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單元 第1章 第二節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一、教學目標:知識性目標:舉例說出光、水、溫度等因素對生物生存的影響。技能目標:1、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及設計實驗的能力。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愛護大自然,保護生態平衡的情感意識。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非生物因素。難點: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三、教學準備:學生課前采集鼠婦,在采集過程中觀察鼠婦的生活環境。完成觀察日記。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引言]:在生物生活的環境中,各種因素都能影響生物的生存,這些因素我們稱之為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認真聆聽探究實驗:會對鼠婦分布的影響 [提問]:同學們面前的小動物叫什么?還可以叫什么? 我們也可以叫它們潮蟲,周末老師提前布置同學們去野外捕捉到了一些鼠婦,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捕捉鼠婦的經歷嗎? [講述]:剛才同學們匯報了發現鼠婦的有趣經歷,那么捕捉鼠婦的環境有什么共同點?你覺得影響鼠婦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講解]: 提出問題: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是什么? [討論]:請同學們相互討論一下,作出你的假設。 [假設]:鼠婦可能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鼠婦不喜歡明亮、干燥的環境)。 [制定實驗計劃]: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屏幕上的討論提綱。時間:5分鐘。 這個實驗我們要探究的事什么問題?實驗中用多少只鼠婦?放在什么容器中? 實驗時,應該在盒中給鼠婦提供哪兩種不同的環境?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條件是否應該保持一致?(※怎樣才能保持一致?) 往盒中放置鼠婦時應放在什么位置?(※一定要這樣做嗎?為什么?) 明確實驗如何操作? 實驗過程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明確分工。 [推薦器材]:現在提供實驗材料有紙盒、干土、濕土、干紙巾、濕紙巾、黑紙板,請每組同學設計實驗,并按照計劃完成實驗。 [匯總]:請各組匯報各自實驗數據并記錄在Excel中。老師計算全班的平均值,得出最終結論——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 [表達與交流]:請各組分享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創新。 [總結]:在一個實驗當中,就算實驗過程完全一樣,但由于人為或者不可知因素,結果和過程都會有所差異,作為一個科學家,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就是要善于發現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并總結經驗,即科學探究第六步,表達與交流。 [提醒]:實驗完畢后,你們認為應該如何處理鼠婦? [小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樹立愛護大自然、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興趣濃厚,問題激發起學生回答的熱情,紛紛舉手述說自己捕捉鼠婦的經歷與經驗。提到潮濕、土壤、陰暗、花壇里、石頭下等。 相互討論歸納出影響鼠婦生活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 小組合作,認真討論,師生共同明確提綱問題答案。 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10只鼠婦。老師準備的藍色紙盒,用紙板蓋住一半。 陰暗,有光兩種環境。應該要保持一致。 兩邊各5只。 A放鼠婦(同時)B蓋(靜置)C觀察、計時、記錄(認真嚴謹) 有限的時間可以多做幾組實驗;保持光照不要被遮擋;保持安靜,防止噪音成為影響鼠婦分布的另一個因素。 按照每組分工。 認真仔細完成實驗且記錄數據。 每組代表將數據處理后匯報給老師,并得出本組實驗數據對應的結論。 各組積極分享并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絕大多數同學贊成把鼠婦放回大自然,接受情感教育。課后小結 總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制定計劃 實施實驗 得出結論 表達與交流 學生回憶后總結課后拓展布置作業 設計“探究土壤濕度對鼠婦分布的影響”的實驗計劃并完成探究報告。五、課后反思: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設計并實施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的魅力,我深感學生的潛能、創造力、想像力是一座等待我們去開發的寶藏,也深刻理解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進一步理解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的理念。在本節教學中,讓學生嘗試體驗,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多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因素,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發展學生個性,讓學生體驗知識研究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感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