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物質的轉化 第2課時華師大版 九年級下新知導入你知道酸雨嗎?它會造成哪些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呢?酸雨的形成就包含著物質的轉化新知講解二、單質、氧化物、酸(堿)之間的轉化1.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1)酸雨的概念指pH小于5.6的雨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活動4:酸雨形成的模擬實驗①在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粉,加熱,直到燃燒。燃燒停止后,小心地聞一下氣體的氣味。新知講解空氣中: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氧氣中: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現象②立即向瓶內倒入少量水,振蕩,加入幾滴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色現象實驗結論生成的H2SO3導致雨水pH降低點燃S+O2 SO2SO2+H2O=H2SO3溶液為酸性新知講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2)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來源于煤和石油制品的燃燒(3)酸雨形成的原因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降水時溶解在水中生成了相應的酸合作探究2011年地級及以上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分布示意圖2011年全國降水pH年均值分布新知講解合作探究①酸雨直接危害人類健康②使水體、土壤酸化,影響農業和漁業③腐蝕建筑物、工廠設備和文物古跡(4)酸雨的危害新知講解酸性遠大于亞硫酸,加劇了酸雨的形成(5)根據酸雨的形成,分析得出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規律小資料(教材60頁)注意:二氧化硅就不能直接與水反應生成硅酸2SO2+O2 2SO3催化劑SO3+H2O=H2SO4非金屬酸非金屬氧化物O2H2OH2SiO3SiO2H2O×合作探究2.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1)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2)金屬氧化物+還原劑(C、H2、CO)→金屬+另一化合物(3)某些金屬氧化物(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鈣)+水→可溶性堿注意不溶性堿所對應的金屬氧化物不能與水反應,得不到對應的堿K2O+H2O=2KOHCaO+H2O=Ca(OH)2Na2O+H2O=2NaOHBaO+H2O=Ba(OH)23Fe+2O2 Fe3O4點燃2Mg+O2 2MgO點燃H2+CuO Cu+H2O△Fe2O3+3CO 2Fe+3CO2高溫合作探究可以發生反應活動5:由氧化銅制取氫氧化銅①比較氧化銅和氫氧化銅的化學式兩者相差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可以由一個水分子提供推測:氧化銅能和水化合生成氫氧化銅②提出氧化銅制取氫氧化銅的實驗方案CuO難溶于水,不發生反應方案一:CuO溶于水方案二:CuO溶于稀硫酸溶液,形成溶液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CuOCu(OH)2×H2OCuOCu(OH)2合作探究黑色氧化銅粉末逐漸消失,變成藍色溶液③實施方案二得藍色絮狀沉淀a.將適量的黑色氧化銅放入試管中,倒入一定量稀硫酸溶液,微微加熱b.在上述溶液中加適量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合作探究④實驗原理(4)不溶性堿→金屬氧化物+水注意:可溶性堿加熱不發生分解反應,如NaOHCuO+H2SO4=CuSO4+H2OCuSO4+2NaOH=Na2SO4+Cu(OH)2 ↓2Fe(OH)3 Fe2O3+3H2O△Cu(OH)2 CuO+H2O△合作探究3.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與關系(1)兩條縱線NaOH+HCl=NaCl+H2O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①非金屬+氧氣→非金屬氧化物點燃S+O2 SO2②非金屬氧化物+水→酸SO2+H2O=H2SO3③酸+堿→鹽+水H2SO3+2NaOH=Na2SO3+2H2O④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4Na+O2=2Na2O⑤金屬氧化物+水→堿Na2O+H2O=2NaOH⑥堿+酸→鹽+水合作探究(2)四條橫線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①金屬+非金屬(除氧氣)→鹽②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③堿+酸→鹽+水NaOH+HCl=NaCl+H2O④鹽+鹽→兩種新鹽AgNO3+NaCl=AgCl↓+NaNO32Na+Cl2 2NaCl點燃CaO+SiO2 