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模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模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模擬試卷
一、單選題
1.(2019八下·余杭期中)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歷史上也曾稱滿洲,那么把族名改稱滿洲的是(  )
A.阿骨打 B.努爾哈赤 C.皇太極 D.康熙帝
2.(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在我國迅速蔓延。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也在我國快速傳播。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  )
A.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B.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C.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D.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3.(2020八下·仙居期末)根據正反方觀點,推斷該辯論賽的主題是(  )
正方 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反方 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
A.重農抑商 B.對外開放 C.閉關鎖國 D.文化專制
4.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是(  )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乾隆盛世
5.(2020八下·余姚期末)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是(  )
A.廢除丞相 B.實行科舉制
C.建立廠衛制度 D.設立軍機處
6.(2020八下·柯橋期末)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下列屬于清朝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成功舉措有(  )
①雅克薩之戰
②冊封達賴和班禪
③設置伊犁將軍
④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說:“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這種說法的依據在于法國是(  )
A.文藝復興的起點 B.啟蒙運動的中心
C.科學革命的開端 D.宗教改革的中心
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15世紀末,西歐航海家開始探索連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  )
①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②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③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④讓地中海成為世界商業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②英國“光榮革命”
③美國誕生
④法國大革命爆發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10.(2020八下·吳興期中)讀下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
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
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
D.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
11.(2020八下·上虞期末)14-16世紀的西歐,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分別是指(  )
A.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 B.啟蒙運動和新航路開辟
C.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 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12.張老師在復習課上與學生一起制作了一幅思維導圖,該圖反映的主題是(  )
A.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B.新體制的創立
C.工業文明的浪潮 D.民族復興的新道路
二、材料分析題
13.(2020八下·衢州期末)某班同學針對“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進行歸類學習,收集到了以下圖片和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戚繼光 圖二 荷蘭軍隊投降圖 圖三 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國黑龍
材料二: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 分裂和叛亂
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
——摘編自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1)圖一中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二情境發生在1662年初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紀中期,面對圖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組織哪兩次反擊戰?最終雙方簽訂了哪一條約?
(3)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的哪一觀點?請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實來證明材料二的另一個觀點。
(4)你結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聯系當今中日“釣魚島問題”,談談討論“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的現實意義。(至少兩點)
14.(2020八下·上虞期末)法治發展見證文明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7世紀,英國 “國王”與“議會”關系示意圖
材料二:針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易中天如此評價:“……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200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
——易中天《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
材料三:法典采納了1789年的社會原則:個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選擇職業的自由。這就是為什么這部法典在歐洲成為該國革命的象征,不論傳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現代社會的基本法則……成為新社會的經典。
——喬治·勒費弗爾《拿破侖時代》
(1)17世紀后期,國王和議會的權力變化與哪一法律文獻的頒布實施有關?并說明這一法律文獻對英國歷史產生的影響。
(2)“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它的“精巧”體現在哪些方面?
(3)請寫出材料三中“這部法典”的名稱,并根據材料,分析這部法典頒布的意義。
15.(2020八下·三門期末)世界發展的歷史是一部聯系不斷加強的歷史,也是一些大國先后崛起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世界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4世紀—19世紀上半期西方主要國家的近代化歷程
材料三:思想變革促進社會進步。有學者稱:“若就經濟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顯然是首開先河的英國之歐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
(1)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一中觀點的理解。
(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中的①②分別代表什么歷史事件?
