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五上科學重點第一單元 我們的腦1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刺激。2陽光下,瞳孔變小;陰影中,瞳孔變大。3保護眼睛,不要長時間注視強光。4眼、耳、鼻、舌、皮膚是人體主要的感覺器官。5當受到外界環境或身體內部的刺激時,我們會產生反應,這能使我們積極應對環境變化,保護自己,避免傷害,是我們安全的重要保障。6人體會對刺激做出反應。7尺子自由下落時,大約0.1秒時下落了5厘米;0.2秒時下落了20厘米。8有些現象會“欺騙”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產生錯覺。9腦要把雙眼傳來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才能形成立體的視覺。10腦的內部結構與作用:第一張人腦解剖圖是比利時醫生---維薩里根據人體的真實結構繪制的。1543年,他發表著作《人體的構造》,對腦的結構進行了描述。人腦有三個主要結構:大腦、小腦和腦干。大腦可以指揮我們的身體,小腦可以幫我們保持身體的平衡,腦干能夠控制呼吸和心跳。11腦是指揮人體活動、產生思想、學習記憶的重要器官。12顱骨的作用:保護腦。13睡眠是保護大腦的重要手段,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健康。14從2017年12月,我國發布了《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規定“家校配合保證每天小學生10小時的睡眠時間”。15制定適合自己的作息計劃,要檢查睡眠時間,適當的午休可以保護腦。16人體各個器官共同完成生命活動的各項任務,是相互協調、和諧統一的整體。當某一器官的健康受到影響時,也會波及其他器官的健康。睡眠不足會直接影響大腦,長期的睡不足也會給其他器官帶來各種各樣的疾病,規律作息有益于健康。第二單元 沉與浮1當潛艇主壓載水艙注滿水時,潛艇從水面潛入水下。當用壓縮空氣把主壓水艙內的水排出時,潛艇從水下浮出水面。2物體的沉浮是可以想辦法改變的,改變物體的沉浮可以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3水密隔艙,這一船舶結構大約發明于我國唐代,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是我國在造船方面的一大發明。從18世紀開始,中國先進的水密隔艙結構逐漸被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造船工藝所借鑒,至今仍是船舶設計中重要的結構形式。由于艙與艙之間嚴密分開,因此在航行中,特別是在遠洋航行中,即使有一兩個艙區破損進水,水也不會進入其他艙區。使得船的整體仍然保持有相當大的浮力,不致沉沒。4航道浮標漂浮于水面,錨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標示航道范圍、淺灘及礙航物等。5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制作一個航道浮標:我選空礦泉水瓶,里面要裝點重物才不會倒,用線綁住它,再放入水中。6《中國海區水上助航標志》規定:船舶從海上駛近或進入港、河ロ、港灣或其他水道時,稱為順航道航行,左舷為航道左側,右舷為航道右側。航道左側標的標體、頂標、燈光均紅色,航道右側標的標體、頂標、燈光均為綠色。第三單元 地表的變化1各種形態的地貌構成了地表壯美秀麗的風光。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海洋、沙漠、盆地等。2珠穆朗瑪峰海拔約8848.86米(2020年測量),現在每年還在不斷長高。魚龍是1.5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動物。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曾在喜馬拉雅山采集到了魚龍的化石;同時還發現了魚類、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推測喜馬拉雅山脈原來可能是海洋。3改變地表的力量:1605年7月13日海南島瓊山發生的7.5級地震,導致70多個村莊100多平方千米陸地沉陷為海。1963年11月,冰島以南海域海底火山爆發,誕生了一個新島---蘇特賽島。4是哪些力量在改變地表形態 大壩、泥石流、海上機場、移動的沙丘等。即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5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強烈地震發生時,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會迅速地改變地表形態:如地裂、堰塞湖的形成。地震時的現象:A.左右震動B.上下震動。地震對地表的改變作用:a.地震能引起泥石流b.地震甚至會導致高山移位。6感受震動:兩名同學各持一根小木棍的兩端,并用力將它壓彎,繼續用力直到折斷。當小木棍壓斷時,我們會聽到咔嚓聲 手會感覺麻木。操作時要注意安全!7地球表面的巖層在受到巨大擠壓力時會發生扭曲變形而斷裂。巖層斷裂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動起來,并產生巨大的破環力量。8強烈地震常造成毀滅性破壞。