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第一單元 聲音1.我們周圍的聲音可以分為三大類:動物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和人類生產生活發出的聲音。聲音有 強弱、高低、長短 等方面有著不同的特點。2.下面這一句樂譜中“1 1 || 5 5 | 6 6 | 5— |”按從音高到音低的順序排列是:6 → 5 → 1 。3.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如,鋼琴聲是琴槌敲擊琴弦,琴弦振動產生的。(如左圖)4.音叉是一種 發聲儀器 ,用來 調試樂器 和 測試音高 。5.敲擊大小不同的兩支音叉,小音叉發出的聲音高,大音叉發出的聲音低。6.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為 振動 。7.聲音的強弱可以用 音量 來描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 幅度 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 ;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音量單位:分貝。8.敲擊水量不同的玻璃杯, 水越少聲音越高,水越多聲音越低 。9.撥彈橡皮筋時, 皮筋越緊,聲音越高;皮筋越松,聲音越低 。10 .撥動琴弦時, 琴弦越細,聲音越高;琴弦越粗,聲音越低 。11.擊打長短不同金屬管時,金屬管越短發出的聲音越高;金屬管越長發出的聲音越低。12.在撥動鋼尺時,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尺子振動時發出的音高 也會改變 ,因為尺子振動的快慢改變了。尺子伸出桌面越短, 發出的聲音越 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長, 發出的聲音越 低 。13.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 快慢(頻率) 決定的。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 。聲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來描述。【頻率——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的單位:赫茲。】14.空氣是傳播聲音的物質,在真空的環境中 不能傳播 聲音。所以,在月球上,由于 沒有空氣 ,即沒有可以傳播振動的物質,兩個人即使相隔不遠,也聽不到到聲音、不能互相通話 ,必須要使用無線電通訊設備,才能聽到聲音。15.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音叉振動使水面會 產生波紋 ,這就是水波。聲音也是以“波”的方式傳播,我們叫它為聲波,聲波不同于水波是水平傳播,而是向著四面八方傳播的。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 物體產生振動 ,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 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 的。16.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物體中傳播,傳播聲音的本領:固體最大;液體第二;氣體第三。17.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我們的耳朵可分為 外耳、中耳、內耳 。外耳的 耳郭 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 耳道 傳到鼓膜,引起 鼓膜的振動 ,耳中的 聽小骨 再將振動傳到充滿液體的內耳,引起液體的振動,液體的振動刺激 聽覺神經 ——產生了信號,大腦接受了聽覺神經傳過來的信號,我們便感受到了聲音。18.耳郭有收集聲波的作用。當聽不清遠方傳來的聲音時,把手放在耳郭后面,相當于增大了耳郭的面積,可以收集更多的聲波。19.鼓膜很薄很有彈性,即使是很輕的聲音,它都會 產生振動 。20.耳朵是我們的 聽覺器官 ,需要精心呵護。減少有害的聲音,對于保護我們的聽力和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21.噪音對人的傷害:聲音如放炮等 過高過強 ,損傷我們的聽力,所以我們要盡量遠離這些聲音,有時需要捂住耳朵、張開嘴或戴上保護裝置如戴上護耳 【如射擊訓練時】。22.保護我們聽力的方法有: 遠離噪聲 、 控制物體發聲、修建隔音墻等 。23.聲帶越短,聲音越高;聲帶越長,聲音越低。成年女子的聲帶長大約為11毫米,成年男子的聲帶長大約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聲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聲音低。 24.舉一反三,吹豎笛的時候是什么在振動發聲的?吹豎笛發出的笛聲,是笛子內的空氣振動發聲的。25. 物體的長短、大小、松緊的不同,所發出的聲音高低也不同。物體的長、大、松發出的聲音低;物體的短、小、緊發出的聲音高。26.頻率——發聲的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赫茲。如蚊子飛行時發出的“嗡嗡”聲,是它的翅膀每秒振動594次產生的。27. 醫生的聽診器是怎樣工作的?聽診器的聽診頭有聚集聲音的作用,膠管有傳導聲音的作用,這樣,醫生借助聽診器聽心臟和肺的聲音,對病人進行診斷了。28.用土電話通話時,聲音從棉線、紙、空氣中傳入耳中,說明聲音可以在固體、氣體中傳播。29.聲速340米/秒,光速30萬千米/秒,所以先看見閃電,后聽見雷聲。練習:1、對聲音問題的思考記錄表我已經知道的聲音知識 我還想知道的聲音知識1、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傳播方向是向著四面八方的。3、長頸鹿沒有聲帶,所以它是“啞巴”。 