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第一章無脊椎動物讀記提綱考點1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1.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入,殘渣從口出。2.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蟲等3.水螅的生活環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緩慢、水草繁茂的清潔淡水中。體型:水螅的身體呈輻射對稱。消化腔:體壁由內外胚層和中胚層構成,內胚層圍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無肛門。刺細胞是水螅的攻擊和防御的利器。4.腔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海蜇經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可堆積構成珊瑚礁,它不僅可以形成島嶼、加固海岸,還為海底的魚類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5.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6.常見的扁形動物有:渦蟲、華枝睪吸蟲、豬肉絳蟲和血吸蟲7.渦蟲的形態:身體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點。攝食與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腸內消化,食物殘渣由口排出。體型:渦蟲的身體呈兩側對稱。由內胚層、中胚層和外胚層組成。8.腔腸動物和變形動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無肛門。都屬于寄生,消化器官簡單,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別發達。考點2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1.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狀,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常見的線形動物有:蛔蟲、蟯蟲、鉤蟲、絲蟲、線蟲等。2.蛔蟲的生活習性: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里,靠吸食小腸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形態:蛔蟲身體呈圓柱狀,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成體略帶粉紅或黃色,雄蟲尾部常卷曲,比雌蟲略小。消化:蛔蟲的消化管結構簡單,只能吸食小腸內半消化的食糜生活。生殖:蛔蟲雌雄異體,雌雄蟲在小腸里交配后,雌蟲每天可以產下二十多萬個蟲卵。運動:蛔蟲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只能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在小腸內慢慢蠕動。3.蛔蟲病的預防措施:⑴注意個人飲食衛生(不喝不潔凈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凈;飯前便后要洗手)⑵管理好糞便(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后再作肥料使用)4.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和疣足運動。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蚯蚓、沙蠶,水蛭等。5.蚯蚓的身體呈長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蚯蚓身體的前部有幾個體節界限不明顯;蚯蚓的體壁有發達的肌肉,肌肉與剛毛配合可以完成運動,腸壁也有發達的肌肉,腸可以蠕動,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濕潤,體壁內密布毛細血管,氧氣可溶于體表的黏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考點3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1.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貝殼(貝殼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運動器官是足。.常見的軟體動物有:河蚌、扇貝、文蛤等。大約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中的第二大類群。2.外面有兩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質貝殼,因而稱為“雙殼類”,殼內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的。雙殼類動物用足緩緩地運動,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珍珠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質包裹異物形成。3.節肢動物的種類繁多,是最大的動物類群,有120萬種以上。4.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常見的節肢動物有:蝗蟲、蜜蜂、蜘蛛、蝦、蜈蚣等。5.昆蟲的主要特征:有一對觸角,三對足,兩對翅,一般能飛行。6.蝗蟲的形態結構: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胸部有三對足,善于跳躍,能爬行,有兩對翅,能飛行。外骨骼:身體表面包著堅韌的外骨骼,不僅能保護自已,還能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但外骨骼會限制昆蟲的發育和長大,所以昆蟲需要定期蛻皮。7.蝗蟲身體分頭部(一對觸角、三個單眼、一對復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兩對翅)、腹部(氣門)三部分。 呼吸器官是氣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