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第一章 科學入門知識點科學并不神秘一、科學在我們身邊1、奇妙的大自然現象2、科學研究什么科學要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尋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3、科學研究從疑問開始瓦特因好奇于水的沸騰頂起壺蓋而發明了蒸汽機。牛頓因好奇于蘋果落地而發現了“萬有引力”。4、活動:當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時,你有辦法使它恢復球形嗎?(1)將稍微有點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2)將熱水倒入杯中,熱水 中的乒乓球會恢復原狀。 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利用物體熱脹冷縮原理5、科學發展進步促進社會發展進步我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指南針→衛星導航(GPS) 活字印刷術→復印印刷一體機1300多年前,我國古人發明了火藥并用于醫藥和軍事→現在用火箭將宇航員送到太空并出艙活動 蒸汽機的發明→進入了工業化時代電磁學的創立→進入了電氣化時代 計算機技術的發明→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現代航天技術→能夠探索宇宙的奧秘 發現了DNA→打開遺傳科學的大門二、科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1、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2、科學技術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3、科技使用不當,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三、我們如何學好科學1、記住科學的結論2、理解科學的規律3、掌握科學的方法4、關注身邊的科學仔細觀察 、積極實驗、認真思考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第2節 走進科學實驗室一、科學實驗室實驗室是我們大家動手實踐的場所。儀器室是存放儀器和藥品的地方。二、認識實驗室儀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秒表或停表: 電流表: 電壓表:測量時間(時間間隔) 測量電流大小 測量電壓大小放大鏡:放大作用, 托盤天平 砝碼 集氣瓶:收集或貯存少量氣體用于觀察較小物體 測量物體的質量 水槽:裝水的器皿顯微鏡:用于觀察肉 燒杯:配置溶液和較多量 試管:眼不可見的微小物體 溶液的反應容器 少量物質反應的容器試管夾:用于試管加 試管架: 酒精燈:實驗于用熱時夾持試管 放置試管等儀器 熱加的儀器鐵架臺:用于固定 量筒 和量杯:用于體積測量 藥匙:用于取用粉末狀和支持各種儀器 不能加熱,不能做反應容器。 或小顆粒狀的固體玻璃棒:可用于攪拌、 廣口瓶: 細口瓶:引流、蘸取 存放固體藥品 存放液體藥品集氣瓶:收集或貯存少量氣體三、實驗室的安全(一)實驗室安全守則1、聽從老師的指示,未經老師的允許不能擅自進入實驗室。2、察看實驗室滅火器、防護用品急救箱等應急情況處理器材 的位置,并牢記在心。3、不能用濕手接插實驗室電源,不能用小刀、螺絲刀等物品插入電源插孔,以免發生觸電事故4、沒有老師的指令不試嗅得或直接接觸任何化學試劑。更不能品嘗!!!5、沒有老師允許不得隨意改變實驗程序或所用的試劑等實驗材料,以免發生意外6、打翻化學試劑或器皿時需立即處理,并及時向老師或實驗室管理員匯報。7、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說明書或產品指示語,揮發性、腐蝕性、有毒溶劑應在排風柜子下提取,用完后立即封住容器。(用剩的藥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也不隨意丟棄,更不能帶出實驗室,要放在指定容器內)8、如果發生燙傷、燒傷、化學試劑灼傷皮膚或眼睛時,應及時用正確方法處理。實驗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眼睛9、不能將固體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劑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環境污染。實驗完畢后,將你的實驗區域清理干凈,并清洗雙手。離開時,將凳子放到桌子底下。10、進入實驗室必須保持安靜,不準大聲喧嘩,不得追逐打鬧,以免發生危險。四、實驗基本操作(一)、固體藥品的取用1、取用藥品的“三不”原則:不接觸、不猛聞、不品嘗。