.化石是在沉積巖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 知識小結 總結概括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地球的演化 學案學習目標 與 核心素養 1.知道地球的年齡約為46億年,劃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2.知道化石的成因。 3.了解25億年前至今地殼的演變和生物的進化現象學習重點 1.能結合地質年代表,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學習難點 1.能結合地質年代表,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預習案】1.根據科學推算:地球的形成約在________億年前。原始生命約在________億年前形成,它形成的最初場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2.化石一般是指在地層中保留的古生物的________或________。化石不僅可以告訴我們在遙遠的地質年代地球上存在過哪些________,而且還可以反映當時的________,從而使我們了解地球演化的歷史。3.科學家們根據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同,把地球的歷史劃分為五個地質年代,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在地層中保留的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我們稱之為________,它一般存在于________中。通過它,我們可以了解到在遙遠的地質年代地球上存在過哪些古生物,還可以反映當時的________,從而幫助我們了解________。5.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的依據是太陽系的各行星自轉方向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另外行星________的軌道接近于圓形,幾乎在________上。這說明了________。【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點一:地球的起源和地球的年齡1.原始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2.原始地球形成后,地球上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3.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主要有哪些內容?4.地球的年齡如何測算?探究點二:化石中的信息1.什么是化石?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3.什么是實體化石?什么是鑄?;??什么是遺跡化石?探究點三:地球的歷史1.太古代有何特點?2.元古代有何特點?3.古生代有何特點?4.中生代有何特點?5.新生代有何特點?【訓練案】1.下列可能是原始大氣的成分的是( )A.甲烷、氨氣、水蒸氣、氧氣 B.甲烷、氨氣、氫氣、水蒸氣C.甲烷、氨氣、二氧化碳、氧氣 D.氨氣、水蒸氣、氧氣、二氧化硫2.在年代越久遠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 )A.越簡單、越低等 B.越簡單、越高等C.越復雜、越低等 D.越復雜、越高等3.一位古生物學家研究一個沒有受干擾的巖石層中的化石,鑒定出一個物種,他認為這個物種在一個較長的歷史年代中沒有發生什么變化。這位古生物學家得出這一結論的根據是該物種化石( )A.出現在較老的巖石中 B.出現在較新的巖石中C.出現在較老和較新的巖石中 D.在巖石層中從未出現過4.地球的演化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①初期的巖漿時代; ②出現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③原始海洋時代; ④陸地面積增加,出現昆蟲、魚類、兩棲類、裸蕨類的古生代;⑤出現鳥類、哺乳類動物和被子植物的新生代。這些階段從開始到現代的正確排列順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C.①④③②⑤ D.①③②⑤④5.地球的發展歷史可以分成若干個代,新生代占優勢的陸地動物和植物分別是( )A.三葉蟲和藻類植物 B.昆蟲和蕨類植物C.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6.下列關于地球歷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地球上先有魚類和兩棲類,后有爬行類和鳥類B.太古代的原始大氣中不含氧氣C.中生代結束時,地殼運動非常劇烈,恐龍滅絕D.中生代結束時,地球上出現人類7.有關地球的演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太陽系中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來自宇宙中的同一星云B.星云不停地旋轉,使中心部分聚集收縮,成為原始太陽C.隨著地殼的不斷運動,漸漸形成了陸地D.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誕生在原始大氣之中8.下面關于地球演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最初海洋的水來自彗星 B.原始大氣與現在大氣的組成是相同的C.地球形成之初已經有大片的陸地 D.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是在植物出現后逐漸增多的9.下列關于化石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化石可以告訴我們當時的地理環境 B.化石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球演化的歷史C.化石就是地層中的生物尸體 D.古老地層中的化石結構一般比較簡單10.2008年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發現了大約距今42億年的古老巖石。這一發現最有可能成為下列哪一觀點的證據( )A.宇宙誕生于距今137億年前 B.地球的年齡約為46億年C.距今2億年前大陸發生了漂移 D.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類動物開始繁盛11.如圖是記錄地球歷史的“金釘子”。