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效作業】中考歷史與社會高效作業25第一課時一、選擇題1.詩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寫道:“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萬萬人同-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詩人悲憤是因為清政府簽訂了(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 “去年今日割臺灣”,聯系所學,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將臺灣等島嶼割給日本,不僅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而且還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的簽訂是詩人悲憤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內容及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和準確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要求學生熟記甲午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相關史實。2.(2021八上·樂清月考)1842年,魏源撰寫《圣武記》,歷述清王朝過去武功上的勝利,用意在與當時軍事上的頹勢相對照。這一“頹勢”出現于(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C.黃海海戰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魏源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府中,直接參與到抗英戰爭中,并在前線親自審訊俘虜。不過后面他見清政府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于是憤而辭歸,立志著書立說,于是寫了一本書叫《圣武記》。在這本書中,他細述了過去清王朝在軍事上或武功上的輝煌勝利,為的就是與當時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在軍事上的頹廢、軟弱形成鮮明對比。題干這一“頹勢”出現于鴉片戰爭,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鴉片戰爭出現題干“頹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影響。3.下圖是小濱同學關于近代中國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的課堂筆記。根據筆記內容,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條約》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②條約》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拆毀大沽炮臺《③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④條約》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制讓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條約內容,聯系所學可知,《①條約》是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②條約》是1858年簽訂的《天津條約》,《③條約》是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④條約》是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排序正確的一項是①③④②。B項①③④②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掌握《南京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內容。4. 1838年,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由此得出,他主張嚴厲禁煙是因為( )A.閉關鎖國,腐敗不堪 B.兵弱銀荒,國力日衰C.列強瓜分,國家危亡 D.懲治毒販,打擊侵略【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可知,林則徐主張嚴厲禁煙的原因是兵弱銀荒,國力日衰。鴉片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白銀大量外流,許多官員、士兵吸食鴉片,不但嚴重摧殘他們的體質,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也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統治。ACD三項都不是林則徐主張嚴厲禁煙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兵弱銀荒,國力日衰是林則徐主張嚴厲禁煙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林則徐禁煙,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紀念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紀念林則徐這一偉大的民族英雄,中國政府于1957年在銷煙池舊址上建立了林則徐紀念館,豎起了林則徐紀念碑。”“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是指下列哪一重大歷史事件( )A.力主禁煙 B.緝拿煙販 C.虎門銷煙 D.收繳鴉片【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被譽為是“中國禁煙第一人”。故“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是指虎門銷煙。ABD三項都不是“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所指的重大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C項虎門銷煙是“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所指的重大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虎門銷煙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6.清末愛國人士黃遵憲在給好友的信中寫道,“新約規定,天旋地轉”“東南諸省所恃以為藩籬者,拱手而讓他人之”“敵骨吸髓,輸此巨款,設機造貨,奪我生產”。信中的“新約”簽訂后( )A.關天培、鄧世昌等人進行了英勇抵抗B.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C.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D.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東南諸省所恃以為藩籬者,拱手而讓他人之”“敲骨吸髓,輸此巨款,設機造貨,奪我生產”及所學知識可知,“東南諸省所恃以為藩籬者,拱手而讓他人之”即將東南各省所恃為屏障的地方割占,可知這是日本割占臺灣;“輸此巨款”是指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設機造貨,奪我生產”指的是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所以此處的“新約”指的是《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列強侵華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A項關天培、鄧世昌等人進行了英勇抵抗是在鴉片戰爭中,不符合題意;B項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不符合題意;C項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是在《馬關條約》簽訂后,符合題意;D項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影響。要求具備分析理解題干內容的能力。7.(2021九上·期中)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說:“明年乙未和議成。……南海先生聯公車三千人,上書請變法,余亦從其后奔走焉。”這里所說的“乙未和議”是指( )A.中英和議簽訂《南京條約》B.中國與列強和議簽訂《辛丑條約》C.中日和議簽訂《馬關條約》D.中國與英法和議簽訂《北京條約》【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乙未”可知,時間是1895年,依據材料“明年乙未和議成。……南海先生聯公車三千人,上書請變法,余亦從其后奔走焉”可知,涉及的是《馬關條約》的簽訂和公車上書。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中日和議簽訂《馬關條約》是題干里所說的“乙未和議”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需要掌握《馬關條約》的史實。8.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國侵略者就揚言:“如果我們要和中國訂立一個條約,這個條約必是在刺刀尖下,依照我們的命令寫下來,并要在大炮的精準下,才發生效力的。”而最終英國人沒有滿足,又聯合一個幫兇再次拿起刺刀,架起大炮。這個幫兇是( )A.美國 B.法國 C.俄國 D.