(3)“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1636年,皇太極繼位,改國號為“清”,改“女真”為“滿洲”。因此本題答案為C。
【點評】本題比較簡單,直接考查清朝建立的史實。
2.【答案】B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在行醫的同時,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搜集民間藥方,廣泛采集標本,并親自試驗藥物性能,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他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這部內容豐富,考訂詳細,附有大量插圖。后來陸續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題干選項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
A項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
B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符合題意;
C項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不符合題意;
D項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知道《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
3.【答案】C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閉關鎖國是該辯論賽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亞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4.【答案】D
【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間,經濟迅速發展,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這是中華帝國最后一個大繁榮時代。
ABC三項都不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不符合題意;
D項乾隆盛世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康乾盛世”是中華帝國最后一個大繁榮時代。
5.【答案】D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傳達執行。軍機處的設立表明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A項廢除丞相的是明朝,不符合題意;
B項實行科舉制不是是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不符合題意;
C項建立廠衛制度是在明朝,不符合題意;
D項設立軍機處是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的設立。識記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6.【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17世紀中期,沙俄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我國黑龍江流域,強占尼布楚、雅克薩等地,筑城盤踞。清軍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我國各族人民奮起反抗。清政府多次提出抗議和警告,而沙俄不但無視中國政府的警告,反而加緊擴張。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軍隊,對沙俄侵略軍發起自衛反擊戰,兩次在雅克薩大敗侵略軍,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①雅克薩之戰屬于抗擊外來侵略,不符合題意。
D項②③④屬于清朝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成功舉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時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注意掌握清朝時期維護國家統一和抗擊外國侵略的措施。
7.【答案】B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是啟蒙運動發展起來的時代。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傳播資產階級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的解放,加速了法國大革命的到來,為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因此就思想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又是法國的歐洲。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啟蒙運動的中心是題干說法的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
8.【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④說法不對,①②③都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歷史意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內容與影響。
9.【答案】A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②英國“光榮革命”發生在1689年,③美國誕生于1776年,④法國大革命爆發于1789年。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
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準確識記。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
10.【答案】D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中的航海路線可知,甲遠洋航海是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線,乙遠洋航海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路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追逐黃金的夢想推動歐洲人要到海外去獲取黃金等各種財富;而15世紀興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了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使歐洲市場上的東方商品價格猛漲,歐洲人希望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鄭和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和航海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次數多、規模大、航程遠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
A項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選項錯誤,因為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相差了半個多世紀,并沒有一個多世紀,不符合題意;
B項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錯誤,因為鄭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國有來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來往,并不能說他的遠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使原本與世隔絕的美洲大陸開始與外界有聯系了,不符合題意;
C項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與哥倫布遠航的目的不同,不符合題意;
D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需要準確識記和區別鄭和下西洋及哥倫布航海的內容。
11.【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16世紀的西歐,開始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即“肯定人性”。新航路開辟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英國和法國等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即“尋找出路”。
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分別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對材料和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知識。
12.【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法國通過法國大革命確立了共和制;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法律文獻,它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之后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圖片中的事件都與新體制的創立有關。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英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應重點掌握英國、英國和美國通過的文獻和政治制度。
13.【答案】(1)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
(2)康熙皇帝;兩次雅克薩反擊戰;《尼布楚條約》。
(3)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4)“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戚繼光抗倭和鄭成功收復臺灣及臺灣府的設置的相關內容。戚繼光是明朝時期的抗倭名將,其重要貢獻是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通過圖二荷蘭軍隊投降,我們可判斷出該重大事件是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維護了國家統一。所以本題答案為: 蕩平東南沿海倭寇,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