你知道下列現象或生物分別出現在“金釘子”的哪段時間區間嗎 (1)原始海洋形成________。(2)蕨類植物的出現________。(3)哺乳動物的出現________。(4)恐龍生活的時期________。(5)大氣中氧氣的出現和增多________。(6)魚類的出現和繁盛________。12.關于月球的形成,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說:分裂說: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后來由于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拋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后形成了月球。同源說:月球和地球在同一個浮動星云內同時形成。碰撞說: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地球與一個較大天體發生了劇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質和該碰撞天體的殘骸不斷相互吸引,最終形成了月球。(1)有科學家用如圖所示過程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種形成過程。你認為這種圖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種假說?__________。(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體頻繁撞擊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隨處可見的__________。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999年1月,由新西蘭和日本的天文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宣布,在已發現的53顆太陽系外行星中,有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這顆類地行星位于銀河系中部的近處,其直徑與地球相近且稍大于地球,質量可能介于地球與海王星之間,即比地球稍重,圍繞一顆熱度與太陽一樣的中央天體運行。同時,它與這顆恒星之間的距離也與日地之間的距離相近,在1~4天文單位之間,使其能夠維持生命生長。由于距離地球較遠,天文學家目前尚無法證明它上面是否存在液態水或其他可以孕育和維持生命的要素。材料二 美國天文學會1999年1月7日宣布,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1998年10月的觀測發現,宇宙大約含有1250億個星系,銀河系僅是其中的一個普通星系,太陽僅是銀河系2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中的一顆普通恒星,人類的搖籃——地球僅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一顆中等大小的行星。(1)請你根據地球生命的發展進化史,分析材料一中這顆類地行星孕育或維持生命必須具備哪些條件?________。(2)材料一中這顆類地行星可能已具備哪些條件?(寫出兩條即可)________。(3)迄今為止,人類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進行宇宙探索和尋找地外文明,但仍未找到地外生命,請你列舉兩個人類探索宇宙的實例:________。參考答案【預習案】1.46;35;原始海洋2.遺體;遺跡;古生物;地理環境3.地理環境;古生物特征;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4.化石;沉積巖;地理環境;地球演化的歷史5.幾乎一致;公轉運動;公轉運動;同一平面;太陽和太陽系中的地球等行星都起源于同一星云【訓練案】1.B2.A3.C4.B5.D6.D7.D8.D9.C10.B11.(1)E (2)C (3)A (4)B (5)D (6)C12.(1) 碰撞說 (2) 環形山13.(1)①它所圍繞的這顆恒星必須比較穩定;②它周圍的行星或其他星體不會頻繁與其發生災難性的碰撞;③與恒星的距離適中,使其表面維持合適的溫度;④自身的體積和質量適當,其引力足以形成大氣層,并經過演化形成適合生命呼吸的大氣;⑤具有液態水(合理即可)(2)與恒星的距離適中;自身的體積和質量適當(合理即可)(3)登上月球;探訪火星,甚至更遙遠的星系(合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5張PPT)地球的演化華師大版 九年級下新知導入“盤古開天辟地”說明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思索地球是怎樣起源和演化的。新知講解一、地球的起源和地球的年齡1.地球的起源新知講解太陽系中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來自宇宙中同一星云星云不停地旋轉,使中心部分聚集收縮,成為原始太陽星云周圍的氣體塵埃物質逐漸聚集成為太陽系中的大大小小的行星新知講解原始大氣 原始海洋較重的物質沉到中心形成地核,較輕的物質形成地幔,更輕一些的物質形成地殼原始大氣中不含氧氣新知講解以后隨著地殼的不斷運動,逐漸形成了陸地。多種多樣的生物在海洋中和陸地上繁衍生長合作探究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了地球和太陽都是起源于宇宙空間星云物質的假說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對太陽系和地球的起源提出更完整的假說教材30頁新知講解太陽系各星體幾乎都以同樣的方向自轉,行星的公轉方向也是一致的,而且各行星的軌道接近于圓形,還幾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八大行星繞日運行的特征太陽和太陽系中的地球等行星都起源于同一星云新知講解關于地球起源的其他學說1.彗星碰撞說:1749年,法國生物學家布封認為,很久很久以前,一顆彗星進入太陽內,從太陽上面打下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幾個不同的行星。2.雙星說:除太陽以外,曾經有第二顆恒星,行星都由這顆恒星產生。3.行星平面說: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個平面上繞太陽轉,因而太陽系由原始的星云盤產生合作探究2.