2、取用藥品的用量(1)嚴格按實驗規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取最少量: 液體1ml-2ml;固體蓋滿試管底部。(3)實驗剩余藥品“三不”原則: 不丟、不回、不帶走3、固體藥品的取用方法⑴、塊狀固體和密度較大的金屬顆粒:使用鑷子 “一橫二放三慢滑”。⑵、粉末狀固體:藥匙 “一橫二送三直立”。也可以使用槽狀紙。(二)、液體藥品的取用1、傾倒方式:用于取用多量的液體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上;②試劑瓶標簽向手心;③試管略傾斜,瓶口緊挨試管口。2、膠頭滴管的滴取:用于吸取滴加少量液體。分為兩種:普通膠頭滴管和滴瓶上的膠頭滴管(滴瓶上的膠頭滴管同時起到瓶塞的作用)(1)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無名指夾住玻璃管部分,保證穩定。用拇指和食指擠壓膠頭,以控制試劑加入量。(2)、吸取液體的方法:① 在試劑瓶外擠出膠頭滴管中的空氣;② 伸入試劑瓶中松開膠頭吸取液體。③ 膠頭滴管不能交叉吸取液體。(防止兩種液體互相混合)注意:在吸取、滴加使用過程中,膠頭在上,管口在下。不能平放或倒放。滴管用后立即 沖洗,未經洗滌的滴管嚴禁吸取其他試劑。試劑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滌, 要專管專用。(3)、滴加液體的方法:① 將膠頭滴管豎直懸于試管口的正上方。② 不能將試管傾斜滴加。③ 不能伸入試管內。④ 不能接觸容器內壁。常識:20滴水的體積約為1ml。3、思考與討論用滴管吸取溶液或壓放溶液時,為什么要輕壓或緩壓膠頭,不能用力過猛?防止膠頭脫離玻璃管(3)火焰:活動:1、仔細觀察酒精燈的火焰,你可以發現火焰可分為外焰、內焰和焰心三層。2. 將1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燈焰心位置約3秒鐘,然后迅速拿出,觀察小木棒的顏色變化,并將所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下表中。3. 比較小木棒在酒精燈火焰的不同部位加熱時的現象,判斷火焰三部分溫度的高低。小木棒所處的位置 小木棒的顏色變化焰心 不變內焰 淺黑色外焰 焦黑色結論:各層火焰中,溫度最高的是外焰;溫度最低的是焰心;溫度居中的內焰。所以,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用外焰加熱。物體在外焰處溫度升高最快。(4)、酒精燈的使用注意事項① 酒精量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不少于酒精燈容積的1/4 。② 添加酒精時,用漏斗添加酒精。③ 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④ 應用火柴點燃酒精燈⑤ 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酒精燈。⑥ 給玻璃儀器加熱時,應先擦干儀器外壁的水珠。用燒杯加熱需墊上石棉網。⑦ 給物質加熱時應用酒精燈的外焰。⑧ 加熱時玻璃儀器不要與酒精燈的燈芯接觸。⑨ 熄滅酒精燈必須用燈帽蓋滅,切不可用嘴吹滅。⑩ 如果碰倒酒精燈并導致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5)給試管加熱注意事項:①試管中所盛的試劑不能超過試管的1/3②試管可以加熱,加熱時要用試管夾夾持住。夾持試管時,試管夾應從試管底部往上套,最后夾在離試管口1/3處(試管的中上部)手握試管夾時,應該握長柄部位,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以免試管滑落。③加熱時,要先預熱,以免破裂。④加熱時,管口不要對著別人或自己(四)、儀器的洗滌1、清洗方法:振蕩、刷洗、藥洗2、洗凈標志: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器壁上出現均勻水膜。3、放置涼干:試管倒放在試管架上,其它儀器放在指定的地方。(五)、放大鏡的使用活動:1. 一只手拿放大鏡,另一只手拿一支鉛筆,放在放大鏡前方,前后移動放大鏡或鉛筆,以獲得大而清晰的圖像。如果所要觀察的物體不能移動,可以同時移動你的頭部和放大鏡,以獲得大而清晰的圖像。第三節 科學觀察一、什么是觀察1、人們直接運用感覺器官的觀察,叫直接觀察。借助于儀器進行的觀察,叫間接觀察。2、觀察還可分為定性觀察和定量觀察。二、如何觀察1、觀察是有目的的活動,擬訂觀察計劃;2、觀察力求全面、系統。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去觀察事物和現象;3、觀察要有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要認真細致,做必要的記錄;4、活動:(1)先用肉眼仔細觀察自己十個手指的指紋,比較指紋的紋路是否相同?不相同(2)再用放大鏡觀察一個手指的指紋。與肉眼觀察相比較,用放大鏡觀察到的指紋大小與清晰程度有什么變化?