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歷史上冊《 江南地區的開發》精品教學示范課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歷史上冊《 江南地區的開發》精品教學示范課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習,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影響;了解西晉、東晉、前秦、南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史實以及淝水之戰的簡況。
2、過程和方法
通過問題式教學和情境式教學的模式,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提升學生歷史思維和歷史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江南地區的開發史,學生能認識到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從宏觀上簡要介紹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歷史,共有三個子目、四個內容,即西晉的興亡、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這節課內容多頭緒繁雜,不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因此,本課在教學中以創設一個新的情境為主線,對本課學習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使得本課的線索更加鮮明、清晰,教學主題更加突出。
2、教材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難點: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的歷史知識儲備不夠豐富,分析解決歷史問題能力欠缺。因而,在教學中應著眼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創設歷史情境,活躍課堂氣氛,降低學習的難度,使學生通過對歷史圖片的解讀和歷史材料的閱讀和理解,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初步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創設歷史情境,重溫歷史事件,感受歷史。
2、問題教學法:提出與本節課相關的問題,環環相扣,調動思維,溫故知新。探究新知。
3、小組合作法:分組合作探究,思維碰撞,同時伴以老師引導,培養團隊精神。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國鼎立,誰能告訴老師三國指的是哪三國呢?(學生回答)那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是哪個國家呢?(學生回答)魏國最終有沒有實現統一大業,歷史的發展又將何去何從呢?今天我們就來跟隨阿寶家族一起來走進三國之后的歷史。
[多媒體展示]: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講授新課】
[教師創設情境]: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世世代代在北方務農的家族——阿寶家族。有一天,阿寶的兒子小寶纏著要講故事,勾起了阿寶無限的回憶。
[情境一]阿寶想起了小時候爺爺給他講的故事:阿寶的太祖父生活在三國時期的魏國,有一天,他到洛陽城里趕集,偶然間聽到了有路人在小聲議論皇帝曹髦曾不滿司馬昭專權,對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被害死了。十幾年后,還真的變為了“三國盡歸司馬氏”。
一、西晉的短暫統一
[教師引導]:歷史怎么由三國發展到西晉的呢?
[教師總結與過渡]:263年,魏國滅掉蜀國,266年,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定都洛陽,歷史上稱之為西晉,280年,西晉滅到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但是西晉的統一僅僅只是存在了36年的時間,請同學們看著老師展示給大家的圖片結合剛才老師的講述,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多媒體展示]:西晉的短暫統一(圖片)
[學生提問]:略
(教師預設題目:1、西晉是如何滅亡的2、西晉的統一為什么短暫?)
[教師引導]:哪位同學來幫我們解答第一個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提問]:剛才這位同學提到西晉是被匈奴人所滅的?那么匈奴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啊?和匈奴一起內遷的還有哪些民族?
[學生回答]:略
[教師引導]:從東漢末年以來,匈奴、羯、鮮卑、氐、羌陸續內遷,這在歷史上稱之為“五胡內遷”。那么西晉政權對待內遷的少數民族他們采取了什么政策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并過度]:這樣壓迫少數民族的政策加深了民族矛盾也是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誰來幫我們解答第二個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并提問]: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奢侈腐化,“八王之亂”又耗盡了西晉的國力,加上,民族矛盾加深,這些都是造成西晉短暫統一的原因。那么西晉的短暫統一,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教訓?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應該注意反腐倡廉和民族團結。
[教師過渡]:西晉滅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許多國家,歷史上把總稱為十六國。這一時期,各國彼此攻戰,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假如你是中原地區的一員,你可能會怎樣做?
二、淝水之戰
[教師引導]:317年,西晉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定都建康,歷史上稱之為“東晉”。東晉偏安于江南,戰亂的北方在何時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政權,是由哪個民族建立的?在誰的帶領下統一了黃河流域?他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就?