地球的年齡合作探究地層成為研究地球歷史的“教科書”要知道地球的歷史,則應該測定巖石的年齡地球的年齡應大于最古老的巖石年齡科學家們推測地球年齡至少為46億年合作探究科羅拉多大峽谷“地質教科書”在這里每爬一步,相當于走過幾萬年的歷程“世界自然遺產”教材31頁合作探究中國的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有218處名山大川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20處被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黃山廬山教材31頁合作探究自貢中生代恐龍化石遺址湖南張家界砂巖峰林地貌陜西秦嶺北麓的翠華山臨朐縣的山旺國家地質公園合作探究“中國火山博物館”五大連池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跡云南路南石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合作探究二、化石中的信息1.概念一般是指在地層中保留的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化石的形成有些動植物死亡以后,被泥沙掩埋,經過千萬年的壓實,成為化石的一部分合作探究2.分類(1)實體化石由動植物遺體的全部或絕大部分保存下來的化石合作探究(2)鑄?;?br/>指動植物遺體在地層中留下的印模、鑄型等合作探究(3)遺跡化石為動物活動過的遺跡和遺物合作探究三、地球的歷史1.太古代38億年前~大約20億年前地殼剛剛形成,火山地震活動非常劇烈,原始海洋、原始大氣形成。海洋中逐漸演化出藍藻,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合作探究2.元古代大約20億年前~5.7億年前大氣中形成了氧氣,陸地面積擴大,海洋中出現了真核藻類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合作探究3.古生代5.7億年前~2.5億年前早期的海洋中出現大量的三葉蟲,以后又出現了魚類和兩棲類動物,古老的蕨類植物也大量生長。這時地球上是一整塊的大陸合作探究4.中生代2.5億年前~6500萬年前地殼運動變化劇烈,大陸開始分裂“漂移”。陸地上出現了爬行動物和鳥類,恐龍歷經了興、盛、衰的過程。裸子植物也非常茂盛合作探究5.新生代從6500萬年前到現在地殼運動又非常劇烈,大部分恐龍遭到滅絕,一小部分小型恐龍演變成鳥類的祖先。新生代是哺乳動物的時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現,新生代又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最新資料表明,大約在六七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人類合作探究地質年代表教材34頁合作探究地質年代和生物進化史對照表地質年代 距今年數 生物進化植物 動物太古代 38億年 生命開始,海洋中逐漸演化出藍藻元古代 20億年 真核藻類植物出現 海生無脊椎動物出現古生代 5.7億年 藻類植物繁盛,原始陸地植物出現,蕨類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出現 三葉蟲繁盛,軟體動物繁盛,棘皮動物、低等魚類出現,魚類繁盛,昆蟲類繁盛,兩棲類繁盛中生代 2.5億年 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出現 硬骨魚類出現,爬行類出現并繁盛,鳥類出現新生代 6500萬年 被子植物繁盛 類人猿出現,哺乳類出現并繁盛,人類出現合作探究人類誕生在新生代第四紀教材35頁課堂練習1.地球上原始大氣成分與現在大氣成分的明顯區別是原始大氣中沒有( )A.水蒸氣 B.氨 C.二氧化碳 D.氧氣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化石一定是保存在地質巖層或沉積物內的生物遺體B.太古代時,地球上有了原始大氣,其中包括氧氣C.人類一直到新生代才開始出現D.古生代時,地球上恐龍大量繁殖,到中生代全部滅絕DC課堂練習3.據科學家推測,最原始的生命誕生的環境是( )A.巖漿 B.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氣 D.巖石4.下列關于地球各部分結構形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先形成地殼,地殼下沉形成地核B.火山爆發噴出大量水形成原始海洋C.較重的物質沉到中心形成地核D.星云周圍的氣體和塵埃受地球的引力而形成原始大氣層CB課堂練習CC5.地質學研究表明,原始地球環境不適合任何生物的生存。請推測,原始大氣中沒有下列哪種氣體( )A.二氧化碳 B.水蒸氣C.氧氣 D.氫氣6.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了距今約44億年的巖石,由此可以推測( )A.太陽的壽命已有44億年B.地球的形成還不到44億年C.地球的形成至少已有44億年D.地球上的生命起始于44億年前課堂總結1.地球的年齡在46億年左右。2.地球歷經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人類出現在新生代的第四紀,距今約二三百萬年前。4.化石是在沉積巖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學習了什么?板書設計地球的演化地球的起源對地球起源的推測地球的年齡化石概念分類地球的歷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作業布置1.查閱資料:地質年代劃分依據和各階段的特點。2.查閱資料:25億年前至今地殼的演變和生物的進化現象。3.查閱資料:地層的特點、以及化石的形成過程和作用。4.查閱資料:地質年代表,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2章第1節地球的演化 學案.docx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2章第1節地球的演化 教案.docx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2章第1節地球的演化 課件.pptx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2章第1節地球的演化(素材:化石研究).wmv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2章第1節地球的演化(素材:地球的年齡).wmv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2章第1節地球的演化(素材:地球的起源).wmv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2章第1節地球的演化(素材:地質年代表).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