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一、指導思想:以《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內容》為指導,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關系。同時,著重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二、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4.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三、學生情況分析: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四、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生物與環境”、“船的研究”、“環境與我們”、“熱”。五、基本措施: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節課;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科學幻想|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科學游戲|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七、主要教學方法:|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八、教學進度安排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并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周次 單元 教學內容 課時 備注1~5 生物與環境 1.種子發芽實驗 2.比較種子發芽實驗 3.綠豆苗的生長 4.蚯蚓的選擇 5.當環境改變了 6.食物鏈和食物網 7.設計和制作生態瓶 第一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106~9 船的研究 1.船的歷史 2.用浮的材料造船 3.用沉的材料造船 4.增加船的載重量 5.給船裝上動力 6.設計我們的小船 7.制作與測試我們的小船 第二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1010~14 環境與我們 1.地球——宇宙的奇跡 2.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 3.珍惜水資源 4.解決垃圾問題 5.合理利用能源 6.讓資源再生 7.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 第三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1015~19 熱 1.溫度與水的變化 2.水的蒸發和凝結 3.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 4.熱在金屬中的傳遞 5.熱在水中的傳遞 6.哪個傳熱快 7.做個保溫杯 第四單元測試分析與講評 1020~21 期末復習 期末考試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