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第一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讀記提綱考點1 練習使用顯微鏡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在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避免物鏡與玻片標本相撞,防止玻片標本損壞和劃壞物鏡鏡頭。2.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物像和實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在哪個方向就往哪個方向移(例如:要將視野中左上角的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動)3.一臺顯微鏡的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4.觀察任何標本都要養成必須先用低倍鏡觀察的習慣,不能直接使用高倍鏡觀察。因為低倍鏡視野較大,易于發現目標和確定檢查的位置。5.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6.放大倍數越大,物像大、數量少、視野暗;放大倍數越小,物像小、數量多、視野亮。7.在顯微鏡上觀察的材料必須薄而透明。8.視野中的污點有三種情況:物鏡上,目鏡上,裝片上。先轉動目鏡,如果污點跟著轉動,該污點在目鏡上;如果污點不跟著轉動,再移動玻片標本,如果污點跟著轉動,該污點在玻片標本上;如果轉動目鏡和玻片標本污點都不跟著轉動,則污點在物鏡上。9.氣泡和水泡的區別:氣泡在顯微鏡下,呈四周是黑邊,中間空白而且亮。水泡是四周亮中間黑。10.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清晰,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模糊不清,應該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11.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鏡和物鏡,調節光線的是反光鏡和遮光器,光線較強時:小光圈,平面,光線較暗時,大光圈,凹面。考點2植物細胞1. 顯微鏡下被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切片——用從生物體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裝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2.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制作和觀察:(1)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鑷子從鱗片葉的內表面撕下一小塊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地把它展平。(4)用鑷子夾住一塊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后輕輕地放平,蓋在薄膜上,可減少氣泡產生。(5)碘液染色。(6)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擦、滴、撕、展、蓋、染、吸)1. 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壁:支持和保護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核:內遺傳物質DNA細胞質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光能轉變成化學能(注意:不是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一般綠葉中含有。)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液泡:與顏色、味道、汁液有關3.植物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有的植物細胞沒有)考點3動物細胞1.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制作和觀察(1)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0.9%)。(不能用清水,細胞會吸水脹破,鹽水濃度過大則會細胞失水不利于觀察)(2)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牙簽從口腔腮壁處輕輕刮幾下,(3)把牙簽上附著的一些碎屑放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涂幾下。(4)蓋上蓋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注意:制作植物裝片時滴加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細胞時滴加生理鹽水,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2.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病毒除外)3.動植物細胞的比較:考點4細胞的生活1.構成細胞的物質有兩大類:_無機物___和_有機物___,其中無機物有_水____和_無機鹽__(醫院里用的生理鹽水濃度是_0.9%)構成細胞的有機物有_糖類__、_脂肪__、__蛋白質___和__核酸_2.活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是通過細胞膜_來完成的, 細胞膜 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的環境分隔開了,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它能讓_有用的物質_進入細胞,把_其他物質__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_細胞內產生的廢物__排到細胞外。西瓜中的甜味物質存在于細胞中的 液泡(細胞液) 里,“種瓜得瓜”是由細胞中的 細胞核 決定的。3、把綠色植物的葉片比作制造有機物的“工廠”,則其“車間”“機器”“動力”分別是指_葉肉細胞_、_葉綠體_、_光_;若將細胞比作汽車,則_線粒體_相當于“發動機”,發動機靠燃燒燃料給汽車提供動力,“燃料”是__有機物_,“加油站”是__葉綠體__。4.我們的生命開始于一個_受精卵_,受精卵內有指導身體發育的全部遺傳信息,這些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的_細胞核_中,遺傳信息的載體是叫__DNA_的有機物,其上有一些片段叫_基因_。克隆羊“多利”的遺傳物質主要來自于提供_細胞核_的母羊。5.細胞的生活是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