日本【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由“最終英國人沒有滿足,又聯合一個幫兇再次拿起剌刀,架起大炮”結合所學,1856年英國不滿足鴉片戰爭獲得的利益,提出修改條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絕,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英軍聯合法國炮轟廣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法國是題干材料中所說的幫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學生識記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9.《馬關條約》第六款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據此條款,日本獲得的權益是( )A.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B.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C.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D.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答案】B【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馬關條約》第六款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 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據此條款,日本獲得的權益是開設工廠。在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這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由原來的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是據題干條款,日本獲得的權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識記《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10.分析下圖中的數據,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清朝經濟比日本發達 B.中國的經濟負擔沉重C.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D.中國新開放通商口岸【答案】B【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甲午戰爭后清政府需要負擔巨額的賠款,這些賠款是清政府年財政收入的2.9倍,自然導致中國的經濟負擔承重。A項清朝經濟比日本發達錯誤,清政府的年財政收入超過日本不代表清政府的經濟比日本發達,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的經濟負擔沉重可從圖中的數據得出,符合題意;CD兩項不能從題干圖中的數據得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圖表的解讀。注意對圖表的解讀,掌握《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11.下面資料出自中國近代某不平等條約,該條約的簽訂使中國( )第六款 上諭大清國大皇帝允定付諸國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第七款 ……第八款 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現已設法照辦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內容出自《辛丑條約》。1901年,清政府同帝國主義列強簽訂《辛丑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這個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掌握《辛丑條約》的知識是解答的關鍵。12.“中國近代史上的這次戰爭是一挑八,看起來牛氣哄哄,實則統治者倉皇逃竄,這次戰爭使清王朝徹底淪為洋人的朝廷。”材料評價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1901年清政府同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充分表明清政府成為列強控制中國的工具,已淪為了“洋人的朝廷”。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題干材料評價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二、非選擇題13.從世界看中國,從屈辱到平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在19世紀中葉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也要求外國實行這個政策,以利于英國的商品暢銷世界。而強迫外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是與其炮艦政策分不開的。——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國政府與他國政府,包括美國英國政府在北京簽訂的議定……交還在中國的租界,放棄在中國領水內關于沿海貿易及內河航行之特權。——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史》材料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 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10年間,中國貨物貿易額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中國共產黨簡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析19世紀中葉英國貿易政策變化的原因,并指出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2)材料二中1901年簽訂的“議定書”指什么?結合所學分析美英放棄部分在華特權的背景。(3)根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答案】(1)原因: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在全球尋求商品市場。影響: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辛丑條約》。背景:中國堅持抗戰,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42年,中國與美英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標志著中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有利于中國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的“英國在19世紀中葉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也要求外國實行這個政策,以利于英國的商品暢銷世界”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中葉英國貿易政策變化的原因是:在19世紀中葉,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在全球尋求商品市場。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在1901年簽訂《辛H條約》。依據題干的“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國政府與他國政府,包括美國英國政府在北京簽訂的議定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堅持抗戰,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42年,中國與美英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這些都是美英放棄部分在華特權的背景。(3)根據材料三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可以概括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是標志著中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有利于中國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根據材料三的“從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貿易銀織的10年間,中國貨物貿易額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可以概括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是: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故答案為:(1)原因: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在全球尋求商品市場。影響: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辛丑條約》。背景:中國堅持抗戰,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42年,中國與美英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標志著中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有利于中國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史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加入WTO等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史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加入WTO等史實。