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篆刻》教學設計、【活動目標】1、 知識與技能(1)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基本篆刻技能、技法,學習中 國傳統文化。(2 )通過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在傳統文化領域的自主探索學習、 創新學習、合作學習,并養成整理資料,積累資料的學習習慣。(3 )、通過參觀、收集資料等自主活動,讓學生了解中國篆刻史、篆 刻流派、初步學會篆刻的基本知識和制作過程。2、 過程與方法(1)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重視學生手腦并重,在“做中學、學中做”, 達到心智與技能共同提高的目的。(2)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使用類比、推理、分析、觀察等方法, 使學生體驗知識源于生活、回到生活的過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篆刻的起源和類別,使他們受到書法、篆刻美的陶冶,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篆刻藝術源遠流長,始于先秦,成熟于秦漢,至清代達到高峰, 現代篆刻藝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生不僅通過動手實踐達到技能訓 練的目的,而且還應注重篆刻技藝的文化藝術屬性以及對此的感悟,通 過篆刻藝術啟蒙,讓學生形成持續的、穩定的審美情趣愛好,以制印為 載體成為日后交流溝通的工具,最終讓篆刻藝術成為陪伴其終生的愛好 習慣。、以行引知,以知導行,讓學生通過篆刻走進社會和生活,以篆 刻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 民族意識。、【活動形式】1、組織形式:篆刻藝術課屬于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制 作(設計)工藝品類,根據其特點設計成以個人活動為主,小組活動為 輔的活動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形成,鼓勵學生 創作獨具特色的個性化、多樣化作品。同時注重在動手實踐過程中與教師 以及其他同學的信息的分享和交流。2、選舉小組長,組長負責發放、保管、歸還工具;負責小組紀律;在 制作印譜過程中明確小組任務目的,最終引導小組全體成員完成印譜。(三)、【活動準備】1、 工具準備(1 )、工具材料:篆刻所需工具和材料(刻刀、石料、復寫紙、鉛筆、 白紙、細砂紙、棕刷等)。(2 )、篆刻教室布置(暫設美術教室):篆刻資料、印章實物、石料 展示、名家簡介、名家作品展示。2、 教師準備: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篆刻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3、 學生準備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公章、私章,文人字畫章等,在學習篆刻之前讓 學生了解篆刻一般知識。(四)、【活動過程】本課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篆刻知識入門、實踐、總結分享和交流(制 作印譜)。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活動,完善活動方案。在這三個板塊中教師在設 計時應考慮以下2個方面:1、 安全防范措施:主要是學生用刀過程中防止學生因用力過猛而產 生的劃傷等,告知正確的操作規范,和防護技巧;另外可配備橡膠手套, 創可貼等。2、 預測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或困難,能夠積極采取應急對策,其中,預設問題及教師引導如下:學生問題 教師引導方向(分主題) 活動方式及問題 解決什么是篆刻? 篆刻是什么時候產 生的? 篆刻起到了什么作 用? 現代生活中的篆刻? 篆刻的現實意義? 篆 刻 研 究 篆刻的歷史、篆刻 的應用、現實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使恰當方法 引導,然后學生 發表看法,最后 由同學總結。使用什么材料? 怎樣寫反字? 陰陽文的區別? 篆刻的技法怎么樣制作印章? 篆刻實踐 實踐動手操作(五) 【課時安排】 每天下午活動課(六) 【活動延伸】選取優秀作品參加篆刻作品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