CaSiO3高溫合作探究(3)四條交叉線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①金屬氧化物+酸→鹽+水CuO+H2SO4=CuSO4+H2O②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2NaOH+CO2=Na2CO3+H2O③堿+鹽→新堿+新鹽Ca(OH)2+Na2CO3=2NaOH+CaCO3↓④鹽+酸→新鹽+新酸BaCl2+H2SO4=BaSO4↓+2HCl合作探究(4)兩條彎線Cu+2AgNO3=Cu(NO3)2+2Ag根據圖,可以得出①各類物質的互相轉變關系②各類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③制取某類物質的可能方法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①金屬+酸→鹽+氫氣Zn+H2SO4=ZnSO4+H2↑②金屬+鹽→新鹽+新金屬①要符合金屬活動性順序;②鹽要溶于水;③鉀、鈣、鈉由于太活潑,不發生置換金屬的反應合作探究十大成鹽規律(1)金屬氧化物+酸→鹽+水(2)非金屬氧化物+堿→鹽+水(3)酸+堿→鹽+水(4)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含氧酸鹽(5)鹽+鹽→新鹽+新鹽CaO+SiO2 CaSiO3高溫NaOH+HCl=NaCl+H2ONaCl+AgNO3=NaNO3+AgCl↓CO2+Ca(OH)2=CaCO3↓+H2OCuO+H2SO4=CuSO4+H2O(6)金屬+鹽→新金屬+新鹽(7)金屬+酸→鹽+氫氣(8)酸+鹽→新鹽+新酸(9)堿+鹽→新鹽+新堿(10)金屬+非金屬→無氧酸鹽Zn+2HCl=ZnCl2+H2↑Fe+CuSO4=Cu+FeSO42NaOH+CuSO4=Na2SO4+Cu(OH)2↓H2SO4+BaCl2=BaSO4↓+2HClFe+S FeS△課堂練習1.X可發生下列兩個反應,則X可能是( )①X+酸→鹽+水 ②X+水→堿A.CaO B.Fe2O3 C.CO2 D.NaOH2.下列物質間的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是( )①C→CO→CO2 ②Cu→CuO→CuSO4③Na2CO3→NaCl→Na2CO3 ④CaCO3→CaO→Ca(OH)2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AC課堂練習3.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下列物質,排放到空氣中會形成酸雨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氫化合物4.實驗室的試劑常與空氣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發生化學變化,下列對試劑在空氣中發生變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鐵粉生銹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和氧氣有關B.氫氧化鈉潮解變質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關C.濃鹽酸變稀和空氣中的水蒸氣有關D.氧化鈣的變質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關CC課堂練習4.由氧化鐵制備氫氧化鐵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ZnO+H2SO4=ZnSO4+H2OZn(OH)2+H2SO4=ZnSO4+2H2O5.試設計制ZnSO4四種方法。Fe2O3+H2SO4=Fe2(SO4)3+3H2O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課堂總結單質、氧化物、酸(堿)的轉化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金屬和鹽鹽和氫氣鹽鹽和水堿和鹽酸和鹽鹽和鹽板書設計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金屬和鹽鹽和氫氣鹽鹽和水堿和鹽酸和鹽鹽和鹽單質、氧化物、酸(堿)的轉化物質的轉化作業布置1.完成教材61頁3題、4題。2.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物質轉化的規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物質的轉化 第2課時 學案學習目標 與 核心素養 1.學會利用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尋求制取物質的方法。 2.通過學習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掌握物質間轉化規律。 3.掌握無機物間的相互關系和基本變化規律及其應用。 4.了解酸雨和酸雨形成的主要過程,形成關心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學習重點 1.金屬氧化物與堿之間的轉化 2.無機物間的相互關系和基本變化規律及其應用學習難點 1.金屬氧化物與堿之間的轉化 2.無機物間的相互關系和基本變化規律及其應用【預習案】1.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相互轉化,如C→CO2→H2CO3→CO2表示了四種物質之間的轉化情況,若每一轉化都由一步反應實現,請寫出每一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煤中的硫燃燒生成___________,它在粉塵的催化作用下跟O2反應生成_____________,再與雨水結合生成硫酸。相關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雨是指pH小于_______的雨水。3.用2個化學方程式表示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點二:單質、氧化物、酸(堿)之間的轉化1.什么是酸雨?2.硫燃燒的現象是什么?化學方程式如何書寫?3.