(2)本題考查的是雅克薩之戰的相關內容。圖三反映的是清朝時沙俄侵略者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面對沙皇的侵略,清朝康熙帝組織中國軍民打敗了沙俄侵略者,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并且在平等的基礎上簽訂了我國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解決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 所以本題答案為:康熙,雅克薩反擊戰,《尼布楚條約》。(3)本題考查的是雅克薩之戰和清朝加強對新疆的管轄(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的史實。第一問考查的是兩個材料之間的關系,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中的對外抗擊外敵入侵這一觀點;清朝統治者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有:“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4)本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概括能力。通過題干中的主題:“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我們可以發現主要圍繞著國家統一這一主題展開,所以圍繞釣魚島問題,給我們的現實意義,要圍繞著維護國家統一而展開,所以該題的答案“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
故答案為:(1)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
(2)康熙皇帝;兩次雅克薩反擊戰;《尼布楚條約》。
(3)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4)“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維護國家統一的史實。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掌握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皇帝兩次雅克薩之戰并能靈活運用。
14.【答案】(1)《權利法案》。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
(3)《拿破侖法典》。后來,很多國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侖法典》為參照藍本。
【知識點】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英國《權利法案》,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片信息。對比材料一中的圖A和圖B可知,國王和議會的權力變化是通過《權利法案》得以實現的。英國1689年的《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2)本題考查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根據所學可知,美國的政治體制設計極富首創性意義。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將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成功應用到政治實踐中。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
(3)本題考查《拿破侖法典》及意義。根據材料三中的“1789年”“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拿破侖時代》”等信息,可知材料三中“這部法典”是拿破侖1804年頒布的《民法典》(《拿破侖法典》)。《民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國家借鑒和效仿。
故答案為:(1)《權利法案》。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
(3)《拿破侖法典》。后來,很多國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侖法典》為參照藍本。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拿破侖法典》的相關知識。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5.【答案】(1)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①啟蒙運動;②美國獨立戰爭或法國大革命。
(3)法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宣揚自由、平等。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啟蒙運動;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14——18世紀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發起的思想解放運動。17-18世紀,歐美各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其中包括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
(3)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以法國為中心的啟蒙運動延續了整個18世紀,它作為一場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為資本主義的各項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論框架,影響深遠。
故答案為:(1)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①啟蒙運動;②美國獨立戰爭或法國大革命。
(3)法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宣揚自由、平等。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
1 / 1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模擬試卷
一、單選題
1.(2019八下·余杭期中)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歷史上也曾稱滿洲,那么把族名改稱滿洲的是(  )
A.阿骨打 B.努爾哈赤 C.皇太極 D.康熙帝
【答案】C
【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
【解析】【分析】1636年,皇太極繼位,改國號為“清”,改“女真”為“滿洲”。因此本題答案為C。
【點評】本題比較簡單,直接考查清朝建立的史實。
2.(2020八下·余姚期末)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在我國迅速蔓延。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也在我國快速傳播。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  )
A.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B.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C.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D.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答案】B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在行醫的同時,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搜集民間藥方,廣泛采集標本,并親自試驗藥物性能,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他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這部內容豐富,考訂詳細,附有大量插圖。后來陸續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題干選項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
A項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
B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符合題意;
C項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不符合題意;
D項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知道《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
3.(2020八下·仙居期末)根據正反方觀點,推斷該辯論賽的主題是(  )
正方 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反方 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
A.重農抑商 B.對外開放 C.閉關鎖國 D.文化專制
【答案】C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閉關鎖國是該辯論賽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亞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4.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是(  )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乾隆盛世
【答案】D
【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間,經濟迅速發展,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這是中華帝國最后一個大繁榮時代。
ABC三項都不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不符合題意;
D項乾隆盛世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康乾盛世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康乾盛世”是中華帝國最后一個大繁榮時代。
5.(2020八下·余姚期末)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是(  )
A.廢除丞相 B.實行科舉制
C.建立廠衛制度 D.設立軍機處
【答案】D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傳達執行。軍機處的設立表明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A項廢除丞相的是明朝,不符合題意;
B項實行科舉制不是是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不符合題意;
