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健康的生活讀記提綱考點1 傳染病及其預防1.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2.傳染病特點:傳染性和流行性,有的還具有季節性和地方性。3.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4.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飲食、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5.會區分病原體和傳染源!!如患流感的小明,病原體是流感病毒,傳染源是小明傳染源指:傳染病患者(動物)和病原體攜帶者(動物)6.預防傳染病措施:控制傳染源:治療、隔離、殺死、深埋、焚毀切斷傳播途徑:開窗通風、消毒、個人衛生、滅蚊蠅 、禁止隨地吐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餐具、獻血前HIV檢測、禁止進口、戴口罩保護易感人群:遠離病區、注射疫苗、鍛煉身體注意了注意了:攜帶病原體的蚊蠅是傳播途徑,所以滅蚊蠅是切斷傳播途徑!!!考點2 免疫和計劃免疫1.2.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3.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針對多種病原體都具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4.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性防御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5.免疫: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6.免疫的主要功能:①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②自身穩定(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③免疫監視(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7.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于人體后,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8.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簡稱計劃免疫。考點3 用藥與急救1.安全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需要,在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恰到好處,充分發揮藥物的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2.藥物可分為處方藥(R)非處方藥(OTC)。3.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并按醫囑服用的藥物。4.非處方藥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藥物。非處方藥適于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簡稱OTC。5.在使用藥物之前,應該仔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了解藥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癥、用法與用量、藥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確保用藥安全。6.急救:120急救電話1)人工呼吸:注意保證呼吸道通暢,次數為15-20次/分。2)胸外心臟擠壓:有節律、帶有沖擊性的用力擠壓病人的胸骨下端。3)出血和出血的護理: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考點4 了解自己,增進健康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3.身體健康:指身體的結構完好和功能正常。4.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處于完好狀態,包括正確地認識自我、正確地認識環境和及時適應環境。5.社會適應能力:即每個人的能力應在社會系統內得到充分的發揮;作為健康的個體應有效地扮演與其身份相適應的角色。6.健康的生活不僅需要加強體育鍛煉,搞好個人衛生,還需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向上的心態,同時還應學會與人相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