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知識清單考點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2.變異:是指子代和親代個體間的差異。3.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5.生物的性狀:遺傳學中把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統稱為性狀。6.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7.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大鼠生長激素基因→轉基因超級鼠)。8.生物遺傳下去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而不是性狀本身。9.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1、10.轉基因鼠利用的技術:轉基因技術。 研究的性狀:鼠的個體大小。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大鼠生長激素基因考點2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3.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3.下面是染色體和DNA的關系示意圖。一條DNA上有許許多多的基因,一個基因只是DNA上的一個片段,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條染色體上攜帶著許多基因。4.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5.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6.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細胞(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要減少一半,成對的染色體彼此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7.體細胞中,染色體、DNA、基因都是成對存在。(受精卵是體細胞)生殖細胞中,染色體、DNA、基因都是成單存在。8.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時,染色體的數量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9.正常人體細胞中染色體23對,精子中染色體23條10人體細胞分裂5次產生的每個新細胞中染色體的數量仍為23對(染色體數目不變)11.子代體細胞中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考點3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1.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為顯性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2.一種性狀由一對基因控制,顯性性狀有兩種基因型:AA或Aa3.孟德爾對雜交豌豆實驗現象的解釋:①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雜交一代中表現出的性狀是顯性性狀。② 隱性性狀控制基因組成為:dd;顯性性狀控制基因組成為:DD或 Dd③基因組成是Dd的,d(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不表現,d(隱性基因)和D(顯性基因)互不影響,各自獨立遺傳。DD × ddDd × DdD、d D、dDD Dd Dd dd1 : 2 : 1基因型比例: DD:Dd:dd=1:2:1表現型比例: 3 :14.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5.直系血親是指有直系關系的親屬,從自身往上數的親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為長輩直系血親。從自身往下數的親生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均為晚輩直系血親,是與自己同一血緣的親屬。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姨母和侄、甥等這些平輩、長輩、晚輩,都是旁系血親。6.所謂三代內的旁系血親,是指從自己上溯至同一血緣的親屬,再向下數三代。凡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以及姑侄舅甥女等均屬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均禁止結婚。7.近親結婚危害:增加遺傳病機率8.判斷顯隱性:無中生有,有為隱性,且父母基因型為一大寫一小寫(雜合)注意了!注意了!注意了!這句話只用于審題 ,絕對不允許出現在答案卷上!考點4 人的性別遺傳1.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其中有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1對染色體,因男女而有差異,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男:44+XY 女:44+XX)2.男性可產生2種決定性別的精子;女性只產生一種決定性別的卵細胞男性:體細胞染色體組成(22對常染色體+XY) 性染色體組成(XY)精子染色體組成(22條常染色體+X或22條常染色體+Y)性染色體組成(X或Y)女性:體細胞染色體組成(22對常染色體+XX) 性染色體組成(XX)卵細胞染色體組成(22條常染色體+X) 性染色體組成(X)3.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各50%4.男性體細胞中X染色體來自母親,Y染色體來自父親5.人的性染色體存在于所有細胞中,父親X染色體上的基因傳給兒子個概率為06.同卵雙胞胎(2人幾乎一模一樣):來自一個受精卵(一個精子和一個卵細胞結合)異卵雙胞胎(龍鳳胎或者2人差異明顯):來自兩個受精卵(2個精子和2個卵細胞結合)考點5 生物的變異1、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定向的,根據變異對生物本身是否有利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1、由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為可遺傳變異(基因突變、基因重組、雜交、人工選擇、染色體數目或形態改變)3.單純由環境引起的變異,如沒有影響到遺傳物質基礎,是不遺傳的,叫不遺傳變異。因為有可遺傳的變異,就能不斷產生新的生物類型,生物就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由此可見,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對生物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4.中國工程院袁隆平院士——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5.太空椒:環境引起基因突變(可遺傳變異)6.高產奶牛:人工選擇(可遺傳變異)7.高產抗倒伏小麥:雜交、基因重組(可遺傳變異)D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