[學生回答]:略
[多媒體展示]:前秦與東晉的對峙
[教師引導]:前秦統一黃河流域不久,苻堅征集八十萬大軍南征東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而阿寶正跟隨著前秦軍隊南下。
[情境二]阿寶此時正值壯年,被前秦王苻堅強征入伍去攻打東晉。他與其他大多數士兵一樣都不是氐族,他們都不愿意為前秦賣命。終于,在淝水之戰中,他們遭遇了東晉軍隊。
[多媒體展示]:淝水之戰前秦與東晉軍力對比
[教師引導]:戰爭最后的結果是什么?結合老師給大家展示的前秦東晉的軍力對比,在這個時刻,你又有什么疑問?
(教師預設題目:1、東晉如何取得勝利?2、為什么苻堅擁兵百萬卻不能統一江南?)
[教師提問]:那么東晉是如何取得這場勝利的?下面有請班上7位同學為我們解密檔案。
[情景劇]:淝水之戰(略)
[教師提問]:剛才看了同學們演繹的情景劇,現在誰來幫我們分析為什么前秦會失敗?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并引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是人數多少嗎?在之前我們還學習過哪些與淝水之戰相似的戰役?
[學生回答]:略
[教師過渡]:淝水之戰之后,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亂的狀態。東晉取得暫時穩定,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420年,東晉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了東晉的統治。此后,南方政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后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南朝”。
[情境三]淝水之戰后,阿寶僥幸逃回北方的家中,不久前秦滅亡,北方再次陷入戰亂。阿寶的兒子也在此時出生,面對混亂的北方局面,阿寶一家帶著年幼的孩子不知該如何是好。有人建議阿寶遷到江南,但是阿寶曾經聽老人說江南不好,不愿意南遷。正在猶豫的時候,巧遇鄰居家里從南方來的親戚,阿寶想向他打聽一下南方那邊的情況。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學生活動]:介紹南方的情況。
[多媒體展示]:江南開發的材料
[教師引導]:那么剛才同學們提到的江南地區的概況與歷史事實相符合嗎?我們一起來看兩段材料。(分析兩段材料)
[教師過渡]:現在同學們腦袋里面應該浮現出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現在你們又有什么疑問想問老師嗎?
(教師預設題目:1、為什么江南地區會得到開發?2、江南地區開發有什么影響?)
[教師引導]:那么為什么江南地區能得到開發,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等會來說說你們小組的結論。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社會相對穩定,加上北民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以及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經濟得到了開發。
[教師引導]:那么江南地區開發有何影響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本課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三國之后歷史的發展以及江南地區的開發,可是北方又會如何發展,何去何從,請看下集——北方民族大融合。
【課堂練習】略
六、板書設計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西晉的短暫統一
1、西進的建立:260年、司馬炎、洛陽
2、“八王之亂”
3、五胡內遷
4、西晉的滅亡
二、淝水之戰
1、東晉的建立:317年、司馬睿、建康
2、前秦(氐族)建立,統一黃河流域
3、淝水之戰:383年,前秦與東晉,東晉以少勝多
4、東晉十六國對峙的形成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表現、原因、影響)
七、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跨的時間長,涉及的歷史事件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1、采用問題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在教學中在三個子目都采用了以學生提出問題,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要求。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2、以情境貫穿課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問題的興趣。
本課根據課文特點,設計了三個情境,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把復雜的歷史線索用三個情境來貫穿,便于學生進行理解。另外本課還設計了“解密檔案——淝水之戰”的歷史劇,由學生再現淝水之戰的戰況能引起學生(特別是好動的男同學)的極大興趣,所以該劇的創設不但能制造良好的氛圍,還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則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3、運用史料教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他們“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
