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我與紅薯共成長》教學設計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讓學生學會搜集資料并學會活動設計。2.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紅薯的整個種植過程,培養學生熱愛勞動, 節約的意識。3.各小組集思廣益,利用各種形式將自己的成果進行展示分享,培養 學生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了解紅薯的營養并學會制作簡單的紅薯美食。2.探究紅薯的文化與精神,學會做人。活動準備:采訪、調查、測量分析、體驗種植、制作美食的過程。活動過程課前播放《我們的勞動基地》小視頻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昨天下午我們又到勞動基地里進行了一次勞作,還記得 我們干得什么嗎?預設:生:我們到勞動基地里扎了白菜。師追問:用什么扎的?生:用紅薯秧扎的。師追問:為什么用紅薯秧扎白菜呢?預設:(紅薯秧很結實;這樣能節約資源等)過渡:是啊,這一學期在勞動基地里最令我們感到自豪的是那片 紅薯地了,在這里留下了我們的汗水,同樣也留下了我們的歡笑..…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回顧“我與紅薯共成長”的點點滴滴,把你們的 研究究成果、獨特體驗分享給全班同學和在座的各位老師。好不好?二:匯報展示下面我們先請7位小組長簡要匯報一下展示的內容。組長一:我們育苗組整理了育苗的知識向大家匯報。組長二:我們整地組整理了翻地起壟的知識先大家展示。組長三:我們抒插小組將大家展示抒插的技巧。組長四:我們小組匯報管理的知識,其中重點介紹翻秧的技巧。組長五:我們小組向大家來展示收紅薯的喜悅。組長六:我們小組向大家展示紅薯的文化。組長七:我們營養美食組自編自排了一個快板向大家介紹紅薯 的營養價值并用紅薯制作了各種美食,請大家品嘗。師過渡:植物長得好關鍵育好苗。下面就先讓育苗組給大家匯報 展示。育苗組匯報組長: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組匯報的是:如何進行 育苗。我們不會育苗,但是非常想知道紅薯苗是怎樣培育出來的,于 是我們就采訪了具有紅薯種植經驗的李廣實老師,并嘗試著進行了實 驗操作。這是我們操作的視頻,請大家認真觀看,看看你能從視頻中 看出有關育苗的哪些技巧?(生點擊視頻)師總結:紅薯育苗適合的溫度、濕度,疏松的沙土以及薯種的排列都 有講究。那么,其他植物育苗是不是也有很多講究,需要我們在以后 的實踐活動中進一步的去探究。整地組匯報師過渡:俗話說:播種不整地,等于白費力。在育苗的同時,我們就 開始準備整地了,你看,整地組的同學已經躍躍欲試了。組長: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組匯報的內容:種植前如何 整地。整地必須用到工具,我們用到的工具有獗頭、耙子。下面是我 們整地和平地的有關視頻。觀看視頻生1 (演示):我在刨地過程中,學會了使用蹶頭。剛開始拿過 蹶頭刨的時候,我們不會使用蹶頭,兩手拿到鍛頭柄的末端,感覺自 己有勁使不上,干起來比較費力,刨的也不夠深。然后我就試著把手 往前靠,就感覺稍微輕快了一點。師:在整地的過程中,咱們全班同學都參與了整個過程,誰還想 給大家演示一下。生演示并解說。教師演示總結:同學們,咱們在刨地的過程中要穩穩地抓住獗柄, 這樣就增加了摩擦力;然后高舉起鍛頭,創造更大勢能轉化成足夠的 動能,最后利用獗頭斜面省力的原理,就把地刨的更深。生2:整地太辛苦了,有時累得腰酸背痛的,渾身像散了架一樣。 手也火辣辣的疼,伸手一看,發現中指和無名指之間紅紅的。整完地后,我們小組就開始討論,整地能不能用機器代替呢?于 是我們組通過調查發現還有很多耕地、平整土地的現代化工具,可以 說為農民伯伯節省了很多人力。這是我們搜集到的現代化的犁地平地 工具,請大家觀看。(生點擊視頻)生3:可是紅薯一般種植在山區的山坡上,這種現代化機械利用 有限。