1、為什么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魚沒有耳朵,為什么也能感覺到聲音?3、獵潛艇的聲納為什么能發現水下的潛艇?2、物體是怎樣發出聲音的記錄表發聲的物體 我看到的現象 我的想法彈撥橡皮筋 彈撥橡皮筋時,橡皮筋在振動。 橡皮筋停止振動了,還會有聲音嗎?撥動鋼尺 撥動鋼尺時,鋼尺在振動。 鋼尺停止振動了,還會有聲音嗎?輕擊鼓面 輕擊鼓面時,鼓面在振動。 鼓面停止振動了,還會有聲音嗎?敲擊音叉 敲擊音叉時,音叉在振動。 音叉停止振動了,還會有聲音嗎?第二單元 呼吸與消化1.參與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咽喉 、氣管 、支氣管 、肺 五個器官。2.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肺里進行 氣體交換 ,使 氧氣 進入血液,與營養物質氧化產生能量,同時排出 二氧化碳 和其他氣體。3.說明:從柱形圖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 ①氮氣對我們人體沒有作用,所以吸進去是78%,呼出來還是78%;②氧氣是我們體內的細胞需要的,所以,吸進去是21%,呼出來是16%,用掉了5%的氧氣;③空氣中原來含有0.03%人體不需要的二氧化碳,呼出來時,加上人體細胞在氧化作用時又產生的二氧化碳,所以是4%,增加了3.97%。④吸進時空氣中其他氣體是0.97%,呼出時增加到2% 。4.呼吸的作用:呼吸的作用是:分解有機物消耗氧,釋放能量,其中的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發出去(如人的37℃的體溫等),大部分的能量用于人的生命活動(如運動、說話、做練習、思考、消化、排泄等)的需要。5.呼吸模擬實驗:當手向 下拉 膈肌(橡皮膜)時,胸腔擴大 ,氣球(左肺和右肺)變大 ,此過程模擬的是 吸氣 ;當手向 上推 膈肌(橡皮膜)時,胸腔縮小 ,氣球(左肺和右肺)變小 ,此過程模擬的是 呼氣 。一吸、一呼算完成1次呼吸過程。【如右圖】6.吸氣過程:含有 氧氣 的空氣由 鼻腔或口腔 、進入氣管、 支氣管 ,再進入到 肺 。呼氣過程:氣體交換后產生的 二氧化碳 由 肺 、進入 支氣管、氣管、再由 鼻腔或口腔 呼出。7.為什么人在劇烈運動時呼吸會變得急促?這是因為人在劇烈運動時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更多的氧氣,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呼吸會變得急促。8.《國家學生體質標準》一般四年級男生的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 四年級女生的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9.人在運動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呼吸的次數比不運動時多。經常鍛煉身體,會增大我們的肺活量,獲得更多的氧氣。運動員經常運動,所以肺活量大于一般人,每分鐘呼吸的次數較一般人的次數少【像中長跑運動員和游泳運動員的肺活量可達6000毫升】。所以,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提升我們的肺活量。10. 正常人在平靜狀態下,也就是心情比較平靜,沒有運動的時候,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在12-20次之間,由于各人的體質不盡相同,所以,每分鐘的呼吸次數也不盡相同,最好是以自己測試的數據為準。【體質好的人,肺活量大,每分鐘呼吸次數少。】11.自已測試每分鐘呼吸次數的數據表(一吸、一呼算完成1次呼吸過程。下面的數據僅供參考):活動 安靜狀態 慢走20步后 跳動20次后 劇烈運動每分鐘呼吸的次數 12——20次 20次 24次 40——50次12.肺活量——肺活量是人體吸入最多空氣后,呼出去空氣的量。肺活量是身體發育是否健康的一個指標。13.測量肺活量的方法:①吹哨法:深吸一口氣,計時開始的同時吹響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時間長。②簡易肺活量測量袋測量:●展開測量袋。●深吸一口氣,然后將呼出的氣從通氣管呼入測量袋。●肺部氣體全部呼出后,收緊通氣管,避免空氣跑出。●讀取鼓起的測量袋上的最大數值(單位為毫升),這就是測得的肺活量。③吹氣球法:深吸一口氣,然后吹氣球,氣球吹得越大,肺活量就越大。④用肺活量器測量:深吸一口氣,然后將呼出的氣從通氣管呼入肺活量器中,讀取數值是多少毫升。14.人的呼吸系統中,各器官的作用:①鼻腔:空氣進入的 通道。鼻腔內有鼻毛能阻擋灰塵。鼻粘膜能溫暖吸入的冷空氣,還能分泌粘液保持鼻腔濕潤,粘住灰塵和細菌,清潔吸入的空氣。②咽喉:保持氣體通道的暢通。③氣管和支氣管:氣體進出的通道。氣管內的粘膜能分泌粘液,粘住細菌、灰塵,粘膜上的纖毛向喉部方向擺動,最后形成痰,并排出體外。④肺:氣體交換的場所,氧氣隨血液到全身各細胞,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15.注意呼吸系統的衛生和保健:①不要隨地吐痰和擤鼻涕,以免將病菌散發空氣中。②掃地要先灑水,抹桌椅要用濕抹布,以免揚起灰塵。③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以免室內空氣污濁。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增加肺活量。預防感冒和氣管炎。16.一日三餐我們所吃的食物:【注:這類題目是最好完成的,只是寫出自己的一日三餐所吃食物就行。】●早餐:牛奶、面包、雞蛋。●中餐:辣椒、苦瓜炒肉片,空心菜,西紅柿蛋湯,米飯。●晚餐:米粉肉,小白菜,紫菜瘦肉湯,米飯。17.食物的分類:肉 類 雞肉、鴨肉、鵝肉、豬肉、魚、牛肉、羊肉……蔬菜類 辣椒、白菜、空心菜、菠菜、芹菜、黃瓜、茄子……主食類 小籠包、豆沙包、面包、米飯、面條、肉包……18.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通常可分為: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19.