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細胞生物【教學目標】1.知識方面(1)使學生識記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2)使學生知道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3)使學生識記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4)使學生知道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2.能力方面(1)通過觀察草履蟲的形態和運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2)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使學生學會運用探究的方法獲取知識的探究能力。(3)通過比較動物和植物的結構和生理的區別,培養學生對比分析的思維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1)通過學習原生動物的特征,向學生滲透進化論的觀點。(2)通過觀察實驗和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1.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及生理因為草履蟲是原生動物的代表,通過學習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知識,可以使學生對原生動物的基礎知識有所認識和了解,進而理解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此外,草履蟲本身既是一個動物體,又是一個動物細胞,通過與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對比使學生對動物和植物的本質區別有更深的理解。難點:1.草履蟲的呼吸、營養、排泄因為學生對于草履蟲缺乏感性認識,對于呼吸、營養、排泄等難以觀察到的生理活動難以理解。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里了解掌握一系列新的生理過程,記住一系列新的名詞概念,也具有一定的難度。2.探究實驗的組織教學因為這是學生做的第一個關于動物生理的實驗,學生往往很興奮,急于操作看實驗現象,而對于對實驗中深層次的問題,如設計思路、操作要領、結果分析等缺乏冷靜的思考。【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1.教學過程設計思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 通過實驗觀察,結合掛圖講解識記草履蟲的形態結構 → 利用錄像、軟件等教學媒體學習草履蟲的生理 → 指導自學,理解原生動物與人類關系及其特征2.教學過程說明:(1)引入新課本節課可采用觀看教學資料片的方法入手,如播放關于“赤潮”和“瘧疾”的有關內容,然后教師指出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由一些微小的動物引起的,然后引出課題。生動的畫面會一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沒有條件的學校,也可通過教師介紹發生在我國近海海域的赤潮情況或者觀看草履蟲培養液中那些可以游動的小白點,然后引入本課課題,目的是讓學生對這種動物有一個初步的印象(2)關于草履蟲的形態和結構的學習這是本課重點內容。對于草履蟲的形態,可采用邊觀察邊談話的方式進行。首先教師以投影片的形式出示觀察提綱做指導,然后指導學生從草履蟲培養液的表層吸一滴培養液放在載玻片上,先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目測它的大小,再制成臨時裝片。思考為什么要在培養液中放棉花纖維,在用顯微鏡觀察時,學生往往只限于看到游動的蟲體,而不深入細致地觀察,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結合觀察提綱,逐一弄清草履蟲的形狀,是否是單細胞個體、體表結構,運動方式等問題。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運用掛圖或自畫板圖一一講清其各部分結構名稱;也可讓學生結合觀察,識別教材中插圖,將各部分結構名稱搞清楚,然后教師利用掛圖或模型檢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3)關于草履蟲的生理這是本課難點。生理過程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以與植物對比進行講解。首先復習植物獲取營養的方式,之后提出問題:“動物如何獲得營養?”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能夠回答,教師進一步設疑:“草履蟲獲得營養的過程是怎樣的呢?”草履蟲的呼吸教師可畫板圖說明:草履蟲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整個身體表膜進行的。對于草履蟲的排泄,學生很容易理解成排出食物殘渣,所以教師要首先使學生明白排泄物是什么。這可通過植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來說明。排泄的過程和部位可觀察草履蟲身體前后兩端的收集管和伸縮泡的運動以分析說明。草履蟲的生殖方式可用掛圖來說明。在講完生理知識以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4)關于原生動物的種類和與人類的關系可用自學法來完成。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插圖和文字說明,使學生知道原生動物有3萬多種,與人類關系密切,有的有害,有的有益。還可讓學生課后查閱有關方面的資料,下節課(或以其他方式)告訴大家。(5)小結:關于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板書設計】細菌一、草履蟲1.形態:單細胞2.結構和生理:(板圖略)二、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有害2.有益三、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微小,結構簡單,整個身體由一個細胞構成。3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