目前適合我們這種小面積土地的工具仍然是獗頭和耙子,所以, 我就想:我要努力學習將來發明適合這種小面積土地的新型工具。組長:經過一番努力我們的地終于平整了,接著我們就開始起壟 了,下面讓某某同學來匯報我們是如何起壟的?生1:起壟之前,我們用數學上學到的米尺的用法對勞動基地進 行了測量,經過測量勞動基地的長是5米70厘米,寬3米40厘米, 面積大約為19. 5平方米。生2:計算好了以后,我們準備開始起壟。我們不會起壟,于是 我們就會回家咨詢爺爺奶奶,又經過上網調查,知道了起壟時的壟和 壟之間的距離。為了便于讓大家明白,我們畫了一個草圖。我們一起 來看一下。壟與壟間隔大約是80厘米。壟高大約是30厘米。生3:這塊地能起幾壟呢?我們就開始進行規劃設計。我們的勞 動基地北邊是散水坡,為了便與排水我們決定壟的方向是南北走向。 而這塊地寬是3.4米,也就是340厘米,壟與壟之間間隔是80厘米, 所以340除以80是4壟余20厘米。剩余的20厘米正好作兩邊的護 路沿。生4:規劃設計好以后,我們就動手開始起壟,開始我以為挺簡 單,可是一操作發現遠不是這樣,現在我在給大家講一講如何起壟。 為了讓壟更直,我們根據數學老師教給我們的數學知識:兩點確定一 條直線來解決這個問題。另外,起壟的時候獗頭的方向和刨地時的方向是不一樣的,起壟 時蹶頭要平放才能把土翻起來,要從壟的兩側一蹶頭一獗頭的往上翻 土,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壟起好了。組長:壟起好了,下面就請抨插組的同學給我們介紹他們是如何 抒插的。抒插組匯報組長:紅薯沒有巧,只要插秧早。我們給大家呈現的整個抒插的 過程。生1:抒插提苗前,我們要先把薄膜掀掉進行曬苗。因為幼苗比 較嫩,栽種前要讓紅薯苗在太陽下壯苗,這樣有利于提高薯苗的成活。生2:來到基地里,我們組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這塊基地需要多 少秧苗呢?于是我們就開始上網搜集資料,了解到紅薯苗和紅薯苗之 間的距離是30-45cm,這樣的株距有利于提高紅薯的產量。生3:經過商量,我們決定株距為40厘米,我們這塊地長約5 米70厘3米,也就是570厘米,570除以40等于14段余10,也就 是每壟種14加1等于15棵,我們的勞動基地共起壟了 4壟,總共需 要4乘以15等于60棵秧苗。剩余的10厘米起成東西壟,起高后用 來擋住散水坡的雨水來防澇。生3:老師告訴我們為了提高成活率可以選擇一個陰天來抒插, (生提問:你知道為什們要選擇陰天來抨插嗎?)這樣可以減少葉的 蒸騰作用。組長:在抨插的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兩種插法,一種是干插(刨土 --插秧--澆水 培土):我們根據株距是40厘米來刨坑,然后再把 秧苗插到坑里,注意轉一下,讓少部分圖蓋住秧苗的根部,防止澆水 時秧苗浮起來,接著澆上水,等水完全滲透到土里以后,把秧苗扶正 進行培土。一種是濕插(刨土--澆水--插秧 培土):我們也是根據株距 是40厘米來刨坑,接著澆上水,等水滲透到土里后再插秧,這樣秧 苗更容易插了,最后把秧苗扶正后進行培土。組長:秧苗抨插好以后,我們就經常到基地里觀察紅薯的成長, 進行田間管理,你們看,管理組的同學已經上來了。管理組匯報:組長:俗話說,紅薯控住秧,挖時用車裝。因為紅薯耐干旱,所 以不用經常澆水,在整個管理過程中我們重點體驗的是怎樣給紅薯翻 秧、除草。生我先來給大家說一下為什么要翻秧。因為紅薯在生長過程 中容易長出很多次生根,(幻燈片出示、演示)次生根會大量吸收養 分和水分,次生根會長出小薯塊,這樣會分去地下薯塊的營養,這樣 就會造成紅薯產量低。所以當紅薯秧長到70厘米左右的時候要進行 翻秧。生2:我們知道紅薯秧經常鋪滿整塊地,并且秧與秧之間相互糾 纏,可以說翻秧是一個非常費力費神的活。我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如何 翻秧。紅薯翻秧可不是隨便翻的,翻秧得從最邊上一溝開始翻起,然 后捋到紅薯秧的根部,再把紅薯秧翻到與原來長勢相反的方向就行了。(邊說邊演示)生3:幾個同學在前面翻秧的過程中,我們跟在他們的后面把紅 薯地了的草拔掉,這樣合作著就完成了田間管理工作。