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與山為鄰一、單項選擇題1.下圖中的①表示的是( )A.英國的四國島 B.英國的本州島C.日本的本州島 D.日本的九州島2.下列有關瑞士的描述正確的是( )A.是典型的高原之國B.冬天可以去安第斯山脈滑雪C.旅游業是瑞士的支柱產業之一D.主要人種為黑種人3.安第斯山中段地帶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在這里創造了( )A.瑪雅文明 B.兩河文明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4.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這種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經緯度 B.地勢 C.洋流 D.氣候5.下列四幅圖中,屬于高原地形的是( )A. B. C. D.6.安第斯山區平均海拔4000多米,山體表面景觀自下而上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依次是( )①熱帶雨林 ②低緩山坡的草地和林地 ③高山冰雪帶 ④高山草地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7.山脈往往成為我國省級行政區域的天然界線,下列示意圖中,錯誤的一組是( )A. B. C.D.8.阿爾卑斯山成為世界旅游熱點地區的自然原因有( )①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 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 ③冬季降雪充足,滑雪條件好 ④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9.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開發最早的地區,獨特的山區環境造就了印第安人超凡的農業智慧。下列生產活動能體現其智慧的有( )①在海拔較低的山坡,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②隨著干濕季節變化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③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④采用現代的農業機械,重視畜牧業的科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0.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是 ( )A.乞力馬扎羅山 B.阿爾卑斯山脈 C.安第斯山脈 D.天山山脈11.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開拓者,早在10世紀前后就居住在安第斯山的印加人創造了當時相當發達的農業。下圖古印加文明區域示意圖(左圖)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觀圖(右圖)。下列關于印加人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描述正確的是( )A.緯度高,海拔高處氣溫涼爽 B.山區河谷冰川容水量大,水源充足C.地處南美洲東海岸,大多為熱帶沙漠氣候 D.機械化程度高,基礎設施完善12.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產和生活特色正確的是( )①山谷平地處種植玉米、馬鈴薯和小麥等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④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和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導致上述自然景觀呈垂直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海陸位置C.緯度位置 D.季風的影響14.下列關于瑞士自然環境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山區占到了國土面積的60%②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區③瀕臨地中海④礦產資源十分豐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尤其是縱橫交織的山脈,構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鑲嵌其間。下圖中表示黃土高原的是( )A. B.C. D.二、非選擇題16.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甲圖中山脈A 是_____________,該山脈西側是____________省,簡稱__________。(2) 甲圖F 處我國的內海_______________海峽,該海峽是廣東省和___________省的分界。(3)乙圖是我國第__________大島海南島,該島地處五帶中的________帶,近年來旅游業得到飛速發展。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阿爾卑斯山區利用自然條件發展旅游業,旅游業的繁榮為當地帶來財富的同時,也伴隨著環境問題的產生。例如,為了建設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沖走,造成房屋、道路毀壞,河道淤塞。(1)阿爾卑斯山區有哪些旅游項目?其發展旅游業有哪些成功經驗?(2)針對阿爾卑斯山區存在的上述問題,甲、乙兩位同學有不同的觀點:甲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總是矛盾的,乙認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是不矛盾的。你贊同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18.__________毛質地輕柔,極為珍貴,有“__________”之美譽。它的出口是秘魯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來源。19.下圖分別為我國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位置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我國的三江平原是由三條大江匯流沖積而成,其中河流A是 , 下圖是河流A的流量年變化曲線,有M、N兩次汛期,其中形成M汛期的主要原因是 。(2)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是長江、瀾滄江和 (河流)的發源地,該地區最初的水源來自 。(3)三江并流位于我國 (山脈)地區,該地水能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原因是 。(4)沼澤是非常重要的濕地系統,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3個地區中,沒有大面積沼澤分布的是 。試卷第4頁,共4頁試卷第1頁,共4頁參考答案1.C2.C3.D4.B5.C6.C7.C8.C9.B10.B11.B12.A13.A14.A15.C16.(1)武夷山脈 江西 贛 (2)瓊州 海南 (3)二 熱17.(1)夏季,利用山麓到山頂各異的景色,發展觀光和避暑;冬季,利用高山積雪和充足的日光,發展滑雪運動。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業。(2)贊同乙,不矛盾。因為在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必須注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如果只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后就會大大影響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治理。優美的生活環境有助于提高地區品位,提高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質量,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高環保的投入,從而進一步美化環境。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18.羊駝 纖維上帝 外匯收入19.(1)松花江;春季氣溫回升導致冬季積雪大量融化,使得河流水位顯著上升(意思相同即可,但冬季積雪不能寫成高山冰雪融水);(2)黃河;冰雪融水(或雪山和冰川的融水);(3)橫斷山脈;地處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交界處,河流水位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4)三江并流.答案第2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