用放大鏡看,指紋紋路稍大而清晰(3)將自己的右手食指的指紋用印泥清晰地印在白紙上,并將其與同學的指紋比較,你發現了 指紋紋路不相同 。(4)從這個活動中可得到得結論是:①同一個人不同手指的紋路不相同;②通過放大鏡觀察到的指紋變大,圖像更清晰;③不同人的指紋不同;三、用心觀察1、科學發現往往源于用心的觀察與研究。2、科學觀察是通過精密計劃或研究后進行的。四、拓展觀察力1、人的觀察能力是歷史發展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飛躍2、人們設計與研制了許多觀測儀器,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觀察能力①用最大的天文望遠鏡看到的遙遠的星系②借助儀器可以觀察更加微小的世界③用頻閃照片或高速攝像機觀察運動極快的物體五、整理觀察記錄的數據①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②八大行星中,圍繞太陽轉得最快的是:水星,最慢的是:海王星③海王星繞太陽1周的時間約為地球上的約165年。五、觀察與實驗1、活動:將4 種溶液分別滴30 滴在4 支試管中,并分別在試管上標注相應溶液的字母A、B、C、D。4、(1)將生雞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燒杯里,觀察雞蛋的沉浮情況。看到的現象是:橫著下沉 (2)在燒杯里先加入少量食鹽,不斷攪拌(盡量避 免玻璃棒與燒杯內壁接觸),并使食鹽溶解在水中,觀察雞蛋的沉浮情況。繼續在燒杯里加入食鹽,直到雞蛋浮在水面為止。在燒杯中溶解較多的食鹽后,生雞蛋會:豎立漂浮第4節 科學測量一、測量的定義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二、長度的測量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先要規定長度的標準1、長度單位國際主單位:米(m)常用單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納米(nm)研究天體距離常用:光年研究微觀世界常用:微米(μm)、納米(nm)2、單位換算1千米 = 1000米1米 =10分米=100厘米 =1000毫米3、長度測量工具常見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其他測量工具: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儀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②會選:測量時應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程度,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③會放:正確放法:① 零刻度線或某一數值刻度線對齊待測物的起始端;② 有刻度的一邊貼緊待測物體(厚刻度尺與物體垂直放置),直尺的方向必須與測量方向一致,不能傾斜。④會讀:a、視線與刻度尺尺面垂直。b、讀數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78厘米⑤會記:記錄的測量結果應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沒有單位的記錄是沒有意義的。例:2.78厘米準確值為:2.7 估讀值為:0.08 單位為:厘米 此物體的長度為: 2.78厘米5、估測物體的長度6、一些特殊場合的測量方法:潛水艇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聲吶飛機與雷達站之間的距離→電磁波反射 激光測距儀→激光7、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①累積法:測紙的厚度,細金屬絲直徑等②替代法1.用尺測出自行車車輪的周長L。2. 推著自行車從學校到家里,數出車輪轉過的圈數n(為了便于計數可以在車輪的輻條上系一根紅綢子)3.算出學校到家的距離:S=nL③化曲為直方法:使一根不可伸長的細棉線與待測的曲線重合,在棉線上標出起點和終點,然后把棉線拉直,測出軟線上起點和終點間的距離即可。應用:測地圖上的公路、鐵路、河流長等。④組合法三、拓展:誤 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的差異。誤差的來源:①、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確。②、儀器本身不準確 。③、環境溫度、濕度變化。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不是錯誤。減小誤差的辦法:選用精度高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常用方法。四、體積的測量1、定義:體積:指物體占有的空間大小 。