檢驗食物中是否有“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中滴上碘酒,含有淀粉的食物會變成“藍色”。20. 檢驗食物中是否有“脂肪”的方法:用花生等含脂肪的食物在一張白紙上涂抹,然后,把白紙向著光看,留下的痕跡透光,說明含有脂肪。21. 檢驗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質”的方法:把食物放在火上燒,有一 種 類似燒雞毛的焦臭味,這種焦臭味是蛋白質燃燒時特有的氣味。就說明此食物含有蛋白質的。22. 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有:雞、鴨、魚、豆類等。蛋白質燃燒后有一股焦臭味。蛋白質是人們食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物質。23. 膳食營養搭配原則: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多種搭配、每日都吃適當的新鮮水果和蔬菜等,以滿足人體健康發育成長的需要。24. 淀粉是富含糖類的食物。肥肉、芝麻、花生、葵瓜子等食物含有豐富的脂肪。食物中的脂肪和糖類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糖類是保護肝臟、維持體溫恒定的必要物質,可以給人體提供70%的熱量。人體主要從主食【米飯、面包等】中獲取糖類,一般每天食用250—400克的主食,就可以滿足人體對熱量的需求。25. 蔬菜和水果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可增強免疫力,少生病。所以,我們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注:礦物質有 鈣 、 磷 、 鈉 、 鎂 、 鐵 、 鋅 等】。26.蛋白質有動物蛋白質和植物蛋白質之分,如雞肉、蛋類、魚類、牛肉、瘦肉等是動物蛋白質。而面筋、豆類、豆腐等是植物蛋白質。27.有些營養成分難以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檢驗,我們也可以通過看食物包裝上 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28.沒有一種食物含有所有的營養成分,所以,我們的食物要多樣化,盡可能攝取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不要偏食。29.寫“密信”游戲:可用含淀粉的米湯在一張白紙上寫“密信”,要看信上到底寫了什么內容,可在密信上涂抹碘酒,字跡就顯現出來了。30.對應下圖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可以看出:“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共有5層,在每層食物總體食用量的對比上,從下往上越來越少。31.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夠從食物中獲取均衡的營養,這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果營養獲取不均衡,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32.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肝、胰、小腸、大腸等。消化器官可以將進入人體的食物轉變成我們可以吸收的養料和能量。這一過程叫作消化。33.牙齒及其作用:人的牙齒一共有32個。其中,門齒8個;犬齒4個;臼齒20個。它們不同形狀起到不同的作用——●門齒:用來切割食物。●犬齒:用來撕裂食物。●臼齒:用來咀嚼食物。34.牙齒的這些作用可使食物變得更細,而舌頭則起到傳送和攪拌食物的作用。35.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過程:食物進入口腔由牙齒把食物嚼碎,加上舌的攪拌,使食物與唾液混合,唾液里含有酶,初步消化淀粉轉變成麥芽糖。36.牙齒是重要的消化工具,如果我們不注意口腔的衛生,細菌就會在口腔里興風作浪,使我們的牙齒變成齲齒。所以,我們要經常刷牙,防止齲齒的產生。37.消化液:消化器官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它們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38.食物在身體里的旅行:食物經過口腔初步消化后,變得濕潤的食物經食管進入胃里,跟胃液混合,初步消化食物里的蛋白質。由于胃不停地蠕動和胃液的作用,食物在胃里變成稀爛的食糜,慢慢進入小腸【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跟小腸里的腸液,肝分泌的膽汁,胰分泌的胰液混合,消化食糜中的蛋白質、淀粉和脂肪,變成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養料。養料由小腸吸收,由血液運送到全身各個細胞。剩下的殘渣進入大腸變成糞便,由肛門排出體外。第三單元 運動和力1.怎樣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要想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要這個物體施加作用力。如,推動(或拉動)靜止的車,小車就運動起來了。2. 怎樣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下來:要想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下來,必須要這個物體施加反作用力。如,要使運動的汽車靜止下來,就要給汽車施加反作用力——剎車,汽車才能靜止下來。3.為什么在地上滾動的球會慢慢停下來?這是因為在地上滾動的球受到了球在滾動時與地面產生的摩擦力的作用而慢慢停了下來。4. 我們提水,感到水桶對手有向下的拉力;我們背書包,感到書包對肩部有向下的壓力。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就是 重力。