1976年7月28日在我國河北唐山、豐南一帶發生了里氏7.8級強烈地震,這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城市地震災害。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級大地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為全國“防災減災日”。9現代的地震監測儀已經采用了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廣泛地應用在各地地震監測站。10地震前常會有一些前兆,對預報地震有一定的作用:地下水異常、家禽異常、地聲異常、電磁異常等。11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緊急突發事件,可以拔打以下全國通用的緊急求助電話:消防報警電話119、急救電話120、公安報警電話110、交通事故報警電話122。12火山爆發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火山爆發時巖漿從火山口噴涌而出。我國云南騰沖火山、海南馬鞍嶺火山、美國火奴魯魯火山。13火山噴發是地球釋放能量的一種活動,一般會在地表上形成錐狀的高山。火山爆發時除了噴出巖漿,還會噴出火山灰和一些氣體等。火山熔巖的溫度有1000攝氏度,火山一般可分為三類: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14模擬火山噴發:a在鐵盆中,用一些土豆泥堆出一座小山;b從“山頂”往下挖出一個深坑,填入番茄醬后,再用土豆泥封住洞ロ;c加熱小山,直到火山噴發。15火山噴發會造成人類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但是在火山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產物,也可以被人類利用:火山巖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地熱是一種有開發前景的清潔能源;火山灰是天然的肥料;開發了旅游業如溫泉。16巖層斷裂時,就有了地震!巖漿會從硬殼的薄弱部位沖出來。關于地球內部,科學家做了很多研究,把地球分為地売、地幔和地核三個部分。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構成。17地球的內部結構就像一個煮熟的雞蛋。18現代的“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分為6大板塊,它們“漂浮”在地幔之上。19地球內部的熱量促使熔巖運動,從而使板塊慢慢運動起來。20研究表明,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相鄰的板塊之間,就是因為在板塊邊緣地帶,地殼運動活躍。21火山爆發、地震等來自地球的內部力量能改變地表。水、溫度、風、植物都會對巖石變化發生作用。22流水的力量模擬實驗:a用適量的砂、石與土在盒內堆成一個斜坡,b讓水從坡上流下來。23根據地理學家的研究,華北平原原來是一片淺海,黃河、淮河及周邊的小河流都注入這個淺海。它們帶來的大量泥沙,逐漸沉積而形成陸地。由于黃河的泥沙量最多,因而在營造華北平原的過程中,它的“功勞”也最大。24在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時,想到了用鍛燒再澆水的方法來破除河道中的巖石。我們也來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溫度變化對巖石的影響吧!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石頭,然后把這塊石頭放入冷水中;接著再燒,再浸入冷水中。反復幾次,觀察石頭有什么變化。根據實驗現象,推想巖石在晝夜、四季冷暖交替的溫度作用下會發生變化。25酸性的地下水把巖石溶蝕出了個個的溶洞。溶蝕后產生的液體,從洞頂逐漸往下淀積,經過漫長的年代而形成了鐘乳石。26人類的活動對地表形態有影響:如開挖河道、修建水庫、圍湖造田、亂砍濫伐等。27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由于黃土結構疏松,本來就極易流失,經過幾千年來人類活動的影響,原有的森林和草原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形成了千溝萬的破碎地形。從1978年開始,我國在黃土高原開展了以大范圍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為主的“三北工程”,使這里的水土流失現象得到明顯改善。28圍湖造田的利與弊:湖泊灘地土層厚、土質肥沃、地勢平坦、灌溉便利,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湖泊灘地從事開墾種植具有悠久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圍湖造田的速度和規模進入高潮,對解決當時的糧食問題起了一定作用,土地多了可以多種糧食。然而洞庭湖的水域面積也因此大量減少,從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位。29在1998年長江中游夏季大洪災過后,我國政府明確提出“退田還湖,加固干堤”等政策,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護工程開始實施。