2、單位:國際主單位是 立方米(m3)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固體常用體積單位:立方分米dm3 立方厘米cm3液體常用單位:升 L 毫升 mL3、單位換算:1米3 = 1000分米3 = 1000000厘米3; 1升 =1000毫升;1立方分米 = 1升; 1立方厘米 = 1毫升;1米3 = 1000升 = 1000000 毫升;4、體積測量:(1)形狀規則的固體體積測量:刻度尺測量出長、寬、高;根據相應公式計算出體積。①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測量V長=abc V正= a3② 圓柱體體積、球體體積的測量V圓柱 = S底h=πR2 h V球=3/4πR3(2)液體體積的測量1、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共同點: 無”0”刻度線不同點: 量筒刻度均勻,量杯刻度上密下疏2、量筒使用注意① 看清它的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值0—50ml 1ml② 測量前量筒必須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③ 液面靜止后方能讀數④ 讀數時,視線要與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保持水平3、思考與討論:如果讀數時采用仰視、俯視,會有什么影響?仰視:示數偏小 俯視:示數偏大(3)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體積測量:①不溶于水且沉入水:(如:小石塊)用量筒、排水法測量V石塊=V2-V1= 40mL-20mL= 20mL② 不溶于水且漂浮:沉錘法或者針刺法V蠟燭=V3 -V2V1 V2 V3③ 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的物體:采用溢水法測量④ 體積較小的物體:采用累積法測量五、溫度測量1、什么是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溫度。2、溫度的單位① 國際單位:開爾文 符號:K② 常用單位:攝氏度 符號:℃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③ 讀法和寫法人的體溫一般是37攝氏度 “37℃”舟山二月份平均氣溫“-1.6 ℃”讀作“零下1.6攝氏度”或“負1.6攝氏度”3、溫度計:①溫度計的構造: 刻度玻璃泡 液體(如水銀) 玻璃管 玻璃外殼②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實驗室中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水銀、酒精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③、溫度計的刻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等分為1℃(1攝氏度)。④液體溫度計的種類:按液體種類分:酒精溫度計、煤油溫度計、水銀溫度計按用途分:實驗用溫度計、家庭氣溫計、體溫計4、溫度計的正確使用:⑴估:估計待測物體的溫度。⑵選:選擇量程和分度值合適的溫度計。⑶放: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⑷讀:①溫度計內的液柱穩定后再讀數。②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③視線與溫度計管中的液面上表面相平。⑸記:記錄要帶單位。5、體溫計的構造與使用:①體溫計測量范圍為35℃至42℃,最小刻度為0.1℃。為什么體溫計測量后可以離開人體進行觀察?②由于冷縮使玻璃細絲水銀柱斷裂,所以體溫計離開被測人體后水銀柱不會回落,因此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物讀數,這樣可以方便地讀出所測得溫度。測量甲的體溫后需測乙的體溫,該如何操作?③體溫計再次使用前應用力甩幾下。為什么這樣操作?使體溫計的水銀柱回落到35 ℃以下。6、其他的溫度測量儀器:雙金屬溫度計、紅外線測溫儀、電子溫度計、光測高溫計衛星能遙感地表溫度,海水0.1℃的溫度變化也能測出。溫度自動記錄儀能用不同的色彩顯示被加熱的燒瓶中不同溫度的分布天文學中常用光譜分析的方法研究恒星的溫度。7、小結:常見溫度計量程 最小刻度 玻璃泡 管徑溫度計 -20℃~110 ℃ 1℃ 小 粗體溫計 35℃~42 ℃ 0.1℃ 大 細,有一段特細且彎曲氣溫計 -30℃~50 ℃ 1℃ 濕度氣溫計浸在水分里 /第5節 科學探究一、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2、建立猜想和假設3、設計方案、制定計劃4、收集證據、檢驗假設5、得出結論、作出解釋6、評價與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