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4 草原人家一、單項選擇題1.有關澳大利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B.被稱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C.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D.牧草多,被稱為“綠色金子”2.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與此分不開的是( )A.先進的科技 B.優越的自然條件C.大部分為美利奴羊 D.干熱的氣候條件下圖是由中國承建的蒙內鐵路,它打通了沿海與內地,使非洲大陸與“一帶一路”更加緊密相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圖中甲為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4.7月份,蒙內鐵路沿途最有可能看到的有①植物繁盛、郁郁蔥蔥 ②身著披風的馬賽人③草木稀疏、草原枯黃 ④沙漠中的片片綠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讀“我國W 市土地資源構成和利用結構圖”,據此回答以下各題。5.根據上圖我們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確的有( )①土地資源構成中林地、宜牧地比重大②土地利用類型齊全,其中比重最大是耕地③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低 ,未利用土地比重較大④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容易引起土地沙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土地資源的利用必須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該區域土地開發利用中必須( )①退耕還草,保護生態環境 ②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森林資源③退耕還林,科學利用資源 ④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馬賽人的家園,他們視草原為心目中的神靈。以下屬于馬賽人利用草原創造出的生活特色是( )A.垂直的生計——以放牧羊駝和駱馬為生B.逐水草而居——每年隨著干濕季遷徙游牧C.現代化牧場——依靠先進科技發展畜牧業D.沙漠綠洲——歐洲人的“大花園”“大菜籃”讀澳大利亞沿南緯30°的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8.下列對該圖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①該國位于南半球,西半球②該國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③地形西部是山地,中部是盆地,東部是高原④該國所在的大洲是世界第七大洲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下列對澳大利亞生產特色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天然草場廣闊,發展畜牧業②利用先進的科技和農業機械③放牧羊群的同時,種植水稻和牧草④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對比澳大利亞牧民與馬賽游牧牧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地的牧民都過著游牧的生活B.兩地的畜牧業機械化程度都很高C.兩地牧民都飼養牛和羊D.兩地的勞動力資源都很豐富11.下列景觀與其相應的地形區連線正確的是( )①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安第斯山區②地面廣闊平坦,分布著大面積的針葉林——內蒙古高原③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亞馬孫平原④地勢平坦,草原遼闊,是牧人的天堂——西西伯利亞平原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2.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分布在( )A.亞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13.根據如圖中的游牧路線、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量柱狀圖,馬賽人這樣遷移的理由是①基塔萊與多多馬干濕季相反 ②5月從多多馬往基塔萊遷移③5月到10月多多馬是旱季 ④利用干濕季,逐水草而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的自然條件是( )①大部分土地屬于干旱地②地勢平坦開闊③草原面積廣④氣候濕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澳大利亞畜牧業現代化的基礎是( )A.國家工業化 B.氣候干旱 C.草原平坦、遼闊 D.勞動力少讀圖,回答以下各題:16.圖中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 )①氣候類型相同②南北半球位置相同③濕季時間相同④東西半球位置相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圖中所示地區是馬賽人的家園,他們的生產生活特色是( )A.耕海牧漁 B.定居放牧 C.與山為鄰 D.逐水草而居18.熱帶草原氣候的主要特點是( )A.有明顯的干濕季B.全年高溫多雨C.全年炎熱干燥D.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19.澳大利亞的地形分布特點是( )A.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東部是高原 B.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C.西部是山地,中部是高原,東部是平原 D.西部是平原,中部是山地,東部是高原二、非選擇題20.生產:澳大利亞的__________業發達,最突出的特點是____________。牧業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草原上。21.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新西蘭的乳牛業主要集中在北島的北部和西北部。那里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水充足,土壤肥沃。除此之外,新西蘭還擁有優良的乳牛品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材 料二:乳牛需在繁茂的草場內飼養,活動范圍不是很大,所以新西蘭大多數乳牛場的規模都比較小,牧場的一般面積約為60公頃~70公頃,由單個家庭經營,牧 場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員完成,有時候也可雇傭一兩個幫手。新西蘭現有牧場7000多個,牧場內廣泛使用機械。牧民們先把乳牛帶進牛奶棚用機械擠奶,然后將牛 奶送往附近的奶酪加工廠,制成各種乳制品。(1)從自然(氣候,土壤等)和人文(交通,技術等)兩方面說說新西蘭發展乳牛業的有利條件。(2)新西蘭牧場的規模、生產管理與澳大利亞的牧場相比,有何不同22.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結合圖1,講述馬賽人這樣遷移的理由。(2)結合圖2,說說澳大利亞的降水有何特點。并分析其與牧羊帶之間的關系。(3)列表比較兩地在生產生活方式上的異同點。馬賽人 澳大利亞牧民不同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相同點(4)綜合上述問題,請你思考:造成馬賽人與澳大利亞牧民在生產生活方式上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3.澳大利亞的地形:東部是________,中部以________為主,西部以________為主.試卷第6頁,共6頁試卷第1頁,共6頁參考答案1.D2.A3.C4.C5.A6.B7.B8.D9.A10.C11.A12.B13.C14.A15.A16.B17.D18.A19.B20.畜牧 機械化 中部 西部21.(1)白然條件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水充足,人文條件:新西蘭擁有優良的乳牛品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2)新西蘭大多數乳牛場的規模都比較小,由單個家庭經營,牧場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員完成,有時候也雇傭一兩個幫手。而澳人利亞牧場規模多。各種環節都使用了現代化的機械。22.(1)多多馬位于南半球,基塔萊位于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2)澳大利亞降水分布大致呈現向西開口的半環狀特征。牧羊帶與降水分布基本吻合,也大致呈半環狀。(3)游牧 機械化生產 “逐水草而居” 定居 都發展畜牧業(4)主要是自然環境,特別是地形、氣候的差異,導致了兩者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23.山地;平原;高原答案第2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