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復習要點第一單元《走近科學》把科學家和他的工作連線2.(袁隆平)是植物學家,雜交水稻之父。研究黑猩猩的動物學家是(珍妮·古道爾)3.滾小球的實驗中,坡度相同的條件下,小球離桌面越(高),滾得越遠。坡度不同,位置相同的條件下,坡度越(高),滾得越遠。4.400多年前,(伽利略)在斜面上滾過小球,發(fā)現(xiàn)小球越滾越快。5.科學家的工作有(觀察)、(實驗)、(記錄)等等。6.(科學家)是發(fā)現(xiàn)大自然奧秘的人。不僅科學家能做科學研究,我們小學生也能做科學。7.科學家也不是萬能的,有的問題科學家已經找到,例如:大樹是怎么長高的?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完全找到答案,例如:有沒有外星人?8.工程師工作的內容有(畫設計圖)、(制作模型)、(維修機器)、(調試產品)。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工作是由區(qū)別的,工程師重在設計、發(fā)明、制造產品的人。9.列舉3個工程師的杰作(電腦)、(飛機)、(房子)。10.學會用簡易材料做一個鉛筆加長器。11.說兩點普通教室與科學教室的不同點(桌子大)、(有水池)。12.制定兩條科學課的規(guī)則(交流時要輕聲)、(實驗后要收拾桌面)、(要學會合作交流)、(取放器材要注意安全)、(未經允許不要嘗東西)。13.給做得對的同學打“√”,做的不對的同學打“×”。第二單元《用感官觀察》1.我們用(耳朵)、(鼻子)、(舌頭)、(皮膚)、(眼睛)來觀察周圍的事物。2.耳朵可以(聽聲音),鼻子可以(聞氣味),舌頭可以(嘗味道),眼睛可以看顏色、大小、位置等,皮膚可以感覺冷熱,軟硬等。辨聲音 找不同 找白醋 辨軟硬 嘗甜味3.小動物們也有感官,有的動物感官特別靈敏,如(狗)能問出極微弱的氣味,高空中的(貓頭鷹)能發(fā)現(xiàn)地面的田鼠。4.(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5.吃東西時,(鼻子)和(舌頭)總是一起工作。6.未知的東西為了安全起見,不能隨便(聞)和(嘗)。7.在觀察蠟燭時,我們用(眼睛)看蠟燭的形狀、顏色、大小,用(手)觸摸蠟燭,感覺蠟燭的軟硬,光滑粗糙,用(鼻子)聞熄滅后的氣味。8.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常常需要動用(各種感官)。9.人們發(fā)明了(放大鏡)、(顯微鏡)、(聽診器)等工具幫助人們觀察。10.指紋有(弓形紋)、(箕形紋)、(斗形紋)三種類型。11.在使用放大鏡時,不能對著(太陽)。1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鏡頭需要緊貼(觀察物),眼睛緊貼(觀察孔)。13.(放大鏡)和(顯微鏡)能放大物體。14.(望遠鏡)能看遠處的物體。15.舉例幾種常見的觀察工具(望遠鏡)、(后視鏡)、(盲杖)、(助聽器)。16.下面的觀察工具對應了哪種感官?連一連。第三單元《用大腦思考》蒲公英種子飄起來是因為有(風);青菜葉子上的洞是被(蟲)咬的;小狗吐舌頭是因為天氣(熱)。玩碰碰球時,左邊拉起一個球,右邊被彈起(一)個;左邊拉起二個球,右邊被彈起(二)個;左邊拉起三個球,右邊被彈起(三)個。猜想不一定正確,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確,需要進行(驗證)。科學家一直推測和研究恐龍滅絕的原因,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是火山噴發(fā),也可能是其它原因。5.科學家遇到不一致的答案時,他們會(多試試)、(多交流)。6.列舉生活中的暗箱(大地)、(人的身體)。7.銀杏樹葉變黃的順序是(從邊緣向中間)變黃。8.秋天到了,(梧桐)、(柳樹)樹葉會變黃。但不是所有的樹葉都會變黃,例如松樹。第四單元《用雙手創(chuàng)造》1.自然物有(大樹)、(白云)、(河流)等,人造物有(房子)、(電腦)、(火車)等。2.太陽是(自然物),手機是(人造物),草是(自然物),草編螞蚱是(人造物)。3.人們?yōu)榱藵M足生活需要,常常利用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物)。4.(大樹)可以改造成(桌椅),(羊毛)可以做成(毛衣),(鐵礦石)可以做成(汽車)。5.現(xiàn)在的人們和古時候的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6.你認為生活中最重要的發(fā)明是( )。7.(米粉)可以做成好吃的年糕、米糕、米線。8.把下面的物品和對應的種類連線。食物 房子 衣服9.輪子是(圓形的)。10.按照輪子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在□里填序號。專項學習1.(本茨)把機器裝在馬車上,發(fā)明了汽車。2.工程師的問題往往是(怎樣做一個…)、(怎樣讓它能…)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