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詩意湯圓》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了解傳統節日和傳統美食,具體了解湯圓的歷史和知識,并學會制作湯圓。2、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在小組合作中,感受團結合作的樂趣和集體榮譽感。3、體會人與美食之間的關系,從美食的傳承中體會與家人的團圓之情。二、教學重難點1、制作湯圓的技巧和方法。2、體會人與美食之間的關系,從美食的傳承中體會與家人的團圓之情。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食材(糯米粉面團、湯圓餡料、水)、器材(鍋、盤子、飯勺、一次性手套、手機)四、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1、同學們,你都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傳統節日嗎?(生說)2、那么,我們國家傳統節日的美食,你又了解多少呢?(生說)是呢,大家了解的可真多呢。3、我們國家有這么多傳統節日的美食,大家最喜歡哪一種呢?今天老師也帶來一位。請看 ——它就是我們熟悉的湯圓。(板書湯圓)董卿曾經說過:人生自有詩意,詩意美在四季。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處處充滿了詩意,猶 如我們今天的主角:湯圓。(板書詩意)4、同學們,我們過哪個節日吃湯圓呢?(對,元宵節。)誰知道湯圓的來歷嗎?老師也搜到了一些資料。誰向大家介紹一下呢?(生說)(二)區分湯圓和元宵的區別1、我們了解了湯圓的由來,老師有個疑問:好像有的地方吃湯圓,有的地方吃元宵,它們 之間有什么區別呢?誰知道呢?(生說)2、我們來看一下,大家所說的和老師準備的資料是不是一樣?(看視頻)3、好,同學們,看完視頻,大家明白元宵和湯圓的區別了嗎?誰來說一說?(生說。及時 點評:大家觀看得可真認真。)4、為了訃大家更直觀,老師把它們按照步驟做成圖片。(岀示湯圓和元宵的不同圖片)(三)包湯圓1、知道了元宵和湯圓的區別,老師來做一個調查:大家在家里,誰幫著爸爸媽媽做過湯圓呢?(生說)2、你知道包湯圓需要注意什么呢?(生說。及時點評: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生活的好孩 子。)3、岀示包湯圓注意事項。大家了解了包湯圓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想不想試一試呢?4、那么老師要問一問,包湯圓需要注意飲食衛生,大家都洗手了嗎?看到同學們都準備好了,現在就開始吧。5、看到同學們坐姿端正、物品擺放整齊了,看來大家都包好了,那么我們來小組展示和分 享。一生端著,一生介紹,教師及時評價。(四)煮一煮、唱一唱、畫一畫湯圓大家包的湯圓可真誘人呢?1、接下來,我們就讓它們去鍋里洗個熱水澡吧?每組派個代表為大家煮湯圓,并填寫《觀察任務卡》(出示《觀察任務卡》)2、這邊煮著湯圓,其他同學也不要閑著。我們聽一聽、學一學這首《賣湯圓》的歌曲。(出示歌曲視頻)同學們學得可真快呢,已經可以跟著視頻一起合唱了,真是小小歌唱家。3、那就訃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來畫一畫、寫一寫湯圓的制作過程和你的心得吧。(學生繪畫或寫感受)4、同學們坐姿端正了,看來我們的任務完成了。這邊湯圓也煮好了。請煮湯圓的同學幫忙盛出來,涼一涼。5、誰給大家說一說你的繪畫作品或是感受心得?(生說,教師及時點評:看來大家對包湯 圓的過程已經熟記于心了,真棒!)(五)品湯圓1、請煮湯圓的同學向大家匯報《觀察任務卡》非常感謝你們,請帶著我們滿滿的收獲回到座位中,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我們勞動的喜悅。2、同學們一起品湯圓吧!看到大家這么開心,老師好想留下這美好的時刻,就讓我給大家拍張合影吧?(教師拍)3、品嘗完湯圓,誰來說說自己的感受?(生說)4、同學們,湯圓在我們生活意味著什么呢?它代表著什么呢?對,代表著團圓。(板書: 團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天上明月,碗里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因 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就像我們現在一樣,我們一個班集體就像一個 大家庭,多么溫馨,多么和睦。(六)拓展1、從古到今,許多文人都在詩詞與文字中尋找心靈的寧靜與人生的志氣,他們往往能在美 食中獲得智慧和平和。比如一大文豪蘇東坡,他就對美食很有研究。2、(出示《食豬肉》)誰來給大家讀一讀?(生讀)這是蘇東坡在被貶黃州時所寫的,當時他生活困苦,但是他通過美食來慰藉自己的心靈, 思想和文學造詣又上了一個高度。3、不僅僅是文學家和詩人,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與美食密不可分。(出示《舌尖上的中國II 心傳》部分視頻)我們雖然不是廚師,但是美食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他們源遠流長、耐人尋味。就像一個坐標,時刻告訴我們從哪 里來,我們的根在哪里。(七)小結就像我們日照、嵐山,這是我們岀生和成長的地方,是我們的家鄉。這里有哪些美食呢?日 照和嵐山有哪些傳統的美食記憶呢?請同學們課下的時候去找一找、聊一聊,讓這份美和詩意銘 記在我們心里,帶著它走向更幸福的未來。板書設計詩意湯圓(最后畫成心形)團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