第四單元 物質變化1水可以變成冰,蠟塊在加熱后可以變成蠟液,生面團發酵烘烤后可以變成面包。2紙折成紙飛機后,紙的形狀變了,剪碎的紙屑還是紙…3紙灰是黑色的,不能變成紙了。紙灰和紙不一樣。4紙燃燒時發光發熱,燃燒后的紙和紙灰不一樣,變成了一種新的物質。5要注意安全!萬一不小心失火了,可以用濕毛巾覆蓋來滅火!6我觀察到蠟燭燃燒的變化A蠟燭變短、變輕、發光、發熱,有熔化的蠟流下來;B燃燒時產生黑煙。7把ー個冷且干燥的杯子罩在燃燒的蠟燭上,發現有水霧,說明燃燒時產生了水。8在另一個燒杯內壁上沾留少量澄清石灰水,再將燒杯罩在燃燒的蠟燭上,燒杯內壁變渾濁,說明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因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9蠟燭燃燒后,有新的物質產生,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等。10拉瓦錫對燃燒的研究:200多年前,法國科學家拉瓦錫發現物體在空氣中能燃燒,而與空氣隔絕開,再高的溫度無法使物體燃燒。他猜想物體燃燒一定和空氣有關。他做了一系列實驗,認識到空氣是一種混合物,其中支持燃燒的氣體只占一部分。后來科學家經過精確實驗,發現空氣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11白醋聞起來酸酸的!聽說小蘇打是一種堿。A將大約60毫升白醋倒入500毫升燒杯中;B用天平稱量5克小蘇打;C將小蘇打加入裝有白醋的燒杯中;D蓋上玻璃片,觀察燒杯中的現象。燒杯里冒出大量氣泡,看來有氣體產生。12打開玻璃片,將燃燒的小木棒分別伸進小蘇打與白醋反應后的燒杯里小木棒熄滅;充滿空氣的空燒杯里正常燃燒。這說明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了新物質。13紫甘藍汁遇酸性物質變為紅色,遇到堿性物質變為綠色。利用這個特性可以檢驗物體的酸堿性。14用滴管將紫甘藍汁分別滴入白醋中變紅色、小蘇打溶液中變綠色、二者混合后的液體中既不變紅也不變綠,產生了新物質。15生銹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鐵和鐵銹不一樣。我們用鐵絲來實驗,先用細砂紙將鐵絲擦一擦,看一看鐵的顏色;將一根鐵絲(1號)放在朝濕的吸水紙上,另一根鐵絲(2號)放在干燥的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兩根鐵絲發生的變化,做好記錄,發現在潮濕的環境中鐵絲更容易生銹。16鐵生銹的原因有:(1)在潮濕的環境里容易生銹;(2)與空氣接觸容易生銹;(3)與酸、堿、鹽等接觸后容易生銹。17有些物質變化的反應速度較快,如蠟燭的燃燒、小蘇打和白醋的反應;有些物質變化的反應速度較慢,如鐵的生銹。18尋找可樂的秘密:將半瓶可樂用帶有導氣管的橡皮塞塞緊,導氣管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輕輕搖動可樂瓶,發現分解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19碳酸飲料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充入了二氧化碳氣體的飲料。生產時,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酸;飲用時,打開瓶蓋,二氧化碳氣體又從碳酸中分解出來,使得碳酸飲料具有獨特的消暑解渴作用。20物質變化的應用非常廣泛,如燃放煙花、水泥澆筑、白醋去水垢、可樂除鐵銹等。21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藥首先運用于制造煙火,不久后運用于軍事。火藥傳入西方后,經過不斷改良,除了在軍事上的用途,還廣泛應用于采礦、筑路、興修水利、工程爆破、金屬加工等工業領域。22物質變化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隨之產生了一些弊端,有些甚至造成了環境污染。如何興利除弊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如:人為排放造成酸雨。第五單元熱的傳遞1.熱從物體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 低的部分,或者從溫度 高 的物體傳到溫度 低 的物體,這種傳熱方式稱為熱傳導。2..熱在傳遞時以熱源為起點,從較熱的一端向較冷的一端傳遞。離熱源越遠,熱傳遞的時間越長。3.全屬等傳熱能力強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 塑料、橡膠木頭等傳熱能力弱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4.棉襖,羽絨服中包含了大量空氣,而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阻止身體熱量快速向外散發,所以有很好的保溫效果。5. 生活中哪些方面應用了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的性質來為人們服務的?答:飛機的舷窗,雙層玻璃門窗和雙層玻璃杯能保溫,也是因為其中夾有空氣層,這都是利用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的性質.6. 各種物體都能夠傳熱,但是不同物體傳熱的本領不同。