C項建立廠衛制度是在明朝,不符合題意;
D項設立軍機處是清朝對皇權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的設立。識記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6.(2020八下·柯橋期末)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下列屬于清朝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成功舉措有(  )
①雅克薩之戰
②冊封達賴和班禪
③設置伊犁將軍
④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17世紀中期,沙俄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我國黑龍江流域,強占尼布楚、雅克薩等地,筑城盤踞。清軍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我國各族人民奮起反抗。清政府多次提出抗議和警告,而沙俄不但無視中國政府的警告,反而加緊擴張。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軍隊,對沙俄侵略軍發起自衛反擊戰,兩次在雅克薩大敗侵略軍,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①雅克薩之戰屬于抗擊外來侵略,不符合題意。
D項②③④屬于清朝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成功舉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時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注意掌握清朝時期維護國家統一和抗擊外國侵略的措施。
7.(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說:“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這種說法的依據在于法國是(  )
A.文藝復興的起點 B.啟蒙運動的中心
C.科學革命的開端 D.宗教改革的中心
【答案】B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是啟蒙運動發展起來的時代。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傳播資產階級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的解放,加速了法國大革命的到來,為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因此就思想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又是法國的歐洲。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啟蒙運動的中心是題干說法的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
8.(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15世紀末,西歐航海家開始探索連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  )
①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②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③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④讓地中海成為世界商業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使美洲物種傳播到世界。 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④說法不對,①②③都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歷史意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內容與影響。
9.(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②英國“光榮革命”
③美國誕生
④法國大革命爆發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答案】A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②英國“光榮革命”發生在1689年,③美國誕生于1776年,④法國大革命爆發于1789年。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
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準確識記。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
10.(2020八下·吳興期中)讀下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
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
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
D.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
【答案】D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中的航海路線可知,甲遠洋航海是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線,乙遠洋航海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路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追逐黃金的夢想推動歐洲人要到海外去獲取黃金等各種財富;而15世紀興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了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使歐洲市場上的東方商品價格猛漲,歐洲人希望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鄭和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和航海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次數多、規模大、航程遠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
A項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選項錯誤,因為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相差了半個多世紀,并沒有一個多世紀,不符合題意;
B項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錯誤,因為鄭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國有來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來往,并不能說他的遠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使原本與世隔絕的美洲大陸開始與外界有聯系了,不符合題意;
C項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與哥倫布遠航的目的不同,不符合題意;
D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需要準確識記和區別鄭和下西洋及哥倫布航海的內容。
11.(2020八下·上虞期末)14-16世紀的西歐,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分別是指(  )
A.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 B.啟蒙運動和新航路開辟
C.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 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16世紀的西歐,開始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即“肯定人性”。新航路開辟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英國和法國等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即“尋找出路”。
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分別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對材料和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知識。
12.張老師在復習課上與學生一起制作了一幅思維導圖,該圖反映的主題是(  )
A.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B.新體制的創立
C.工業文明的浪潮 D.民族復興的新道路
【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法國通過法國大革命確立了共和制;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法律文獻,它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之后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圖片中的事件都與新體制的創立有關。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英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應重點掌握英國、英國和美國通過的文獻和政治制度。
二、材料分析題
13.(2020八下·衢州期末)某班同學針對“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進行歸類學習,收集到了以下圖片和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戚繼光 圖二 荷蘭軍隊投降圖 圖三 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國黑龍
材料二: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 分裂和叛亂
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
——摘編自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1)圖一中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二情境發生在1662年初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紀中期,面對圖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組織哪兩次反擊戰?最終雙方簽訂了哪一條約?
