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4青藏地區一、單項選擇題1.某中學地理小組繪制了一幅思維導圖,解釋某地形區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與影響。據此回答,對人類的生產生活而言,該地區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復雜多樣 B.晝夜溫差大 C.高寒缺氧低氣壓 D.太陽輻射強2.某中學地理小組繪制了一幅思維導圖,解釋某地形區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與影響。據此回答,圖中序號與其填入的內容合適的是( )A.①海拔低,一馬平川 B.②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C.③冬暖夏熱,日溫差小 D.④湖泊星羅棋布,溝壑縱橫3.2018年1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作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發源地( )A.長江、黃河、瀾滄江 B.長江、黃河、烏江C.長江、黃河、黑龍江 D.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4.央視雞年春晚特別設置了西昌、桂林、上海、哈爾濱四大分會場,分會場的節目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各分會場獨具特色歡度春晚。觀察下圖,下列關于各會場描述中正確的是( )A.甲會場風景秀麗,壯族人民對著歌,歡度佳節B.乙會場高樓林立,星光璀璨,展現了迷人現代都市風采C.丙會場彝族的山歌小調和別具風情的舞蹈,贏得觀眾陣陣喝彩D.丁會場冰天雪地,觀眾吃著餃子,看著春晚2018年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明確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讀圖,回答以下各題。5.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三江指的是圖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關于三江源描述正確的是 ▲A.三江源位于圖中的甲省 B.擁有珍稀瀕危物種三河馬C.該地發展河谷綠洲農業 D.地勢高、氣壓高7.拉薩市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大陸性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高原山地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8.黃河發源地所屬的地域文化區(圖中④)的傳統服飾是掉袖藏袍,與此相適應的氣候特點是( )。A.雨熱同期 B.高溫多雨 C.溫暖濕潤 D.晝夜溫差大預計2030年前后建成通車的川藏鐵路,東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薩。讀“川藏鐵路沿線地區地形略圖”,回答下列各小題。9.川藏鐵路成為公認的“最具挑戰的鐵路工程”,修建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分布 ②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③穿越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 ④高寒缺氧,建設工程量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沿著川藏鐵路,我們可以看到的景觀有( ) ①成片的稻田,農業發達,稻花飄香 ②地勢崎嶇,石林廣布③牧民趕著成群牦牛,白色蒙古包 ④藏民在朝山轉湖,念經祈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1.青藏地區的牧草營養成分高是因為( )①海拔高 ②晝夜溫差大 ③高寒氣候條件 ④太陽紫外線強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建設中的川藏鐵路連接成都和拉薩。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12.沿川藏鐵路線可以看到的景觀是( )A.高原牧場牦牛成群 B.綠洲農業星羅棋布C.古老的窯洞煥生機 D.古樸幽靜的四合院13.與青藏鐵路相比,川藏鐵路( )A.線路更長,途徑的省份更多 B.難度更小,沿線地勢較為平坦C.難度更大,修建橋梁隧道多 D.跨度更大,穿過二三階梯14.青藏高原地區農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帶的主要原因是( )A.河谷地區水源豐富,灌溉便利B.河谷地區土壤肥沃C.河谷海拔低,氣溫較高D.河谷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15.青藏地區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下圖是被稱為“高原之舟” 的( )A.駱駝 B.藏羚羊 C.藏山羊 D.牦牛讀我國四大區域及部分山脈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16.關于圖中山脈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興安嶺大致位于我國濕潤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上B.武夷山脈的主要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C.喜馬拉雅山脈的眾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D.天山山麓最典型的農業類型是河谷農業17.不同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差異很大,下列敘述與我國南方地區相符的是( )A.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B.河流流量小,汛期短,泥沙含量大C.水運是當地人們常用的一種運輸方式D.當地的一些劇種,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18.世界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壓電網工程——藏中電力聯網工程于2018年11月23日竣工投運,結束了西藏中東部地區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實現了西藏主干電網從220千伏向500千伏的跨越升級。