二氧化硫溶于水后,加入石蕊后有何現象?化學方程式如何書寫?4.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酸雨的危害有哪些?6.硫酸型酸雨是如何形成的?7.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和對應的酸之間的轉化規律如何?8.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有哪2種?規律分別如何?9.如何由氧化銅制取氫氧化銅?實驗原理如何?10.金屬氧化物如何轉變成堿?11.不溶性堿如何轉變為金屬氧化物?12.兩條縱線之間有哪些轉化關系?13.四條橫線之間有哪些轉化關系?14.四條交叉線之間有哪些轉化關系?15.兩條彎線之間有哪些轉化關系?16.分析總結成鹽規律【訓練案】1.將下列金屬氧化物置于水中不能得到相應的堿的是( )A.CaO B.Na2O C.K2O D.CuO2.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不考慮溶液體積變化),直至過量。如圖橫坐標表示加入碳酸鈉粉末的質量,根據圖像判斷,縱坐標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質量 B.溶液中溶劑的質量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D.溶液的pH3.甲、乙、丙有如圖所示轉化關系(“→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略去),下列各組物質按照甲、乙、丙的順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O2、CuO、H2O B.Na2CO3、Na2SO4、NaOHC.FeSO4、FeCl2、Fe D.CaCO3、CaCl2、CO24.甲為無色溶液,取少量甲溶液做如下實驗:根據以上實驗,則可推斷甲為( )A.NaOH B.AgNO3 C.BaCl2 D.Ba(OH)25.X、Y、Z三種物質有如圖所示轉化關系,“→”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表中各組物質不符合轉化要求的是( )6.圖中甲、乙、丙、丁、戊是初中科學教材中常見的物質。甲、戊為氧化物且甲為黑色固體,乙、丙分別是酸和堿中的一種,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可發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與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B.丙溶液能與戊反應生成丁C.甲→戊只能通過置換反應實現 D.不能由甲通過一步反應生成丁7.如圖所示是物質經一步反應轉化的兩種途徑,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氧化物為SO2 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屬于復分解反應8.用X+YM+N表示某些化學反應,請按要求各寫出一個相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若X是金屬、Y是常見的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X是非金屬單質,M是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X是氯化鋇,Y是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圖是初中科學中某些常見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圖,其中X是一種重要的建筑材料,A不支持燃燒可用于滅火,B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請根據所學科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A、X的化學式:A__________,X__________。(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思維導圖是激發大腦潛能,練就科學思維的有效方法。A~D是初中科學常見的四種物質,A可用于金屬除銹,B難溶于水。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6所示,“—”表示兩種物質之間可以相互反應,“→”表示一種物質可生成另一種物質。分析推理,回答問題。(1)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2)A生成B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圖是實驗室模擬工業上用大理石(含少量Fe2O3和SiO2)為原料提純碳酸鈣的實驗流程,請回答下列問題: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氨水呈堿性,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3·H2O+HClNH4Cl+H2O(1)稀鹽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3)寫出濾液A中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濾液B中加入試劑X,恰好完全反應,若濾液C中只含有兩種溶質,則試劑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12.某化學實驗小組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將混合氣體通過紅熱的銅絲網后,發現銅絲網變黑。