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效作業】中考歷史與社會高效作業25第二課時一、選擇題.1.據統計,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開辦期間,銷售西書83454本。另據1878年匯編的《譯書事略》,西書主要涉及技術工程領域。讀西書、求西學的時尚新風反映了( )A.甲午戰爭后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B.洋務運動將學習西學付諸“自強”實踐C.戊戌變法在思想方面產生廣泛影響D.新文化運動利用“科學”思想啟迪民智【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江南制造總局”可知,這與洋務運動有關。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開辦期間,銷售西書83454本。另據1878年匯編的《譯書事略》,西書主要涉及技術工程領域。讀西書、求西學的時尚新風反映了洋務運動將學習西學付諸“自強”實踐。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在中國的擴張,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客觀上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洋務運動將學習西學付諸“自強”實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信息的解讀,掌握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江南制造總局”。2.(2019九上·杭州模擬)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該運動( )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②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④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據“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運動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變法,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②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以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為依托,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3.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有人說洋務運動是“有心裁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里的“柳”是指( )A.增強了封建統治的力量B.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C.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D.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主觀目的是利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來維護清朝統治,創辦了一大批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但洋務派的這些做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客觀上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進一步瓦解了自然經濟。所以 “柳”是指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是題干里的“柳”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洋務運動歷史意義的理解。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19世紀60年代初,曾國藩提出大購船炮的主張,“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以為內可“平亂”,外可御侮。下列人物的活動體現了這一宗旨的是( )A.李鴻章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B.康有為領導戊戌變法C.孫中山創立中國同盟會 D.徐錫麟發動安慶起義【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曾國藩提出大購船炮的主張”“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并結合所學知,這反映了洋務派主張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興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A項李鴻章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體現了題干宗旨,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曾國藩提出大購船炮的主張”。5.1875年,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留學生出國時曾宣言:“此去西洋,應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可見,他們當時出國留學的最終目的是( )A.游歷西洋 B.興辦洋務 C.學習科技 D.救國圖強【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最終目的”“此去西洋,應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可知,洋務運動時期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使中國富強,洋務運動的內容派遣留學生,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留學生。ABC三項都不是當時出國留學的最終目的,不符合題意;D項救國圖強是他們當時出國留學的最終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6.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中國人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進行的三次艱辛探索。其共同點是( )A.維護封建統治 B.挽救民族危機C.推行君主立憲 D.建立民主共和【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中國人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進行的三次艱辛探索。其共同點是挽救民族危機。A項維護封建統治只符合洋務運動,不符合題意;B項挽救民族危機,符合題意;C項推行君主立憲只符合戊戌變法,不符合題意;D項建立民主共和只符合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掌握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7.1882年出版的《益聞錄》報道:“本埠(上海)現有華商集合巨資,擬辦紙廠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蘭綜司其事,一切作紙之具皆用火輪機器。”不久,中國第一家機器造紙廠誕生。這表明( )A.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B.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C.中國近代企業引進了工業革命的技術D.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82年出版的《益聞錄》報道:“本埠(上海)現有華商集合巨資,擬辦紙廠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蘭綜司其事,一切作紙之具皆用火輪機器。”不久,中國第一家機器造紙廠誕生,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時期,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創辦中國第一家機器造紙廠的史實,因此材料表明中國近代企業引進了工業革命的技術。A項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的標志是戊戌變法,不符合題意;B項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錯誤,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近代企業引進了工業革命的技術,符合題意;D項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8.下圖為維新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刊。這些報刊( )A.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B.主要宣傳民主共和進步思想C.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 D.為變法成功奠定了理論基礎【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據所學知,近代中國許多報紙、雜志在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黃遵憲、汪康年、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時務報》主要宣傳了維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嚴復在天津創立《國聞報》,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居于南北輿論界的領導地位。圖為維新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刊。這些報刊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變法時期出版的宣傳維新變法的刊物。9.“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②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③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動起義,攻克總督衙門,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錯誤,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屬于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都不符合題意。B項②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0.(2021九上·杭州期中)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可知,“國體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影響的認識。需正確認識有關辛亥革命的意義。二、非選擇題11.進人20世紀以后,中國革命揭開了波瀾壯闊的新篇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昔……有所謂“民為貴,君為輕’,此不可謂無民權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無其制度,故以民立國之制,不可不取資于歐美。”“民國之國家為全國國民所公有;民國之政治為國民所共理;民國之權利為國民所共享。”——《孫中山全集》材料二:臨時政府成立后……規定廢止刑訊,人民享有選舉權、參政權,禁止販賣“豬仔”,改變“賤民“身份,男女平等。……嚴禁鴉片,革除前清官廳稱呼,限期剪辮,禁止賭博,禁止纏足,廢止跪拜,官員實行低薪制等。——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上材料三:辛亥革命標志著地球上1/4的人口可以說已經從沉睡中醒來,走向光明,投身運動,奮起斗爭……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經在亞洲出現......我們現在正處在這些風暴及它們反過來影響歐洲的時代。——《列寧全集》(1)根據材料一,請說說孫中山民主思想的特點。(2)孫中山臨時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怎樣的地位?它與材料二提到的這些政令,在當時起到了哪些積極作用?(3)從材料三看,辛亥革命有怎樣的歷史意義?