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遺傳和變異》知識要點第1課 細胞1.草履蟲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 2.17世紀時,(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有一次從樹皮上切了一片軟木簿片,放在自制的顯微鏡下觀察,發現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間,就以(細胞)命名。事實上,他觀察到的細胞早已死亡,僅能看到殘存的植物(細胞壁)。3.(細胞)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最早發現的。4.絕大多數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5.洋蔥表皮是由一個個小格子組成的,也就是說洋蔥表皮是由(多個細胞)構成的。6.細胞的(形態)多種多樣。人體或動物體的多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植物細胞除這些結構外還有(細胞壁),(細胞壁)有保護細胞內部、維持細胞形態的作用。7.有孔蟲是(單細胞)生物, 5億多年前就產生在海洋中,至今種類繁多。判斷:1.不同生物體的細胞形態是相同的。(×) 2.不同生物體的細胞大小不同,作用也不同。(√ ) 第2課 我像誰1.生物將自身的(形態特征)或(生理特性)傳給后代的現象叫做(遺傳)。同種生物(后代)與(親代)之間,或(同代生物不同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差異叫做(變異)。 2.(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3.五個狗狗的外貌、體型、毛色等和狗媽媽(相同),這種現象是(遺傳),五個狗狗的大小(不相同),這種現象是(變異)。4.遺傳和變異諺語舉例。遺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變異:龍生九子,九子各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雞窩里飛出金鳳凰;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第3課 滅絕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叫作(化石)。我國許多地方發現了(恐龍)及其他生物的化石。2.化石可以告訴我們關于(地球歷史)以及(生物進化)的許多信息,對于科學研究有著重要作用。例如,恐龍蛋化石告訴我們恐龍是(卵生)的,有些恐龍體型巨大。根據恐龍足跡化石,我們可以了解恐龍的體重、長度、行進速度等信息,根據恐龍牙齒化石或糞便化石,可以知道恐龍的食性;根據水杉化石,我們可以了解水杉的形態和生活環境等。3.滅絕的生物與當今某些生物在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有相似之處,說明現在的生物與遠古生物有一定的聯系,由此可以推斷當今生物是由古生物進化而來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