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質,回收再利用銅絲網的討論中,制定了下列方案。請根據以上方案回答:(1)乙方案的燒杯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其中B物質自行確定)_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方案相比較,甲方案明顯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采用甲、乙兩種方案處理此黑色銅絲網,則回收的銅絲網a的質量__________(填“<”“>”或“=”)銅絲網b的質量。(3)實驗小組的同學發現,反應后燒杯中的液體有腐蝕性,應加以適當的處理。他們采取加入鐵粉的方案處理廢液。加入足量的鐵粉充分攪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質為__________。13.最近幾年,頻繁的霧霾天氣引起大家的重視。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霧霾的有害成分主要來自燃燒化石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直徑小于2.5 μm的可吸入顆粒物,其危害非常大。其中二氧化硫不僅是造成霧霾的元兇,還會造成局部地區的酸雨。某科技興趣小組以小麥幼葉為實驗對象,研究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危害。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硫酸溶液與固態的亞硫酸鈉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硫氣體,設計實驗如圖7 所示。(1)該小組若要制取0.64g二氧化硫,至少需要亞硫酸鈉的質量是多少 (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2)在實驗中,丙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減少霧霾天氣并切實可行的是__________ (填序號)。①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②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③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使用清潔能源 ④倡導“低碳生活”,增強全民的減排意識 ⑤種植夾竹桃、垂柳、木槿、山茶花、石榴等能吸收二氧化硫氣體的植物參考答案【預習案】1.C+O2CO2 CO2+H2O=H2CO3 H2CO3=H2O+CO2↑2.SO2 SO3 S+O2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5.63.2C+O22CO S+O2SO2 4P+5O22P2O5【訓練案】1.D2.C3.D4.D5.C6.C7.C8.(1)Fe+H2SO4FeSO4+H2↑(合理即可)(2)H2+CuOCu+H2O(或C+2CuO2Cu+CO2↑)(3)BaCl2+H2SO4BaSO4↓+2HCl9.(1)CO2 CaCO3 (2)CaO+H2OCa(OH)2 (3)CO2+Ca(OH)2CaCO3↓+H2O澄清石灰水變渾濁10.(1)H2SO4(或HCl)(2)H2SO4+BaCl2BaSO4↓+2HCl(或HCl+AgNO3AgCl↓+HNO3,合理即可)(3)CO2+Ca(OH)2CaCO3↓+H2O(或SO2+2NaOHNa2SO3+H2O,合理即可)11.(1)硫酸和塊狀大理石反應生成微溶的硫酸鈣附著在碳酸鈣的表面,阻止反應的繼續進行 (2)漏斗 (3)3NH3·H2O+FeCl3Fe(OH)3↓+3NH4Cl (4)(NH4)2CO312.(1)CuO+H2SO4CuSO4+H2O(若寫鹽酸與氧化銅反應也可) 需要制取CO且CO有毒,尾氣CO未處理,實驗裝置復雜等 (2)> (3)硫酸亞鐵(或氯化亞鐵)13.(1)解:設需要亞硫酸鈉的質量為x。Na2SO3+H2SO4Na2SO4+SO2↑+H2O126 64x 0.64 g=x=1.26 g答:至少需要亞硫酸鈉的質量為1.26 g。(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氣(3)②③④⑤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科學九年級下冊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物質的轉化 第2課時 章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學習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利用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尋求制取物質的方法。 2.通過學習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掌握物質間轉化規律。 3.掌握無機物間的相互關系和基本變化規律及其應用。 4.了解酸雨和酸雨形成的主要過程,形成關心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部分物質化學反應的現象來認識物質間的轉化 2.通過類比的方法來認識金屬,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增強關心重大環境問題的意識和責任感重點 1.金屬氧化物與堿之間的轉化 2.無機物間的相互關系和基本變化規律及其應用難點 1.金屬氧化物與堿之間的轉化 2.無機物間的相互關系和基本變化規律及其應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你知道酸雨嗎?