7.熱在固體中傳遞的方式是傳導,在液體和氣體中傳遞的方式是對流,太陽的熱傳遞到地球上的方式是輻射。8.在給水加熱的過程中,熱水會上升,冷水會下沉,形成對流。隨著水的流動,熱由高溫處傳到低溫處,這種熱的傳遞方式稱為熱對流。9.物體還能不靠任何介質向外發出熱輻射。10.請你寫出日常生活中人們利用熱輻射的兩個例子.答:烤火取暖、太陽能熱水器11.熱可以用傳導,對流,輻射方式進行傳遞,如果減少熱的傳遞就能達到保溫效果。12.自制一個保溫杯,應該選擇傳熱本領差的材料比較好。13.減少熱的傳遞使物體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這就是保溫。14.制作保溫箱研究方法;(1).選擇保溫材料:帶蓋的玻璃瓶,錫箔紙泡沫板。(2).取100毫升熱水測量溫度,并放入保溫裝置中。(3).15分后,再量一次水溫記錄收溫的變化(4).共同對論保溫裝置的不是之外,加以改進.15. 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熱水在冷水里也會上升嗎?我們的問題:熱水會上升嗎?我們的推測:熱水比冷水輕,會上升。實驗步驟:(1).將一瓶染紅的熱水緊緊套在另一瓶冷水上,快速的抽開中間的隔板,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2).將一瓶冷水緊緊地套在另一瓶染紅的熱水上,快速的抽開中間的隔板,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實驗結論:熱水上升冷水下沉第六單元 信息的傳遞填空:1.人們需要互相交流、傳遞信息。2.使用語言交談是我們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3.古今用信號傳遞信息的方式有烽火臺、信號彈、防空警報、旗語等。4.旗語是一種利用手旗或旗幟傳遞信號的溝通方式。5.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傳遞的信息越來越多,而人類的記憶能力有限。于是產生了用巖畫、符號、文字記錄傳遞信息的方法。6.中國早期的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都是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表意符號”中產生 的。7.東漢時期,我國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人們可以將更多的信息方便地書寫在紙上。8.很早時候,文化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9.人們常用簡潔符號和文字組合來傳遞特定信息。10.國家安全標志分為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提示標志。11.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希望長途通信更快、更準確、成本更低。12. 1837年,莫爾斯發明了第一臺電報機。13.電報通信的語言是由電碼符號組成的,最早用的是“莫爾斯電碼”。14.電碼符號由兩種基本信號和間隔時間組成。15.發收電報要經過“編碼--發送--接收--解碼”的過程。16.隨著廣播、電視、互聯網和其他智能終端的出現,現代通信飛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驟然縮短,整個世界緊縮成一個“地球村”。17.最常見的4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中,我國的北斗系統是唯一具有通信功能的衛星導航系統,在精度上也更 具優勢。18.現代通信技術快速發展,信息傳遞越來越快捷、準確。19.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通信手段也必將不斷地更新換代。20. 7世紀初的唐朝時期,人們從印章、石刻中得到啟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21. 現在被廣泛推廣的衛星導航技術主要提供三種業務,即位置、速度、時間。22. 第五次信息革命始于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計算機、互聯網、衛星通信 的迅速推廣,在信息的存儲、交流和傳播方面,是目前其他任何技術無法與之相比的。23. 寫出下列各標志所傳遞的信息:當心火災 當心電離輻射 當心爆炸 當心觸電 當心生物危害簡答:1.活字印刷的優點和缺點是什么 答:活字印刷的優點:活字印刷突出兩個變,變死字為活字,變死版為活版,經濟、省時、省力、省料、省錢。缺點:排版不認真容易導致字排倒排錯,使書籍出現錯誤。2. 現代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在哪些方面給我們帶來了便利 答:現代通信技術快速發展,信息傳遞越來越快捷、準確。人們開始實現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之城。3.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答:有聽廣播、讀書、看報、看電視、手勢、語言、旗語、網絡、電話、傳真等。4.你能讀懂下面古代中國漢字的意思嗎?山月鹿牛羊鳥木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