生:你們還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嗎?生提問并解答!過渡:同學們,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經歷了春的播種,夏 的管理終于迎來了秋的收獲!有請收紅薯組上臺給我們展示勞動成 果。收紅薯組匯報組長:俗話說:寒露早,立冬遲,霜降收薯正當時。經過一番勞 作終于可以收紅薯了,我們內心太激動了。收完紅薯后,我們用作文 記錄下了這個美好的時刻。生:我們在刨紅薯的時候發現刨紅薯還是有很多技巧的,這是 我作文的一個小片段:我連挖了五分鐘,連一個紅薯影也沒看到。這時我像泄了氣的 皮球一樣坐在了地上。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就和我們說,刨紅薯要在 紅薯秧的周圍深刨,如果刨不動的話就多刨幾下,我照著老師的方法 果然,刨出了一個又大又圓的紅薯。高興之余,我又準備去刨下一棵。 老師又說:“很多的時候一棵紅薯下面都是有很多個紅薯的,刨出了 一個還要繼續刨。”果不其然,又挖出了好幾個。這是我在刨紅薯時的經歷:來到紅薯地里,我迫不及待地掄起獗頭,一揮而下,只聽“咔嚓” 一聲,我有點蒙。仔細一看,原來我把一個又大又圓的紅薯攔腰截斷 了,真是太可惜了。我們刨出了各種各樣的紅薯,我在作文中這樣寫到:割去后來,紅薯秧后,就看到紅薯就像頑皮的孩子一樣擠破地皮, 張揚著豐收的喜悅。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挖出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紅薯, 有的像又大又圓的羅漢,有的像又長又胖的蓮藕,有的像纖細苗條的 少女.....看得我眼花繚亂。刨完后雖然有些累,但看著一箱箱的紅 薯,同學們臉上都樂開了花。師總結:看到收獲的紅薯,曾經的勞累,曾經的疲憊早已煙消云 散。此時此刻,你內心還有什么話想說。(暢談感受)預設:生:干農活還真的不容易。答:我想到了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呀師:是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生:只是翻秧這一件事就得彎腰、下蹲,我真正體會到農民伯伯 太不容易了。所以我們要珍惜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糧食,堅決不浪 費,做到光盤行動。生:不付出勞動就不會有收獲。生:只有自己經歷了勞動的過程才能深切的體會到收獲的喜悅。師勞動的果實比蜜甜。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造。師:回憶整個種植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學會了什么?(出示總結流程圖)紅薯文化展示匯報過渡:在勞動中,我們不但收獲了沉甸甸的紅薯,還發現了紅薯 獨有的品質。有一個小組就重點研究了紅薯的文化,下面請紅薯文化 組給我們展示匯報。組長:我們小組在活動過程中,被這小小的紅薯深深地震撼了, 產生了由衷的敬佩與感激之情。下面讓我們小組為大家匯報紅薯的歷 史以及紅薯的精神。生1:首先讓我們從紅薯怎樣登陸中國說起。紅薯原產自南美洲, 最開始有西班牙人帶到菲律賓,在菲律賓做生意的陳振龍見到后想起 家鄉山多地少,土地貧瘠,人們經常挨餓。但西班牙人知道這是個好 東西嚴禁紅薯外流,陳振龍就想了一個辦法:他把紅薯苗和吸水繩子 纏在一起外面抹上泥,看起來好像一根很臟的繩子,躲過了西班牙人 的檢查,帶回國家。紅薯到了清代開始推廣,讓中國的人口從不到兩 千萬迅速增長到四億。師:怪不得陳振龍被稱為“紅薯之父”。生1:下面我們來說一說,為什么感激與震撼。先來看一段視頻, 這是中國古代的人口統計表,小飛機的上升與下降代表了人口的增減。 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以前中國人口從未超過一個億,主要原因就是 土地上生產的糧食養不起,如此多的人口,到了災害年份,人們就會 餓死,人口就會銳減,社會就會動亂,清初年中國人口才1000多萬。 