5. 樹上的蘋果往下落,向上拋的球最終要落回到地上,我們從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處流……這些運動都是因為受到重力的作用。物體的重力是向下的。6.利用繩子和墊圈,想辦法讓墊圈的拉力使小車運動起來。7.小車運動的快慢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墊圈數量越多,小車運動越快。●墊圈數量越少,小車運動越慢。所以,小車運動的快慢與拉力的墊圈多少有關。在小纜車實驗中,繩子起到了傳遞力的作用。8.反沖力【如圖】當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氣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沖力。9.噴氣式飛機、火箭等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節日燃放的煙花也是靠反沖力飛上天的。10. 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做反沖力。組裝利用氣球驅動的小車。給氣球充足氣,放開氣球的噴氣管,讓小車在噴氣的反沖力作用下運動起來。11.怎樣能使氣球小車行駛得更遠 ●選充氣量大的氣球。●小車要輕。●選擇光滑的路面。●給4個輪子打上潤滑油,使輪子與軸的摩擦力最小。12. 像橡皮筋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拉長時,形狀很容易改變,而且具有能量,釋放時可產生動力。在形態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做彈力。13.組裝用橡皮筋驅動的小車【如下圖】:14.使小車運動的力來自橡皮筋的彈力,橡皮筋纏繞在輪軸上的圈數越多,彈力作用在小車上的時間越長,小車行駛得就越快,行駛的距離也就越遠。15.【如右圖所示】 三根橡皮筋下面分別掛50g、100g、200g 的鉤碼,其中,橡皮筋彈力最大的是第3根。說明:橡皮筋拉得越長,彈力就越大。16. 人們利用彈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衣褲松緊帶、票 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17.研究運動和力時,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彈簧測力計就是測量力的大小的一種工具。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字母“N”表示。1牛約等于100克的力。18. 說說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應注意些什么?①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位置。②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③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④測量完畢后,把測力計放回原處。19.這種彈簧測力計的單位有兩種:N和gf每一大格中有10等分的小格,即每小格是0.1N。在觀察彈簧測力計秤量物體重量時,弄清指針指向第幾大格和幾小格,然后,正確讀出數值。20. 什么是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往往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作摩擦力。21.在地上運動的物體都會與地面發生摩擦。物體重,運動時的摩擦力大;物體輕,運動時的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22. 為什么要給車輛裝上輪子?這是因為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所以要給車輛裝上輪子,讓它在地面上滾動,減小摩擦力。這是人們從在地上鋪“滾木”中得到的啟發。23. 當人們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去增大它;當人們不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去減小它。如車輪上的花紋就是增大摩擦力。車軸上打潤滑油就是減小摩擦力。24. 摩擦力對我們的生活的利和弊?我們走路、汽車行駛、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這時的摩擦力是有利的要加大摩擦力。而機器運轉,部件間相互摩擦而磨損,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要減小摩擦力。25.我們的周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能量——東江大壩的水力發電、華潤電廠的火力發電、行駛的小車、發光的燈泡、燃燒的蠟燭、拉長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還儲存在燃料(煤和石油)、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中。26.輕輕敲擊和重重敲擊音叉:描述音叉發出的聲音 觸摸音叉時手的感覺 我的發現輕輕敲擊 小,沉悶持續時間短 振動得輕微 敲擊音叉的速度越快音叉振動得越劇烈。重重敲擊 大,清脆持續時間長 振動得劇烈27.撞擊實驗。從三個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釋放小車,讓小車滑下后撞擊水平面上的木塊。①從坡度小的斜面上釋放小車撞擊木塊,木塊移動的距離小。②從坡度中的斜面上釋放小車撞擊木塊,木塊移動的距離中。③從坡度大的斜面上釋放小車撞擊木塊,木塊移動的距離大。說明:●坡度小的小車,釋放時能量小。●坡度大的小車,釋放時能量大。28.設計制作小車:29.設計制作小車四個范例【供參考】: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