從應對資源問題的舉措來看,這屬于( )A.開源 B.節流 C.保護 D.調配某中學地理小組繪制了一幅思維導圖,解釋某地形區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與影響。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9.圖中序號與其填入的內容合適的是( )A.①海拔低,一馬平川 B.②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C.③冬暖夏熱,日溫差小 D.④湖泊星羅棋布,溝壑縱橫20.對人類的生產生活而言,該地區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復雜多樣 B.晝夜溫差大C.高寒缺氧低氣壓 D.太陽輻射強二、非選擇題2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南半島第一大河湄公河,源于中國境內的瀾滄江。昌都、景洪、萬象、巴色和金邊都是瀾滄江一湄公河沿岸城市。(如圖《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示意圖》)(材料二)湄公河流域內各地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強度和歷時不同的干旱。2015年底至2016年初,湄公河流域遭遇百年大旱。應湄公河沿岸國家的請求,中國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過中方境內景洪水電站對下游實施應急補水,幫助緩解旱情。(1)上圖為該流域內三城市的氣候資料圖。其中②表示上圖中哪一城市的氣候資料?請說明判斷理由。(只判斷,不說明理由不得分)(2)據圖分析,湄公河流域內的干旱主要發生在什么季節?發生干旱的自然原因什么?(材料三)綜合新聞:★2019年3月1 8日至24日,中國和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國家舉辦了第二屆瀾湄周活動,增友情,促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帶來了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合作的新發展。瀾湄六國“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瀾湄合作旨在深化六國睦鄰友好合作,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共同發展,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泰中羅勇工業固執行董事、商級顧問徐根羅說,湄公河流域國家資源豐富,但許多商品仍處于空白狀態,中國許多優勢產業可以和這些國家進行產能合作,填補這一地區的技術、產品空白,推動湄公河流域的工業化進程。(3)結合材料,試從區域經濟發展原則的角度,分析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合作的合理性。22.《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轉化的靈感》中的一個鏡頭:“高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該鏡頭拍攝于內蒙古高原( )A.對 B.錯23. 《北緯30度中國行》攝制組從浙江舟山群島出發,沿北緯30度線,自東向西一路進行采訪,橫跨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后抵達西藏阿里地區。結合下圖,回答問題(1)攝制組自西向東依次經過我國哪幾個地形區?(寫2個即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我國怎樣的地形、地勢特點?(2)北緯30度緯線穿過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普遍種植水稻,而同緯度的阿拉伯半島卻是降水很少,沙漠廣布。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因為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屬于________區,氣候溫暖濕潤,________ , 有利于農作物、森林的生長;而同緯度的阿拉伯半島屬于________氣候,________稀少,沙漠廣布。24.讀圖,回答問題。(1)圖一A區域氣候類型屬于_____;從地勢特點看,B區域位于我國的第_____級階梯;從跨區域角度看,圖中流經B、C區域的河流是_____。(2)圖二相關數據反映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的哪一區域 請各舉一實例說明這種氣候對當地的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3)結合所學知識,從自然條件方面,簡述B區域為什么適合發展畜牧業。舉一實例說明當地人們的生活特色。試卷第4頁,共6頁試卷第1頁,共6頁參考答案1.C2.B3.A4.D5.D6.A7.C8.D9.C10.D11.D12.A13.C14.C15.D16.C17.C18.D19.B20.C21.(1)昌都 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冬冷夏涼,冬季氣溫低于零攝氏度,其他城市冬季氣溫均在零攝氏度以上(冬季氣溫是判斷的主要依據,一定要寫到)(2)冬季春季(寫一個)湄公河流域冬季、春季降水明顯減少,且氣溫較高(3)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的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國家互動合作,在水資源問題上互幫互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統籌國內外區域開發與國際經濟合作。湄公河流域國家發揮自己資源豐富的優勢,而中國利用自己的優勢產業與這些國家進行產能合作,填補這一地區的技術、產品空白,推動湄公河流域的工業化進程。(觀點和材料)22.B23.(1)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2)季風;季風;雨熱同期;熱帶沙漠;降水24.(1)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一 長江(2)南方地區(或C區)。種植水稻(油菜);主食為米飯、屋頂比較傾斜等(3)青藏地區地勢高;氣溫較低;年降水量不高,草原面積廣大,牧草質量高適宜發展畜牧業;(2點即可,4分)身穿藏袍或牛羊肉為主、奶制的酥油、酸奶是牧民的必備食品答案第2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