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上冊科學復習資料第三單元 土壤1.土壤是陸地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是許多動物和植物生活的家。2.采集土壤時要先刮去約1cm深的表層土,再垂直深挖約20cm才能開始采集。我們制作土壤標本時應記錄土壤的采集時間和地點以及土壤標本的特點。3.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沙、黏土、水、空氣,另外還有動植物的殘體和由他們腐解而產生的腐植質。4.如何證明土壤中有水 把土壤裝入一個塑料袋密封好,一段時間后觀察塑料袋內部有沒有水,如果有,則說明土壤中含有水。5.如何證明土壤中含有空氣 將土壤放入一個有水的燒杯中,如果土壤周圍有氣泡冒出,則說明土壤中有空氣。6.燒土壤時會聞到一股燒焦的氣味,這是因為土壤中含有腐殖質。7.鑒別土壤的方法(手捏法)。新鮮濕潤的土壤,手握土壤后,土壤散開不能成團的是沙質土,能捏成團拋到地上也不會散開的是黏質土。能捏成團拋到地上會散開的是壤土。8.沙質土:含沙較多。顆粒大,滲水快,保水性差,透氣性好。黏質土:含黏土較多。顆粒小,滲水慢,保水性好,透氣性差。壤土:含沙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顆粒居中,滲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氣性居中。9.請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三種土壤滲水的快慢。做三個一樣的漏斗,分別裝入同樣多的三種不同土壤。同時倒入同樣多的水,比較它們的滲水效果。10.分離土壤的方法:沉淀法、篩選法、挑揀法。11.怎樣想辦法分離土壤中不同物質?答:(1)篩子篩。(2)密封在塑料袋中觀察。(3)放置水中觀察。(4)水中攪拌靜置。12.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土壤類型豐富,土壤顏色繁多,主要有紅土、棕土、黃土、黑土、紫色土、其中黑土肥沃,適合種植莊稼,紅土適合種植茶樹。我國古代人民建造了五色土社稷壇。13.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礎,植物對土壤也有保護作用,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14.過量噴灑農藥,非法取土,過度放牧,亂倒垃圾等行為都會對土壤造成破壞。第四單元 固體、液體和氣體1.固體有確定的形狀、體積。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有確定的體積。氣體沒有確定的形狀也沒有確定的體積。牛奶是液體,石頭是固體,空氣是氣體。2.液體的表面在靜止時一般會保持水平。3.固體和液體有確定的體積,氣體沒有確定的體積。氣體總是能充滿它所在的空間。4.請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氣體、液體有沒有確定的體積。實驗步驟: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的出氣口,壓緊和拉開注射器的活塞。在注射器中裝入水,堵住出氣口,壓緊和拉開活塞。觀察發生的現象。實驗現象:裝入空氣的注射器活塞能夠拉動,而裝入水的活塞不能拉動。實驗結論:氣體沒有確定的體積,液體有確定的體積。5.量筒是度量液體體積的儀器。單位是毫升用符號ml表示。使用量筒時要輕拿輕放,讀數時視線要與水面凹面齊平。6.向量筒中注入液體時,應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傾斜,右手拿試劑瓶, 瓶口緊挨著量筒口,使液體緩緩流入。7.同一杯水,倒入不同形狀的量筒中,水的形狀改變了,但是水的體積不會改變。8.可以用量筒和水來測量形狀不規則的石塊的體積。9.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變化、狀態變化而改變。物體具有的物質的量不變時,就有確定的質量。10.固體、液體、氣體是物體存在的三種形態。第五單元 熱脹冷縮1.人們用溫度來準確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計是測量物體溫度的儀器。2.1742年,瑞典科學家攝爾修斯創立了"攝氏溫標"。攝氏溫標的規定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融化時的溫度為0℃,水沸騰時的溫度為100℃。3.使用溫度計時要注意:選用合適量程的溫度計;手持溫度計的上端;溫度計的液泡浸入水中,不能接觸到杯壁和杯底;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開始讀數,讀書時,視線與溫度計中的液柱面齊平。4.一些常見的溫度計:體溫計、數字溫度計、紅外線溫度計、指針式溫度計。5.液體在一般情況下,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收縮。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但是,水結成冰以后,體積會膨脹。6.冬天的電線繃得很直,而夏天卻彎曲了,正是由于熱脹冷縮而產生的。7.溫度計越往下數字越大,說明是零攝氏度以下,讀數時要從上往下數,寫溫度時前面加“-”,表示零下。溫度計越往下數字越小,說明是零攝氏度以上,讀數時從下往上數。8.1593年,伽利略發明了第一支空氣溫度計。1632年,法國化學家雷伊對伽利略溫度計進行了改革,發明了液體溫度計。9.溫度計是根據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10.酒精燈燈焰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部分,在給物體加熱時,應用外焰加熱,因為外焰的溫度最高。11.點燃酒精燈時應用火柴由下往上從側面點燃酒精燈,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盞酒精燈。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12.加熱后,銅球不能通過金屬環;冷卻后,銅球能通過金屬環。這說明銅球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收縮。13.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14.舉出生活中關于熱脹冷縮的事例:(1)安裝地板磚時留縫隙;(2)溫度計;(3)夏天電線變長;(4)冬天有時罐頭瓶蓋打不開,用火烤一烤就能打開;(5)燒開水時水會溢出;(6)超市里的飲料都不裝滿;(7)夏天自行車充氣太足會爆胎。第六單元 學蔡倫造紙1.紙發明以前人們最早是把字刻在龜甲獸骨上,刻寫很不方便,后來人們把字寫在竹片、木板上,再編成書,這種書非常重,也有人把字寫在絲帛上,書雖然輕了,但很貴。2.東漢時期的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并革新了造紙工藝,從而使得造紙術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3.造紙的關鍵在于分離植物纖維,讓纖維重新結合形成紙。造紙也會造成大量的工業廢水,廢氣,粉塵等污染物,需要特別注意污染治理。4.蔡倫的造紙流程切料 蒸煮 打漿 抄紙 曬紙按照這個流程,蔡倫造出的紙輕薄平整,便于書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