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探索生命的方法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舉例說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體驗其過程。2、能力目標:認同認真觀察記錄的重要性,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3、情感目標:體會在探究過程中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樂趣。二、教學重點:舉例說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體驗其過程。三、教學難點:嘗試確定實驗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四、課時計劃:1課時五、課前準備:學生準備:分組并分配任務,自制多功能探究實驗箱,小型動物手動投放器等。教師準備:實驗材料器具如鼠婦、手表、濕土、干土等。制作課件。六、教學過程:<一>、鞏固提升,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探索生命的器具,學會認識并使用顯微鏡。同學們還記得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嗎?(帶領學生復習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那么,擁有了探索生命的器具,我們是否就能像科學家一樣探究呢?(不能)教師:還要學會探索生命的方法即科學探究。<二>、引入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學探究是人們主動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一般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1、 提出問題:在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如果我們留心觀察,會發現許多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提問學生發現過哪些問題)教師總結:同學們發現過許多問題,如“蛆是從哪兒來的”“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鼠婦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今天我們以“鼠婦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為例,來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同學們根據提出的問題,課下在校園內實地調查、在學校圖書館查閱書籍、利用電腦網絡檢索等搜集整理資料。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有光、水、溫度。引導做大膽的猜想,從而過度到第二步驟。2、 作出假設:(1) 學生自由發言,作出不同的假設。(2) 教師引導 :假設是對問題的一種可能的解釋,雖然不是事實,也不是毫無根據的猜想,假設有可能正確,也有可能是錯誤的。需要實驗來驗證。3、 實驗:學生自主設計:制定計劃(從材料器具和方法步驟兩個方面著手)、實施計劃。教師引導:(1)所有實驗都有變化的因素,即變量,如水、光、溫度、時間、體積等都可能是變量。(2)實驗中要控制變量,最好的方法是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實驗變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4、 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兩組同學分別匯報實驗結果,取平均值。根據實驗結果,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結論可能支持假設,也可能不支持假設。教師引導提問:在本次科學探究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問題,又是怎樣解決的呢?學生回答,表達、交流。<三>、練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師:剛才引導同學們用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探究了光對鼠婦的影響?,F在第一組和第二組分別用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探究溫度和水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探究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怎樣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最后得出總的結論“鼠婦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學生: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常溫的環境中。教師提示:由于課堂時間短,若要驗證結果的準確性,還要在課下增加重復次數。<四>、對本節課總結并情感教育:總結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前提,解決問題常常需要作出假設,假設不一定正確,需要實驗來驗證,實驗過程中要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增加重復次數。最后分析實驗結果時,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在整個探究過程中,要善于溝通交流。實驗結束后,鼠婦怎么辦呢?通過這次活動,你得到了什么啟示?七、作業:利用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探究“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八、反思:課前充分的準備,實地探究、查閱資料等節約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了較多的知識信息;課堂又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大膽質疑、盡情交換看法,積極主動獲取知識,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發揮,集體協作精神得到培養。本節課由于課堂時間短,實驗的重復次數不夠,若要驗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課下需多次重復實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