4、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是江南經濟的發展,教師利用學生身處南方的現實從自身的生活出發關注當今學生的生活狀況,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透徹明晰。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對人口南遷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得出中山市如果才能吸引人才,取得更大的發展,這些問題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但是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處理江南地區開發原因的時候重復處理,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些時候沒有能夠及時的解決,在最后拓展方面引導學生還不夠成熟,這些問題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盡量避免,以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0張PPT)
自主預習
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阿寶想起了小時候爺爺給他講
的故事:阿寶的太祖父生活在三國時期的魏國,有一天,他到洛陽城里趕集,偶然間聽到了有路人在小聲議論皇帝曹髦曾不滿司馬昭專權,對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被害死了。十幾年后,還真的變為了“三國盡歸司馬氏”。



263年
266年
司馬炎
西晉
280年
完成統一
魏滅蜀
晉代魏
晉滅吳
西晉統一
280年
316年
公元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
五胡內遷
材料一:西晉的官僚地主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很多被虐賣為奴婢。西晉的殘酷壓迫激起了內遷各族的反抗。
民族矛盾加深
材料二:魏晉以來積蓄,掃地無遺。
--《資治通鑒》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材料三:西晉的貴族生活奢侈腐化,
競相攀比斗富,曾經出現過荊州刺史石崇和黃親王愷相互攀比絲綢錦緞的事件。再加上晉惠帝司馬衷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百姓生活水平很低。
統治集團奢侈腐化
為什么西晉的統一只有很短的時間
3、統治集團奢侈腐化
2、“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1、民族矛盾加深
西晉的短暫統一,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教訓?
1、西晉的建立(260年、司馬炎、洛陽)
2、西晉的滅亡(316年、被匈奴所滅)
一、西晉的短暫統一
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建康(南京),史稱東晉。
苻 堅
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統一了黃河流域。
阿寶此時正值壯年,被前秦王
苻堅強征入伍去攻打東晉。他與其他大多數士兵一樣都不是氐族,他們都不愿意為前秦賣命。但是,在淝水之戰中,他們遭遇了東晉軍隊。
時間 作戰雙方力量對比 結果
前秦(苻堅) 東晉
二、淝水之戰
383年
東晉以少勝多
80多萬
8萬
投鞭斷流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淝水之戰同在此以前歷史上哪幾次戰爭相似?
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
苻堅擁有八十多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前秦方面)
1、民族矛盾嚴重,軍心離散。
2、前秦符堅驕傲輕敵,戰術不當。
(東晉方面)
1、堅決抵抗,戰斗力強,士氣高昂
2、戰術正確,指揮得當。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并不完全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戰術的得當等等。
1、東晉的建立(317年、司馬睿、建康)
2、前秦(氐族)建立,統一黃河流域
3、淝水之戰(383年,前秦與東晉,東晉以少勝多)
4、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一、西晉的短暫統一
1、西晉的建立(260年、司馬炎、洛陽)
2、西晉的滅亡(316年、被匈奴所滅)
二、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后,阿寶僥幸逃回北方
的家中,不久前秦滅亡,北方再次陷入戰亂。阿寶的兒子也在此時出生,面對混亂的北方局面,阿寶一家帶著年幼的孩子不知該如何是好。有人建議阿寶遷到江南,但是阿寶曾經聽老人說江南不好,不愿意南遷。正在猶豫的時候,巧遇鄰居家里從南方來的親戚,阿寶想向他打聽一下南方那邊的情況。
材料1: “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年)或稔(rěn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
——《宋書》(南朝)
材料2: “楚越之地,地廣人稀,……或火耕而水耨(nòu) ……不待賈(買賣)而足……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
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史記》(西漢)
①修建水利工程
②開墾荒田
③種植水稻為主
④推廣小麥
⑤推廣牛耕糞肥
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
⑥采用灌鋼法
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
3、戰亂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1、江南地區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的自然條件;
2、大量的北方人口遷往江南,為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技術;
4、南北方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
(根本原因)
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什么影響?