【答案】(1)孫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繼承和吸收了“民為貴,君為輕”等中華傳統民本思想,同時也善于吸收西方先進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視民權。(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和變化,促進了人們社會生活的進步和變化。(3)辛亥革命是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國古昔……有所謂“民為貴,君為輕’,此不可謂無民權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無其制度,故以民立國之制,不可不取資于歐美。”“民國之國家為全國國民所公有;民國之政治為國民所共理;民國之權利為國民所共享。”可知,孫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繼承和吸收了“民為貴,君為輕”等中華傳統民本思想,同時也善于吸收西方先進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視民權。(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的法令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3)根據材料三可知,從整體史觀看,辛亥革命是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故答案為:(1)孫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繼承和吸收了“民為貴,君為輕”等中華傳統民本思想,同時也善于吸收西方先進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視民權。(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和變化,促進了人們社會生活的進步和變化。(3)辛亥革命是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等相關史實。1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倘若沒有先進的造船工藝和導航技術,即使是最強烈的動機也無法使歐洲航海者完成他們的探險。遠洋航行……他們)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和阿拉伯的技術要素。——[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材料二: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葉,現代科技通過各種方式從歐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傳播。中國受西學影響……1861年在北京開設同文館,聘請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譯西文書籍……1898年批準興辦京師大學堂,開啟了中國現代科學教育的大門。——摘編自馬克連《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最強烈的動機”指的是什么?在導航技術方面,歐洲航海者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的哪一技術?(2)材料二中“開設同文館”“興辦京師大學堂”分別是中國近代哪一次運動中的具體措施?試從目的和影響的角度,寫出這兩次運動的共同點。【答案】(1)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羅盤”導航技術(指南針)。(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目的:救亡圖存(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影響: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救亡圖存的目標。【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14、15世紀,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商品經濟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的擴大,歐洲人渴望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東方的富庶刺激了歐洲人到東方尋求黃金和財富,因此,歐洲人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指南針的使用,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促進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使西歐人開辟了新航路,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2)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戊戌變法時期,作為“新政”,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從目的上來看,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都是為了救亡圖存,維護清朝統治;從影響上來看,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都使中國走向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本國封建勢力,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故答案為:(1)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羅盤”導航技術(指南針)。(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目的:救亡圖存(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影響: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救亡圖存的目標。【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1 / 1【高效作業】中考歷史與社會高效作業25第二課時一、選擇題.1.據統計,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開辦期間,銷售西書83454本。另據1878年匯編的《譯書事略》,西書主要涉及技術工程領域。讀西書、求西學的時尚新風反映了( )A.甲午戰爭后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B.洋務運動將學習西學付諸“自強”實踐C.戊戌變法在思想方面產生廣泛影響D.新文化運動利用“科學”思想啟迪民智2.(2019九上·杭州模擬)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該運動( )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②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④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有人說洋務運動是“有心裁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里的“柳”是指( )A.增強了封建統治的力量B.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C.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D.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4.19世紀60年代初,曾國藩提出大購船炮的主張,“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以為內可“平亂”,外可御侮。下列人物的活動體現了這一宗旨的是( )A.李鴻章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B.康有為領導戊戌變法C.孫中山創立中國同盟會 D.徐錫麟發動安慶起義5.1875年,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留學生出國時曾宣言:“此去西洋,應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可見,他們當時出國留學的最終目的是( )A.游歷西洋 B.興辦洋務 C.學習科技 D.救國圖強6.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中國人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進行的三次艱辛探索。其共同點是( )A.維護封建統治 B.挽救民族危機C.推行君主立憲 D.建立民主共和7.1882年出版的《益聞錄》報道:“本埠(上海)現有華商集合巨資,擬辦紙廠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蘭綜司其事,一切作紙之具皆用火輪機器。”不久,中國第一家機器造紙廠誕生。這表明( )A.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B.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C.中國近代企業引進了工業革命的技術D.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8.下圖為維新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刊。這些報刊( )A.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B.主要宣傳民主共和進步思想C.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 D.為變法成功奠定了理論基礎9.“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②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③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2021九上·杭州期中)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1.進人20世紀以后,中國革命揭開了波瀾壯闊的新篇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昔……有所謂“民為貴,君為輕’,此不可謂無民權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無其制度,故以民立國之制,不可不取資于歐美。”“民國之國家為全國國民所公有;民國之政治為國民所共理;民國之權利為國民所共享。”——《孫中山全集》材料二:臨時政府成立后……規定廢止刑訊,人民享有選舉權、參政權,禁止販賣“豬仔”,改變“賤民“身份,男女平等。……嚴禁鴉片,革除前清官廳稱呼,限期剪辮,禁止賭博,禁止纏足,廢止跪拜,官員實行低薪制等。——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上材料三:辛亥革命標志著地球上1/4的人口可以說已經從沉睡中醒來,走向光明,投身運動,奮起斗爭……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經在亞洲出現......我們現在正處在這些風暴及它們反過來影響歐洲的時代。——《列寧全集》(1)根據材料一,請說說孫中山民主思想的特點。(2)孫中山臨時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怎樣的地位?它與材料二提到的這些政令,在當時起到了哪些積極作用?(3)從材料三看,辛亥革命有怎樣的歷史意義?1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倘若沒有先進的造船工藝和導航技術,即使是最強烈的動機也無法使歐洲航海者完成他們的探險。遠洋航行……他們)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和阿拉伯的技術要素。——[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材料二: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葉,現代科技通過各種方式從歐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傳播。中國受西學影響……1861年在北京開設同文館,聘請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譯西文書籍……1898年批準興辦京師大學堂,開啟了中國現代科學教育的大門。——摘編自馬克連《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最強烈的動機”指的是什么?在導航技術方面,歐洲航海者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的哪一技術?