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運動和力》第 1 課 讓小車運動起來 我的學習記錄1.地球上的物體都會受到一個豎直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2.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體拉向地面。樹上的蘋果掉下來,拋向空中的皮球總要落回地面,小孩從滑梯上滑下,水往低處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3.在做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關系實驗時,拉力的大小用墊圈的個數來表示。4.一定的拉力能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5.提供動力可以使小車啟動,有阻力可以使運動的小車靜止。第 2 課 用氣球驅動小車1.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2.充氣后的氣球具有能量,噴氣時可以產生動力。3.噴氣式飛機、火箭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4.要使氣球小車行駛得更遠,可以把氣球吹得更大些、減輕小車車身的重量、調整噴氣口的合適大小等。第 3 課 用橡皮筋驅動小車 我的學習記錄1.像橡皮筋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2.拉長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釋放后可以產生動力。3.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4.橡皮筋在車軸上繞的方向與小車運動的方向不同。第 4 課 彈簧測力計1.研究運動和力時,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彈簧測力計就是測量力的大小的一種工具。2.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示數也越大”的特征制成的。彈簧秤由:提環、指針、刻度板、掛鉤、彈簧五部分組成。3.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 它是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的名字命名的。1 牛約等于 100克物體受到的力。4.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 我的學習記錄(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5.跳板、健身球、撐桿和海綿墊、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第 5 課 運動與摩擦力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2.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同一物體在相同水平面運動:物體滾動時,摩擦力小;物體滑動時,摩擦力大。3.物體間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物體間按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4.搬運重物時,人們會在重物下面放滾木,這是為了減小摩擦。輪子可以看做是移動的滾木。5.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輪胎、腳蹬的表面、制車橡皮、手柄做成花紋;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后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第 6 課 運動的小車 我的學習記錄1. 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2.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形式的能量:運動的小車、發光的燈泡、燃燒的蠟燭、拉長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中。3.同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就越大。4.坡度越大,小車下滑的速度越快,木塊被撞后滑行的距離越遠。第 7 課 設計制作小車(一)1.設計制作小車的基本步驟:明確問題,制定方案,實施方案,評估與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