大家看,震撼的時刻到來了,人口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生2:哇,還沒到頂嗎?生3:別著急呀,清代的人口從1000多萬爆增長,整整翻了 30 多倍呢。生:看完這個視頻,我們由衷地對紅薯說一句“謝謝”。人 口爆炸式增長與紅薯的推廣關系密切,因為從紅薯被引入后,并沒有 擠占多少糧食作物的土地,而是占領了鹽堿度高的山坡地、砂石土地 等不適合糧食作物生長的土地。生4:就在近代,紅薯也曾經成為了我們的救命恩人。1960年全 國大面積受災,很多地里的糧食產量幾乎顆粒無收,但是由于紅薯耐 干旱、生命力頑強,成為缺少糧食人們的主要充饑之物,幫助人們度 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就在這段時間我們采訪了一位從這個年代走過 的老爺爺。觀看視頻。過渡紅薯生長不擇地形,只要有土,哪怕山岡荒坡,就能瘋長, 卻給予人類很多很多。從紅薯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扎根大地、默默奉獻 的精神。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祕魯出席APCE會議時曾經講這樣說到:我曾給中國一些企業家舉過地瓜的例子。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 延伸,但它的塊莖始終長在根基位置。同樣道理,無論發展到什么程 度,中國都將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師總結:習主席學紅薯治國。同樣,我們要學紅薯做人。我們作 為中國人也應該像紅薯那樣扎根中國、建設中國、造福中國。我們贊美紅薯是因為他身上有默默奉獻的精神,我們喜愛紅薯還 是因為它的營養全面,有一個小組還專門研究了紅薯的營養,并自編 自拍了一段快板。想不想聽?營養美食展示匯報紅薯營養價值快板竹板打,聲相連,咱把紅薯贊一贊,紅薯甜,紅薯香,紅薯健康又營養。維生素,它最全,穩定血壓護血管。強視力,靠維A,提升記憶有維B。愛美容,抵衰老,維C維E比藥好。蛋白質,含量高,超過大米7倍多。鉀鈣銅,氨基酸,鐵硒磷等營養全。粗纖維,益腸道,便秘多吃助消化。紅薯香,紅薯甜,紅薯好處夸不完。夸不完。竹板打,聲相連, 再把功效談一談。抗癌作用排在前, 保護結腸和乳腺。阻止糖類變脂肪, 降脂減肥它最棒。提高免疫降血糖,解毒還能防夜盲。長壽之鄉有兩個,主食紅薯是秘訣。竹板打,聲相連, 紅薯好處記心間、記心間!竹板打,聲相連, 注意事項必須談。紅薯吃多會反酸, 胃液倒流到食管,發芽紅薯有劇毒, 生吃容易命嗚呼。不與柿子和香蕉, 同吃禁忌別小瞧。搭配蔬菜和水果, 午餐食用點正好,竹板打,聲相連, 營養均衡是關鍵!是關鍵。師總結:怪不得紅薯被稱為“長壽食品”。所以,我們全班同學 在活動中共同制作的各種紅薯美食。問:向老師介紹一下你們都制作了哪些紅薯美食?問:你最喜歡哪種美食?問:在制作美食中你有什么感受?師:下面就讓讓我們齊動手把你擅長的紅薯的美食在老師面前秀 一秀,讓下面的老師嘗一嘗你們的手藝。有信心嗎?先別著急,做之前老師是有要求的。出示要求:1、在使用刀具和電器的時候注意安全。2、注意衛生:兩人互相幫忙系好圍裙,帶好帽子和套袖,最后戴上手 套。3、制作時間為8分鐘。學生制作美食。老師用pad傳輸制作照片。制作完成后組長分享 給下面老師。三、總結升華同學們,靜靜地放下你手中的工具,坐端正。同學們,在“我與紅薯共成長”這個活動中,我們和紅薯結下深 厚的情緣,大家再來想一想,在以后的活動中你還想研究關于紅薯的 什么內容或者還想研究哪種植物的種植?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出課堂,在我們的勞動基地上繼續我 們的實踐活動,好不好 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請同學們收拾工具,打掃衛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