江南地區的開發為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1、東晉的建立:317年、司馬睿、建康
2、前秦(氐族)建立,統一黃河流域
3、淝水之戰:383年,前秦與東晉,東晉以少勝多
4、東晉十六國對峙的形成
一、西晉的短暫統一
二、淝水之戰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表現、原因、影響)
1、西晉的建立(260年、司馬炎、洛陽)
2、西晉的滅亡(316年、被匈奴所滅)
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廣東省常住人口1、05億,流動人口3128萬,占據全國流動人口的1/3。
面對現今如此龐大的人口流動,結合本課所學內容,你能得到哪些啟示?
1.結束三國鼎立局面,統一全國的是 A.魏國 B.西晉 C.東晉 D.蜀國
2.成語“草木皆兵”的源于 A.官渡之戰 B.赤壁之戰
C.淝水之戰 D.巨鹿之戰
3.攻占長安,滅亡西晉的少數民族是
A.匈奴 B.鮮卑 C.羌 D.羯
B
C
A
4.4世紀后期,統一黃河流域
的政權是
A.西晉 B.東晉 C.宋 D.前秦
5.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① 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進
②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生產技術 ③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D
C
在地圖上用箭頭和線簡要地畫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的趨向。
北方民族遷往中原
中原漢族遷往江南
北方民族遷往中原
中原漢族遷往江南
想一想,這一時期民族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有什么重要意義?
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區的開發。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七年級歷史第四單元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下列皇帝曾遷都洛陽的是( )
A.盤庚 B.隋煬帝 C.北魏孝文帝 D.秦始皇
2.著名的典故“三顧茅廬”出自于東漢末年,下列與故事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
A袁紹 B諸葛亮 C孫權 D曹操
3.尊老愛幼、崇尚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作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數民族首領是( )
A.呼韓邪單于 B.北魏孝文帝 C.遼太祖阿保機 D.金太祖阿骨打
4.圖1所示局面中的吳國定都于( )
A.長安 B.建業 C.成都 D.洛陽
5.東漢末年,割據一方的曹操沒能做到( )
A.官渡之戰擊敗袁紹 B.基本上統一北方
C.指揮赤壁之戰 D.廢漢獻帝建立魏國
6.江南經濟開發是中國古代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下列各項與江南地區開發不相關的是( )
A.東漢末年以來北方人口南遷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C.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D.江南地區戰亂較少,社會穩定
7.北魏孝文帝在統一黃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風國俗”,接受先進的漢文化,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其學習漢族文化的措施有( )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 ②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③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 ④遷都長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某校初一年級二班正在舉行歷史知識搶答賽,主持人說:“他是東晉人,創造出一種新穎秀麗的書法,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人尊稱他為‘書圣’。”你認為主持人描述的歷史人物是( )
A.王羲之 B.顏真卿 C.黃庭堅 D.顧愷之
9.你認為下列哪一項屬于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歷史功績( )
A.建立統一國家   B.創立科舉制度 C.維護國家統一 D.促進民族融合
10.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數學家是( )
A.蔡倫 B.祖沖之 C.張仲景 D.賈思勰
11.以下是某歷史小澤同學為云岡石窟涉及的解說詞,其中正確的是( )
A.開鑿于兩漢,宣傳的是佛教 B.開鑿于東漢,宣傳的是道教
C.開鑿于北朝,宣傳的是佛教 D.開鑿于唐朝,宣傳的是道教
12.祖國大陸與臺灣友好交往是從下列哪個時代開始的?( )
A.秦朝 B.東晉 C.漢朝 D.三國
13.著名導演吳宇森執導、眾多影視明星出演的電影《赤壁》,再現了赤壁之戰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該電影取材于我國古代哪部優秀的長篇歷史小說( )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紅樓夢》 D.《西游記》
