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免疫調節復習教學設計1. 教學分析“免疫調節”是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一第四章的內容。《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為概述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關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近年高考題多以大題形式出現,題目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審題、識圖、綜合應用、獲取信息、實驗與探究等多方面來考查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及社會責任四大學生核心素養。因此,學生需要把握概念之間的復雜聯系并廣泛靈活地應用到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去。本節課上,選擇實際生活中的實例,創設特定問題情境,以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分析問題,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在嘗試解釋和歸納過程中鞏固知識,并自主構建相應的生命觀念。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激發了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在分析和解決一個個環環相扣的問題中,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科學思維能力。教師通過實例讓學生認同并采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傳染病的防控措施等,從而落實社會責任的培養.2. 學情分析高二學生能大致了解免疫系統的組成、功能、抗原和抗體的概念。但由于本節內容知識點多而分散,因此學生記憶難度大,任務重,概念模糊,線索不夠清晰,很難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圖,尤其是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所以,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將教學內容中各部分知識有機地組織起來,使課堂教學更有系統性和邏輯性,更易達成教學目標。3.教學目標①通過思考問題,復習免疫的相關內容,把握概念之間的復雜聯系,并進行遷移運用,培養歸納及概括等科學思維的能力。②通過自主構建知識網絡,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科學思維,分析社會普遍存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例,認同并采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養社會責任。4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免疫調節知識網絡的構建。5教學過程分析5.1教師創設情境,導入課題教師出示一張類風濕患者的血液化驗單(表1),提出問題:①觀察表中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 ②試用己學過的知識解釋產生不正常的指標可能原因。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觀察、分析血液化驗單,發現有幾項指標偏離正常值,總結出這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調導致的。教師從而引出免疫調節的專題復習。設計意圖:教師聯系社會生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5.2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構建免疫系統組成的知識網絡接著,教師出示問題:①最近社會上出現了流感的流行。流感是是因為流感病毒入侵人體導致的,班上有部分同學感冒,而其他同學為什么沒有感冒 ②當人體接觸某種病毒后,機體是怎樣進行防衛的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得出:患病與否是因為人體之間的免疫防衛功能具有差異性。患病同學對該病毒防衛能力較差,沒有患病的同學對該病毒具有很強的防衛能力。學生回憶,并歸納、總結出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構建如圖1所示的知識網絡。在學生回憶并掌握免疫系統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免疫應答的類型為非特性免疫(第一道防線及第二道防線)和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教師強調:皮膚表面有一層死細胞,病原體是不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的。而且皮膚中的油脂腺分泌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細菌。這樣利用皮膚、黏膜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來培養學生生命觀念中的結構與功能觀。設計意圖:教師以問題為導向,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免疫調節問題,將零散的知識蘊含在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分析說明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功能。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從而培養生命觀念和科學思維。5.3 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自主構建特異性免疫知識網絡此時,學生會產生疑問:當病毒攻破一、二道防線后機體是如何防御的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皮膚能抵御所有的病原體嗎 ②病毒攻破一、二道防線后,第三道防線如何對病毒起作用 ③機體能消滅所有的病原體嗎 ④人體的免疫調節功能是有限的,如何預防新冠病毒等病毒的入侵 預防新冠病毒等病毒入侵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⑤免疫失調會引發那些疾病 學生分析后,得出:當病原體攻破一、二道防線后,機體立即啟動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接著,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構建體液免疫(圖2)和細胞免疫(圖3)的知識網絡。然后,教師聯系新冠病毒,補充:人體的免疫能力是有限的,預防某種病毒入侵最有效的措施是預防接種。對于新冠病毒的預防,切斷傳染源,注意個人衛生,少聚集,注意飲食,加強鍛煉,健康生活等。我們一定要做到不傳謠,不信謠,要用科學的思維來分析問題。另外,教師要注意強調:接種的疫苗是屬于抗原,而不是抗體。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復習抗原和抗體的概念,聯系預防接種的作用,促進學生分析二次免疫的特點(強度更強、更迅速、持續時間更長)。最后,學生通過歸納總結免疫失調所引發的疾病等,得出結論:免疫功能過強或過弱都會使人體的內環境紊亂,只有維持人體的內環境相對穩定才能正常的工作和學習。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并聯系生活中免疫失調所引發的疾病的相關內容,如艾滋病的病因、治療手段、預防措施等,引導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學習計劃;促進學生主動運用傳染病的相關防控知識保護自己及身邊人的健康,從而落實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素養。5.4 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構建本節知識的網絡本節課上,教師把生活中常見的實例設置成問題,使問題貫穿本節課的始終,使學生可以清晰地掌握整個免疫調節的知識脈絡。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構建本節內容的知識網絡模型(圖4),使學生進一步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再一次強化本節課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5.5教師促進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應用教師精選1或2道近兩年的相關的高考真題,強化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同時,教師還設置問題:如何保持我們機體內環境的穩態 教師提醒學生內環境的穩態需要神經一體液~免疫三大系統共同調節,引導學生達成共識:我們要加強鍛煉,保證睡眠,講究衛生,注意飲食,端正心態,采納并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6.教學反思本節課上,教師采用了PBL教學法,把較多、較零散、學生不易記住的知識點設置成幾個大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的免疫調節知識去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復習所學知識,逐步自主構建知識網絡。整節課上,教師利用問題串貫將教學內容中各部分知識有機地組織起來,讓課堂教學更有系統性和邏輯性。另外,教師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實例、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構建知識網絡,讓學生表達呈現等方式來達成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