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病毒 教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方面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舉列說出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二)技能方面運用資料,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運用一定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1.通過病毒發現的科學史,認同技術進步對于利學研究的促進作用。2.關注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來幫助身邊親戚朋友科學預防新冠肺炎。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病毒的主要特征。2.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二)教學難點病毒的主要特征三、教學設計思路在2011版生物學課程標準中,關于病毒的內容要求為“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屬于了解層次。本章教學中,除了知識目標達成以外,更應該結合病毒發現的科學史、生物技術發展、病毒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等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到技術進步對于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關注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運用所學知識科學的預防新冠肺炎,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教學手段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和學生活動貫穿教學始終。教學準備希沃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導人 2020年最讓你們難忘的事情是......? 播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視頻 [提問] 引起新冠肺炎疫情的元兇是什么? 說明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我們一起學習第五章 病毒 請各位同學認真閱讀課本89頁-92頁,并在書本上找到屏幕上的題目,積極回答問題。 回想2020年最難忘的事,并積極分享。 學生思考并回答:新冠病毒。 學生思考并回答:感冒、 艾滋病、肝炎等。 認真閱讀課本上的內容,并積極上到黑板上來完成題目。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視頻,讓學生感到作為中國人的幸福感,激發學生愛國。 讓學生通過閱讀書本了解所學內容。通過題目了解本節課的重點。病毒的發現 學生閱讀,課本總結 伊萬諾夫斯基是如何發現病毒的。 他將患花葉病的煙草榨出汁液,用細菌過濾器過濾,在感染正常的煙葉,發現還是患病,表明這種生物要比細菌更小。叫“濾過性病毒”。 學生能自己描述發現過程,理解科學探究要有細致的觀察力。 通過科學史教育,使學生初步了解病毒的發現過程,并認同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進步。病毒的大小 病毒的形態多種多樣,比細菌小,用納米來表示,并且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1.病毒和細胞在形態大小方面有什么不同 1.根據病毒與細胞在形態大小上的差異,你能推測出病毒的結構與細胞有什么不同嗎 [回答] 1.病毒比細菌小得多。 2.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病毒可能不具有細胞結構。 訓練學生觀察圖片、根據圖片中的信息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病毒的種類 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細胞內。不同細胞生活不同的病毒。 動物病毒 植物病毒 細菌病毒(噬菌體) 用游戲讓學生去分類 了解不同病毒的形態,觀察討淪,認識病毒的種類。 學生明確只能生活在相應的細胞里。 初步了解生物分類。病毒的結構 [展示] 呈現教材中三種病毒的結構圖,讓學生找出共同點,歸納病毒的結構特點。 自身的結構特點: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 組成。 和動植物細胞進行比較,沒有細胞 觀察圖片,得出結論: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 培養學生分析圖片、總結歸納的能力。 運用比較法,更容易理解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提問]病毒結構如此簡單,它怎樣維持自己的生命呢 播放視頻介紹病毒的生活和繁殖過程 1.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的細胞里,離開了活細胞變成結晶體。 2.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自我復制) [提問]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那它為什么還屬于生物呢 展開聯想,理解病毒獨特的生活方式——在活細胞內寄生。 觀看視頻,描述病毒繁殖過程。 回顧生物的基本特征,展開聯想,病毒能生活和繁殖,所以屬于生物 。 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語言描述的能力。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閱讀教材9l—92頁內容,了解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展示病毒的危害性和人類對病毒的利用。 有害:能引起動物 和人 黃疾病。 有利:1.制造疫苗,預防病毒.(疫苗:經過人工處理的減毒或無毒的病毒) 2.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 3.基因工程方面:轉基因、基因治療 閱讀、思考。 培養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總結 播放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知識的小視頻。 談談你本節學習的收獲。 了解關于預防新冠肺炎的知識。 回答問題 梳理、歸納。板書設計第五章 病毒病毒的發現病毒的種類根據寄生的細胞不同進行分類1、植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病毒的結構:蛋白質外殼+內部遺傳物質病毒的生活和繁殖:在活細胞內寄生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