14.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過渡。下列關于三國史實敘述正確的是( )
①魏國—220年—曹操—洛陽 ②魏國—220年—曹丕—洛陽 ③蜀國—221年—劉備—成都
④蜀國—221年—諸葛亮—成都 ⑤吳國—222年—孫權—建業 ⑥吳國—222年—孫策—南京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5.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區發生了建國以來最強烈的地震災害。請問,在三國時期這一帶地區主要屬于下列那一政權管轄( )
A、魏 B、蜀 C、吳 D、西晉
16.下列戰役按時間發生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涿鹿之戰 ②城濮之戰 ③赤壁之戰 ④長平之戰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17.寫列政權定都洛陽的有( )
①魏 ②吳 ③西晉 ④東晉 ⑤北魏
A、①③⑤ B、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
18.壽光是中國“蔬菜之鄉”,也是北魏著名學者賈思勰的故鄉。他的一部著作被稱為“中國五大農書之首”,這部著作是( )
A.《本草綱目》 B.《天工開物》 C.《農政全書》 D.《齊民要術》
19.在學校舉行的一次“歷史故事會”中,一位同學介紹了北魏時期一次重要改革的內容。他的下列介紹與史實不符合的是( )
A.將都城遷到洛陽 B.大力學習漢族先進文化
C.嚴禁貪官污吏 D.農民不再承擔徭役和兵役
20.右圖是我國古代一部綜合性地理學專著,作者是( )
A.賈思勰 B.顧愷之 C.酈道元 D.祖沖之
21.下列戰役中,奠定三國鼎立局面基礎的戰役是( )
A、官渡之戰 B、赤壁之戰 C、淝水之戰 D、城濮之戰
22.在古代歷史上有很多的成語與典故流傳,“草木皆兵”這一成語故事出自( )
A、官渡之戰 B、赤壁之戰 C、淝水之戰 D、巨鹿之戰
23.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推動 B、北方農民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生產技術
C、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D、江南局勢戰爭較少相對穩定
24.曹操是東漢末年重要的軍閥之一,下列不屬于曹操集團勢力壯大的原因的是( )
A.有富饒的關中作根據地 B.挾天子以令諸侯
C.注意招收和延攬人才 D.注意墾荒耕田,增強經濟實力
25.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中通過漢化推動社會進步,影響最大的是( )
A.鮮卑 B.匈奴 C.羯 D.氐
二、材料分析題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甚為難。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 ──引自《魏書》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斷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言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資治通鑒》
請回答:
(1)兩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問題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個城市?“魏主”是誰?他決定將都城遷到哪里?
(3)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遷都的原因是什么?
(4)說明材料二“北語”、“正音”各指什么?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7、閱讀下列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賈而足……無積聚。
——《史記》
材料二 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
——《史記》
材料三 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1)材料一反映了秦漢時江南地區怎樣的社會狀況?
(2)根據材料二、材料三簡要概括晉朝時江南經濟的發展狀況?
(3)江南地區經濟得以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4)南朝時的中山市一片荒蕪,古書中描繪為充滿瘴氣的流放之地。即便到了唐宋時期,依然是地廣人稀,農業生產十分落后。經過1000多年的開發,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不斷發展,中山市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同等城市中居于領先地位,成為珠江三角洲的腹地之一。作為中山市的小公民,請你為中山市的繼續繁榮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提示:可以從經濟、政治、文化、環境、交通、衛生等方面選擇其中一二來進行作答,至少提出兩點建議)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柘城县| 余干县| 尤溪县| 哈巴河县| 穆棱市| 缙云县| 晋中市| 林周县| 抚松县| 甘泉县| 商河县| 离岛区| 林口县| 仲巴县| 巨野县| 邢台县| 樟树市| 都江堰市| 米脂县| 保德县| 天气| 汽车| 汾西县| 尼勒克县| 武威市| 福泉市| 会同县| 谷城县| 东辽县| 鹿邑县| 普陀区| 屏东县| 十堰市| 上林县| 布尔津县| 台北县| 柞水县| 平塘县| 海口市|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