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甲午戰爭之后,列強爭相在華設立銀行,如英國的有利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在中國開設工廠,如英國的增裕面粉廠、和豐船廠,美國煙草公司……還爭奪中國的鐵路權,如俄國修筑滿洲里至綏芬河、哈爾濱至大連、石家莊至太原等。材料二:甲午戰后,列強劃分的勢力范圍國家 “勢力范圍” 強租租借地德國 山東 膠州灣租借地沙俄 長城以北、新疆、東北. 旅大租借地法國 廣東、廣西、云南 廣州灣租借地英國 長江流域 九龍租借地、威海衛租借地日本 福建 ——材料三:《馬關條約》的簽訂,激起了全國的悲憤和抗議。3年以后,發生了戊戌維新運動;5年以后,發生了義和團運動;16年以后發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沒有甲午戰爭的失敗,就不會激起中國這樣迅速地奔跑。……這次戰爭確實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的意義就在于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一種安求改革和進步的覺醒、富強意識的覺醒、愛國主義和自救的覺醒。——戴逸《甲午戰爭深刻影響世界歷史》(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戰爭后列強對中國經濟的侵略方式是什么?(2)依據材料二,談談表格內容反映的狀況最終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危害是什么。(3)材料三的主要觀點是什么?(4)依據材料一、二、三,請為以上探究確定主題。【答案】(1)開設銀行,設立工廠,投資鐵路。(2)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3)《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了全民族的意識覺醒,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4)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列強爭相在華設立銀行”“在中國開設工廠”,“還爭奪中國的鐵路權”等信息可知,甲午戰爭后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有設立銀行,開設工廠,修筑鐵路。(2)依據材料二的表格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表格內容反映的狀況使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依據材料三“這次戰爭確實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的意義就在于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一種安求改革和進步的覺醒、富強意識的覺醒、愛國主義和自救的覺醒”的信息可知,材料三表明《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4)依據材料一、二、三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則材料都是圍繞著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設計的,所以適合研究三則材料的主題是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故答案為:(1)開設銀行,設立工廠,投資鐵路。(2)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3)《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了全民族的意識覺醒,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4)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戰后掀起的瓜分中國狂潮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戰后掀起的瓜分中國狂潮的相關史實。1 / 1【高效作業】中考歷史與社會高效作業25第一課時一、選擇題1.詩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寫道:“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萬萬人同-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詩人悲憤是因為清政府簽訂了(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2.(2021八上·樂清月考)1842年,魏源撰寫《圣武記》,歷述清王朝過去武功上的勝利,用意在與當時軍事上的頹勢相對照。這一“頹勢”出現于(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C.黃海海戰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下圖是小濱同學關于近代中國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的課堂筆記。根據筆記內容,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條約》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②條約》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拆毀大沽炮臺《③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④條約》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制讓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4. 1838年,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由此得出,他主張嚴厲禁煙是因為( )A.閉關鎖國,腐敗不堪 B.兵弱銀荒,國力日衰C.列強瓜分,國家危亡 D.懲治毒販,打擊侵略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紀念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紀念林則徐這一偉大的民族英雄,中國政府于1957年在銷煙池舊址上建立了林則徐紀念館,豎起了林則徐紀念碑。”“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是指下列哪一重大歷史事件( )A.力主禁煙 B.緝拿煙販 C.虎門銷煙 D.收繳鴉片6.清末愛國人士黃遵憲在給好友的信中寫道,“新約規定,天旋地轉”“東南諸省所恃以為藩籬者,拱手而讓他人之”“敵骨吸髓,輸此巨款,設機造貨,奪我生產”。信中的“新約”簽訂后( )A.關天培、鄧世昌等人進行了英勇抵抗B.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C.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D.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7.(2021九上·期中)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說:“明年乙未和議成。……南海先生聯公車三千人,上書請變法,余亦從其后奔走焉。”這里所說的“乙未和議”是指( )A.中英和議簽訂《南京條約》B.中國與列強和議簽訂《辛丑條約》C.中日和議簽訂《馬關條約》D.中國與英法和議簽訂《北京條約》8.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國侵略者就揚言:“如果我們要和中國訂立一個條約,這個條約必是在刺刀尖下,依照我們的命令寫下來,并要在大炮的精準下,才發生效力的。”而最終英國人沒有滿足,又聯合一個幫兇再次拿起刺刀,架起大炮。這個幫兇是( )A.美國 B.法國 C.俄國 D.日本9.《馬關條約》第六款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據此條款,日本獲得的權益是( )A.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B.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C.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D.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10.分析下圖中的數據,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清朝經濟比日本發達 B.中國的經濟負擔沉重C.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D.中國新開放通商口岸11.下面資料出自中國近代某不平等條約,該條約的簽訂使中國( )第六款 上諭大清國大皇帝允定付諸國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第七款 ……第八款 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現已設法照辦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2.“中國近代史上的這次戰爭是一挑八,看起來牛氣哄哄,實則統治者倉皇逃竄,這次戰爭使清王朝徹底淪為洋人的朝廷。”材料評價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二、非選擇題13.