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家園,概述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能力目標:收集資料,運用資料說明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模擬實驗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初步具有保護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的行為。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通過資料分析感受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家園,從而使學生確立保護環境的意識。難點:理解生物圈的唯一性。課前準備:1、 自制多媒體課件:“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2、 學生收集各種有關生態系統環境遭到破壞的新聞、圖片等資料。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步驟及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復習什么是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的組成和特點? ①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什么是生態系統。 ②舉出2~3個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分析其組成部分和關系。 ①教師操作媒體,出示問題。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生態系統的概念,注意糾正表達不準確的地方。②引導學生分析自己舉出的幾個生態系統,調動大家一起復習上節所學的知識。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閱讀書本41頁,思考,觀察生物圈范圍的圖片。 學生得出: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他們所生存的環境共同構成的生態系統,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教師展現生物圈及其范圍的圖片,并提出問題:你認識生物圈嗎?生物圈里有哪些生態系統? 學生思考分析后,老師引導學生得出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教師引導學生脫離個體,從整體上分析問題,幫助學生進行總結。教師提出假設,讓學生分析,從而由小到大地引出生物圈是一個整體。分析生物圈Ⅱ號 學生閱讀資料,觀察圖片,比較物圈Ⅱ號和地球。 討論分析 1、為什么把這個實驗基地命名為生物圈Ⅱ號 2、學家們為什么要提前撤出“生物圈Ⅱ號”? 3、 “生物圈Ⅱ號”實驗的失敗給你什么啟迪? 教師引導學生從其建筑機構上考慮得出實驗失敗的原因。從而得出人類目前無法建立一個人造的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園。生物圈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分析圖片資料,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條件? 教師設置問題障礙,通過提供圖片素材引導學生總結:生物圈為我們提供了陽光,水,營養物質和適宜的溫度等。人類對生物圈的破壞 ①學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邊有哪些人為的活動對生物圈產生了嚴重的破壞。②學生觀看圖片資料后,表現出對被破壞環境的痛惜及對破壞行為的憎恨。 ①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在整個生物圈中,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最大。 ②教師播放一些已經遭到人類破壞且無法恢復的生態系統的影片或對比照片。保護我們的生物圈 ①學生交流:從自身做起,如何保護我們的生物圈。②學生以組為單位,在組內交流討論,制定保護校園的方案和實施計劃。①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國內外保護環境的例子,并讓學生想想我們應如何做?②教師引導學生保護環境,從校園開始,幫助學生制定計劃,鼓勵學生在課下實施。隨堂練習 學生反映積極,思維敏銳。課堂氣氛活躍。 教師通過練習及時反饋信息,體現學習的愉悅性。課外作業 ① 以“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為題,寫一篇文章。 ② 定期進行保護校園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