它會造成哪些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呢? 酸雨的形成就包含著物質的轉化 引入新課講授新課 二、單質、氧化物、酸(堿)之間的轉化 1.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 (1)酸雨的概念: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包括雨、雪、冰雹等)。 活動4:酸雨形成的模擬實驗。 視頻:硫在氧氣中燃燒 實驗步驟:①在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粉,加熱,直到燃燒,看到的現象是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然后把燃著硫的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看到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燃燒停止后,小心地聞一下氣體的氣味。有刺激性氣味。 ②立即向瓶內倒入少量水,振蕩,加入幾滴石蕊試液,看到石蕊試液變紅色,說明溶液為酸性。 實驗結論:S+O2SO2,SO2+H2O=H2SO3生成的H2SO3導致雨水pH降低。 (2)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來源于煤和石油制品的燃燒。 (3)酸雨形成的原因: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降水時溶解在水中生成了相應的酸。 視頻:空中死神——酸雨 (4)酸雨的危害 ①酸雨直接危害人類健康。 ②使水體、土壤酸化,影響農業和漁業。 ③腐蝕建筑物、工廠設備和文物古跡。 (5)根據酸雨的形成,分析得出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規律 拓展 小資料 (教材60頁) 二氧化硫在空氣中飄塵的催化作用下,能和氧氣繼續反應生成三氧化硫。 2SO2+O2=2SO3 SO3+H2O=H2SO4 三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酸性遠大于亞硫酸的硫酸,加劇了酸雨的形成。 根據硫、二氧化硫和亞硫酸之間的轉化,說明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和對應的酸之間可有如下的轉化規律: 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 注意 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規律是一般規律,有些物質的轉化并不適用,如二氧化硅就不能直接與水反應生成硅酸。 2.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1)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絕大多數金屬在空氣或氧氣中都能氧化成金屬氧化物,少數如金、鉑很難與空氣反應。 如3Fe+2O2Fe3O4,2Mg+O22MgO等。 (2)金屬氧化物+還原劑(C、H2、CO)→金屬+另一化合物 如H2+CuOCu+H2O,Fe2O3+3CO2Fe+3CO2等。 (3)某些金屬氧化物(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鈣)+水→可溶性堿 如CaO+H2O=Ca(OH)2,Na2O+H2O=2NaOH等。 注意 不溶性堿所對應的金屬氧化物不能與水反應,得不到對應的堿。 活動5:由氧化銅制取氫氧化銅。 ①比較氧化銅(CuO)和氫氧化銅[Cu(OH)2]的化學式,可知兩者相差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可以由一個水分子提供,可以推測,氧化銅能和水化合生成氫氧化銅。 ②提出氧化銅制取氫氧化銅的實驗方案,進行討論: 方案一:CuO溶于水,實驗失敗,CuO難溶于水,不發生反應。 方案二:CuO溶于稀硫酸溶液,形成溶液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討論可以發生反應。 視頻:硫酸銅懷氫氧化鈉 ③實施方案二:a.將適量的黑色氧化銅放入試管中,倒入一定量稀硫酸溶液,微微加熱,黑色氧化銅粉末逐漸消失,變成藍色溶液。 b.在上述溶液中加適量氫氧化鈉溶液,得藍色絮狀沉淀為Cu(OH)2。 ④實驗原理:CuO+H2SO4=CuSO4+H2O; CuSO4+2NaOH=Cu(OH)2↓+Na2SO4 (4)不溶性堿→金屬氧化物+水 如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等。 注意 可溶性堿加熱不發生分解反應,如NaOH。 3.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與關系 (1)兩條縱線 ①非金屬+氧氣→非金屬氧化物,如S+O2 SO2 ②非金屬氧化物+水→酸,如SO2+H2O=H2SO3 ③酸+堿→鹽+水,如H2SO3+2NaOH=Na2SO3+2H2O ④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如4Na+O2=2Na2O ⑤金屬氧化物+水→堿,如Na2O+H2O=2NaOH ⑥堿+酸→鹽+水,如NaOH+HCl=NaCl+H2O (2)四條橫線 ①金屬+非金屬(除氧氣)→鹽,如2Na+Cl22NaCl ②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 ③堿+酸→鹽+水,如NaOH+HCl= NaCl+H2O。 ④鹽+鹽→兩種新鹽,如AgNO3+NaCl=AgCl↓+NaNO3 (3)四條交叉線 ①金屬氧化物+酸→鹽+水,如CuO+H2SO4=CuSO4+H2O。 ②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如2NaOH+CO2=Na2CO3+H2O。 ③堿+鹽→新堿+新鹽,如Ca(OH)2+Na2CO3=2NaOH+CaCO3↓ ④鹽+酸→新鹽+新酸,如BaCl2+H2SO4=BaSO4↓+2HCl。 (4)兩條彎線 ①金屬+酸→鹽+氫氣,如Zn+H2SO4=ZnSO4+H2↑。 ②金屬+鹽→新鹽+新金屬,如Cu+2AgNO3=Cu(NO3)2+2Ag。 注意 左邊反應①要符合金屬活動性順序;②鹽要溶于水;③鉀、鈣、鈉由于太活潑,不發生置換金屬的反應。 根據上圖,可以得出:①各類物質的互相轉變關系;②各類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③制取某類物質的可能方法。 十大成鹽規律 (1)金屬氧化物+酸→鹽+水。 CuO+H2SO4=CuSO4+H2O (2)非金屬氧化物+堿→鹽+水。 CO2+Ca(OH)2=CaCO3↓+H2O (3)酸+堿→鹽+水。 NaOH+HCl=NaCl+H2O (4)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含氧酸鹽。 CaO+SiO2CaSiO3 (5)鹽+鹽→新鹽+新鹽。 NaCl+AgNO3=NaNO3+AgCl↓ (6)金屬+鹽→新金屬+新鹽。 Fe+CuSO4=Cu+FeSO4 (7)金屬+酸→鹽+氫氣。 Zn+2HCl=ZnCl2+H2↑ (8)酸+鹽→新鹽+新酸。 H2SO4+BaCl2=BaSO4↓+2HCl (9)堿+鹽→新鹽+新堿。 2NaOH+CuSO4=Na2SO4+Cu(OH)2↓ (10)金屬+非金屬→無氧酸鹽。 Fe+SFeS 了解酸雨的概念 觀看分析實驗 知道酸雨的污染物及成因 知道酸雨的危害 通過資料知道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和對應的酸之間轉化規律 知道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參與活動 分析實驗方案 知道實驗原理 知道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 知道兩條縱線的涉及到的規律 知道四條橫線的涉及到的規律 知道四條交叉線的涉及到的規律 知道兩條彎線的涉及到的規律 分析歸納十大成鹽規律 介紹酸雨的概念 引導分析實驗 介紹酸雨的污染物及成因 分析介紹酸雨的危害 引導通過資料知道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和對應的酸之間轉化規律 介紹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引導分析實驗方案 分析介紹實驗原理 出示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 介紹分析兩條縱線的涉及到的規律 介紹分析四條橫線的涉及到的規律 介紹分析四條交叉線的涉及到的規律 介紹分析兩條彎線的涉及到的規律 引導分析歸納十大成鹽規律課堂練習 1.X可發生下列兩個反應,則X可能是( A ) ①X+酸→鹽+水 ②X+水→堿 A.CaO B.Fe2O3 C.CO2 D.NaOH 2.下列物質間的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是( C ) ①C→CO→CO2 ②Cu→CuO→CuSO4 ③Na2CO3→NaCl→Na2C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下列物質,排放到空氣中會形成酸雨的是( C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氫化合物 4.實驗室的試劑常與空氣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發生化學變化,下列對試劑在空氣中發生變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C ) A.鐵粉生銹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和氧氣有關 B.氫氧化鈉潮解變質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關 C.濃鹽酸變稀和空氣中的水蒸氣有關 D.氧化鈣的變質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關 4.由氧化鐵制備氫氧化鐵 [Fe2O3+H2SO4=Fe2(SO4)3+3H2O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5.試設計制ZnSO4四種方法 [Zn+H2SO4=ZnSO4+H2↑ Zn+CuSO4=ZnSO4+Cu ZnO+H2SO4=ZnSO4+H2O Zn(OH)2+H2SO4=ZnSO4+2H2O] 習題訓練 知識應用與理解課堂小結 知識小結 總結概括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3章第1節物質的轉化 第2課時 學案.docx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3章第1節物質的轉化 第2課時 教案.docx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3章第1節物質的轉化 第2課時 課件.pptx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3章第1節物質的轉化 第2課時(素材:硫在氧氣中燃燒).wmv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3章第1節物質的轉化 第2課時(素材:硫酸銅與氫氧化鈉).wmv 華師大九年級科學下冊第3章第1節物質的轉化 第2課時(素材:酸雨-空中的死神).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