從世界看中國,從屈辱到平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在19世紀中葉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也要求外國實行這個政策,以利于英國的商品暢銷世界。而強迫外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是與其炮艦政策分不開的。——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國政府與他國政府,包括美國英國政府在北京簽訂的議定……交還在中國的租界,放棄在中國領水內關于沿海貿易及內河航行之特權。——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史》材料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 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10年間,中國貨物貿易額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中國共產黨簡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析19世紀中葉英國貿易政策變化的原因,并指出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2)材料二中1901年簽訂的“議定書”指什么?結合所學分析美英放棄部分在華特權的背景。(3)根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甲午戰爭之后,列強爭相在華設立銀行,如英國的有利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在中國開設工廠,如英國的增裕面粉廠、和豐船廠,美國煙草公司……還爭奪中國的鐵路權,如俄國修筑滿洲里至綏芬河、哈爾濱至大連、石家莊至太原等。材料二:甲午戰后,列強劃分的勢力范圍國家 “勢力范圍” 強租租借地德國 山東 膠州灣租借地沙俄 長城以北、新疆、東北. 旅大租借地法國 廣東、廣西、云南 廣州灣租借地英國 長江流域 九龍租借地、威海衛租借地日本 福建 ——材料三:《馬關條約》的簽訂,激起了全國的悲憤和抗議。3年以后,發生了戊戌維新運動;5年以后,發生了義和團運動;16年以后發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沒有甲午戰爭的失敗,就不會激起中國這樣迅速地奔跑。……這次戰爭確實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的意義就在于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一種安求改革和進步的覺醒、富強意識的覺醒、愛國主義和自救的覺醒。——戴逸《甲午戰爭深刻影響世界歷史》(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戰爭后列強對中國經濟的侵略方式是什么?(2)依據材料二,談談表格內容反映的狀況最終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危害是什么。(3)材料三的主要觀點是什么?(4)依據材料一、二、三,請為以上探究確定主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 “去年今日割臺灣”,聯系所學,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將臺灣等島嶼割給日本,不僅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而且還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的簽訂是詩人悲憤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內容及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和準確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要求學生熟記甲午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相關史實。2.【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魏源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府中,直接參與到抗英戰爭中,并在前線親自審訊俘虜。不過后面他見清政府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于是憤而辭歸,立志著書立說,于是寫了一本書叫《圣武記》。在這本書中,他細述了過去清王朝在軍事上或武功上的輝煌勝利,為的就是與當時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在軍事上的頹廢、軟弱形成鮮明對比。題干這一“頹勢”出現于鴉片戰爭,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鴉片戰爭出現題干“頹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影響。3.【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條約內容,聯系所學可知,《①條約》是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②條約》是1858年簽訂的《天津條約》,《③條約》是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④條約》是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排序正確的一項是①③④②。B項①③④②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掌握《南京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內容。4.【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可知,林則徐主張嚴厲禁煙的原因是兵弱銀荒,國力日衰。鴉片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白銀大量外流,許多官員、士兵吸食鴉片,不但嚴重摧殘他們的體質,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也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統治。ACD三項都不是林則徐主張嚴厲禁煙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兵弱銀荒,國力日衰是林則徐主張嚴厲禁煙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林則徐禁煙,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5.【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被譽為是“中國禁煙第一人”。故“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是指虎門銷煙。ABD三項都不是“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所指的重大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C項虎門銷煙是“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所指的重大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虎門銷煙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6.【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東南諸省所恃以為藩籬者,拱手而讓他人之”“敲骨吸髓,輸此巨款,設機造貨,奪我生產”及所學知識可知,“東南諸省所恃以為藩籬者,拱手而讓他人之”即將東南各省所恃為屏障的地方割占,可知這是日本割占臺灣;“輸此巨款”是指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設機造貨,奪我生產”指的是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所以此處的“新約”指的是《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列強侵華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A項關天培、鄧世昌等人進行了英勇抵抗是在鴉片戰爭中,不符合題意;B項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不符合題意;C項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是在《馬關條約》簽訂后,符合題意;D項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影響。要求具備分析理解題干內容的能力。7.【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乙未”可知,時間是1895年,依據材料“明年乙未和議成。……南海先生聯公車三千人,上書請變法,余亦從其后奔走焉”可知,涉及的是《馬關條約》的簽訂和公車上書。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中日和議簽訂《馬關條約》是題干里所說的“乙未和議”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需要掌握《馬關條約》的史實。8.