(3)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的哪一觀點?請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實來證明材料二的另一個觀點。
(4)你結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聯系當今中日“釣魚島問題”,談談討論“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的現實意義。(至少兩點)
【答案】(1)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
(2)康熙皇帝;兩次雅克薩反擊戰;《尼布楚條約》。
(3)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4)“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戚繼光抗倭和鄭成功收復臺灣及臺灣府的設置的相關內容。戚繼光是明朝時期的抗倭名將,其重要貢獻是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通過圖二荷蘭軍隊投降,我們可判斷出該重大事件是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維護了國家統一。所以本題答案為: 蕩平東南沿海倭寇,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
(2)本題考查的是雅克薩之戰的相關內容。圖三反映的是清朝時沙俄侵略者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面對沙皇的侵略,清朝康熙帝組織中國軍民打敗了沙俄侵略者,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并且在平等的基礎上簽訂了我國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解決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 所以本題答案為:康熙,雅克薩反擊戰,《尼布楚條約》。(3)本題考查的是雅克薩之戰和清朝加強對新疆的管轄(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的史實。第一問考查的是兩個材料之間的關系,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中的對外抗擊外敵入侵這一觀點;清朝統治者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有:“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4)本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概括能力。通過題干中的主題:“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我們可以發現主要圍繞著國家統一這一主題展開,所以圍繞釣魚島問題,給我們的現實意義,要圍繞著維護國家統一而展開,所以該題的答案“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
故答案為:(1)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
(2)康熙皇帝;兩次雅克薩反擊戰;《尼布楚條約》。
(3)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
(4)“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維護國家統一的史實。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掌握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皇帝兩次雅克薩之戰并能靈活運用。
14.(2020八下·上虞期末)法治發展見證文明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7世紀,英國 “國王”與“議會”關系示意圖
材料二:針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易中天如此評價:“……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200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
——易中天《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
材料三:法典采納了1789年的社會原則:個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選擇職業的自由。這就是為什么這部法典在歐洲成為該國革命的象征,不論傳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現代社會的基本法則……成為新社會的經典。
——喬治·勒費弗爾《拿破侖時代》
(1)17世紀后期,國王和議會的權力變化與哪一法律文獻的頒布實施有關?并說明這一法律文獻對英國歷史產生的影響。
(2)“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它的“精巧”體現在哪些方面?
(3)請寫出材料三中“這部法典”的名稱,并根據材料,分析這部法典頒布的意義。
【答案】(1)《權利法案》。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
(3)《拿破侖法典》。后來,很多國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侖法典》為參照藍本。
【知識點】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英國《權利法案》,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片信息。對比材料一中的圖A和圖B可知,國王和議會的權力變化是通過《權利法案》得以實現的。英國1689年的《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2)本題考查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根據所學可知,美國的政治體制設計極富首創性意義。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將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成功應用到政治實踐中。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
(3)本題考查《拿破侖法典》及意義。根據材料三中的“1789年”“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拿破侖時代》”等信息,可知材料三中“這部法典”是拿破侖1804年頒布的《民法典》(《拿破侖法典》)。《民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許多國家借鑒和效仿。
故答案為:(1)《權利法案》。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
(3)《拿破侖法典》。后來,很多國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侖法典》為參照藍本。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拿破侖法典》的相關知識。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5.(2020八下·三門期末)世界發展的歷史是一部聯系不斷加強的歷史,也是一些大國先后崛起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世界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4世紀—19世紀上半期西方主要國家的近代化歷程
材料三:思想變革促進社會進步。有學者稱:“若就經濟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顯然是首開先河的英國之歐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
(1)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一中觀點的理解。
(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中的①②分別代表什么歷史事件?
(3)“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1)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①啟蒙運動;②美國獨立戰爭或法國大革命。
(3)法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宣揚自由、平等。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啟蒙運動;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14——18世紀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發起的思想解放運動。17-18世紀,歐美各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其中包括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
(3)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以法國為中心的啟蒙運動延續了整個18世紀,它作為一場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為資本主義的各項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論框架,影響深遠。
故答案為:(1)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①啟蒙運動;②美國獨立戰爭或法國大革命。
(3)法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宣揚自由、平等。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等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凤翔县| 都兰县| 韩城市| 桃园县| 淮安市| 台东县| 文安县| 肇源县| 黑龙江省| 清水县| 邢台县| 新龙县| 徐水县| 江门市| 驻马店市| 清徐县| 德清县| 西宁市| 钦州市| 榆林市| 武山县| 龙州县| 晋宁县| 沙田区| 弋阳县| 新平| 玛沁县| 岳阳市| 工布江达县| 尼木县| 永康市| 原平市| 成都市| 米林县| 望奎县| 雅江县| 灵台县| 嫩江县| 岳西县| 获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