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神奇的影子》教學設計【活動背景】本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考察探究領域低年 級學段的課題,《綱要》指出,考察探究是基于學生興趣,從自然、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主 動獲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我校秉承“樂行、樂知、樂創”的教學理念,開設“表演小劇場”,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創編故事,自編自導自演,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影子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大多學生幼兒時期就有影子游戲經驗,一年級語文課本中學習過《影子》一課,生活中也積累了對影子的感性認識,但對于影子的成因、光影關系沒 有明確的認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樂于探究,教師應 引導他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光影關系進行解密。在此基礎上,我將影子這一元素與我校小劇場融合,采用創 編手影小短劇的形式,讓光影知識在手影表演中得以運用,讓問 題在實踐中得到解決,讓學生在玩中創編、玩中探究。【活動目標】價值體認:1.通過探究活動,感受影子的奇妙,獲得積極的實踐體驗,初步形成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實踐精神;2.了解影子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認同探究的價值,激發探究及創新的熱情。責任擔當:在小組探究及手影表演中,明確自己的小組分工, 能積極參與并感受團隊合作的樂趣。問題解決:1.結合表演情境中的有趣現象,能發現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2.通過小組探究,能發現影子形成的條件及光影間的關系,并能針對手影表演中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創意物化:了解光和影子的關系,掌握基本手影的做法,創編出有一定創意的手影故事并進行小組表演。【活動重難點】重點:探究影子的形成、光和影子大小及方向間的關系。難點:運用光和影子大小、方向之間的關系進行手影故事的 創編及表演。【活動準備】幕布、投影燈、手電筒、白板紙、玻璃片、鉛筆、任務單、 多媒體課件。【活動過程】一、 手影表演,激趣揭題1.手影表演,創設情境教師利用手影模仿各種小動物進行表演,與學生互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影子的奇妙、有趣。2.談感受,揭示課題鼓勵學生談談觀看表演的感受,順勢揭示課題一一《神奇的影子》。二、 提出問題,動手探究1.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課前的手影表演情境中,發現問題,形成探究問題: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光與影子方向和大小之間有什么關系?2.提出探究活動要求:小組合作,對照任務單,完成關于影子形成、方向、大小的探究任務,時間為5分鐘。教師出示探究小錦囊:手電筒、白板紙、玻璃片、鉛筆、任 務單,引導學生借助小錦囊完成探究活動。提醒學生燈光只能在白板紙上投射,不要直射小伙伴的眼睛。3.學生小組內自由探究,教師巡回指導。4.分享探究結果教師請學生上臺分享探究發現并做演示。重點引導學生明確影子的形成需要光和不透明物體、光和影子的方向相反,以及影子的近大遠小特點。5.舉一反三:播放《小河馬變魔術》視頻,引導學生利用探究發現說明河馬是怎樣把胖胖的身體裝到小瓶子里的,加深學生對光影關系的理解與應用。三、學習手影,故事創編1.學習基本手影出示一組動物手影,引導學生探究其做法,請學生當老師, 上臺演示,共同學習,并拋出多個問題:“怎樣讓投影更清晰? ” “如何控制影像的大小? ” “站在什么角度能避免身體遮擋光 線? ”……引導學生利用光影關系進行解決,達到學以致用的目 的,并為表演環節做鋪墊。2.創編故事(1)邀請學生加入學校手影小劇場,播放小劇場表演視頻, 引導學生思考好的手影表演應符合什么標準?從而得出活動任 務要求:情節完整、投影清晰、配音洪亮、團隊合作。(2)出示四組故事情境,小組交流確定表演主題,進行故 事創編。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故事創編、 選角分工、合作排練,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學生利用光影關系解 決創編難點。四、 展示評價,快樂無限學生分小組上臺表演。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任務要求進行點 評。鼓勵學生分享與同伴間合作經驗,感悟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分享活動中發現的問題、解決的辦法,進一步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師對各組的表現進行總結,提出肯定和意見。五、 暢談收獲,拓展升華1.學生暢談收獲,教師總結。2.應用拓展:播放一組幻燈片,以時間為線索,展示影子在 不同領域的應用,引導學生感受影子與生活的聯系,發現探究的 重要價值,激發學生課后繼續探究的熱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