【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由“最終英國人沒有滿足,又聯合一個幫兇再次拿起剌刀,架起大炮”結合所學,1856年英國不滿足鴉片戰爭獲得的利益,提出修改條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絕,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英軍聯合法國炮轟廣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法國是題干材料中所說的幫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學生識記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9.【答案】B【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馬關條約》第六款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 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據此條款,日本獲得的權益是開設工廠。在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這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由原來的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是據題干條款,日本獲得的權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識記《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10.【答案】B【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甲午戰爭后清政府需要負擔巨額的賠款,這些賠款是清政府年財政收入的2.9倍,自然導致中國的經濟負擔承重。A項清朝經濟比日本發達錯誤,清政府的年財政收入超過日本不代表清政府的經濟比日本發達,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的經濟負擔沉重可從圖中的數據得出,符合題意;CD兩項不能從題干圖中的數據得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圖表的解讀。注意對圖表的解讀,掌握《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11.【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內容出自《辛丑條約》。1901年,清政府同帝國主義列強簽訂《辛丑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這個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掌握《辛丑條約》的知識是解答的關鍵。12.【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1901年清政府同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充分表明清政府成為列強控制中國的工具,已淪為了“洋人的朝廷”。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題干材料評價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13.【答案】(1)原因: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在全球尋求商品市場。影響: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辛丑條約》。背景:中國堅持抗戰,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42年,中國與美英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標志著中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有利于中國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的“英國在19世紀中葉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也要求外國實行這個政策,以利于英國的商品暢銷世界”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中葉英國貿易政策變化的原因是:在19世紀中葉,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在全球尋求商品市場。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在1901年簽訂《辛H條約》。依據題干的“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國政府與他國政府,包括美國英國政府在北京簽訂的議定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堅持抗戰,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42年,中國與美英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這些都是美英放棄部分在華特權的背景。(3)根據材料三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可以概括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是標志著中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有利于中國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根據材料三的“從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貿易銀織的10年間,中國貨物貿易額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可以概括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是: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故答案為:(1)原因: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在全球尋求商品市場。影響: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辛丑條約》。背景:中國堅持抗戰,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42年,中國與美英等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標志著中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有利于中國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史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加入WTO等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的史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加入WTO等史實。14.【答案】(1)開設銀行,設立工廠,投資鐵路。(2)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3)《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了全民族的意識覺醒,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4)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列強爭相在華設立銀行”“在中國開設工廠”,“還爭奪中國的鐵路權”等信息可知,甲午戰爭后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有設立銀行,開設工廠,修筑鐵路。(2)依據材料二的表格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表格內容反映的狀況使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依據材料三“這次戰爭確實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的意義就在于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一種安求改革和進步的覺醒、富強意識的覺醒、愛國主義和自救的覺醒”的信息可知,材料三表明《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4)依據材料一、二、三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則材料都是圍繞著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設計的,所以適合研究三則材料的主題是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故答案為:(1)開設銀行,設立工廠,投資鐵路。(2)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3)《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了全民族的意識覺醒,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4)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戰后掀起的瓜分中國狂潮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戰后掀起的瓜分中國狂潮的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效作業】中考歷史與社會高效作業25第一課時(學生版).docx 【高效作業】中考歷史與社會高效作業25第一課時(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