(2)材料二中“開設同文館”“興辦京師大學堂”分別是中國近代哪一次運動中的具體措施?試從目的和影響的角度,寫出這兩次運動的共同點。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江南制造總局”可知,這與洋務運動有關。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開辦期間,銷售西書83454本。另據1878年匯編的《譯書事略》,西書主要涉及技術工程領域。讀西書、求西學的時尚新風反映了洋務運動將學習西學付諸“自強”實踐。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在中國的擴張,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客觀上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洋務運動將學習西學付諸“自強”實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信息的解讀,掌握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江南制造總局”。2.【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據“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運動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變法,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②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以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為依托,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3.【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主觀目的是利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來維護清朝統治,創辦了一大批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但洋務派的這些做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客觀上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進一步瓦解了自然經濟。所以 “柳”是指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是題干里的“柳”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洋務運動歷史意義的理解。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曾國藩提出大購船炮的主張”“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并結合所學知,這反映了洋務派主張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興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A項李鴻章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體現了題干宗旨,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曾國藩提出大購船炮的主張”。5.【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最終目的”“此去西洋,應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可知,洋務運動時期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使中國富強,洋務運動的內容派遣留學生,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留學生。ABC三項都不是當時出國留學的最終目的,不符合題意;D項救國圖強是他們當時出國留學的最終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6.【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中國人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進行的三次艱辛探索。其共同點是挽救民族危機。A項維護封建統治只符合洋務運動,不符合題意;B項挽救民族危機,符合題意;C項推行君主立憲只符合戊戌變法,不符合題意;D項建立民主共和只符合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掌握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7.【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82年出版的《益聞錄》報道:“本埠(上海)現有華商集合巨資,擬辦紙廠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蘭綜司其事,一切作紙之具皆用火輪機器。”不久,中國第一家機器造紙廠誕生,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時期,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創辦中國第一家機器造紙廠的史實,因此材料表明中國近代企業引進了工業革命的技術。A項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的標志是戊戌變法,不符合題意;B項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錯誤,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近代企業引進了工業革命的技術,符合題意;D項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8.【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據所學知,近代中國許多報紙、雜志在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黃遵憲、汪康年、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時務報》主要宣傳了維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嚴復在天津創立《國聞報》,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居于南北輿論界的領導地位。圖為維新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刊。這些報刊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變法時期出版的宣傳維新變法的刊物。9.【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動起義,攻克總督衙門,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錯誤,④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屬于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都不符合題意。B項②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0.【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可知,“國體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影響的認識。需正確認識有關辛亥革命的意義。11.【答案】(1)孫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繼承和吸收了“民為貴,君為輕”等中華傳統民本思想,同時也善于吸收西方先進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視民權。(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和變化,促進了人們社會生活的進步和變化。(3)辛亥革命是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國古昔……有所謂“民為貴,君為輕’,此不可謂無民權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無其制度,故以民立國之制,不可不取資于歐美。”“民國之國家為全國國民所公有;民國之政治為國民所共理;民國之權利為國民所共享。”可知,孫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繼承和吸收了“民為貴,君為輕”等中華傳統民本思想,同時也善于吸收西方先進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視民權。(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的法令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3)根據材料三可知,從整體史觀看,辛亥革命是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故答案為:(1)孫中山民主思想一方面繼承和吸收了“民為貴,君為輕”等中華傳統民本思想,同時也善于吸收西方先進民主思想,其民主思想的核心就是重視民權。(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和變化,促進了人們社會生活的進步和變化。(3)辛亥革命是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等相關史實。12.【答案】(1)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羅盤”導航技術(指南針)。(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目的:救亡圖存(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影響: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救亡圖存的目標。【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14、15世紀,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商品經濟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的擴大,歐洲人渴望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東方的富庶刺激了歐洲人到東方尋求黃金和財富,因此,歐洲人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指南針的使用,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促進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使西歐人開辟了新航路,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2)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戊戌變法時期,作為“新政”,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從目的上來看,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都是為了救亡圖存,維護清朝統治;從影響上來看,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都使中國走向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本國封建勢力,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故答案為:(1)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羅盤”導航技術(指南針)。(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目的:救亡圖存(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影響: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救亡圖存的目標。【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效作業】中考歷史與社會高效作業25第二課時(學生版).docx 【高效作業】中考歷史與社會高效作業25第二課時(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